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直径〉2em的结直肠侧向发育肿瘤(LST)的病理特点,评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L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1例结直肠L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表面形态将151例LST进行分,统计各型LST的部位、大小、形态特征,然后对LST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ESD治疗的切除率、手术时问、并发症和复发情况进行分析。采用K系数检验分析LST亚型一致性。结果151例患者中,结直肠LST分布依次为:直肠58例、升结肠47例、盲肠15例、横结肠14例、乙状结肠13例、降结肠4例。病变直径为(3.4±1.2)em。颗粒结直肠LST105例,其中结节混合75例,颗粒均一30例;非颗粒结直肠LST46例,其中扁平隆起31例,假凹陷15例。两一致系数K为0.87,四亚型分一致系数K为0.80。腺瘤伴有低级别瘤变9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黏膜下癌11例。腺瘤中管状绒毛状腺瘤58例、管状腺瘤33例、绒毛状腺瘤3例、锯齿状腺瘤2例。整块切除率为98.01%(148/151),完整切除率为94.70%(143/151),完整治愈切除率为90.73%(137/151)。手术时间为(52±31)min,ESD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97%(6/151),穿孔发生率为3.31%(5/151)。平均随访时间为28.6个月,复发率为0.66%(1/151)。结论直径〉2cm的结直肠LST病变存在较高的恶变潜能。ESD治疗LST病变整块切除率高,复发率较低,是结直肠LST病变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侧向发育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临床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大肠息肉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2010年5月-2012年7月收治的52例大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每日诊疗的情况,制订好护理计划。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费用、满意度、对疾病的认知、患者的依从性都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大肠息肉按临床路径标准给予规范的护理,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大肠息肉 临床路径 费用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窥肠镜下采用高频电凝术切除大肠息肉手术治疗效果,并对其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在内窥肠镜下行高频电凝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行传统根治手术35例大肠息肉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一次性成功切除28例,手术成功切除率为93.33%,对照组35例患者,一次性成功切除25例,成功率为71.43%。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17.14%,两组复发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窥肠镜下行高频电凝术治疗大肠息肉具有高效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术中出血量少的特点,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大肠息肉 高频电凝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肠镜检查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最直接、最可靠的检查诊断消化道疾病的方法,而无痛内镜下介入切除治疗,对疾病治愈率高,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而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肠息肉 切除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0例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的疗效。方法经内镜活检孔道插入热活检钳或圈套器钳或圈套住息肉根部,然后利用高频电流将接触到钳取或圈套住的组织产生高热人而被烧灼切断。结果70例患者术中顺利,无出血、无穿孔及其它并发症,治愈率100%。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是目前最理想、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内镜 高频 电凝 电切 大肠息肉 观察 护理
  • 简介:结肠癌、直肠癌统称大肠癌。纵览全球各地,大肠癌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别:大肠癌好发于那些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国家和地区,显示出其“嫌贫爱富”的发病特点,人们习惯地把大肠癌戏称为“富贵病”。

  • 标签: 大肠癌 “富贵病” 癌发病率 发病特点 结肠癌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腺瘤癌变大肠镜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对31例经大肠镜采样病理活检证实为大肠腺瘤癌变为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分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前大肠镜活检大肠腺瘤351例,病理检查其中腺瘤癌变23例,检出率为6.6%;8例腺瘤伴异型增生。术后(外科手术和高频电切)病理检查证实31例为腺瘤癌变,癌变率为8.8%。组织学分以绒毛状腺癌为主(19例),管状腺癌4例,绒毛状-管状腺癌8例。结论大肠癌与大肠腺瘤癌变密切相关,绒毛状腺瘤一经发现,无论大小均尽可能予以切除。

  • 标签: 大肠腺瘤癌变 绒毛状腺瘤 大肠癌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下吻合器黏膜环切术(PPH)治疗大肠平坦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大肠平坦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即PPH组采用PPH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分段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吻合器黏膜环切术(PPH)治疗大肠平坦肿瘤确切,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标签: 内窥镜 黏膜环切术 大肠平坦型肿瘤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00例大肠癌患者临床中医证候之间五种常见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探寻中医证候分类规律。方法检测200例大肠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中CA199,CEA,CA125,AFP,CA153的五种常见肿瘤标志物水平,对中医不同证候间的这五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做统计分析。结果大肠癌CEA,CA199,CA125,AFP,CA153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EA浓度以瘀毒蕴结最高,并以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大肠湿热依次降低。肝肾阴虚CA199,CA125,CA153水平高于其它各组(p<0.05),但瘀毒蕴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大肠湿热各组间无差异(P>0.05)。大肠癌各证组间AFP无差异(P>0.05)。结论常见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诊断及辨证分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大肠癌 肿瘤标志物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及时查明一起群体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患者和厨房工作人员肛拭标本14份,厨具涂抹液、自备的泉水和水池水标本10份。依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GB/T4789.6-2003进行检测。结果在4份病人肛拭子及厨具涂抹液、自备的泉水和水池水中检出7株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O6K15。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肠毒素大肠埃希菌污染食物引起。

  • 标签: 肠毒素型大肠埃希菌 食物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大肠、肛管损伤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对直肠、肛管损伤一经诊断宜早期治疗。对于轻度非破裂性直肠、肛管损伤,多可经过非手术治疗逐步好转。

  • 标签: 大肠 肛管 损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脾虚湿阻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健脾化湿解毒方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07年-2012年收治的脾虚湿阻大肠癌患者共5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健脾化湿解毒方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更具有优越性,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虚湿阻大肠癌术患者在术后应用健脾化湿解毒方进行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健脾化湿解毒方 脾虚湿阻型大肠癌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00例老年大肠癌患者临床特征,以便达到降低临床误诊、漏诊率,延长老年大肠癌病者生存期目的。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9月份到2012年12月份收治并确诊的100例老年大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并在分析100老年大肠癌患者基础上,总结老年大肠癌患者临床特点。结果与同期大肠癌相比较,老年大肠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且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大便习惯的改变、血便、腹痛、贫血和腹部包块等,其中并发症占据了86%,同时升结肠中存在癌灶的比例占据了28%,误诊率也高达了80%。结论大肠癌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老年大肠癌在同期的大肠癌中占据了很大比例,是高危人群,对此老年大肠癌患者具备晚期病例多、病状不典型、合并疾病多、误诊率高等临床特点,所以需要尽早使用结肠镜来检查。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大肠癌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经手术治疗的高龄大肠癌102例,对其临床特点、术前准备、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高龄大肠癌病人病程长、就诊晚,术前并存病及合并症多(81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294%),根治性切除率为696%。结论对高龄大肠癌应重视围手术期处理。高龄并非手术禁忌,有条件者应行根治性手术。

  • 标签: 高龄大肠癌 围手术期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临床放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0例大肠癌患者临床放射治疗进行分析,可采取单纯放射治疗及对大肠癌患者对T3~4或N+的直肠癌均应行术前或术后放射治疗。T4或T3N+的结肠癌应考虑行术后放射治疗。结果大肠癌患者经放射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38%左右。结论放射疗法要用于不能手术切除或复发的大肠癌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大肠癌,放疗一般用于术前的DukesB、C期。认为可以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大肠癌 放射 单纯放射治疗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大肠破裂的诊治。方法回顾2003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5例自发性大肠破裂的诊疗情况。结果自发性大肠破裂术前诊断困难,死亡率高。结论中老年有便秘史病人,存在腹压增高因素或无明显诱因,突发腹痛、急性腹膜炎者应警惕自发性大肠破裂的可能。尽早就医,及时采取简单、有效的手术干预,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自发性大肠破裂 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