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作者自2001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不连患者43例,髂骨移植26例,局部新生移植治疗17例,局部移植治疗的17例均达到愈合的目的,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局部取骨新生骨痂骨愈合
  • 简介:骨折后局部血肿对形成的重要意义,血肿病理生理变化、血肿机化与形成过程、骨折愈合机理的理论及临床资料分类对比分析可知,是通过血肿机化形成的

  • 标签: 局部血肿 形成意义 痂形成
  • 简介:骨折后局部血肿对形成的重要意义,血肿病理生理变化、血肿机化与形成过程、骨折愈合机理的理论及临床资料分类对比分析可知,是通过血肿机化形成的

  • 标签: 局部血肿 形成意义 痂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胫骨髓内钉开髓点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9月我科胫骨骨折不愈合5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断端硬化去除后胫骨髓内钉固定,观察组在断端硬化去除后使用胫骨髓内钉开髓点的进行植及胫骨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的骨折愈合及功能情况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获得随访10~14个月(平均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0.3±0.5)周和(36.1±0.6)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膝关节活动度ROM评分优良率及关节功能HSS评分优良率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胫骨髓内钉开髓点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有着更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胫骨骨折不愈合髓内钉 自体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胫骨髓内钉开髓点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采取胫骨髓内钉开髓点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时间(30.0±1.0)周,治疗前后ROM评分、HSS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髓内钉开髓点治疗胫骨骨折不愈合效果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胫骨骨折 不愈合 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固定术后不连、延迟愈合应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内固定术后不连、延迟愈合患者41例应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治疗,观察其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随访时间(20.3±2.6)个月;术后均愈合愈合时间(8.1±1.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68%。结论内固定术后不连、延迟愈合应用皮质剥离加Phemister植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关节功能。

  • 标签: 骨皮质剥离 Phemister植骨 骨延迟愈合
  • 简介:发现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愈合时间缩短了24%[治疗组平均为(86±6)d,发现LIUS治疗组的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了38%[治疗组平均为(61±3)d,国际上对LIUS在促进愈合融合方面的研究在持续进行中

  • 标签: 低强度 强度超声 愈合骨
  • 简介:摘要不连为治疗的严重晚期并发症,凡骨折后6个月骨折两端未达到性连接为不连,骨折后一旦发生不连将对患肢的功能康复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不连术后仍不愈合对患者的身心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这类病例原因很多,其治疗的要求很缜密。

  • 标签: 骨不连 骨不愈合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畸形愈合是跟骨折未治疗或不恰当的治疗所带来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改善患足疼痛、矫正畸形以及恢复患足功能是临床治疗跟骨折畸形愈合的目标,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跟畸形愈合所致症状的力学机制研究,各种截术作为可以特异性矫正跟畸形、恢复正常跟形态的一类术式,在跟畸形愈合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常用的各种跟矫形截术式技术特点、治疗效果及各自适应证和并发症进行综述。

  • 标签: 跟骨 骨折 截骨术 畸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穿孔介导的局部基因治疗对兔下颌牵引区新生中Wnt3a和β -连环蛋白(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2019年9—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实验室进行实验,新西兰大白兔48只分为对照组、基因治疗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6只。3组动物双侧下颌后4 d以0.8 mm/d速度行下颌牵引,连续牵引7 d进入固定期。对照组只行牵引;基因治疗组在牵引开始时在牵引区局部注射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并给予电穿孔刺激;生理盐水组在牵引开始时,在牵引区局部注射与基因治疗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后,施加电穿孔刺激。3组分别于牵引结束、固定7、14、28 d牵引区新生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查Wnt3a和β-catenin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Wnt3a和β-catenin主要定位于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胞质和胞核中。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查结果显示,Wnt3a和β-catenin表达在牵引结束时达高峰,随着牵引张力的消失,逐渐降低。经基因治疗干预后,Wnt3a和β-catenin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基因治疗组在各时点Wnt3a、β-catenin表达量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3,P<0.01)。结论基因治疗促进牵引区新生Wnt3a和β-catenin表达,以此调节重建系统的平衡,从而促进牵引区新生成。

  • 标签: 骨痂 基因治疗 牵引成骨 Wnt3a β-连环蛋白
  • 简介:目的为既利于骨折愈合,又不浪费量,以避免供取出过多及降低供区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合适的植(量。方法选择自体髂骨植术的45例尺桡骨干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术中测量缺损和游离碎块的体积。根据植(量和缺损量的比例将患者分为1.0倍组、1.5倍组和2.0倍组3组,每组15例。植(量分别为缺损量的1.0倍、1.5倍和2.0倍。随访12个月,观察3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0倍组骨折愈合率为86.67%(13/15)。显著低于1.5倍组(100%)和2.0倍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5倍组和2.0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少量浪费和提高愈合率,选择1.5倍植量较适宜。

  • 标签: 骨折愈合 植骨量 颗粒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骨手术相关并发症。方法对355例髂骨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髂骨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17.5%的患者(62例)髂骨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结论髂骨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髂骨取骨 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时微环境发生变化,如免疫因子变化、间充质干细胞(MSCs)趋化及分化异常、雌激素分泌量减少及受体下调、机械敏感性下降,这些均影响骨折愈合过程。目前研究表明,通过改善巨噬细胞的表型极化、增强MSCs的趋化成活性、补充雌激素和提高的生物力学性能均能重构微环境平衡,从而有效改善骨质。笔者从微环境变化、微环境失衡影响骨折愈合的途径及重构微环境方法等方面,阐述微环境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愈合 骨微环境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简单的重建牙槽嵴技术。腭部可以用来即刻重建牙槽嵴的高度和宽度。并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区术后反应轻的优点。材料和方法17名患者(男性10人,女性7人),治疗时间1年以上。使用环形钻从上腭穹窿部核状重建美学区域的牙槽嵴。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缺损的类型和位置、的大小、是否同时拔牙、是否即刻种植、是否需要软组织瓣覆盖以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结果的平均长度12.5mm(长度范围9~14mm)。平均宽度7.3mm(宽度范围5~9mm)。在11个病例中,采用了拔牙后旋转腭侧带蒂的结缔组织瓣技术。没有患者出现区不适。16名患者成功的完成了单牙的种植修复。讨论重建的最佳材料是自体,而且应该在简单、术后反应小的部位。使用上腭区核状重建牙槽嵴具有以上的全部优点。结论在这篇初步的研究中,介绍了一种新的重建牙槽嵴的技术。“上腭区核状”重建牙槽嵴具有简单、有效、区术后反应轻的优点。可以对牙槽嵴的缺损进行三维重建。

  • 标签: 牙槽嵴 骨重建 取骨 上腭 术后反应 即刻种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应用诱导材料对量保存的作用效果。方法选用8条健康成年雄性犬拔除双侧上下前臼齿各一颗。随机选择一侧作为实验组,牙槽窝填充诱导材料;另一侧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三个月标本,检测相关数据。结果从牙槽的形态、高度、宽度的对比以及X光片密度的显示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局部应用诱导材料对量的保存作用明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截方式对胫骨Ilizarov搬移术愈合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2月至2019年4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行胫骨Ilizarov单段搬移术治疗的93例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截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微创截组16例,全部为男性;年龄(37.1±8.3)岁;Gustilo分型:Ⅱ型5例,Ⅲ型11例。骨膜下截组57例,男47例,女10例;年龄(39.1±11.8)岁;Gustilo分型:Ⅱ型17例,Ⅲ型40例。骨膜外截组20例,男19例,女1例;年龄(37.7±11.2)岁;Gustilo分型:Ⅱ型18例,Ⅲ型2例。比较三组患者愈合指数及Ilizarov方法与应用协会(ASAMI)的功能评分。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9~50个月(平均27.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愈合,相关并发症均经过相应处理后治愈。微创截组、骨膜下截组、骨膜外截组的愈合指数分别为(53.09±21.88)、(59.97±33.29)、(46.20±14.11)d/c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8)。3组的ASAMI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7.5%、89.5%、90.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截方式均可获得良好的愈合,三种截方式的愈合指数及术后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

  • 标签: 伊利扎罗夫技术 截骨术 胫骨 骨搬移 截骨方式 骨愈合指数
  • 简介:摘要组织愈合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且愈合的进程直接影响治疗决策,因此全面、准确地评估愈合状况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将临床表现与X线相结合作为评估愈合的最常用方法,而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超声作为辅助可应用于特殊部位和特殊人群。近年来,随着对愈合进程和生物力学结构的理解逐渐深入,愈合的评估手段也不断革新。本文将在各类愈合评估方法利弊、适应证以及评估手段的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作一综述,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骨折愈合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计算机辅助 评价研究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探讨跟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跟骨折畸形愈合患者(Bohler角〈5°,跟增宽≥3mm)采用跟外侧突切除,腓骨长短肌腱松解,跟楔形截并距下关节融合术,术后石膏外固定。结果:根据天津医院骨科制定的评分标准,术前评分33~65分,平均50.1分,术后1-6个月随访评分70~93分,平均80.2分,优良率91.5%。结论:跟骨折严重畸形愈合矫形治疗,疗效满意。

  • 标签: 跟骨骨折 畸形愈合 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