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2例晚期恶性梗阻黄疸病人经剖腹手术中置放塑料内支架行胆道引流术,与同期行胆肠内引流术的20例患者比较术后效果。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两组病人术后退黄效果无差异,但内支架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较少(P<0.05),住院时间较短(P<0.05)。剖腹手术中置内支架行胆道引流是治疗晚期恶性梗阻黄疸的一种简便、有效、并发症少的姑息手术方法。

  • 标签: 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 剖腹手术 内支架 胆道引流术
  • 简介:目的研究重度恶性梗阻黄疸术前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的应用价值。方法接受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1例重度恶性梗阻黄疸病人(血清总胆红素>350umol/L)进行回顾分析。按术前是否行PTCD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21例,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引流2~3周,待血清总胆红素降至100umol/L左右即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B组20例,术前未行PTCD而直接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比研究两组病人术后的临床结果。结果术后1、3、7、14天APACHEⅡ评分系统的APS分值,A组明显低于B组(P<0.01)。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次,B组33例次(P<0.01)。A组无手术死亡,B组死亡4例(P<0.01)。结论对于重度恶性梗阻黄疸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人,术前PTCD能明显减少术后应激反应的程度和期限,降低并发症发生和手术死亡率,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梗阻性黄疸 超声引导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CT对梗阻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2例经CT、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黄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2例梗阻黄疸中CT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和93%.结论CT可显示胆道系统梗阻的平面及梗阻端征象因而能对梗阻黄疸的定位、定性分析提供重要信息.

  • 标签: 梗阻性黄疸 体层摄影术 X线 计算机
  • 简介:目的:比较螺旋CT与常规CT对恶性梗阻黄疸的诊断敏感性,并选择最优化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143例恶性梗阻黄疸患者(男性41例,女性52例,年龄为32~87岁,平均67岁),其中,61例用螺旋CT检查,82例用常规CT检查。结果:螺旋CT与常规CT对恶性梗阻黄疸的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08%(58/61)和92.68%(76/82),P<0.05;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1.80%(56/61)和75.60%(62/82)。螺旋CT显示梗阻部位的正确率随扫描期的不同而异,平扫为62.30%,动脉期为63.33%,而静脉期则高达93.55%,P<0.05。结论:螺旋CT对恶性梗阻黄疸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CT。当使用螺旋CT检查该病时,选择静脉期5mm薄扫可获得最佳效果。

  • 标签: 螺旋CT 常规CT 胆道梗阻 黄疸
  • 简介:目的探讨梗阻黄疽的超声与MRCP征象。方法统计梗阻黄疸56例,均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全部病例均有完备的超声与MRCP资料。结果诊断为肿瘤40例,结石13例,炎症3例,均有相应的超声与MRCP征象。结论超声与MRCP结合,是诊断梗阻黄疸的最佳手段。

  • 标签: 超声 MRCP 诊断 梗阻性黄疸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 简介:目的:总结胆道金属内支架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临床经验和疗效分析.方法:恶性阻塞黄疸34例,男25例,女9例.胆管癌16例,肝转移瘤5例,胰头癌12例(包括术后胆肠吻合口复发2例)和胆囊癌1例.本组采用金属内支架内引流33例,共使用金属内支架36枚.1例仅行外引流.15例支架置入术后加局部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结果:33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胆管支架获得成功(其中1例经T型管置入另一枚支架).其中31例一次置入支架.3例先行胆汁引流术(PTBD)后,其中2例再放置金属内支架成功,1例因胆管梗阻严重,导丝未能通过梗阻段改行外引流.31例(91.5%)黄疸消退满意.本组仅行支架置入引流者中位生存期6个月,加上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结论:恶性梗阻黄疸的金属内支架引流术治疗,可用于胆道局限性恶性狭窄不能手术治疗、术后复发及高龄患者.配合肿瘤局部放、化疗可明显提高恶性阻塞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胆道金属内支架引流术 手术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 肿瘤 并发症
  • 简介:急性梗阻化脓胆管炎(AOSC)又称重症胆管炎,本病为急性胆道梗阻引起严重胆管内化脓改变伴全身严重申毒症状。临床表现为腹痛。发冷发热、黄疸、血压下降、意识改变等五联症为其特点。本病由于发病急骤、病情凶险、预后差,死亡率高。早诊断、早治疗、早手术是其提高治愈率的有效办法。现将我院1978~1994年间收治210例AOSC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梗阻性 重症胆管炎 化脓性改变 “T”形管 急性胆道梗阻 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阻化脓胆管炎(AOSC)的诊治经验。方法我院于1987~2006年,共收治了110例急性梗阻胆管炎患者,回顾分析其中的临床特点、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死亡原因。结果19例非手术治疗,治愈8例,死亡11例,91例手术,治愈78例,死亡13例。结论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治疗AOSC的重要手段,手术时机和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提高AOSC的治愈率和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治疗程序。

  • 标签: AOSC胆管炎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外科治疗急性梗阻化脓胆管炎(AOSC)的经验。方法:对1982-2002年所收治的50例AOSC病人进行回顾分析和随访。结果50例中未手术10例,死亡9例;手术治疗40例,死亡2例;随访39例,随访时间平均为4.56年,术后生活质量好。结论:准确把握手术时期,早期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解除胆道梗阻,通畅引流,切断多器官系统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链锁反应,早期防治MODS,有可能降低AOSC病死率。

  • 标签: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手术时机 综合性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UPTBD)对梗阻黄疸病人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2年7月期间的417例梗阻黄疸病人进行497次UPTBD治疗,并回顾总结他们的临床资料.结果接受PTBD治疗共有417例(51例病人进行了两个胆管枝的PTBD),穿刺成功率达93.2%(436/468),32例首次穿刺失败的病人有29例进行了第二次穿刺置管,全部成功.发生胆汁漏/胆汁腹膜炎9例,胆道出血8例,感染性休克1例,无腹腔出血、后腹膜血肿、气胸等其他并发症.对64例置管引流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与穿刺前相比,引流后1周和3周检测病人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均显著下降.结论UPTBD是一项姑息治疗梗阻黄疸的快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病人 梗阻性黄疸 治疗 超声引导 肝胆管 置管引流
  • 简介:腹膜后疾病如炎症、结核所致纤维化导致梗阻肾病,曾有报道,但腹膜后恶性淋巴瘤包绕输尿管,导致梗阻肾病、肾功能衰竭者鲜见报告,本文报告腹膜后恶性淋巴瘤导致梗阻肾病1例:患者男,56岁,因反复双下肢浮肿8年,高血压5年,持续腰痛伴乏力1月,4天前出现尿闭。于1993年4月9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检查:BP24/22kPa,贫血浮肿貌,双肾区叩痛,

  • 标签: 梗阻性肾病 肾功能衰竭者 致纤维化 持续性腰痛 肾区叩痛 特殊病史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梗阻胆管炎并血小板减少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6年急性梗阻胆管炎合并血小板减少(80×10^9/L以下)的1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10例均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5例急诊手术,5例延期手术。结果急诊手术患者中,1例在ICU治疗10d,血小板上升为130×10^9/L,1例术中出血、十二指肠损伤,经输血、止血、行空肠营养造瘘术治疗,血小板上升为126×10^9/L,其余3例手术顺利,血小板上升为(120~140)×10^9/L。延期手术患者术后血小板除2例年龄较大者上升为96×10^9/L,余均上升至正常范围,全部患者均成功取石。结论急性梗阻胆管炎合并血小板减少时,患者的胆管炎分级、手术史、CT诊断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对决定手术时间和方式至关重要。

  • 标签: 急性梗阻性胆管炎 血小板减少 治疗
  • 简介:目的探求恶性胆道梗阻更安全简便的手术方法。方法我院设计采用胆管空肠搭桥术治疗不能行根治术的恶性胆道梗阻病人25例,并与同期外引流组12例和传统内引流20例比较。结果搭桥组及外引流组比内引流组术后黄疸消退快,搭桥组术后不带引流管,生存期生活质量较高,优于外引流组。结论认为胆管空肠搭桥术是一种简单,创伤小,安全大的术式。

  • 标签: 恶性胆道梗阻 胆管空肠搭桥术 引流术
  • 简介:目的:观察梗阻黄疸(梗黄)患者内毒素(ET)对肾功能影响以及654-2的干预作用.方法:30例梗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一般治疗(A组)和654-2治疗(B组),观察手术前后血ET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变化,并与21例无黄疸患者进行同步比较.结果:(1)入院时A、B两组外周血ET及Ccr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A组门静脉血ET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A组术后随ET水平下降,Ccr逐渐升高,第15天ET和Ccr两项指标达到正常水平.ET与Ccr呈显著负相关(r=-0.59,P<0.05).(3)B组用药后外周血和术中门静脉血ET水平均显著降低,术后保持较低水平,而Ccr用药后略有升高,术后继续上升,第10天ET、Ccr两项指标达到正常水平.结论:654-2可降氏梗黄患者肠源ET水平,对肾功能损害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胆汁郁积 内毒素类 肌酸酐 山茛菪碱 654-2 梗阻性黄疸
  • 简介:目的评价单次激发厚层投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SSFSE—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64例肝外胆管梗阻疾病患者接受SSFSE—MRCP检查,其中肝外胆管结石34例,恶性胆管梗阻30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64例MRCP检查均一次成功,胆胰管显示满意。MRCP对肝外胆管梗阻程度的判断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结合常规MPI图像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9.1%。结论SSFSE—MRCP检查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快速,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结合常规MRI扫描,对肝外胆管梗阻的定性诊断也有较高准确

  • 标签: MRCP 肝外胆管梗阻 性疾病 诊断价值 定位诊断 定性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