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人们都知道,妈祖为中国沿海,特别是闽台地区的重要神祠崇拜。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的同事王贵民研究员治先秦史,无疑是位有造诣的、功底扎实严谨的学者。他有一次来电话,向我询问宋代的妈祖有无史料。我只是将“妈祖”一词输入古籍电脑软件,就给他回覆,

  • 标签: 宋代 妈祖 莆田 林二十三娘(林夫人)庙 祠神信仰
  • 简介:现存80余则全国性户口统计资料,一直无法解开宋代每户平均有几口人这一困惑。宋神宗时期保甲法施行的规则是,两丁户出一丁以为保丁,保丁数就是多丁户数。根据这一推理,宋神宗熙宁末年两丁户为718万余户,与单丁户基本持平。单丁户家庭规模是“三代五口”,而两丁户家庭规模则当是“三代七口”。北方各路与南方各路的情况略有差异。

  • 标签: 宋代家庭规模 保丁 两丁户 单丁户
  • 简介:国内外学者研究宋代士绅取得的大量成果,不仅没有消弭学者之间由界定“士绅”引起的分歧,反而使得士绅的形象在丰富的同时,更为模糊。④这说明,分别从政治史、社会史、家族史、文化史、区域史等领域出发的研究成果,显然难以贴切地把握研究对象。为了清楚地了解士绅群体,当下学者纷纷采取跨领域的视角,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社会文化史 士绅 宋代 结社 研究成果 学者
  • 简介:宋代制定了包括私矾法在内的比较系统的榷矾制度.除了熙宁初至宣和三年间或实行过官卖制以外,两宋主要实行民制官购商销的间接专卖制,反映了唐宋之际专卖制度由直接专卖向间接专卖转变的总体趋势.宋代榷矾课利波动不定,榷矾利润总体上不断增长.

  • 标签: 宋代 榷矾制度 专卖制度
  • 简介:北宋仁宗时期政府曾进行过生产胆铜的试验,许申的建议与胆铜生产无关。胆铜生产在宋哲宗时期得到推广,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顶点。胆铜生产的发展表明中国古代采矿业在传统的生产方法之外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 标签: 宋代 胆铜生产 采矿业 胆铜法 许申 生产成本
  • 简介:<正>郭正忠先生的巨著《宋代盐业经济史》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出版的一本内容最为详尽的断代部门经济史论著。全书近八十万言,分为八章。第一章《宋代食盐的生产技术》,介绍了海盐、解州池盐、川峡井盐在生产技术上的进步.第二章《宋代食盐生产中的诸关系》,从食盐生产者、食盐生产体制、盐民的等级与阶级结构及税役负担三个方面,剖析了宋代制盐业的生产关系。第三章《宋代食盐的流通(一)》,阐述了宋代食盐收购方式及收纳管理体制、食盐的秤量与本钱支付、食盐的包装与仓贮等方面的问题。第四章《宋代食盐的流通(二)》,阐述了宋代盐运网络与机构管理、食盐运输体制等方面的问题.第五章《宋代食盐的流通(三)》,从五个方面论述了盐的销售体制,它们分别是:卖盐机构与销售管理制度、官府垄断的榷卖体制、官府控驭下的钞引盐制、其他销盐体制、宋盐供应中的滞销和脱销。第六章《盐产与盐利》则从财政的角度,阐述了盐产与盐钱岁收问题,以及宋盐流通利润率及其社会意义。第七章《宋代东南六路海盐政策的变迁》,以海盐盐法改革为线索,论析了北宋前期、中期、后期以及南宋时期的淮浙盐法。第八章《宋代解盐政策与体制的历史变迁》,分三个阶段论述了池盐产区中有代表性的解盐之法之变革,它们依?

  • 标签: 盐业经济 食盐生产 盐利 盐民 政策变迁 北宋前期
  • 简介:<正>婚丧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其礼俗之繁多,仪式之隆重,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透过这些表象,我们不难窥见其背后有着明确的经济因素。这篇短文不准备对婚丧的经济性质作全面考察,只是从宋代的婚丧习俗中各撷取一个侧面作些分析,借以说明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忽视了的古代财产所有权的两个重要特征——妇女财产权的不稳定性和只有家庭家族所有权,没有个人所有权的问题。

  • 标签: 《清明集》 奁田 祖坟 官府 丈夫 田产
  • 简介:熙宁、元丰时期,金银坑冶实施“官收二分”的二八抽分制,铜铅锡实施榷买制,铁实施课额制。元裙以后至南宋,二八抽分制逐步扩展到铜铁铅锡,并演变成抽税二分、余八分支钱收买的榷买制。二八抽分以岁课为基数,完不成课额,仍按原定课额抽税二分和榷买。如不立额,则抽税三分,七分拘买。抽分制的本质是矿产税,并非新制。矿冶业的兴衰受资源厚薄、开采成本与收购价格等条件制约,抽分制不是矿治业发展的动因。

  • 标签: 坑冶 抽分 榷买 课额
  • 简介:北宋西北弓箭手营田采用人授田二顷、有马者加五十亩的授田制,规模大,分布广,历时长,成为经营最成功的官田形态。弓箭手营田制度可分为兴起、快速发展和渐趋衰落三个发展阶段,并对两宋乡兵制度及王安石变法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弓箭手 营田 授田
  • 简介:宋代是历史上积贫积弱的时代,尤以南宋为最.但中国之大,发展不平衡是十分明显的.广西,偏于南疆,发展滞后,但到了宋代却在多种特殊情况下,经济发展很快.而且是多方面得以发展,形成了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本文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各业进行细致考论,证明了宋代经济的发展.文章指出宋代重视农业生产,屡下诏书劝农,奖励农民发展生产,大力提倡地方长官兴修水利,有成绩者也给予奖励.地方官员在中央政府提倡下,水利建筑如雨后春笋,对农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手工业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其中纺织、陶瓷、冶炼,尤为明显.其生产数量之多,工艺水平之高,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代为了发展经济大兴交通建设,修桥修路,疏通航道,形成水陆交通网络,促进物资交流与对外贸易.宋代广西还重视城市、圩市的建设,商业设施发展到一个新水平.

  • 标签: 宋代 广西 经济
  • 简介:宋代经济史的学者常说宋入曾说过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其实,说宋代“田制不立”者,是《宋史》的作者脱脱等人,不是宋人。宋元时人论“田制”,有两种不同的涵义。一种是专指“井田制”,这种意义的“田制”,不独宋代没有,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也都没有。“田制”的另一种涵义是指各种土地政策、土地法规,这种意义上的“田制”,不仅两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唐有,宋代也有。宋人王应麟等的意见就是如此。宋入王铚只是说宋初“置转运使于逐路,专一飞挽刍粮,饷军为职,不务科敛,不抑兼并”,而不是说整个宋朝政府机构都“不抑兼并”。实际上,抑制兼并的传统思想仍是宋代政坛的主流思想;宋代政府还是实行抑制兼并政策的。宋代抑制土地兼并之力度与效果皆不及此前的北朝隋唐。但不能因此就说宋代的基本国策是不抑兼并,甚或说宋代实行促进土地兼并政策。如果不是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宋代土地兼并的势头必将更猛。

  • 标签: 宋代 田制 抑制兼并
  • 简介:区域文化的特点往往是通过不同地区风俗的差异表现出来的。《礼记·王制》篇云:“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汉书·地理志》日:“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东汉人应劭《序》则云:

  • 标签: 宋代 风俗文化 中国 杭州市 自然环境 社会历史条件
  • 简介: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都市文化的兴盛.雅俗共赏市民文化的应声而起,改变了时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思想观念,推陈出新的服饰文化在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的土壤中得以催生和延展.服饰作为宋代时人思想意念和精神追求的物化载体,在生机勃勃的都市文化之下更趋于多变性及世俗化.宋代“坊市制度”的瓦解、商品经济的繁荣、都市文化的发展,深刻影响和左右着服饰消费观念的变化,在大大拓展服饰消费市场、推动服饰消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宋代服饰消费的多元格局.

  • 标签: 都市文化 宋代 服饰 消费文化
  • 简介:出外旅游,任何一位旅游者最先需要考虑的是选择到那里去旅游?采用何种旅游方式?旅游目的地是首选,旅游方式是必须同时考虑的内容。宋代的游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择取不同的旅游组织方式,表现出强烈的自觉旅游意识。宋代江南地区的游人以团体游、散客独游、举家游三种方式开展着主要内容为民俗节庆游、观光游和狎妓游的旅游活动。

  • 标签: 宋代 江南地区 旅游活动方式
  • 简介:作为沟通帝制国家与“富民”阶层的税收制度,唐中期发生了从以人丁税为主的租庸调向以资产税为主的两税法转变.两税税制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通过改革明确了在国家主导下的“富民—国家”权责利益关系.进入宋代以后,两税税制得以延续,“富民”成为向国家纳赋的主要对象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群体.但占有大量田土的“富民”阶层不断从国家税制漏洞中以各种方式逃避赋税,官府在进行必要弹压的同时,进一步全面推进和深化了唐代以来的税制改革.方田均税和经界法就是宋廷推动的税制改革和厘正与富民关系的重要举措.此番改革结果表明,围绕财赋收益,“富民”与国家进行了反复的博弈,但“富民”阶层并未由此发展成为与帝国对立的异己力量,他们的利益诉求和博弈均被限定在帝国统治规范之内.宋代“富民—国家”关系仍处于以国家为主导、双方共赢互惠的统一体中.

  • 标签: 宋代 富民 帝国/国家 两税法 方田均税法 经界法
  • 简介:峡江新滩地区历史时期曾多次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大量人员伤亡,大量民居倒塌。宋代天圣四年的大型滑坡对这里的水路交通造成了严重影响,三峡航路长时间受阻。鉴于严峻的交通形势,当地官员曾组织人力对新滩地区的崩岸滩石进行疏凿,从而使水路交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和与改善。但因与当地居民的既得利益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新滩疏凿工程往往遭受阻碍。

  • 标签: 三峡 新滩 滑坡 崩塌 地质灾害
  • 简介:日本汉籍《参天台五台山记》中录有许多宋代公函,其中一通称作“杭州公移”的公函最引人注目。该公移是杭州官府知州沈立、通判苏轼等签发的允许日本僧成寻一行赴天台山巡礼的许可书。它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作为研究宋代杭州的第一手资料,可补杭州乃至浙江地方史研究之阙。由于《参天台五台山记》不见于中国史料,加之宋代公函的遗存本来就十分匮乏,因此它对研究宋代公函和法律以及宋代海外贸易和宋日交流史,都是足资参证的珍贵资料。

  • 标签: 日本汉籍 参天台五台山记 宋代 杭州公移
  • 简介:手工业作为古代中国重要的经济部门,对传统社会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手工业史也是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史学界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近期,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黄纯艳教授《造船业视域下的宋代社会》①(简称《造船》,下同)一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打破先前技术史或者经济史研究的单一化视角,运用技术史、经济史、社会史和军事史相结合的多维度视野,系统论述了宋代造船业对经济、社会、军事以及日常生活与宗教信仰的影响等。

  • 标签: 宋代社会 造船业 社会互动关系 手工业 多维视角 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