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外伤后基底血肿成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外伤后基底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外伤后基底血肿诱因包括基底血管解剖结构、头部加速伤或减速伤、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低氧血症等;经由针对性治疗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量表进行评分,死亡4例,植物生存5例,重残10例,中残18例,良好31例。结论基底血管解剖结构、头部加速伤或减速伤、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低氧血症等均为外伤后基底血肿的诱导因素,必须要强化发病机制研究,重视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确保其生存质量。

  • 标签: 外伤 基底节区小血肿 成因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基底血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5例外伤性基底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7例,在伤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5例,中残6例,重残2例,持续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基底血肿发病率低而致残率较高,早期诊断,积极而恰当的治疗,能改善预后。

  • 标签: 基底节血肿 颅脑创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脑出血术后血肿腔再出血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92例基底脑出血手术治疗患者,对其中36例术后血肿腔再出血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血肿腔再出血率为18.7%,再出血与手术方式无关(P>0.05),术中止血困难再出血发生率高于止血顺利者(P<0.05);手术时间6h内早期手术者血肿腔再出血发生率高于6h以上者(P<0.05);术后收缩压高于180mmHg者血肿腔再出血发生率高于收缩压低于180mmHg者(P<0.05)。结论尽早进行手术、控制术中止血困难因素、术中术后控制好血压,有利于减少基底脑出血术后血肿腔再出血。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术后血肿腔再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伤性基底血肿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外伤性基底血肿患者56例,其中47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另外9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结果对所有患者治疗半年后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根据评分结果我们知道,其中痊愈的患者为29例,有轻度残疾的患者17例,重度残疾的患者8例,经过治疗死亡的人数为2例。结论诊断外伤性基底血肿最好使用CT扫描,能够尽早的诊断出病症,并进行有效的治疗,能够降低致死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 发病机制 治疗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基底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基底ICH患者87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患者于入院时立即给予生理盐水50ml+硝普钠25mg注射泵泵入,24h连续观察血压变化,使血压控制在140~160/90~100mmHg左右,至发病满24h后按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标准管理血压。对照组直接按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标准管理血压。结果治疗组血肿扩大比例为11.4%,对照组血肿扩大比例为30.2%,提示较高血压与血肿扩大呈正相关。结论基底脑出血患者早期控制血压可减少血肿扩大。

  • 标签: 基底节区 脑出血 控制血压 血肿扩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扩大血管周围间隙(dVRS)对基底萎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自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头颅MRI检查证实存在基底dVRS的164例患者纵向随访5年,最终纳入120例患者进行分析。应用3.0T MRI观察患者基底体积情况,并根据基底是否萎缩将患者分为正常组(n=82)和萎缩组(n=38)。比较正常组与萎缩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及基底dVRS等级的差异,比较不同基底dVRS等级患者间基线期、5年后基底体积以及基线期与5年后基底体积差值(△基底体积)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基底体积与基底dVRS等级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基底萎缩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独立影响因素及其联合对基底萎缩的预测价值。结果萎缩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比例及基底dVRS等级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底dVRS等级患者间基线期、5年后基底体积及△基底体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基底体积随着基底dVRS等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基底体积与基底dVRS等级呈正相关性(rs=0.695,P<0.001);在对年龄、糖尿病史进行协因素校正后仍具有正相关性(rs=0.667,P<0.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显示年龄(OR=1.776,95%CI:1.372~2.141,P=0.008)、糖尿病史(OR=1.513,95%CI:1.129~1.954,P=0.011)和基底dVRS等级(OR=2.855,95%CI:2.367~3.283,P=0.006)为基底萎缩的独立影响因素。基底dVRS等级单独预测基底萎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9(95%CI:0.611~0.792,P<0.001),灵敏度为61.89%,特异度为83.59%;年龄、糖尿病、基底dVRS等级联合预测基底萎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0.687~0.878,P<0.001),灵敏度为73.68%,特异度为85.19%。结论基底dVRS对5年后基底的萎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扩大血管周围间隙 基底节 萎缩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临床疾病。基底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部位。微创手术治疗此部位的出血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创伤小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神经科医生采用。我们通过不同的穿刺路径对75例基底出血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在总结如下。

  • 标签: 穿刺路径 微创治疗 血肿
  • 简介:目的研究CT定位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基底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锥颅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并选内科保守治疗组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愈总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X2=9.2723,P<001),病死率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X2=83824,P<0.01).结论CT定位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疗效肯定,创伤小,术后不良反应少,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患者易于接受.

  • 标签: CT定位 锥颅血肿抽吸术 治疗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基底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患者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基底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NIHSS评分变化情况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观察组达到94%,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NIHSS评分均逐渐下滑,观察组下滑程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脑出血可明显改善NIHSS评分,疗效更为显著。

  • 标签: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NIHS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基底出血患者60例,按照是否实施手术治疗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脑出血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脑损伤,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 微创血肿清除术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高血压基底脑出血骨窗开颅术后血肿复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河北省迁西县人民医院自2013年2月至2019年2月高血压基底脑出血行急诊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患者413例(一般发病4 h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仔细止血,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积极监控血压,维持血压在150/10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术后复查显示原血肿血肿复发22例,血肿量30~50 ml。血肿复发患者分别行再次开颅血肿清除术和经皮定位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评价患者手术效果并做术后随访。术后1个月所有血肿复发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半年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情况。结果微创穿刺患者术脑组织密度情况明显较再次开颅者相应图像密度更接近正常。术后1个月时GCS评分情况:再次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6例患者中GCS评分为7分者1例,8分者1例,9分及以上4例;再次行血肿经额部定位穿刺术的16例患者中GCS评分为7分者1例,8分者2例,9分及以上者13例。随访半年后,再次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6例患者中,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Ⅱ级4例,Ⅲ级1例,Ⅳ~Ⅴ级1例;行血肿经额部定位穿刺术的16例患者中,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Ⅱ级12例,Ⅲ级2例,Ⅳ~Ⅴ级2例。结论经额定位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技术是高血压基底脑出血骨窗开颅术后原术腔血肿复发治疗的有益补充。

  • 标签: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经额定位血肿微创穿刺引流 血肿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高血压性基底脑出血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高血压性基底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接受治疗后BI评分、NIHSS评分分别为(81.43±6.98)分、(4.32±2.12)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治疗来说,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性基底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引流术治疗基底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01—2017-01间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高血压基底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实施微创穿刺血肿清除引流术(观察组)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血肿吸收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基底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穿刺引流术,方法简单、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基底节区脑出血 微创穿刺引流 高血压
  • 简介:高血压脑出血是原发性脑出血最为常见的类型,约75%患者有高血压病病史,出血部位以基底多见。目前,对中量(30~40ml)出血且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选择何种治疗方法仍存争议。天津市环湖医院自2006年1月-2008年5月分别采用保守治疗、锥颅血肿引流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142例中量基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探讨更为适宜的治疗方法,笔者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神经节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行微创血肿穿刺术对治疗中等量基底血肿的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104例自发性中等量基底血肿患者,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超早期组(﹤6h)32例;早期组(6h-48h)44例;延期组(﹥48h)28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再出血、颅内感染及ADL近远期分级等的差异。结果:(1)3组病例患者年龄、GC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体积有统计学差异(P﹤0.05),延期组血肿体积最小。(2)3组病例患者血肿腔注射尿激酶后血肿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病例患者术后保留引流管时间和血肿腔注射尿激酶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组患者引流时间最短,血肿腔注入尿激酶次数最少。(4)3组病例患者再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组最低。颅内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组最低。肺部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14天3组病例患者ADL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延期组显著优于超早期组。术后3个月3组病例患者ADL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中等量基底血肿,发病6小时后行微创血肿穿刺术可获得较好的近远期疗效,对于意识清楚、血肿体积较小的患者,推迟手术至发病48小时后可降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获得最优的手术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66例HBGH患者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和单纯给予保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所降低,BI评分均有所升高,其中研究组患者病情恢复优良率(91.7%)高于对照组(73.3%),并发症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2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HBGH疗效显著,推荐临床应用。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 颅内血肿清除术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外科在高血压基底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脑出血患者52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52例术后按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评定预后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例数分别为11例、23例、11例、4例和1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疗效好、损伤小、病残率低的手术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显微外科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