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黄疸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62例接受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恶性梗阻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为(2.1±0.6)分明显轻于对照组的(5.4±1.3)分,护理满意情况为(97.2±1.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6±2.4)分,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梗阻黄疸患者实施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时给予患者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护理效果。

  • 标签: 肝穿刺 肝胆管 恶性梗阻性黄疸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梗阻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3例恶性梗阻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PTIBS)或结合局部动脉化疗术,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或MRI明确诊断,并确定梗阻部位。结果23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外引流管及支架置入术。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术后23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16例黄疸消退,置入内支架术后4周在DSA下行局部灌注化疗术。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结合局部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 标签: 梗阻性黄疸 胆管梗阻 介入性治疗
  • 简介:恶性梗阻黄疸作为肝胆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所造成的患者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恶性梗阻黄疸目前仍是临床上疗效较差的疾病之一,因其起病隐匿,老年患者逐渐增多,往往待到症状明显时因肿瘤已属中、期,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达芬奇机器人系统的发展,对恶性梗阻黄疸的治疗,特别是对高龄患者的治疗有了更好的方法,拓展了外科手术的年龄界限,扩大了手术适应人群。

  • 标签: 黄疸 梗阻性 肿瘤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TCD术后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本科于2010年1月-2012年9月为45位梗阻黄疸患者进行PTCD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术后护理方法及疗效。结果45位患者引流管均未滑脱、折断,黄疸消退,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生存期5-28月。结论及时有效规范的护理措施对PTC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周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姑息方法对恶性梗阻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2005年1~12月,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黄疸患者76例。穿刺肝左叶胆管46例,肝右叶胆管36例,同时穿刺6例。减黄3d后,经引流管行常规胆道造影,30例维持原PTCD外引流,6例改为内外引流,40例置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并维持PTCD外引流,其中5例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同时置入,2例因导丝通过狭窄段困难,于3d后重试,成功置入支架。结果1例因胆道大出血于术后8d死亡,余75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有39例下降明显,33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3例仍呈上升趋势。7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在皮肤瘙痒、厌食、皮肤黄疸及尿液颜色方面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无改善,甚至加重。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有6例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随访至2006年4月,有54例患者死亡,排除因术后严重并发症短期死亡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6个月,单纯PTCD患者为5.8个月,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为9.5个月。结论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安全高,可有效解除恶性胆道梗阻,对于无手术机会且未合并肝细胞黄疸恶性梗阻黄疸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姑息减黄手段。在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两方面,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均优于单纯PTCD患者。

  • 标签: 恶性梗阻性黄疸 姑息性治疗 减黄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胆管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接受PTCD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黄疸明显减退,腹胀缓解,肝功能改善,食欲提高;6例患者黄疸减退较慢,无严重并发症产生。结论PTCD是治疗恶性梗阻黄疸姑息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等优点,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TCD术后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本科于2010年1月-2012年9月为45位梗阻黄疸患者进行PTCD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术后护理方法及疗效。结果45位患者引流管均未滑脱、折断,黄疸消退,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生存期5-28月。结论及时有效规范的护理措施对PTC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周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介入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治疗方法,以供临床参考。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入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患者,A组患者为治疗组给与经皮经胆道引流术的基础上对患者辅以动脉插管化疗灌注,B组为对照组给与单纯的介入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清总胆红素值较术前都有所下降,A组较B组含量低、平均住院时间短。术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8%、28.2%。结论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患者时,在经皮经胆道引流术的基础上对患者辅以动脉插管化疗灌注的疗效高于单纯的介入治疗。

  • 标签: 介入 恶性梗阻性黄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梗阻黄疸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和(或)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PTBS)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对25例恶性梗阻黄疸行PTCD和(或)PTBS,给予术前、中、后相应的护理。结果25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PTCD和(或)PTBS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同时配合高质量的整体临床护理,能使恶性梗阻黄疸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 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恶性梗阻黄疸一般由多种恶性疾病发生病变,给予胆道系统(如胆管癌、肝癌及胆囊癌等)其他可转移癌的压迫,使胆汁不能通过正常胆道系统进入肠道而引起皮肤黄染,若患者不及时治疗可并发严重的继发性感染和肝功能的衰竭。多数患者首选手术治疗,但受此类患者的肿瘤位置、癌症分期等状况不明的限制,手术成功率较低,尤其是对于黄疸基础上合并严重的胆道感染的患者,即使行姑息胆道减压手术,患者的耐受情况也不好。因此,采用放置支架的方法可以重新创造胆汁引流,该操作创伤小,不额外携带引流管,病人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目前已成为治疗恶性梗阻黄疽的重要方法,而且临床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针对恶性梗阻黄疸的内支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胆道 恶性梗阻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恶性梗阻黄疸中的定性与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对104例恶性梗阻黄疸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本组肝门部胆管癌30例,肝外胆管癌25例,胰头癌38例,壶腹癌11例中,检出率及定位准确率以肝门部胆管癌最高,其次是胰头癌和壶腹癌,最后是肝外胆管癌。结论超声在恶性梗阻黄疸中的定性与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 梗阻性黄疸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恶性梗阻黄疸(MOJ)是指因恶性肿瘤压迫、浸润导致肝内外胆管梗阻所引起胆汁排出受阻一组疾病。患者确诊时已到晚期,多数患者失去根治手术机会,外科姑息治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影像学技术、内镜及介入技术发展较快,MOJ外科姑息治疗获得了较多进展,以姑息胆汁引流技术为主的外科术式获得了较大成功。本文对传统姑息引流术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从内镜及介入技术入手,重点分析了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PTBS)、内镜胆管金属支架引流(EBMSD)两种主流术式治疗进展,旨在为MOJ外科姑息胆汁引流治疗提供一些临床参考资料。

  • 标签: 恶性梗阻性黄疸 外科 姑息性治疗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在各种恶性梗阻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各种恶性梗阻黄疸患者采用经内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行胆汁引流,其中胆道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8次、胆道金属支架置放术(EMBE)6次,双支架1次。结果:13例恶性梗阻黄疸患者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放置胆道内支架1周后,患者的相关指标TBIL,ALT、AST、AKP及r-GT明显下降,黄疸和肝功能状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3例患者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3天后基本降至正常。全部患者无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内镜胆道支架放置术是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胆道支架 恶性梗阻性黄疸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ERCP和PTCD途径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黄疸的对比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患者4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手段对其进行分组各20例。结果 患者间治疗状况没有很大差别(P>0.05),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有很大差别(P

  • 标签: ERCP PTCD 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64层螺旋CT诊断恶性梗阻黄疸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64例恶性梗阻黄疸患者资料予以探讨,均予MRCP与64层螺旋CT检查,比对分别影像诊断及病理结果。结果本组MRCP与CT梗阻水平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符合率对比(100.00%vs100.00%)、(96.88%vs93.75%)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CP检查的梗阻原因诊断符合率93.75%较之CT诊断符合率75.00%显著更高(P<0.05)。结论MRCP与CT检查应用于恶性梗阻黄疸患者临床诊断中各具优势,前者于梗阻原因推断方面价值更高,后者更方便、快捷。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64层螺旋CT 恶性梗阻性黄疸
  • 简介:12例晚期恶性梗阻黄疸病人经剖腹手术中置放塑料内支架行胆道引流术,与同期行胆肠内引流术的20例患者比较术后效果。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两组病人术后退黄效果无差异,但内支架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较少(P<0.05),住院时间较短(P<0.05)。剖腹手术中置内支架行胆道引流是治疗晚期恶性梗阻黄疸的一种简便、有效、并发症少的姑息手术方法。

  • 标签: 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 剖腹手术 内支架 胆道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治疗低位恶性梗阻黄疸行术前减黄最佳胆道引流方式。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手术治疗的低位恶性梗阻黄疸患者166例,其中男性87例,女性79例,年龄25.0~80.0(59.9±10.6)岁。依据术前胆道引流方式分为未引流组85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BD)组56例、内镜逆行胆道引流术(ERBD)组25例;根据术式分为胰十二指肠根治切除术116例、姑息胆肠吻合术50例。分析不同术前胆道引流方式下术中抽取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分析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姑息胆肠吻合术不同术前引流方式下围手术期情况的差异。结果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未引流组、PTBD组、ERBD组分别为22.4%(19/85)、28.6%(16/56)、100%(25/25),ERBD组阳性率高于PTBD组和未引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种细菌占比ERBD组高于PTBD组和未引流组[64.0%(16/25)比12.5%(2/16)比5.3%(1/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致病菌比例ERBD组高于PTBD组和未引流组[97.8%(45/46)比89.5%(17/19)比66.7%(1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时间ERBD组长于PTBD组和未引流组[(334.5±48.3)min比(289.4±39.5)min比(303.9±57.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PTBD组少于ERBD组和未引流组[(268.8±128.4) ml比(388.2±181.6)ml比(366.1±220.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引流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相关术后胰瘘未引流组、PTBD组、ERBD组分别为6.8%(4/59)、10.0%(4/40)、29.4%(5/17),ERBD组较未引流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胆肠吻合术患者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预接受胰十二指肠根治切除术并且需要术前胆道引流的患者,与ERBD比较,PTBD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内镜逆行胆道引流术 恶性梗阻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