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宗教心理学科发展的角度,着重关注了宗教心理的关系,宗教心理的学科内涵、问题,表达了作者对该学科的体认,研究主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并展望了该学科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宗教心理学 学科内涵 研究主体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 简介:文化心理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已有30余年,但其研究成果对理解信仰改变体验的贡献却非常有限。在本文中我们提出“宗教文化心理模型”,并以这一全新的理论框架对LewisRambo和CharlesFarhadian的著作《牛津宗教皈依手册》进行分析。该手册所汇集的论文以个体或/及其社群的重大信仰转变为主题,并对之做了广泛、多视角的讨论。本文对《手册》中与文化心理理论相符或相悖的案例加以分析,并着重探讨了自我、社群和宗教的本土化理解,以及如何应用本土化的视角去解读宗教信仰的改变。在宗教文化心理视角下,文化心理宗教现象是相互交织、彼此影响的关系结构。因而无论微妙细致或极端激进,从一种文化心理世界向另一种文化心理世界的转化都是一次重大的转变。我们将引用《手册》中三个灵性信仰改变的事例(分别来自穆斯林、基督新教和传统犹太教)以及其他一些宗教文化心理领域的研究对前述观点加以剖析。

  • 标签: 文化心理学 宗教 皈依 灵性信仰转变 改变
  • 简介:宗教心理是介于心理宗教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在民国初期传入我国后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现如今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中国宗教心理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队伍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不足和建议。

  • 标签: 宗教 心理学 心理机制 心理治疗 佛教 道教
  • 简介:在进化论思想指导下,冯特从心理角度对宗教的起源、发展、本质等诸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宗教起源于由死亡和疾病带来的恐惧;经历了魔鬼崇拜、图腾崇拜、英雄和诸神崇拜以及人性宗教四个发展阶段;宗教在本质上是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的产物,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发展符合民族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宗教和其他文化现象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他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宗教人类学理论,而且对宗教心理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冯特 宗教心理 民族心理
  • 简介:詹姆斯对宗教心理的关注,与其浓厚的家庭宗教背景、青少年时代的心理冲突和晚年激进的经验主义倾向有密切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从非理性的角度看待个人的宗教经验;主张按照实用性原则处理信徒的人格差异;力求通过个案比较促进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其贡献在于:开创了从个体人格差异角度剖析宗教经验的独特之路,开辟了依据心理原理指导信徒日常生活的应用之路,开拓了引领宗教心理研究朝着多样化发展的探索之路。其历史局限表现在:忽略了群体宗教意识对个体宗教意识的制约作用,对个体宗教经验特别是神秘经验的解释含混不清,在宗教心理理论构建方面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

  • 标签: 詹姆斯 宗教心理学 背景 特点 地位
  • 简介:回顾百年西方宗教心理的研究历程,在科学主义研究理念的强势影响下,宗教心理的研究始终呈现出一种“去宗教性”的研究倾向,即将宗教心理现象的研究化约为对世俗心理现象的探讨,并由此造成了宗教心理研究的无序、纷乱、零星和琐碎。唯有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承认、接纳并尊重宗教心理现象所固有的“宗教性”,宗教心理研究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 标签: 宗教心理学 宗教性 去宗教性
  • 简介:由于第一次在研究中成功地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斯塔伯克被列为宗教心理的先驱者之一。在威廉·詹姆斯和霍尔的指导下,专著《宗教心理》问世,这是史上第一本以宗教心理命名的著作。斯塔伯克的学术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探究宗教心理的学科性质和对皈依进行科学研究。

  • 标签: 斯塔伯克 问卷调查 宗教心理学 皈依
  • 简介:佛教作为一种传统的宗教在中国、在亚洲地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它在现代社会还有哪些可资利用的价值,这是当代宗教学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佛教不但具有号称“甚深”的宗教义理,而且还包括了“法门”繁多的修持方法,正是这些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内容,在现代科学文化的反思中显示出了独有的文化价值。

  • 标签: 心理学价值 佛教文化 宗教信仰 资源优势 意识形态 社会精神
  • 简介:2016年,宗教心理学科继续平稳向前发展,成绩显著。学科发展理论和实践并重,理论层面上开始宗教文化心理探索,研究方法取向丰富多样,宗教心理研究的学者队伍多元包容,包括宗教学界、心理界和宗教心理工作者,研究人数持续增加,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整合研究的效果显著,共同为推动探索中国的宗教心理而努力。

  • 标签: 宗教心理学 心理学研究 综述 文化心理学 宗教学 工作者
  • 简介:本文从宗教心理的起源出发,阐明了宗教心理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宗教心理问题研究落后的原因及重视和发展我国宗教心理的深远意义。

  • 标签: 宗教 宗教心理学 中国人 无神论
  • 简介:西方心理中的宗教研究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它对理解人类经验中灵性方面的尝试提供了很多经验。过去,心理家在研究宗教的时候往往使用如下三种范式:诠释现象学、实证自然主义、宗教整合。这些范式中的每一个都有很多理论假设,还有首选的一套具有不同优缺点的方法论。强调数量调查方法论的实证自然主义范式是最有影响的,但是对从心理角度理解宗教来说也是最没有帮助的,尤其是在非西方背景下。而与之相对应的,历史调查的范式通常会对在21世纪如何研究宗教心理提供很多有益的观点和实践中的建议。

  • 标签: 宗教心理学 历史 理论 方法
  • 简介:宗教心理存在着不同方法论取向的分歧。造成分歧的主要原因是,群体取向与个体取向的对立、学科身份的论争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冲突。为此,科际整合、量化与质化方法的融合、方法的多元化和本土宗教心理的开展是实现宗教心理研究方法整合的主要途径。

  • 标签: 宗教心理学 研究方法 分歧与整合
  • 简介:文化心理心理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心理的主导理论应该和文化心理的要求相符合,这既是造成心理在美国获得较大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决定心理未来发展趋向的主导原因。从文化心理心理发展的相关性来看,心理的本土化研究和针对文化心理心理研究前景诱人。

  • 标签: 文化心理 心理学 自我意识方式 发展取向
  • 简介:文化心理心理中快速发展的新兴领域,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但也应指出它缺乏对文化本身的研究。从历史和现实出发,文化心理既需要也有可能开展对文化的探究。建设有文化文化心理,也许是文化心理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文化的探究可以从“文化是什么”的问题入手,进而探讨文化的各种性质。其中文化的结构是难以忽略的话题,而文化结构的深层正是文化心理心理者可以从人类学等相关学科那里获得启发,面向活生生的文化,发展出基于生活、联系实际、倡导应用的文化心理

  • 标签: 文化心理学 文化 文化结构 文化心理 人类学
  • 简介:一、医学与心理医学心理(medical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的相互关系,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的科学。

  • 标签: 医学心理学 心理学基础 心理因素
  • 简介:本文评述了冯特及其《民族心理》一书,同时高度评价了陆丽青博士将其翻译为《民族宗教心理纲要》,并且指出这本译著对中国宗教心理的贡献,同时作者也为中国的宗教心理指出发展的必由之路。

  • 标签: 民族宗教心理学纲要 宗教心理学
  • 简介: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现代社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个体持续地接触就会引发对文化认同的思考。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石,近年来已经成为多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心理家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在心理视野下,文化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心理、社会心理及跨文化心理等领域。发展心理的视角强调个体文化认同的建构和形成是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社会认同理论关注文化认同和自尊的关系,强烈安全的民族认同会促进个体自尊水平的提高。文化适应理论则重视个体在文化认同发展中的不同应对策略,如整合、同化、分离和边缘化。人口统计学指标、文化差异、父母和同伴的社会支持是影响个体文化认同建构的主要因素。未来对文化认同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在理论方面,既要检验已有理论的普适性,又要根据具体的国情和研究对象,拓展并完善相关理论,体现出理论发展的创新性。在方法方面,应加大纵向研究、跨地区跨民族的对比研究以及质性研究,从而为更好地理解文化认同提供支持。

  • 标签: 文化认同 发展心理学 社会认同理论 文化适应
  • 简介:文化的关注是近十年来心理发展的重要特色之一。本文以文化心理的发展为主线,分析了文化心理产生的理论基础、研究领域以及与中国文化有关的一些问题。这些分析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所具有的影响。

  • 标签: 文化心理学 文化人类学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发展历程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