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正>成语每因“貌似而非”、“一线之差”、“囫囵吞枣”而不得确解,究其原因,不外属于同字异义、古今异义、结构歧解、训诂失据等方面的问题。今列举常用成语数条,讨论如后。【实事求是】这成语中的“实事”,许多人以为是定名结构(“实”的“事”)。有的辞书和成语词典的编写者觉得光有个名词性结构不好办,于是用“增字解经”的办法来解决矛盾:或曰“根据实证,求索真相”,或曰“按着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也不缩小”,安上个“根据”或“按着”。“实事”是不是定名结构?我们不能想当然。这个成语的出处是《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文为:“修字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

  • 标签: 成语词典 实事求 异义 解经 “实” 佞幸
  • 简介:成语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人们有意的变通或无意的误解,使一些成语的字面或意义发生变化,这种成语的俗化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 标签: 成语 变通 误解 意义 情况 俗化
  • 简介:现在,“难兄难弟”这个成语,常用的意思是,彼此同处于困难境地的人,彼此曾经共患难过的人。两个“难”全读nàn。其实,还有一个成语“难兄难弟”,“难”的读音是nán。

  • 标签: 成语 意思 读音 困难
  • 简介:  现在高中语文新课改高二年级选修了语文出版社的<(论语)选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之一,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学价值的散文著作.它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语言基本是口语,明白易懂,但文字又具有概括性.其中有许多内容都被后人频繁使用,逐渐成为高度凝练的使用广泛的成语.再者,学习语文,成语和熟语又是一个重要内容,在高考中也属于必考内容.而学生又缺乏资料,难以把握哪些是成语,结果让一颗颗珍珠从指缝中溜走.……

  • 标签: 成语举要 论语选读 选读成语
  • 简介:成语"引绳批根"的注音和释义都存在着分歧,释义当分为本义、引申义、转义。当前的辞书对本义的解释不到位,对引申义、转义则很少关注。一些注释或对同一语境的"引绳批根"训释不一致,或对不同语境的"引绳批根"做出相同的解释,以一概全,造成误释。因而有必要对该成语的注音和释义进行全面检讨。

  • 标签: 成语 引绳批根 注音 释义 本义 引申义
  • 简介:<正>1、形容很多,泛指例如:[比比皆是](到处都是)整个古城里除了残留的房屋、遗址外,盖房用的木梁、檩条、椽子比比皆是。[触目皆是](眼睛所看见的都是)①千姿万态,色彩缤纷的秋菊,触目皆是。②自然风光严重破坏的现象,在庐山中心区的牯岭一带和许多风景区,更是触目皆是。[漫山遍野](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①当人们走进热带雨林时,首先发现的是,漫山遍野都是野藤。②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

  • 标签: “多” 成语 漫山 烟海 多识 木梁
  • 简介:黎干驹教授在《当代作家误用成语举隅》(《写作))2001年第12期)中所批评的成语误用,有几例我们认为不是误用。

  • 标签: 成语 汉语 词汇 语言研究 语言表达
  • 简介:<正>成语是汉语里的一种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多数由四个字组成。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一心一意”、“一刀两断”、“耳闻目睹”、“小题大作”、“有头无尾”、“深思熟虑”等。有些成语则必须从它的整体来领会它所表达的内容。这些成语绝不能望文生义,它的意义更不是构成成语各部分意义的相加。因此,我们学习、理解成语时必须弄懂它的原意,翻译时也必须忠实于它的原意。现举例说明如下:“不三不四”误译:原意:不象这也不象那,即不象个样子。一般形容不正派的人或不规范的事物,与“不伦

  • 标签: 汉语成语 原意 针叶 无尾 难理解 生迭
  • 简介:<正>翻译汉语成语,不仅要忠实于它的原义,而且还要把微义译得准确。这就是说,译文不但要基本上保持原义,还要把原文的修辞色彩。如褒贬义等都恰当地表达出来,否则有时就会把原文译错,甚至会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下面“A”是由于没有表达出修辞色彩,因而未能表达出原成语含义的例子;“B”是由于注意了成语的修辞色彩,因而翻译得较为确切的例子。一、表示贬义的△班门弄斧A。B,

  • 标签: 汉语成语 修辞色彩 原义 表达出 褒贬义 独善
  • 简介:<正>误用成语的情况经常可以看到,其中有不少是由于作者不了解成语的意义而造成的。例如:1、更不因吃饭磨损牙齿而“灭此朝食”,那为何对这件初兴之事求全责备呢?(《养猫的得失及其他》,见1980年11月9日《文汇报》)2、那猫倒也不孚人望,吃了不少的老鼠。(同上文)3、这一星期看来又得延期出版,来稿虽多,但都是不刊之论,很少能用。(转引自北京大学汉语教研室编的《现代汉语》中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

  • 标签: 成语 语素 “因” 图穷匕见 11月9日 养猫
  • 简介:<正>成语,是旧词、现成词语的意思。形式多种多样,自两字以上至一句不等。始称成辞,后又称为成言、全语等,主要用于骈文、诗词;反对骈文的古文家则贬称为陈言。本文拟考释这些词语的历史源流关系。【成辞】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篇,讲诗文用典,分为:“举人事以徵义,引成辞以明理”,即引事、引言两类。大致是对言则别,混言不分,因而命题统称为“事类”。黄侃

  • 标签: 成语 成言 骈文 词源 双音复合词 子京
  • 简介:<正>甜言蜜语花言巧语“甜言蜜语”是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动听的话。例如:“用甜言蜜语来拉拢、腐蚀,是敌人的惯用手法,必须百倍警惕。”“花言巧语”出自《朱子语录》:“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墨端做文字者是也。”就是说,当时的文人玩弄笔墨,咬文嚼字做的文章叫做“花言巧语”。但是这个成语的意思后来有了变化,用来指虚伪的漂亮话。例如,“不根据事实,甚至捏造事实,无论用什么花言巧语,终究骗不了人。”“甜言蜜语”可以指虚伪的话,但是也可以用来指溺爱孩子或男女相爱时说的话。例如:“用甜言蜜语哄小孩儿不是办法,要多从正面引导。”它是从听话人的角度来说的,指的是听起来使人舒服的话。“花言巧语”一定是虚伪的话,它是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说的,指的是编出来的骗人的话。因此,即使在都指虚伪的话这一点上,两条成语的应用范围也不完全相同。“甜言蜜语”只用于向对方讨好、引诱对方等,是说对方的好话或对方爱听的话。“花言巧语”除了讨好、引诱之外,还能用于为自己狡辩、掩饰或推脱;既可以是说对方的好话,也可以是说自己的好话。在指前一层意思的时候,可以跟“甜宫蜜语”通用,在指后一层意思的时候,就只能用“花言巧

  • 标签: 成语 蜜语 土崩 用法 沉舟 比喻
  • 简介:元旦上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时进行2009年高校自主招生笔试。北大有一道语文,是让考生曲解成语,给出的例子是“度日如年”,曲解为日子过得快乐,和过年一样,让考生再想两个曲解成语的例子。

  • 标签: 曲解 成语 考生 北大 清华大学 自主招生
  • 简介:成语,一般从字面意思人手,常能理解个大概。如虎背熊腰、如箭在弦、有的放矢、为虎作伥、一衣带水……但是,另有一类成语,其义不在字面上,而与字面意思或相左,或相悖,或似觉毫无联系。对此类成语。切切不可望文生义,必须遵从其构建规律,严谨思辨,小心推敲,必要时借助工具书,方能正确破解其义。

  • 标签: 成语 意思 望文生义 推敲 理解 工具书
  • 简介:<正>《辞海》(修订稿)是一九七七年以来出版的最有影响的一部综合性词典,其中所收成语,不少已成为近年来所出成语词典在收词、释义、考源等方面的依据。一九八二年十月又出版了《语词增补本》,使成语词条的收录更为丰富。探明成语的源流,对于正确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研究语义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辞海》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将在工作、学习中所接触到的,对《辞海》所收成语有关出处引例提供一些材料,以资参考。本文分为三部分:一是比《辞海》所引更早的书证,包括更早的语源和形成固定格式后更早的引例;二是补充形式固定格式的书证;三是本无引例,补充提供的书证。为节省篇

  • 标签: 成语词典 歧路灯 字面 三国演义 固定格式 宋代
  • 简介:成语是汉语中相沿习用的一类固定短语。很多成语中都包含着共同成分,或者是同一个词,或者是同一个词组,而其中包含了“衣冠”的特别多,如衣冠楚楚、衣冠济济、衣冠褴褛、衣冠沐猴、衣冠禽兽、衣冠甚伟、衣冠枭獍、衣冠扫地、衣冠辐辏、衣冠赫奕等等。对于这些成语中“衣冠”的读音,各工具书的处理方式却并不相同。

  • 标签: 成语 读音 固定短语 工具书 汉语 “衣冠”
  • 简介:成语中常出现“冠、冕旒、填、绶、袂、袍、舄、履、屦”等之类的古代冠冕和服饰的名称,由于年代久远,有的早就淘汰不用了,但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至今还是保留在我们今天使用的报刊书籍上,这是历史文化沉淀之后所呈现出的精华。了解这些古代冠冕服饰的历史含义,对于我们今天学习成语,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 标签: 成语 服饰 古代 文化沉淀 历史
  • 简介:成语在新闻标题中常有运用,用得好,标题平添光彩,引人眼球,体现制作者丰厚的文化素养;用得不好,就会弄巧成拙,甚至把意思搞反了,误导受众。成语在新闻标题中的误用有多种,本文试从三个方面举例分析。

  • 标签: 新闻标题 新闻写作 成语 文化内涵
  • 简介:动宾结构的“无A不B”型成语〔韩〕金苑一、前言本文专就动宾结构的“无A不B”型成语作一考察。所谓动宾结构的“无A不B”型成语,是指四字成语中以“无A不B”的形态出现的部分,如无孔不入、无恶不作等。“无A不B”型成语中,绝大部分的深层结构是“动(B)宾...

  • 标签: 动宾结构 深层结构 四字成语 东海大学 词素 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