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来领导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基本经验,对党领导农业互助合作的历史及基本指导方针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报告反映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坚守,希望通过农业合作化实现广大农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但也体现了他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存在某种认识偏差,一定程度上高估了当时农民走社会主义集体经济道路的积极性,对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贫富差距看得过于严重。

  • 标签: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 简介:尹胜、朱春花在《党的文献》2017年第5期撰文认为,1956年初,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农业合作化和新中国农村发展历程中的一份重要文献,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对农业的全面改造思想。

  • 标签: 传统农业 改造思想 毛泽东 《党的文献》 农业合作化 农村发展
  • 简介:农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深化改革、建设发展的根本,同时也是决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走向的关键一隅。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就农业改革发展提出了“两个飞跃”的伟大战略思想。站在全新历史条件下,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有必要重温“两个飞跃”思想的形成始末及实践探索历程,从而更加全面、完整、准确地把握其深刻内涵与现实要义。同时,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两个飞跃”思想的指导意义更加重大,将进一步推动农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 标签: 邓小平 农业发展 两个飞跃 集约化经营
  • 简介:面对农业生产力的落后以及劳动力普遍过剩、耕地不足和现代农资匮乏的困境,新中国通过农业合作化的方式组织起巨大的人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从劳动对象端促进了农业的恢复、稳定和发展。在农业增产的基础上,依托逐渐稳定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维持工农业剪刀差、国家控制关键农产品流通和城乡分割的办法,工业从农业抽取了大量的生产剩余。这种剩余转移为中国的初步工业化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只能覆盖人口中的一小部分,自成体系地嵌入广大农村当中。这种状况一方面造成农村发展的滞后,一方面为农村改革率先突破埋下了伏笔。

  • 标签: 农业合作化 工业化 农业剩余 城乡关系
  • 简介:邓小平同志做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总设计师,一贯重视农业问题,始终认为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全国的现代化。那么农业如何实现现代化呢?邓小平同志也作了伟大的构想,这就是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也指出:“少数确实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 标签: 邓小平同志 少数 飞跃 群众 现代化 自愿
  • 简介:1955年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形成,客观上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主观上与毛泽东的大力推动分不开。毛泽东亲自指导这场运动,并选编《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的高潮》,对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农业合作化尽管后期过急过快,但在当时既有需要也有可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对农业农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且极大地增强了全党建设社会主义的自信心。

  • 标签: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改造
  • 简介:农业现代化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政府提倡农业规模化经营。然而,我们认为,规模经营对现阶段的中国农业发展并不重要。因为,从中国国情来看,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受制于成本,而非规模;中国农业人口多,非农就业的压力很大;中国的人地资源比例不同于欧美,规模经营并不是我们的“中国特色”;从中国历史来看,小农经济一直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并且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的需求变化和技术进步,尤其是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为中国小农经济的再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因此小农经济并没有过时。

  • 标签: 规模经营 小农经济 互联网 大数据 资源禀赋
  • 简介:新疆农村改革启动契合邓小平农业"第一个飞跃"思想。新疆农村中"五统一"、"大条田"等统一经营模式在邓小平农业"第二个飞跃"思想的酝酿中开展实践。在"第二个飞跃"思想指引下,新疆农业的规模经营稳步发展,农民间的合作与联合更加紧密和扩大,农业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集体经济实力有所壮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邓小平农业"两个飞跃"思想及其所蕴含的方法论对于新疆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化与攻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农业“两个飞跃” 新疆 集体经济
  • 简介:邓小平关于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概括和科学总结,它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20世纪60年代初是“两个飞跃”思想的酝酿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是它的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其的成熟阶段。“两个飞跃”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我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变革农村中的生产关系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关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与当时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符合的,并且,它仍然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性质。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集体经济,指明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正确发展道路。“两个飞跃”相辅相成、互为联系,“第一个飞跃”解决的是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问题,是“第二个飞跃”的必要基础和依据;“第二个飞跃”解决的是由小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是“第一个飞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在深化农业改革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今天仍给我们予极大的启示。

  • 标签: 邓小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集体化集约化 “两个飞跃”思想
  • 简介:农业合作化,是建国初期继土地改革之后,农村发展史上又一壮举。如何引导农民迈向农业合作化,建设好新农村,同为当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毛泽东和刘少奇在农业合作化的总体目标、实现步骤、启动时机、启动条件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

  • 标签: 农业合作化 农村发展 土地改革 农民 总体目标 看法
  • 简介:广安市武胜县,位于川渝结合部,嘉陵江中下游,辖31个乡镇,幅员面积966平方公里,总人口85万,其中农业人口73万人,是传统农业大县。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狠抓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基础不断夯实。武胜县先后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大县、生猪生产百强县、四川省现代农业示范县。

  • 标签: 农业农村现代化 武胜县 振兴战略 乡村 嘉陵江中下游 农业产业发展
  • 简介: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农村改革的成功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胜利.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最根本的经验."[1]这充分说明,邓小平关于农业的基本思想是解决当代中国农业问题的根本指导方针.当前要搞好农业、农村工作,真正解决农民问题,学习掌握好邓小平关于农业的基本思想,无疑是十分关键的.

  • 标签: 农业问题 农村工作 农村改革 农民问题 基本思想 胜利
  • 简介:土地革命时期,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非常重视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工作。他主张要把经济工作放在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来指导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同时,毛泽东还十分关心民众疾苦,提倡不断改善和提高工农群众的生活水平。毛泽东提出的这些思想和主张不但对当时革命根据地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 标签: 毛泽东 农业经济建设 当代价值
  • 简介:农业两个转变的理论借鉴———学习列宁关于农村商品经济的论述●杨承训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是我国世纪之交的艰巨任务。其中农业实现这两个根本转变,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为重要,难度也更大。近几...

  • 标签: 农村商品经济 列宁 两个转变 商业性农业 理论借鉴 农业集约化
  • 简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警惕强制性“两田制”对农民的剥夺●俞可平国内外许多学者在总结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时,不约而同地认为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选对了经济改革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农业改革。我国的经济改革从农村开始,然...

  • 标签: 适度规模经营 “两田制” 强制性 农业现代化 家庭联产承包制 农民
  • 简介:历史转折时期,从中国共产党党内到社会大众围绕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原则产生了激烈的论争。论争的要点主要是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否会滑向或等同于分田单干、是否会引起两极分化、是调动社会主义还是个体积极性、是否能过渡到现代化农业等。论争的进行不仅使农业生产责任制得以维系、尝试并最终确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突破了对社会主义的教条式认识,为改革开放打开了窗口。

  • 标签: 历史转折时期 农业生产责任制 论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做出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这是在国家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也是决心解决仍然突出的“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指导思想上,我们要有新思路,同时我们也要很好地学习领会邓小平在“三农”问题上的论述。那么,邓小平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本文通过对邓小平关于农业发展的一系列论述,尤其是《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中体现的农业发展思想的回顾和思考,进而讨论这些重要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发展思想 邓小平 新农村建设 年谱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简介:在总结"大跃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59年下半年到1960年初,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和"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1960年初,"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完整表述,出现在国务院部委报告中。1961年初,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明确提出"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但全党认识程度和贯彻力度还不够。在全面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关键时刻,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最终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确立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的独创性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

  • 标签: 毛泽东 农业为基础 工业为主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