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单/双气囊电子小肠镜(S/DBE)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3例因小肠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对患者行S/DBE检查的小肠出血检出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小肠出血检出阳性率为86.53%(167/193),病因诊断率78.44%(131/167)。最常见的原因依次为小肠溃疡、小肠间质瘤、克罗恩病、小肠黏膜炎性改变、血管扩张症、小肠癌、小肠憩室、小肠息肉、小肠转移性黑色素瘤等。结论S/DBE对小肠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最常见的出血原因依次为小肠溃疡、小肠间质瘤、克罗恩病。

  • 标签: 双气囊辅助小肠镜 小肠疾病 小肠出血
  • 简介:目的通过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疾病进行病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4年1月我院应用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并分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组成。结果163名患者接受173例次小肠镜检查,经口进镜检查59例次,经肛门进镜检查104例次,经口及经肛门两端进镜检查10例,检查成功率100%,其中阳性病例134例(77.46%),所有患者未发生出血、穿孔、梗阻等不良反应和相关并发症。结论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较困难,目前双气囊小肠镜是诊断小肠出血有价值、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 标签: 双气囊小肠镜 小肠出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肠出血手术中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治疗优势。方法以2007年04月-2017年04月于我院行小肠出血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90人。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小肠出血手术;观察组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辅助下行小肠出血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漏诊率和并发症发生率(0%、11.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6%、21.1%),两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1.1%),两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落实小肠出血手术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辅助治疗能够发挥极佳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漏诊率明显降低,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明显提高,因而值得在临床方面大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道镜 小肠出血手术 治疗有效性
  • 简介:作者对23例已确诊的小肠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血管畸形是小肠出血的前3位病因,分虽占39.13%,21.74%,17.39%;选择性动脉造影对肿瘤有较大的价值,核素扫描适应小肠憩室出血,推进式小肠镜适应空肠上部病变;对剖腹探查不能发现病灶的病例,术中内镜会有所收获。

  • 标签: 小肠出血 肿瘤 核素扫描 小肠憩室 选择性动脉造影 血管畸形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67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小肠出血的原因和特点。小肠出血的病因以炎性病变、肿瘤性病变和血管性病变多见,分别占35.3%(59/167)、30.5%(51/167)和18.0%(30/167);其他良性病变包括小肠憩室、肠套叠、息肉和异位胰腺等共占9.6%(16/167);胆源性、胰源性小肠出血占1.8%(3/167),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占4.8%(8/167)。不同年龄组患者的疾病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55,P=0.005),而男女患者的疾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30,P=0.343)。

  • 标签: 年龄因素:小肠出血 病因 内镜,胶囊
  • 简介:目的探讨单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出血患儿中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临床怀疑小肠出血患儿共70例,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4~13岁;均在全麻下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其中经口途径检查26例,经肛门途径检查32例,同时经口和肛门检查12例。结果70例患儿中检查出小肠病变58例,检查阳性率83%,其中非特异性炎症24例,过敏性紫癜12例,克隆病8例,美克尔憩室8例,Peutz-Jeghers综合征6例。结论单气囊小肠镜检查是诊断小肠出血患儿一项较为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

  • 标签: 小肠 出血 单气囊小肠镜 诊断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肠梗阻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小肠梗阻治疗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患病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研究组给予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后总有效21例,占67.74%,研究组给予手术治疗后总有效30例,占96.77%,两组治疗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采用手术治疗对治疗小肠梗阻疾病患者有着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整体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小肠梗阻 手术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DSA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小肠出血患者,均经Seldinger’s法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造影。结果出血的直接征象11例,出血间接征象12例,其中5例同时具有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出血阳性率72%。病变性质为:肿瘤性病变10例,其中平滑肌瘤6例,平滑肌肉瘤2例,间质瘤1例,小肠癌1例;麦克尔氏憩室4例;血管畸形3例;炎症1例。阳性病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5%,定位诊断100%。结论DSA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的小肠出血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小肠出血 不明原因 DSA血管造影 间接征象 直接征象 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治疗小肠血管性病变出血的有效性和出血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13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5例确诊或疑似小肠血管性病变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DBE治疗组(Yano分型1a型和1b型患者采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Yano分型2型和3型患者采用钛夹夹闭联合黏膜下注入聚桂醇硬化剂治疗)和无DBE治疗组(采用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输血、补充铁剂等传统治疗)。比较DBE治疗组与无DBE治疗组的小肠单发血管性病变患者、DBE治疗小肠单发与多发血管性病变患者的出血复发情况。对出血复发与无出血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肠血管性病变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4例(单发血管性病变25例,多发血管性病变19例)患者明确诊断小肠血管性病变并采用DBE治疗(DBE治疗组),21例单发血管性病变患者予传统治疗(无DBE治疗组)。DBE治疗组中小肠单发血管性病变患者的出血复发率低于无DBE治疗组中的小肠单发血管性病变患者、DBE治疗组中小肠多发血管性病变患者[24.0%(6/25)比71.4%(15/21)、12/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8、6.848,P=0.001、0.00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复发与无出血复发小肠血管性病变患者病程中输血、合并高血压、合并瓣膜性心脏病、DBE治疗的比例比较[69.7%(23/33)比37.5%(12/32)、51.5%(17/33)比18.8%(6/32)、42.4%(14/33)比12.5%(4/32)、54.5%(18/33)比81.2%(2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77、7.628、7.265、5.298,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中输血(OR=3.736,95%CI 1.082~12.898,P=0.037)、合并瓣膜性心脏病(OR=4.916,95%CI 1.107~21.829,P=0.036)是小肠血管性病变患者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DBE治疗是小肠血管性病变患者出血复发的保护因素(OR=0.214,95%CI 0.057~0.808,P=0.023)。结论DBE治疗小肠血管性病变出血有效,尤其对于单发血管性病变效果更明显。合并瓣膜性心脏病、病程中输血是小肠血管性病变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双气囊小肠镜 小肠血管性病变 内镜下治疗 出血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肠外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3例小肠外瘘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3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康复率高,42例患者已经痊愈满意出院,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早日康复出院起关键作用。

  • 标签: 小肠外瘘 患者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的小肠胶囊内镜智能辅助系统识别、诊断小肠出血的能力。方法通过ESView平台收集1 970例患者的158 235张小肠胶囊内镜检查图像(其中包括165例小肠出血患者的3 765张图像),用于基于DCNN的小肠胶囊内镜智能辅助系统的训练阶段。在验证阶段,用100例小肠出血患者(活动性出血10例、血痂病例31例、黏膜下出血59例)的图像验证该系统识别、诊断小肠出血的能力。结果基于DCNN的小肠胶囊内镜智能辅助系统的阅片系统可识别小肠出血病灶,并在原胶囊内镜图像上标注;该系统可以显示并标注同一出血病灶的多张图像和同1张图像内多个不同出血病灶;阅片医师利用该系统对100例小肠出血图像的平均阅片时间为(5.23±1.31) min/例,对小肠出血诊断的灵敏度达99.00% (95%CI 93.76%~99.95%)。结论基于DCNN的小肠胶囊内镜智能辅助系统对小肠出血的识别灵敏度高,可用于辅助阅片医师识别、诊断小肠出血

  • 标签: 胶囊内窥镜检查 小肠出血 人工智能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对小肠出血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可疑小肠出血临床患者32例,分别对其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CT检查确诊为小肠出血者27例,检出率为84.38%。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小肠出血者29例,检出率为90.63%。显然两种检查方法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对小肠出血进行诊断的检出率相对较高,经双期增强扫描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 标签: 多层螺旋CT小肠出血诊断临床价值
  • 简介:肠扭转以小肠扭转占多数,表现为绞窄性肠梗阻,最后导致肠坏死。为避免肠扭转肠坏死的发生,本文总结我院1980~1996年68例小肠扭转坏死诊治经验,对术前诊断、手术时机掌握和手术处理进行讨论。临床资料本组男58例、女10例。年龄2岁~58岁,平均26.5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14小时~3天,以

  • 标签: 小肠扭转 肠坏死 肠管 手术治疗 生活力 饱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