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部脑积水(EH)的CT特征,提高对EH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4例我院明确诊断EH的CT表现。结果EH的CT特征为额顶叶脑外间隙≥5mm,大脑半球后部间隙不宽,前纵裂池间隙增宽(≥7mm),后纵裂池不宽;外侧裂池增宽(≥7mm);额顶叶脑均部分增宽;部分鞍上池增大,脑室轻度增大。结论CT是诊断EH简便、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外部性脑积水 CT诊断 CT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脑积水(EH)的类型及预后。方法分析132例EH的临床表现、治疗及头颅CT诊断进行,了解外部脑积水的类型及预后。结果轻度病例均为原发性EH,未经治疗全部自愈;中、重度病例为继发性,中度治愈率为96%;重度治愈率86.67%。结论外部脑积水的类型、临床症状决定了该病的预后,原发性、轻度EH不必治疗,继发性中、重度EH病例需康复治疗。

  • 标签: 脑积水 类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婴儿外部脑积水CT诊断。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冠外部脑积水患儿,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X线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CT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儿诊断结果,CT检查的临床病理表现。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诊断结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CT检查外部脑积水患儿具有大的意义,其诊断的结果准确率高于X线检查,对外部脑积水患儿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婴儿 外部性脑积水 CT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外部脑积水(EH)的影像学诊断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2例经临床治疗、CT复查证实外部脑积水的CT表现。结果EH的CT特征为两侧额顶部对称蛛网膜下腔间隙增宽,边缘呈“花瓣样”,纵裂前部增宽,严重者可伴双侧侧裂池增宽及鞍上池增大,脑室不大或轻度增大。结论CT影像检查胎儿脑积水具有无创、可重复、分辨率高,定位准确等优点,对外部脑积水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病程观察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外部性脑积水 CT 影像学 花瓣样
  • 简介:摘要通过对37例经CT检查证实为外部脑积水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外部脑积水的CT诊断。得出结论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CT所见,可以确认外部脑积水,其中头颅CT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外部性脑积水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临床实践,探讨小儿外部脑积水的临床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小儿外部脑积水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小儿外部脑积水患者,观察他们的临床表现,对他们进行CT扫描,同时对患儿的脑萎缩及硬膜下的积液实施有效地鉴别诊断。结果以上患儿全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蛛网膜的下腔增宽现象,其中,以双额顶与大脑前纵裂表现得最为普遍,为100%;有64例表现双侧裂池增宽,占总数的80%;有20例表现额顶叶脑沟增宽加深,占总数的25%;有16例表现脑基底池增宽,占总数的20%;有8例表现脑室轻度扩大,占总数的10%。对以上小儿外部脑积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在1年的CT随访过程中,有72例患儿的外部脑积水已经完全消失,8例患儿的外部脑积水有显著地减少,治愈率为90%。结论可以得知,进行CT检查与随访观测,可以提高小儿外部脑积水的诊断与鉴别率,为以后的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具有重大价值,非常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小儿群体 外部性脑积水 CT诊断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外部脑积水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采取CT诊断的55例小儿外部脑积水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分析CT诊断的临床效果。结果:55例患儿采取CT扫描发现,55例患儿存在额顶蛛网膜下腔对称的变宽,35例患儿外侧裂间隙变宽,30例患儿额顶边缘呈现出花瓣状且叶脑沟变宽,10例患儿鞍上池变大,随后对患儿在定期检查和随访发现,45例患儿外部脑积水完全消失,剩余10例患者其外部脑积水显著减少。结论:根据患儿CT扫描临床症状的不同对外部脑积水患者实施诊断能为患儿制定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外部性脑积水 小儿 特发性脑积水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脑积水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头颅CT表现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4~2009年收治的26例外部脑积水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头颅CT以及干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随访26例外部脑积水患儿,22例临床表现明显改善,在1.5岁~2岁时复查CT脑积水消失。2例患儿运动及语言发育迟缓。2例临床表现无改善,有脑瘫、智力低下、癫痫,CT示仍存在脑积水,并伴有脑萎缩。结论外部脑积水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特发性外部脑积水是一种良性自愈性疾病,预后良好。继发性外部脑积水需要积极治疗,早期干预可改善其预后。

  • 标签: 婴幼儿 外部性脑积水 病因 早期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外部脑积水应用头颅B超检查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46例外部脑积水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实施经前囟头颅B型检查,常规分别从冠状面、矢状面扫查并测量额顶部蛛网膜下腔深度和脑半球间裂隙的宽度,并分析其检查情况。结果B超可见46例患儿均存在双侧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增宽现象,占比为100.0%,患儿双侧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宽度均值为(6.68±0.12)mm。存在前纵裂增宽现象者11例,其前纵裂宽度平均为(5.51±0.09)mm。结论头颅B超在小儿外部脑积水中具有监测应用价值。

  • 标签: 外部性脑积水 小儿 头颅B超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临床实践,探讨小儿外部脑积水的临床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小儿外部脑积水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小儿外部脑积水患者,观察他们的临床表现,对他们进行CT扫描,同时对患儿的脑萎缩及硬膜下的积液实施有效地鉴别诊断。结果以上患儿全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蛛网膜的下腔增宽现象,其中,以双额顶与大脑前纵裂表现得最为普遍,为100%;有64例表现双侧裂池增宽,占总数的80%;有20例表现额顶叶脑沟增宽加深,占总数的25%;有16例表现脑基底池增宽,占总数的20%;有8例表现脑室轻度扩大,占总数的10%。对以上小儿外部脑积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在1年的CT随访过程中,有72例患儿的外部脑积水已经完全消失,8例患儿的外部脑积水有显著地减少,治愈率为90%。结论可以得知,进行CT检查与随访观测,可以提高小儿外部脑积水的诊断与鉴别率,为以后的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具有重大价值,非常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小儿群体 外部性脑积水 CT诊断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脑积水的CT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32例外部脑积水患儿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2例双侧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对称增宽,宽度5~11mm;32例纵裂池前部增宽,宽度7~12mm;26例双侧裂池增宽;12例鞍上池扩大;8例环池轻度增宽;15例脑室轻度扩大;22例额顶叶脑沟增宽不深,边缘呈“花瓣状”。结论CT检查对婴幼儿外部脑积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外部性脑积水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外伤不同类型的诊疗方法,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67例喉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患者根据不同喉外伤类型分类,而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效果满意。结论根据不同喉外伤严重程度分级,而采用对应的分级诊疗措施,是成功救治喉外伤的关键。

  • 标签: 喉外伤 喉外伤分级
  • 简介:毛囊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主要长在头部、颈部、臀部、阴部等部位,初起为红色充实丘疹,皮疹数目多,但不融合,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脓疮,常伴自觉瘙痒。是一种复发性较强的皮肤病,常多处发生,性质顽固,迁延难愈。所以患者饱受毛囊炎的困扰。想要彻底有效地治疗毛囊炎,必须先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皮脂腺增生 激素性皮炎 炎性红晕 郁于 搔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护理婴幼儿外部脑积水的疗效。方法对122例外部脑积水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HBO治疗及护理,10天1个疗程,间隔14天共3个疗程治疗,观察比较其临床症状、运动评估、及头颅CT结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7%,对照组7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05)。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护理婴儿外部脑积水疗效好,疗程短,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积水 高压氧 疗效 护理
  • 简介:传统式中国医院交通设计大多设有一个入口大厅,无论步行或者驾车,就医或探访人员都会先来到这里,然后前往各个科室。还有一种设计是分别设有出入口的独立建筑。过去,医院建筑外部交通问题不太复杂,传统设计方法或许能起到良好效果。如今,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医院外部交通问题亟需重视和解决。

  • 标签: 交通设计 医院外部 医疗建筑 医院建筑 传统设计方法 行人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