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小腿延长术已有百余年历史,早期因延长装置及技术条件不成熟常出现严重的并发症。Ilizarov技术的出现使肢体延长术成为一种可控的手术,肢体延长术基于"Ilizarov效应",通过对活体组织进行缓慢、稳定、持续的牵拉实现组织再生,骨与软组织的再生延长结果与儿童肢体发育相似。目前小腿延长术以经典Ilizarov外固定器为主,中国化Ilizarov小腿外固定延长器和小腿跟腱弹性同步延长外固定架是国内应用代表,其他延长方案包括计算机辅助六轴外固定架、髓内钉辅助外固定架延长、延长后植入髓内钉以及国内尚未开展的单纯髓内钉延长系统。胫骨平台下5~6 cm处为截骨平面的经皮横断截骨术是目前国内最多应用的截骨方法,可最大限度地保留骨膜和髓内血运。超过4 cm的延长推荐小腿跟腱弹性同步延长支架,需要跟骨穿针固定。术后遵循张力-应力法则缓慢牵伸延长,根据固定性刚度动态调整原则逐步拆除延长器,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小腿和足部的解剖学特点导致其重建十分具有挑战性。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血管解剖学的新理论、显微外科技术和器械的进步使得小腿和足部复杂组织缺陷的评估和治疗发生了巨大改变。治疗此类病变的主流方法是多学科治疗,由参与治疗的专家们合作完成。这也是为何在上个世纪后期出现了一种新的专业——整形外科。肢体重建整形术可用于创伤性、肿瘤性和脓毒性疾病的治疗。本文将讨论从传统皮瓣到现代穿支皮瓣的发展过程中,小腿和足部手术中组织移植的时机和组织重建术的相关医疗设备。

  • 标签: 小腿 创伤 清创术 重建术 传统游离皮瓣 局部皮瓣 游离穿支皮瓣 局部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骨筋膜间隔综合征(OCS)是创伤骨科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神经和肌肉不可逆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截肢甚至死亡。“5P”是临床上较经典的OCS诊断方法,但存在较大主观性,且不能及时准确反映病情进展。筋膜间隔测压法是诊断OCS主要的辅助手段,虽然测压方法较多,但目前仍无权威的压力阈值作为诊断标准。为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临床医师常积极行筋膜切开术,导致不必要的筋膜切开。笔者回顾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收治的小腿OCS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部分患者通过解除支具、稳定肢体和消肿等非手术治疗,临床表现逐渐缓解,无须行筋膜切开术;部分患者通过上述非手术治疗,症状进行性加重,需要及时行筋膜切开术。笔者依据临床体检定性结果和双侧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脉搏波改变等定量指标对OCS严重程度进行分级,首次提出OCS分级判断标准,旨在针对不同OCS分级的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更精准的治疗,为OCS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筋膜间隔综合征 软组织损伤 筋膜切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小腿静脉畸形并跟腱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3例小腿部静脉畸形并跟腱挛缩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采用小腿部静脉畸形手术切除,根据术中情况必要时加用"Z"形跟腱延长术,手术后进行康复锻炼,统计并评价手术成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43例患者中,35例小腿部瘤体完全切除;8例患者由于瘤体范围较广,瘤体侵袭包绕小腿胫后动静脉、胫后神经、腓总神经等,采取部分瘤体切除术;32例患者手术切除瘤体后联合行"Z"形跟腱延长术。随访6~12个月后发现,一期手术成功率为93%(40/43);43例患者均可正常行走,其中3例踝关节活动有轻度受限;35例术后小腿部疼痛消失,无肿块隆起,复查彩超、磁共振成像显示原瘤体部位未见复发,8例术后彩超、磁共振成像显示有散在瘤体存在,偶有疼痛症状。结论小腿部静脉畸形并跟腱挛缩患者行手术治疗可纠正踝关节功能,术后效果良好。

  • 标签: 静脉 畸形 跟腱挛缩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腿内侧一蒂两瓣桥式带蒂转移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例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以胫后动脉为蒂小腿内侧筋膜瓣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桥式带蒂转移术治疗。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18~53岁,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2 cm×8 cm~18 cm×9 cm。筋膜瓣、肌瓣和血管蒂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小腿内侧一蒂两瓣移植成活后,再行断蒂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筋膜瓣和肌瓣全部成活,术后均未发生血管危象。1例发生肌瓣远端小块植皮坏死,经2周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2.5~4.5年(平均3.8年),受区和供区外形较好,疗效较满意。结论小腿内侧一蒂两瓣桥式带蒂转移修复方法适用于治疗小腿仅有1条主要血管的软组织缺损的治疗,可减轻对供区的损伤。

  • 标签: 胫骨骨折 小腿 骨折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小腿肌腱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78例疑似肌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及高频超声检查,后经关节镜检查、手术或随访证实,比较MRI、高频超声及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62例患者经手术、关节镜检查确诊为小腿肌腱损伤,肌腱撕裂45例,肌腱炎17例。肌腱完全撕裂MRI主要表现为肌腱连续性中断,T2WI信号增强,撕裂处可见扭曲,断端不规则,呈马尾样改变;肌腱不完全撕裂主要表现为肌腱内部呈线状或局部T2WI高信号,部分可见局部纤维增厚。肌腱撕裂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局部变薄,回声部分中断,内部可见裂隙样低回声,可延伸至肌腱;肌腱炎表现为肌腱增厚,回声多不均匀,可见散在点状或斑块状强回声。MRI诊断小腿肌腱损伤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2%、81.25%、88.46%、94.91%、68.42%,高频超声诊断小腿肌腱损伤分别为88.70%、81.25%、87.18%、94.82%、65.00%;两者联合诊断分别为95.16%、87.5%、93.58%、96.72%、82.35%,各方法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及高频超声对小腿肌腱损伤均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两者联合可小幅提高诊断效能,临床上可根据检查情况及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高频超声 肌腱损伤 小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小腿肌腱损伤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78例疑似肌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及高频超声检查,后经关节镜检查、手术或随访证实,比较MRI、高频超声及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62例患者经手术、关节镜检查确诊为小腿肌腱损伤,肌腱撕裂45例,肌腱炎17例。肌腱完全撕裂MRI主要表现为肌腱连续性中断,T2WI信号增强,撕裂处可见扭曲,断端不规则,呈马尾样改变;肌腱不完全撕裂主要表现为肌腱内部呈线状或局部T2WI高信号,部分可见局部纤维增厚。肌腱撕裂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局部变薄,回声部分中断,内部可见裂隙样低回声,可延伸至肌腱;肌腱炎表现为肌腱增厚,回声多不均匀,可见散在点状或斑块状强回声。MRI诊断小腿肌腱损伤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2%、81.25%、88.46%、94.91%、68.42%,高频超声诊断小腿肌腱损伤分别为88.70%、81.25%、87.18%、94.82%、65.00%;两者联合诊断分别为95.16%、87.5%、93.58%、96.72%、82.35%,各方法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及高频超声对小腿肌腱损伤均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两者联合可小幅提高诊断效能,临床上可根据检查情况及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高频超声 肌腱损伤 小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腿内侧皮瓣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桥式带蒂转移术治疗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手足外科医院骨科收治的8例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19~50岁,平均35岁。所有患者均以胫后动脉为蒂小腿内侧皮瓣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桥式带蒂转移术治疗。软组织缺损的范围为10 cm×9 cm~13 cm×8 cm。肌瓣和血管蒂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末次随访时按Iowa等提出的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方法评定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皮瓣和肌瓣全部成活,没有发生血管危象。有1例患者发生肌瓣远端小块植皮坏死,经2周换药处理自然愈合。术后所有患者获2.5~4.5年(平均3.8年)随访。受区外形较好。末次随访时按Iowa等提出的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方法评定疗效:优3例,良4例,可1例。结论小腿内侧皮瓣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桥式带蒂转移术适用于治疗小腿仅有1条主要血管的软组织缺损,可减轻供区损伤。

  • 标签: 腿损伤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肌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治疗小腿Gustilo-Anderson Ⅲ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小腿Gustilo-Anderson Ⅲ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18~53岁[(38.6±8.2)岁]。患者入院后均急诊Ⅰ期行保肢治疗,术后1周通过肢体血运检查观测肢体存活情况及有无血管危象发生;Ⅱ期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为12.0 cm×5.0 cm~20.0 cm×8.0 cm,采用游离皮瓣进行修复创面;术后2周内观察皮瓣存活情况、有无血管危象发生及供区愈合情况;Ⅲ期采用植骨翻修和骨延长技术对骨组织进行修复,比较骨组织修复前及末次随访时下肢功能评分(LEFS)及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肢功能。末次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8~20个月[(14.2±4.6)个月]。急诊Ⅰ期16例小腿均保肢成功,其中1例出现血管危象;Ⅱ期16例游离皮瓣均存活,其中2例出现血管危象,供区均Ⅰ期愈合;Ⅲ期骨组织修复后,患肢LEFS和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由骨组织修复前的(32.0±7.4)分、(50.9±15.3)分,分别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48.0±10.2)分、(73.8±11.9)分(P<0.01),患肢功能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所有骨缺损修复,骨折均愈合,无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分期手术治疗小腿Gustilo-Anderson ⅢC型骨折可有效保肢并恢复部分功能。

  • 标签: 骨折,开放性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小腿穿支皮瓣在中国的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及其进展,就小腿穿支血管的数量、分布特点、如何定位穿支及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小腿穿支皮瓣的应用进行了总结,讨论了以腓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腓肠内侧动脉、腓肠外侧动脉、腓肠外侧浅动脉、腓浅动脉、隐动脉为蒂的穿支皮瓣及腓肠肌内、外侧头双蒂腓肠肌皮瓣修复跟腱复合缺损的改进,并就有代表性的手术和一些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 标签: 穿支皮瓣 小腿 临床应用 中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桥式交叉游离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3~60岁[(39.6±5.7)岁]。缺损面积为10.0 cm×4.5 cm~21.0 cm×9.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5 cm~25 cm×10 cm。Ⅰ期切取游离皮瓣覆盖患肢创面,血管与健侧小腿胫后动静脉桥式交叉吻合,其中旋股外侧动脉皮瓣6例,旋髂浅动脉皮瓣1例,背阔肌肌皮瓣1例,同时切取健侧小腿内侧带蒂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或任意皮瓣包裹血管蒂。术后双小腿平行伸直体位。Ⅱ期断蒂后,胫后动脉与远端动脉重新吻合,带蒂皮瓣缝合于原位。观察Ⅰ期术后是否发生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该体位的接受程度。Ⅱ期断蒂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外观、质地、患肢功能、对健侧小腿的影响,并采用下肢功能评分(LEFS)评估患肢总体功能及Kofoed评分评价足踝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8.3±1.8)个月]。Ⅰ期术后未发生压疮或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患者均对体位无抵抗。Ⅱ期断蒂后皮瓣全部成活。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质地及患肢功能均良好,健侧小腿未受任何影响。患肢LEFS和足踝Kofoed评分分别由修复前的(31.5±6.9)分、(51.0±10.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51.7±9.8)分、(84.8±8.1)分(P<0.01)。结论对于小腿软组织缺损,改良桥式交叉游离皮瓣术后患者体位相对舒适,健侧小腿的功能不受影响,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患肢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 腿损伤 软组织损伤 游离皮瓣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小腿肌内颗粒细胞瘤MRI表现。MRI示左侧小腿比目鱼肌内类圆形病灶,相对于肌肉组织T1WI和脂肪抑制T2WI均呈等或稍高信号,邻近肌肉组织呈环状T2WI高信号,内见条状肌纤维分布的低信号影,呈“条纹征”。术后病理提示为肌内颗粒细胞瘤。

  • 标签: 颗粒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下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膜诱导(Masquelet)技术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修复小腿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4月至2018年1月,应用Masquelet技术联合ALTP修复小腿合并软组织缺损的骨缺损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30~63岁,平均42岁。受伤原因:车祸伤5例,砸压伤3例,机器绞压伤2例。骨缺损长度5.0~15.0 cm,平均9.0 cm,软组织缺损面积4.2 cm×5.0 cm~25.0 cm×15.0 cm。急诊根据具体损伤情况予行清创、固定、血运重建等对症处理,待创面干洁无感染征象后予骨水泥占位填充骨缺损,同时取对侧ALTP覆盖创面。6~8周待诱导膜形成后取出骨水泥,取自体髂骨加同种异体骨植骨填充骨缺损。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门诊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本组1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4 h内出现血管危象1例,经探查后成活。1例术后切口皮下脂肪液化渗出,经换药等对症处理后愈合。3例皮瓣臃肿,骨缺损愈合后内固定物取出时行皮瓣整形术。10例均达到骨愈合标准,1例因术后过度负重再骨折,经再次手术加压固定后愈合。骨缺损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8个月。除2例因外踝及胫骨关节软骨缺损过多行关节融合外,其余8例均外形美观,功能满意。结论Masquelet技术联合ALTP是修复小腿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较佳方法。

  • 标签: Masquelet技术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小腿 骨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腿部接力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7月至2017年5月,设计小腿内侧和外侧穿支接力皮瓣修复小腿中下部软组织缺损13例,其中,修复小腿内侧软组织缺损5例,小腿外侧软组织缺损8例。皮瓣大小4.0 cm×10.0 cm~ 6.0 cm×16.0 cm。术后通过微信视频、电话及门诊随访,内容包括小腿的整体外观、皮瓣弹性、色泽、瘢痕挛缩及色素沉着情况和皮瓣转移后供区愈合情况。结果本组13例接力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第1天因血肿压迫发生静脉血管危象,血肿清除后成活。术后随访5~ 12个月,平均8个月。小腿外形饱满,皮瓣弹性、色泽、质地良好。结论利用小腿穿支接力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可以达到美容修复的效果,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 标签: 穿支皮瓣 接力皮瓣 移植 小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前外侧肌表浅分区与其同源血管皮瓣或筋膜嵌合一期修复小腿离断和Gustilo III B-C型损伤伴有环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应用股前外侧肌表浅分区嵌合移植急诊一期修复小腿严重损伤49例,其中车祸伤30例,重物砸伤13例,机器伤6例;男40例,女9例;年龄18~62岁,平均42岁。完全离断共6例,Gustilo III B型损伤27例,Gustilo III C型损伤16例;所有病例均呈环形撕脱或缺损,缺损面积10 cm×6 cm~60 cm×40 cm。股外侧肌表浅分区嵌合皮瓣31例,嵌合皮瓣和筋膜17例,嵌合筋膜1例;肌肉瓣切取体积6 cm×4 cm×2 cm~25 cm×11 cm×4 cm;各组织瓣借穿支不同方向覆盖环形创面。术后半年及之后每3个月随访,记录皮瓣颜色、质地变化、患肢功能、供区肢体伸膝等情况。结果移植肌肉均成活,供区直接缝合39例,10例植皮,1例出现部分坏死,伸膝功能正常,无不适感。术后随访42.5(3~55)个月,1年以上随访49例,2年以上随访40例,3年以上随访33例。下肢功能根据LEFS评分,70以上分者23例(48.9%),61~70分21例(44.7%),51~60分3例(6.4%)。保肢率达到91.8%,感染率为8.1%。结论精确切取股外侧肌并与皮瓣或筋膜瓣嵌合,急诊一期修复小腿严重损伤所致软组织缺损,组织摆放灵活,易于修复不规则组织缺损,供区损伤小,无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股外侧肌 嵌合移植 小腿 Gustilo III型损伤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在后足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创伤骨科应用含腓动脉穿支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修复后足软组织缺损创面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9~45(27.17±12.14)岁;伤后至入院时间6~24(10.17±4.80)h;单纯软组织缺损6例,肌腱损伤2例,骨缺损3例,足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4 cm×5 cm~8 cm×12 cm。软组织缺损采用小腿后外侧皮瓣进行移植修复,骨缺损根据创面进行I期植骨修复或抗生素骨水泥填充膜诱导技术II期植骨,缺损范围较大的骨缺损行II期骨搬移技术恢复后足长度。跟腱损伤通过肌腱直接缝合或者转位进行修复。预后功能评分通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及皮瓣愈合情况进行评估。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或者微信定期随访。结果1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12.92±6.22)个月。1例患者术后3 d出现皮瓣远端暗紫,肿胀,经蒂部拆除部分缝线、表面放血后好转;3例皮瓣局部出现感染,经过清创及换药、使用敏感抗生素后痊愈;其余8例患者皮瓣外形良好,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AOFAS踝-后足量表评分由术前的14~45(25.25±5.42)分增至末次随访的65~96(75.92±7.73)分,其中优8例、良2例、可2例;VAS评分由术前5~8(6.55±1.13)分降至末次随访的0~4(1.55±1.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踝关节屈、伸活动度背伸15°~20°,跖屈30°~40°,供区愈合良好,植皮全部成活。结论对于后足软组织缺损,应用带蒂含腓动脉穿支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后外侧宽蒂双动力皮瓣修复,效果良好,血供可靠,静脉回流通畅,抗感染能力强,供区外形及皮瓣外观均满意,足部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小腿后外侧皮瓣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后足
  • 作者: 徐晓燕 徐永清 江珉 何晓清 石健 周智 李霞 白艳 徐兰 杨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昆明 650032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护理部,昆明 650032,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昆明 650032,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护理部,昆明 650032,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烧伤整形科,昆明 650032,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昆明 650032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烧伤整形科,昆明 650032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创面的护理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收治33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儿童患者行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重建,采用医护一体化围手术期管理;强化夜间体位管理;遵循"观察-记录-判断-处置"的原则进行皮瓣血运护理。根据穿支螺旋桨皮瓣血运障碍发生的特点,统一观察顺序先看颜色,再观察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最后看皮瓣张力及测皮温。制定皮瓣血液循环量化评分表,每次观察进行量化打分以判断皮瓣血运并采取相应的处置。出院后均接受门诊随访,采用Thankappan皮瓣外观满意度评分评价。结果1例患者术后第3天夜间体位管理缺失,皮瓣Ⅱ度肿胀,静脉回流受阻;术后24 h内,5例皮瓣血运量化得分在1~4分,表现为大、小桨颜色由红润转变为暗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少于2 s,经处置后48 h,3例得分由4分降至2分,2例得分无变化。4例评分5~7分,其中3例大、小桨颜色紫红,毛细血管充盈少于1 s,轻度肿胀,皮温31 ℃~32 ℃;1例蒂部暗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少于1 s,中度肿胀,皮温31 ℃~32 ℃,边缘无渗血。经处理,2例好转评分下降至4分;1例循环无变化,评分6分;1例循环障碍加重,评分大于8分。9例循环障碍的皮瓣处置后6例成活,3例坏死,经手术探查后皮瓣仍坏死,二期行股前外侧皮瓣(ALTF)游离移植后创面愈合。最终33例皮瓣成活30例,坏死3例,成活率为90.9%。患儿均获随访,时间6~24(10.2±4.3)个月,皮瓣质地好,小腿外形良好,下肢运动功能满意。末次随访结果优20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0.9%。结论应用小腿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创面,围手术期护理重点与成人有差别。对此类患儿采用围手术期医护一体化管理,加强薄弱环节的体位管理,遵循"观察-记录-判断-处置"程序进行皮瓣血运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螺旋桨皮瓣 穿支皮瓣 小腿 足踝部创面 儿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海老年人小腿围和四肢骨骼肌指数、握力、步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小腿围与低骨骼肌肌量、力量和功能的诊断界值,验证小腿围在肌肉减少症评估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体检中心、上海4个社区招募2 294例老年人,其中男性954例,女性1 340例,平均年龄(71.6±8.7)岁,采用体成分仪检测四肢骨骼肌肌量(ASM)、上肢骨骼肌肌量(UMM)和下肢骨骼肌肌量(LMM),计算四肢骨骼肌指数(四肢骨骼肌指数=ASM/身高2)。测量步速,并用握力器测量握力。测量受试者的身高和体重,右小腿围和腰围。结果不同性别老年人年龄、体重指数(BMI)、腰围、步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的身高、体重、ASM、四肢骨骼肌肌量/身高2、UMM、LMM、握力、小腿围明显高于女性(P<0.05)。≥80岁老年人小腿围明显低于70~79岁年龄组和60~69岁年龄组(P<0.05)。≥80岁老年女性小腿围明显低于70~79岁年龄组和60~69岁年龄组(P<0.05)。小腿围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与身高、体重、BMI、握力、UMM、LMM、四肢骨骼肌肌量/身高2呈正相关(P<0.01),小腿围与步速没有相关性(P>0.05)。在小腿围与低四肢骨骼肌肌量/身高2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中,男性小腿围截断值为35.1 cm(特异度为0.721,敏感度为0.803,曲线下面积为0.809);女性小腿围截断值为33.6 cm(特异度为0.774,敏感度为0.778,曲线下面积为0.827)。结论老年人小腿围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小腿围与低骨骼肌肌量的截断值为男性35.1 cm、女性33.6 cm。应重视小腿围在肌肉减少症中评估和诊断的重要性。

  • 标签: 肌肉减少症 小腿围 握力 骨骼肌肌量 骨骼肌力量 骨骼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