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切开胃结肠韧带,游离至脾脏下极,于根部离断胃网膜左血管,清扫第4组淋巴结,离断胃短血管直至脾上极。游离胃窦部,于胰腺上缘离断胃网膜右静脉,显露胃十二指肠动脉后,于根部离断胃网膜右动脉,并完成第六组淋巴结的清扫。显露胃窦后壁,离断胃右血管,清扫肝门部淋巴结。距幽门2cm离断十二指肠。沿胰腺上缘解剖脾动脉根部,于根部离断胃左静脉。显露腹腔干及胃左动脉,向右侧清扫第8组淋巴结,于根部离断胃左动脉后,向头侧清扫第1,2组淋巴结。游离食管腹段,解剖出迷走神经左右支后离断。悬吊肝左叶后,距贲门2cm离断食管,取上腹正中辅助切口3cm,移除胃标本及大网膜。重建气腹后,距TREIZ韧带20cm离断空肠,行食管左后壁与近端空肠侧侧吻合(OVERLAP法),手工缝合共同开口。距此吻合口40cm,借助辅助切口完成小肠侧侧吻合(ROUX\|Y)吻合。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胃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进行辅助小切口下的消化道重建有时较为困难。一些应用机械吻合为主的体内食管空肠吻合技术被开创应用,其中线性吻合器overlap法因易于操作且吻合口宽目前最受青睐。近期报道的基于倒刺线改良的overlap法引起我们的关注,现已作为我中心全腔镜全胃切除术的主要技术。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胃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就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的有效进行研究与比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将其按照随机、双盲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腹全胃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则接受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术,分别就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情况等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通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16.00%相比较而言(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早期效果以及手术时间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的临床手术中,尽管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在术后并发症上与传统开腹手术差异并不显著,但是,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术后早期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胃癌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全胃切除术治疗的5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为100%,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4年内术后生存率为66%。结论严格手术适应证,选择最佳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全胃切除术 胃癌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胃底贲门癌患者分别采用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治疗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到2018年4月的100例胃底贲门癌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大部切除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5年生存率,分析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大部切除对胃底贲门癌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采用全胃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明显的高于采用近端胃大部切除治疗的患者,并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近端胃大部切除治疗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对胃底贲门癌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具有明显的远期临床效果,能够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医生推广采用。

  • 标签: 全胃切除术 近端胃大部切除术 胃底贲门癌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分别采用近端胃切除术以及全胃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生存率。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0月--2017年5月,研究对象82例本院收治确诊的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实验组(n=41),给予对照组患者全胃切除术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近端胃切除术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生存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生存率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出血量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排气时间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分别采用近端胃切除术以及全胃切除术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但近端胃切除术具有一定的优越,临床效果显著,生存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进展期近端胃癌 近端胃切除术 全胃切除术 生存率 手术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肥胖症患者袖状胃切除术的饮食护理与指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肥胖症实施袖状胃切除术治疗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饮食护理与指导,将两组患者的短期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肥胖症患者的短期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肥胖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86.25±1.28)分以及满意度评分(90.25±1.17)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肥胖症患者实施饮食护理与指导后,不仅能提升袖状胃切除术效果,还能促进患者较快康复,能降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值得在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标签: 肥胖症 袖状胃切除术 饮食护理 指导
  • 简介:目的比较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对进展期近端胃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就诊的172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近端胃切除组(83例)和全胃切除组(89例);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对患者出院后生存、肿瘤复发、转移等情况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年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性别、肿瘤部位等无序二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等有序二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全胃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较近端胃切除组患者偏高,其余中及术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胃切除组患者术后胃排空障碍、吻合漏和反流食管炎的发生率较近端切除组患者显著偏低(P<0.05)。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近端切除组患者分别为71.1%、45.5%和34.2%明显低于全胃切除组83.1%、67.2%和56.6%;(F=10.746,P=0.001)。结论全胃切除能减少对进展期近端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

  • 标签: 胃肿瘤 胃切除术 存活率分析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方式与传统Roux-en-Y吻合方式应用于腹腔镜根治胃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8月~2017年8月我院76例腹腔镜根治全胃切除且有完整随访的临床资料,按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Un-cutRY组,n=25)和传统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RY组,n=51)。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营养指标以及术后生存等情况。结果Un-cutRY组中出血量明显少于RY组[(230.7±65.2)mlvs.(292.0±78.6)ml,t=-3.369,P=0.001];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短于RY组[(52.8±9.6)hvs.(61.4±10.8)h,t=-3.379,P=0.001]。2组反流食管炎[12.0%(3/25)vs.9.8%(5/51),χ^2=0.000,P=1.000]、倾倒综合征发生率[0.0%(0/25)vs.3.9%(2/51),Fisher精确检验,P=1.000]和食物襻排空延迟或障碍[4.0%(1/25)vs.23.5%(12/51),χ^2=3.240,P=0.072]差异均无显著。Un-cutRY组RY滞留综合征发生率[0.0%(0/25)vs.21.6%(11/51),Fisher精确检验,P=0.013]明显低于RY组。2组术后3个月BMI变化[0.81±0.37vs.0.88±0.13,t=1.191,P=0.123]、血红蛋白变化[(8.6±2.5)g/Lvs.(9.3±3.6)g/L,t=0.873,P=0.195]、白蛋白变化[(3.5±1.4)g/Lvs.(3.7±1.8)g/L,t=0.487,P=0.316]和总蛋白变化[(4.6±1.7)g/Lvs.(5.2±1.9)g/L,t=1.037,P=0.167]差异均无显著。2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χ^2=0.418,P=0.518)。结论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有保持肠道连续和手术相对简单的优势,缩短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减少术后RY滞留综合征,并不影响术后的营养状况和生存情况,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一种消化道重建方式。

  • 标签: 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 腹腔镜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的结局及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的预防措施。方法:按设计要求纳入50例肥胖患者,均接受标准的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sleevegastrectomy,LSG),严格按随访计划完成一年的临床随访。通过术前VTE风险评估、围手术期应用下肢加压泵及尽早下床活动、积极应用低分子肝素等措施预防VTE。结果:术前体重、身体质量指数分别为(104.5±21.6)kg与(37.2±6.1)kg/m2,术后12个月,降至(74.0±14.1)kg与(26.4±3.7)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年,多余体重减轻比为(78.1%±22.8%);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术前平均(7.57±2.46)mmol/L与(7.58%±1.91%),术后3个月降至(5.65±1.31)mmol/L与(6.05%±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后继续缓慢下降或维持,术后12个月时,分别为(5.58±1.32)mmol/L与(5.88%±1.08%),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甘油三酯也显著下降(P〈0.01)。术后未发生任何形式的血栓栓塞及出血。结论:LSG可有效治疗肥胖及其合并的相关代谢疾病,尽管围手术期VTE发生率低,但因肥胖患者存在VTE高风险因素,仍应重视,积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甚至避免围手术期VTE的发生。

  • 标签: 肥胖症 袖状胃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静脉血栓栓塞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阴式子宫切除、腹腔镜下子宫切除及经腹子宫切除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我院收治的子宫切除患者96例,根据子宫切除方式不同分为A组(阴式子宫切除)、B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C组(经腹子宫切除),比较三组的手术效果。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B、C两组,而B组的以上指标低于C组,P<0.05。结论三种不同手术临床路径切除子宫各有利弊,在临床的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阴式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 经腹子宫切除术
  • 简介:经口甲状腺切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式。通过口腔前庭向颈部建立手术腔隙施行微创手术。适用于甲状腺良性病变以及没有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优点是颈部无疤痕;手术入路相对临近;暴露良好并可以一次处理双侧甲状腺病变和中央区淋巴结。本例患者诊断为甲状腺癌,经口施行了甲状腺全切除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清晰暴露上位甲状旁腺并全程解剖喉返神经。利用超声刀安全稳固处理甲状腺上动脉和下动脉,失血少,野清晰,而且术后无需置放引流管。术后并发症主要是野区疼痛以及下唇周围麻木,通过术后镇痛和休息可以得到完全恢复。经口甲状腺切除需要严格选择病例并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施行才能安全,有效。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颈淋巴结清扫术 喉返神经 甲状旁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手术应用于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意义,重点评估比较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的临床实效差异。方法回顾统计分析我院近三年(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甲状腺结节患者75例,该75例以定量随机抽样方式选取。依照该7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治疗实施方案的差异,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3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的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手术,对照组3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的是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统计评估比较两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实效,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患者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控制情况等。结果采用手术技术改良下的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治疗的观察组36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控制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甲状腺切除治疗的对照组39例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疗效显著,手术创伤也比较小,缩短了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切除术 小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子宫切除对难治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接诊的57例难治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8例患者予以宫腔纱布填塞治疗、B组29例患者予以子宫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组间疗效对比分析显示,B组患者全部抢救成功,A组患者中18例患者抢救成功,其余患者中转行子宫切除治疗,组间抢救成功率比较,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胎盘因素是导致产妇发生难治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临床应加强高危产妇的管理,对难治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子宫切除可迅速止血,是挽救患者生命行之有效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难治性产后出血 子宫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根治胆囊切除以及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来治疗早期胆囊癌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70例早期胆囊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并分别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与根治胆囊切除进行治疗,统计并对比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经对比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实验组病人其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减短,且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更低,经统计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胆囊癌早期患者,我们可以主要选取腹腔镜胆囊切除进行治疗,该方法对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有着显著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胆囊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根治性胆囊切除术 早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胸腔镜下解剖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早期肺癌患者100例,选择时间2016年5月-2018年6月,分别行不同的手术治疗模式肺叶切除、胸腔镜下解剖肺段切除,对应组别对照组、观察组。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个数与对照组相比,并无差异性,P>0.05,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下解剖肺段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疗效较为确切,可推广。

  • 标签: 胸腔镜 解剖性肺段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 早期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全切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8例胃癌全切患者,在奇偶法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分别予以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36.89±8.41)h、进食时间(20.12±8.78)h和术后排便时间(45.67±8.78)h都比对照组的时间短,对照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52.67±8.34)h、进食时间(33.56±8.67)h和术后排便时间(62.15±8.34)h,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0.59%高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9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在行胃癌全切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使用推广。

  • 标签: 胃癌 全胃切除术 肠内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究传统甲状腺切除与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主要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多普勒超声诊断被确诊为甲状腺结节患者。共有患者110人,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5例患者,分别给予小切口甲状腺切除和传统甲状腺切除,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分别为9.09%和30.90%,实验组的概率相对较低,两组数据对比的差异性相对较大,表现出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指标评分数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其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对应的P<0.05,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甲状腺结节患者来说,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对患者的病情的缓解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快速康复。

  • 标签: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