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采用自定步速阅读范式,探讨了7~10岁普通话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对词汇体和语法体组合语义一致和不一致情况的加工表现。被试分为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实龄匹配儿童和语言能力匹配儿童三组,结果表明7~10岁的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与年幼的语言能力匹配组儿童一样,词汇体和语法体一致条件下的加工快于不一致条件,两组儿童的表现均符合词汇体假设;与此不同,实龄匹配儿童的加工速度整体均快于以上两组儿童,且词汇体和语法体一致与不一致条件下的加工速度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普通话7~10岁特异性语言损伤儿童对词汇体和语法体组合合法性的习得仍不成熟,语法体的加工仍受词汇体影响,处于语法体能力发展的早期阶段。

  • 标签: 特异性语言损伤 学龄期儿童 词汇体 语法体
  • 简介: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关系。通过文献搜索与检查获得了27项研究和42个独立效应量,共包含25911名被试。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元分析发现,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正性指标有显著的正相关(r=0.47),与心理健康负性指标有显著的负相关(r=–0.38)。调节效应分析表明,群体类型和消极结果类型会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干预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减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心理弹性 心理健康 元分析
  • 简介: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过度控制型人格具有发生内化问题的倾向,阻碍了儿童青少年的发展。本文在以往文献基础上,诠释了过度控制型人格的含义,阐明了儿童青少年过度控制型人格的发展特点,总结了过度控制型儿童青少年易存在的人格问题,并且在分析过度控制型人格成因的前提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尝试从环境和个体自身两方面入手,切实改善过度控制者的人格问题,促进其人格的发展。

  • 标签: 儿童青少年 过度控制型人格 教育建议
  • 简介:个体需要将亲身经历的核心事实信息及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背景信息绑定起来形成情景记忆,绑定加工能力的发展是儿童情景记忆发展的基础。目前,儿童情景记忆绑定加工研究的主要范式有要素绑定范式和配对关联学习范式。绑定加工在儿童期的发展表现出项目-空间绑定记忆优于项目-时间绑定记忆,复杂任务的绑定加工水平较低的特点。儿童情景记忆绑定加工的发展依赖于编码和提取能力的发展、执行功能认知灵活性的提高以及内侧颞叶和前额叶皮层的发育。未来可以对情景记忆绑定加工的发展开展纵向研究、采用VR技术提高绑定加工研究的生态效度、加强对情景记忆绑定加工神经机制的探讨等。

  • 标签: 绑定加工 情景记忆 儿童 海马 项目-空间绑定
  • 简介: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撰写的《儿童心理学》第六版,最近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社)正式出版。这是一部半个多世纪不衰的优秀教材。我国教材建设是国家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部最新修订的中国儿童心理发展著作突显以下三个特点:“学术传承”、“创新改革”、“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

  • 标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发展 优秀教材 第六版 中国
  • 简介:旨在考察父亲养育、儿童气质与其社会性发展的关系。让355名2岁儿童的父亲报告自身养育方式、儿童气质及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状况。结果发现:(1)父亲越严厉,儿童的内隐问题行为越多;父亲越鼓励成就与独立,儿童的问题行为越少,社会能力越好;(2)儿童抑制控制能力越高,其社会能力越好;儿童越害羞,其内隐问题行为越多;(3)父亲严厉与儿童外显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随儿童抑制控制能力的不同而不同;父亲鼓励社交与保护与儿童问题行为和社会能力之间的关系随儿童交际性的不同而不同。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父亲养育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随着儿童气质的不同而不同。

  • 标签: 父亲 养育方式 气质 社会性发展
  • 简介:探讨流动儿童自卑对学习自我效能感中基本能力感与控制感的差别效应以及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运用问卷法以730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Bootstrap方法检验,结果显示:流动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在自卑与学习自我效能感(基本能力感与控制感)关系中有调节作用。表达抑制在自卑与基本能力感、控制感关系中调节作用均显著,并且N-宣泄越高自卑对基本能力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强,P-宣泄越高自卑对控制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弱;认知重评仅在自卑与控制感关系中调节作用显著,P-重视越高自卑对控制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强,而N-重视越高自卑对控制感的负向预测作用越弱。

  • 标签: 情绪调节策略 流动儿童 自卑 认知重评 表达抑制
  • 简介:使用追踪设计,以68对母婴为被试,探讨母亲养育质量、陪伴时间影响儿童共情发展的机制。在婴儿期(9、14个月)评估母亲将心比心并调查母亲每周陪伴婴儿的总时间与母亲参与的互动时间;在儿童5岁时,采用"陌生人假装受伤情境"范式测查儿童共情。结果发现:(1)婴儿期母亲恰当的心理相关评论能够正向预测5岁时儿童的行为共情,而对情绪共情与认知共情的预测则受到婴儿期母亲陪伴总时间的调节:母亲恰当的心理相关评论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陪伴总时间短的儿童的情绪共情与母亲陪伴总时间长的儿童的认知共情;(2)婴儿期母亲不协同的心理相关评论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儿童5岁时的认知共情;(3)婴儿期母亲陪伴总时间能够显著正向预测5岁时儿童的情绪共情。

  • 标签: 婴儿 将心比心 母亲陪伴总时间 共情 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