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该文剖析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赃款赃物处理制度存在的弊病以及刑事诉讼立法上的缺陷,认为对赃款物的处理应按1965年“两院两部”的规定为宜,文章并就如何完善立法作了设想。

  • 标签: 刑事诉讼 赃款赃物 处理
  • 简介:浅议刑事案件赃款赃物处理胡以鉴,邱灵刑事案件赃款赃物处理,是刑事诉讼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严格保管,依法移送、上缴或发还,是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对现行有关规定理解的侧重点不同,对处理赃款赃物行为链中的保管、移送、上...

  • 标签: 赃款赃物 刑事案件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活动 打击刑事犯罪 诉讼证据
  • 简介:赃物估价之我见薛锦宏赃物,在刑事诉讼中属于重要证据,其价值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定案是否准确,处罚是否恰当,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与国家计委于1994年4月22日专门联合下达了《关于统一赃物估价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统一...

  • 标签: 赃物 估价单 估价工作 江苏省 法律效力 办案人员
  • 简介:埋藏赃物者如此胆大妄为,其事先一定有周密策划。如果近日内没有机会将文物从地上取出来,那么时间一长,假设赃物是埋在播过草籽的地方.那么草籽长得会明显与周围的不同,容易让人看出问题。

  • 标签: 《赃物埋在何处》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
  • 简介:上个世纪20年代,欧美上流社会最有名气的人不是某某贵族或某某富豪,而是珠宝大盗阿瑟·贝里。他几乎光顾过所有名流的保险箱、收藏室。当时,如果哪位名人从未被贝里暗算过,圈内人甚至会瞧不起他。但法网恢恢,"技艺精湛"的盗贼还是被捕了。18年后,刑满出狱的贝里已是两鬓斑白。他独自搬到一个小镇上,隐姓埋名过起了平静的日子。小镇居民们对他的过去一无所知,都觉得他为人谦虚,是个可敬的绅士。转眼3年过去了,偶然间,贝里的真实身份被发现了。消息不胫而走,报社来人采访旧日的江洋大盗。谈话中记者的一个问题是:"您可记得当年得手的价值最高的东西是什么?是谁的?""当然记得,"贝里眼中流露出无限悲哀,"被我偷得最厉害的人叫阿瑟·

  • 标签: 上流社会 赃物 保险箱 过所 藏室 技艺
  • 简介:2000年3月8日,大贪胡长清在南昌郊外一个叫瀛上的地方被执行死刑。两年后的5月12日,他生前暴敛的400多件赃物在南昌凯莱大酒店被拍卖。5月12日是母亲节,细心的记者发现,胡长清受审、被执行和赃物拍卖的三个日子,都和女性联系在一起。他开庭被审是在情人节,枪毙那天是妇女节,这次赃物拍卖又在母亲节,从情人节到妇女节,再到母亲节,胡长清这个生前生活糜烂,让情人、女人和母亲伤透了心的男人,死后依然不依不饶地纠缠着她们。

  • 标签: 胡长清 赃物 执行 死刑 地方 拍卖
  • 简介:对盗赃物等占有脱离物有善意取得,我国对盗赃物等占有脱离物的善意取得的立法应采,即盗赃物等占有脱离物一般不发生善意取得

  • 标签: 善意取得 浅论盗 盗赃物
  • 简介:案例:去年9月,刘先生花了1500元钱从本乡农民张某处买了一台半新的手扶拖拉机,可是过了一个月,派出所的人来到他家,说他买的手扶拖拉机是赃物,要没收。这样做是否合法?

  • 标签: 赃物 消费者 监督管理 欺骗
  • 简介: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这必然给司法实务中处理此类问题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本文试从赃物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国外关于赃物善意取得的立法例、我国相关立法和学说进行分析,提出赃物有适用善意取得的空间,从而平衡财产权利的动态保护和静态保护,实现物权公示公信原则和民法公平原则的和谐统一。

  • 标签: 赃物 善意取得 立法完善
  • 简介:对盗赃物等占有脱离物有善意取得,我国对盗赃物等占有脱离物的善意取得的立法应采,即盗赃物等占有脱离物一般不发生善意取得

  • 标签: 善意取得 盗赃物 赃物善意
  • 简介:赃物犯罪是一类性质较轻的犯罪,但因其对司法活动的正常进行造成妨碍,其社会危害性不容轻视。中日刑法对此均予以规制,但是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该罪的本质、体系定位以及构成特征等方面比较研究,可以深化对我国的赃物犯罪基本理论的理解,对司法适用乃至刑事立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赃物 体系定位 构成特征
  • 简介:摘要:善意取得制度是平衡原权利人与善意受让人之间利益冲突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各国对于遗失物、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有不同的立法规定,我国《民法典》仅规定了遗失物善意取得的例外情形,尚未明确规定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出于保护市场交易的动态安全、减少交易成本等目的,盗赃物也应当有条件地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法律法规应当对其作出明确规定,兼顾善意第三人权利与原权利人利益的保护。

  • 标签: 盗赃物 善意取得 物权
  • 作者: 蔡文婵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8-18
  • 出处:《科技新时代》2023年14期
  • 机构:西北政法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1
  • 简介:【摘要】善意取得制度旨在协调善意受让人与原权利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学理上对于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一直存在争议。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这一问题也未予明确。本文认为,为了保护市场交易的动态安全,减少交易成本,实现物效益的最大化,盗赃物应该有条件的适用于善意取得制度。

  • 标签: 盗赃物 构成要件 回复请求权 善意取得
  • 简介:日前,笔者受理了一起公安机关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的犯罪嫌疑人翟某盗窃汽车案,虽然涉案只有三辆汽车,但都是高档或者进口车型,总价值达118万元。在审阅案卷过程中.笔者发现本案中有销售赃物的齐某没有移送审查起诉,经分析,笔者认为应该追究其销售赃物罪的刑事责任,并书面通知了公安机关。现该案已经移送法院,提起公诉。

  • 标签: 赃物罪 定罪处罚 销售 审查起诉 公安机关 犯罪嫌疑人
  • 简介: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一向古老的制度,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在赃物上是否适用未予明确规定.本文认为,为了保障各方利益和交易安全,我国应结合自身传统和现实习惯,参考国外立法经验,对赃物动产有条件的适用一种特殊的善意取得制度.

  • 标签: 动产善意取得 赃物善意取得 赃物物权
  • 简介:掩饰、隐瞒赃物罪作为妨害司法罪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因此该罪犯罪对象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复杂化,有必要结合该罪的本质特性对其做深入的探讨。结合《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九条的相关规定,掩饰、隐瞒赃物罪的犯罪对象是指应当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行为所得以及产生的蕴涵犯罪所得价值的收益。其表现形式包括动产、不动产以及有形的财产性利益。

  • 标签: 犯罪所得 上游犯罪 善意取得
  • 简介:【摘要】盗赃物是否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立法未给出直接、稳定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2014年对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做出了肯定性司法解释,但此问题涉及法律对于保护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冲突,为此引发了较大争议,司法实践中也常常避而不谈。基于善意取得制度的法政策导向,受让人作为弱势群体一方应得到法律更多的保护,故而应当明晰交易关系中的受让人才是倾斜保护的对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探析法律解释及司法判例等为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设定一系列限定条件,使盗赃物流通后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和普通财物相同的法律后果。

  • 标签: 善意取得 法政策 立法比较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