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该新疆木垒地区包虫流行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确定木垒县型包虫的主要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方法采样以定点整群抽样进行,用粪抗原检测法调查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对居民开展血清学检测和B超体检,确定居民型包虫的感染率和患病率。结果检查家犬88条,粪抗原阳性39条,家犬中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为44.32%;B超检查869人,查出包虫病患者11例,患病率为1.27%;检测血清869份,阳性241人,感染率为27.73%。结论当地型包虫的流行相对严重,应当引起政府重视,并加强包虫防控工作。

  • 标签: 囊型包虫病 流行病学调查 木垒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肝性包虫104例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4例资料完整的肝性包虫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04例肝性包虫病中,74个包虫性囊肿行肝包虫腔内注射95%乙醇内囊摘除术,14个包虫性囊肿行包虫外摘除术,16个包虫性囊肿行肝部分切除术,均临床治愈,术后随访1~7年,失访13例,复发2例,1例合并胆管细胞癌死亡。结论外科手术是肝包虫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情、肝包虫壁形态和周围解剖关系实施个体化手术方案;包虫外摘除术为肝包虫的最佳手术方案,而对于肝性包虫难以剥离时,则应采取肝部分切除术。

  • 标签: 肝囊性包虫病 手术治疗 效果研究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183-011
  • 简介:目的:探讨涎腺硬化性多性腺(SPA)的影像学、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1例SPA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随访26个月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SPA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涎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组织学特征与乳腺纤维囊肿性病变相似,表现为不规则的导管及腺泡分布于丰富的硬化性胶原间质中,形成模糊的小叶状结构。腺上皮细胞形态多样,有的呈大汗腺样化生,有的胞质内含丰富的嗜伊红酶原颗粒,导管上皮可以增生并伴有非典型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腺上皮EMA弥漫强阳性,导管及腺泡周同肌上皮SMA及Calponin阳性。Ki-67指数〈I%。影像学表现:彩超结果表现为边界相对清楚或不清楚的低回声团,可以探及稀疏的血流信号。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缘较光滑,与正常腮腺分界清楚,也可边界不清。结论:硬化性多性腺是一种罕见的涎腺疾病主要发生于腮腺,预后较好。影像学缺乏特征表现,界限不清时易误诊为恶性肿瘤需与黏液表皮样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慢性涎腺炎等鉴别。

  • 标签: 硬化性多囊性腺病 涎腺 预后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声诊断普查方式了解新疆额敏县绵羊感染肝型包虫病情况。方法2014年7月在额敏县采用现患筛查方法,以肝包虫超声声像图征象为诊断标准,现场调查绵羊肝型包虫患病情况。以羊齿龄分组,分别计算不同齿龄羊肝型包虫感染率,并分析齿龄与感染率问的相关关系。结果额敏县共超声筛查742只绵羊,其中220只有钙化型肝型包虫和54只有非钙化型肝型包虫病灶,其中两只经宰杀证实为肝内多发单型包虫病灶。羊群肝型包虫总感染率为36.9(274/742)。非钙化型肝型包虫总感染率为7.3%(54/742),其中1~、2~、3~、4~、5~、>6岁齿龄感染率分别为1.2%(2/162)、1.4%(2/148)、14.0%(16/114)、10.0%(18/180)、15.6%(14/90)和4.2%(2/48);钙化型肝型包虫总感染率为29.6%(220/742),各齿龄感染率分别为9.9%(16/162)、16.2%(24/148)、31.6%(36/114)、47.8%(86/180)、42.2%(38/90)和41.7%(20/48)。以羊齿龄为自变量,肝型包虫感染率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P<0.05);说明羊型肝包虫其感染率随齿龄的增长而呈增加趋势。结论新疆额敏县属肝型包虫的高流行区,绵羊肝型包虫感染从羊幼龄开始出现,3~4岁齿龄呈高发状态,幼龄羊应为预防绵羊肝型包虫的重点。

  • 标签: 肝囊型包虫病 绵羊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型肝包虫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彩超引导下,经皮将穿刺针的针尖接触或接近到包虫的外壁,并将针芯拔出,以连接引流管,将空芯针快速刺入包虫的中心。抽尽液后,注入22.5%的高渗盐水于腔内进行治疗,并保留10分钟后抽出盐水,最后按抽出包虫液量的20%~70%注入无水乙醇,并在患者体内保留一定量的无水乙醇,拔针后立即改变体位180°。使保留于腔内的无水乙醇能够充分地接触到内囊内壁的每一部分,进而彻底杀死残留于腔内的包虫头节。结果44例子单型肝包虫病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复查,之后每年进行至少以此复查,囊肿逐渐缩小,直至纤维化和钙化。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改良治疗单型肝包虫,是一种安全实用、疗效可靠、创伤轻微、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 标签: 经皮穿刺 彩超引导 肝包虫病 体位 空芯针
  • 简介:咽鼓管球扩张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类疾病手术方法。它主要针对咽鼓管软骨部进行扩张,具有创伤小,易于操作,有效率高且无严重并发症等特点,正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咽鼓管球扩张术的工作原理、手术方法、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 标签: 球囊 咽鼓管 手术
  • 简介:对于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tubedysfunction,ETD)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经咽鼓管咽口的咽鼓管球扩张术(balloondilationeustachiantuboplasty,BET)目前已成为治疗阻塞性ETD的新技术。目前的资料显示BET应用简单可行、安全,已使很多患者受益。BET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今后应开展多中心的研究,统一手术适应证及疗效评估的标准,建立随机对照,并进行长期观察,才能较为全面的评价BET对ETD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咽鼓管 球囊扩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腹机的使用在腹腔镜的手术中的安全操作与并发症的预防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在临床手术中的实践,观察如何保证设备完好的工作状态,如何在建立气腹过程中做到正确操作,避免气腹引起的并发症,从而保障手术的安全。结果在腹腔镜手术中气腹机的安全使用,应注意其操作和预防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 气腹机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中行前膜连续环形撕的可行性。方法152例(152眼)袋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在过熟期白内障术中行前连续环形撕,分析其临床效果及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结果152例中有130例能一次性顺利完成前连续环形撕,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满意。结论在过熟期白内障术中袋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后行前连续环形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 连续环形撕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吻合术对慢性泪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方法对在2012年4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住院的慢性泪炎的5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吻合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对照组总有效率84.62%,实验组总有效率92.3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吻合术治疗慢性泪炎,总有效率相比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效果突出,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鼻内窥镜 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 临床疗效
  • 简介:咽鼓管功能障碍为耳科常见疾病之一,多表现为耳闷胀感、耳鸣、眩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临床治疗方法繁多,疗效不一,特别是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疗效较差。咽鼓管球扩术作为新方法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取得了一定疗效。本文就咽鼓管球扩张术相关解剖生理、手术操作、适应证、疗效评估标准等方面予以综述。

  • 标签: 咽鼓管 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适应证 咽鼓管功能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斑样水肿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黄斑样水肿患者30例36眼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视力提高27眼,视力不变5眼,视力下降4眼。水肿吸收31眼,水肿未退5眼。结论查找病因,针对不同病因治疗。通过病因治疗大部分可治愈。

  • 标签: 黄斑囊样水中 药物治疗 激光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泪炎运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开放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泪炎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泪道冲洗通畅,无溢泪、无阻力,且护理期间,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临床上运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开放术治疗慢性泪炎时,再给予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还能使住院时间缩短,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关键词慢性泪炎、鼻内镜、鼻腔泪开放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0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造孔术治疗慢性泪炎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泪炎患者中随机性抽取100例(100眼)进行研究,并将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50眼);对照组行鼻腔泪吻合术治疗,研究组行鼻内镜下鼻腔泪造孔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泪炎患者,实施鼻内镜下鼻腔泪造孔术和鼻腔泪吻合术治疗疗效相当,但鼻内镜下鼻腔泪造孔术治疗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合并症发生率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指标,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 鼻腔泪囊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吻合术治疗慢性泪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38眼)实施鼻内镜下鼻腔泪吻合术的慢性泪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25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吻合术治疗慢性泪炎安全可靠、疗效可靠。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鼻内镜 鼻腔泪囊吻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