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被罗蒂称作继续柏拉图对话做到“双扩大”的20世纪中叶开始的跨大西洋对话,是一次论题广、历时久,学派与人数多的现代哲学对话。其许多成果和价值之中有一项内容是对话哲学。它的丰富内涵与多样形式成了后冷战时代展开全球对话的动力和先声。以之为参照对诸如国际政治对话、天人对话、跨文化对话、与古典传统对话等进行考察,会发现各有不同的内容、限度、伦理要求与效果。若再继承古代《孟子》、《公孙龙子》、《天问》、《天对》、《声无哀乐论》等著作中的对话传统,定能丰富其内容、扩大其范围、促进人类新文明的发展。

  • 标签: 哲学对话 对话哲学 对话伦理 双向互动 换位思维
  • 简介:何朝安(以下简称“何”):老师,两次听您讲授“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课程,感觉您对整个分析哲学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我们学生很受启发。很荣幸借《哲学分析》约稿的机会,让我与您进行一次对话。为此,我认真查阅了我的听课笔记,也阅读了一些相关资料。

  • 标签: 分析哲学 对话 语言哲学 哲学分析 听课笔记 “何”
  • 简介: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儿童天真烂漫,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常常在不经意间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有的问题看似简单,却道出了触目惊心的真实;有的问题令人忍俊不禁,却又发人深省。

  • 标签: 哲学家 儿童 对话 孩子 好奇
  • 简介:黄宗羲“平生心得,为先儒之所未发者”,几乎都是对儒耶哲学对话争论的主要问题的回应。在本体论方面.他吸取了西方哲学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来阐明中国古代的上帝观,但反对基督教赋予上帝以人格神意义,并试图调和上帝信仰与儒家孝道的冲突;在人性论和人生哲学方面,他吸取了西方哲学的方法论,提出了“论性之一本万殊”新解,确认志士仁人灵魂不灭;在认识论方面,他对阻碍科学发展的象数迷信和以先验道德秩序附会自然的主观臆说作了全面系统的批判,主张“推物理之自然”。深究“所以然之理”,确立了“一本而万殊”的多元学术史观。面对中西文化冲突,黄宗羲既具有鲜明而坚定的中国文化本位立场,又对“先儒有所未尽”具有清醒的意识,通过借鉴和吸取西方哲学来丰富和发展中国文化之“体”与“用”,其理性态度值得肯定。

  • 标签: 黄宗羲 儒耶哲学对话 本体论 人性论 认识论
  • 简介:俞宣孟(以下简称“俞”):你是国际上少数几位从事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并且也取得相当成就的学者之一,我们交流一下各自研究的体会,机会难得。听说前几天你到社科院哲学所去讲学。你谈的题目是什么?我们能不能从这里谈起?

  • 标签: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对话 哲学所 社科院 讲学
  • 简介:一走出“轴心文明”20世纪,卡尔·雅斯贝尔斯提出了一个对人类文明史具有很强解释力的原创概念:“轴心时代”,同时也给世界留下一个副产品:“轴心文明”与“轴心意识形态”。

  • 标签: 哲学对话 道德形态 人类文明史 精神 伦理 雅斯贝尔斯
  • 简介:反思当代的科学精神,是当代哲学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的重要前提,是当代哲学变革的先导;反思当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其实质是拒斥和消解传统意义的哲学,以'科学'去理解和要求哲学并把它变成某种形态的'科学'.因此,澄清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代哲学自我理解和存在意义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反思当代科学的社会价值,哲学为其提供价值判断和价值规范的导向.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的价值问题已不容忽视地摆在了人类面前,必然给当代哲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 标签: 当代科学 当代哲学 科学精神 科学主义思潮 社会功能
  • 简介: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其身上集中体现着人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决定其系统生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切教育的行为和结果最终是在师生的关系中实现并获得的。哲学解释学认为,人与物、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理解”与“对话”的关系。从这种关系的新视角来看待师生关系将对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解就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

  • 标签: 新型师生关系 “对话” 教育教学 “理解” 概括 新视角
  • 简介:在经济全球化和后现代的文化格局下,任何国家和民族,都要面对这种新的局面和新的挑战,并作出自己的回答。全球化正在消解用分割的方式来理解和解释这个世界的可能性,而整全的思维方法和一体化的普遍意识已日渐成为了人们内心的一种文化自觉。在全球化时代的整体性思考中,文明对话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指向之一。文明对话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交流,

  • 标签: 文明对话 当代中国哲学 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时代 文化格局 文化自觉
  • 简介: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话是当前思想界和学术界的热点和难题。破解当下中国现实问题与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和创新,成为哲学对话的现实目的和要求;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质疑、学者自身理论素养的限制、“对话”衡量标准的不确定性、意识形态的预设及发生学机理解析的困难,构成三者对话的主要障碍;自觉和有效的哲学对话,应基于平等交流、着眼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强化问题意识与世界意识、树立大哲学观念等原则。

  • 标签: “中西马”哲学 哲学对话 困境 出路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是现有学科建制中哲学一级学科下的两个主要二级学科,由于高校和科研机构里学科的细化,以往几十年里研究者长期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内精耕细作,对其他领域涉猎较少,由此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同是哲学学科内的二个学科的界限和距离甚至超过哲学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和距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前2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因与我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密切相关而在哲学学科和社会精神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哲学对话 二级学科 主流意识形态 哲学学科
  • 简介: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出发纵观西方哲学史,辩证法的实质内涵经历了由"对话"到"独白"再到"对话"的三阶段圆圈式变迁,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为苏格拉底(对话)、柏拉图和黑格尔(独自)、伽达默尔(对话).从语言哲学来看,上述变迁具有内在必然性.

  • 标签: 辩证法 对话 独白
  • 简介:【摘要】科学与艺术是两片不同的水域。科学家与艺术家在心灵上的相通,在于他们描摹大自然的时候,都努力趋近天地大造的简洁本源,好的绘画和好的数学都追求简洁。大科学家和大艺术家都需要超凡的想象力,但科学需要逻辑思维,因此科学家的灵性是理性领域的,而艺术家的感悟则是感觉的。艺术家是可以游离在“理”的外面的,但是决不能与“理”为仇寇,要遵循宇宙大造的秩序;而科学家尽管以理性为工具,也要有艺术家的情怀,毕竟科学家的工作也是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艺术家没有解释科学的使命,艺术也不能成为哲学的附庸和注脚,但是艺术家要去了解科学家和哲学家关心的问题;艺术不具有科学那样的正误性,但艺术家所作的是对天地大美的临摹,这是诗意的判断。特定的审美情趣与艺术思维方式的形成,是个历史的过程。中国画家找到了表现自己心灵的方法,也养成了这个民族特殊的审美习惯,成为他们的集体记忆。民族文化的振兴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前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发展也离不开这个前提。[著者文摘]

  • 标签: 哲学对话 科学艺术 艺术哲学
  • 简介:2015年3月2-14日,我在美国北德州大学(UniversityofNorthTexas,简写为UNT)做访问学者。刚到达该校的第二天,该校环境哲学中心主任哈格罗夫(EugeneC.Hargrove)教授领着我和另一位中国学者(南开大学的薛富兴教授)在校园内转了两个多小时,走了好几个部门,拿到了UNT的带有我们头像的身份证。这个身份证就标志我的正式的访问学者身份。北德州大学的排名并不靠前,但它的爵士乐专业是全美最好的,从而也应是全球最好的。

  • 标签: 环境哲学 哲学阐释 德州大学 生态文明 伦理学研究 格罗夫
  • 简介:绘本是符合幼儿特点且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文本,在学前教育领域有广泛应用。在儿童哲学的发展史中,尽管李普曼本人反对在哲学小说中加入插图,但在其后各国的实践中,教育者们都主张在课堂上使用绘本。近年来中国的许多学者也加入到提倡者的行列,不仅在幼儿教学中实际尝试,且自主开发出一些绘本,这些都能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哲学模式做出重要贡献。

  • 标签: 儿童哲学 绘本 哲学小说 插图
  • 简介:在全球化的时代,各自代表着不同中心论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形态如何共存?跨文化理解,甚至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跨文化哲学是可能的吗?针对这些问题,奥地利哲学家维默(FranzMartinWimmer)设计了"多极对话"(Polylogues)模式,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为哲学的发展和跨文化理解与交流提供了一套哲学实践模式。一方面,哲学植根于具体的文化传统和语言;另一方面,哲思活动本身与文化传统又不完全重合,而是要克服文化传统和历史的偶然性、追求普遍真理和共同哲学。作为跨文化哲学实践策略的"多极对话"既要提防中心主义的普世论,也要排除分离主义的个殊论。

  • 标签: 文化 跨文化哲学 文化中心论 多极对话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进行着重培养。倘若将儿童哲学思维与对话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不仅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及认知发展规律,更能使其思维得到相应拓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中能够渗透儿童哲学思维的契合点,借助多样化的创新型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思考,让其勇于质疑,培养其创新思维,增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凸显儿童哲学思维与对话在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价值。

  • 标签: 小学语文 儿童哲学思维 教学 策略
  • 简介:中西和谐思想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本质相同而又特色互补。为了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客观需要,人类及其社会文明发展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在寻求"中西马哲学"的对话空间中,须超越中西和谐思想的历史局限性,吸收其思想精华与合理内核,并实现其整合创新,重构科学形态的辩证的现代和谐哲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发展的新形态,也必然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重大理论课题。

  • 标签: 中国和谐思想 西方和谐思想 和谐哲学 发展形态
  • 简介: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确认是中、西、马三家哲学对话的前提,世界全球化的潮流与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使三家对话成为必要,而共同的“入文关怀”则使三家对话成为可能。中国哲学如果要与西、马开展对话与整合,必须使民族性融入现代性的价值体系之中,再用“文化再解释”的方法使现代性取得民族性形式。

  • 标签: 中国哲学 合法性 对话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