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额颞痴呆是一种与基因突变有关的因额叶和(或)颞的退行性变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以进行性精神行为异常、执行功能障碍、语言损害为主表现,最终发展为全面的痴呆,同时可合并其他运动障碍,是常见的早老性痴呆,在临床表现、病理、遗传方面具有异质性,预后不佳.本文从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等多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额颞叶变性 病理过程 体征和症状 诊断 鉴别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盐酸丁地尔注射液配合银杏提取物片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治疗的78例盐酸丁地尔注射液配合银杏提取物片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即以盐酸丁地尔治疗为主的对照组(39例)和盐酸丁地尔注射液配合银杏提取物片治疗的研究组(39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0.12%、90.21%,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丁地尔注射液配合银杏提取物片可提高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恢复。

  • 标签: 盐酸丁格地尔注射液 银杏叶提取物片 突发性耳聋 联合用药
  • 简介:骨不全(osteogenesisimperfect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又称脆骨病或脆骨一蓝巩膜一耳聋综合征。发病率约3/10万,男女比例大约相同。其特征为骨质脆弱、蓝巩膜、耳聋、关节松弛,是一种由于问充质组织发育不全,胶原形成障碍而造成的先天性遗传性疼痛。其病变不仅限于骨骼,还常常累及其他结缔组织如眼、耳、皮肤、牙齿等。本病具有遗传性和家族性,但也有少数为单发病例。

  • 标签: 成骨不全 先天性遗传性 耳聋综合征 发育障碍性疾病 结缔组织 关节松弛
  • 简介:红薯,为旋花科植物红薯(学名番薯)的。常吃红薯可使人延年益寿,常吃其,亦能如此。红薯,是“高级营养蔬菜”,食物佳肴中的一宝。

  • 标签: 红薯叶 旋花科植物 植物药 中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瑞洛联合奥扎雷钠治疗脑血栓的疗效。方法:在选择脑血栓研究对象时,将时间范围规定为2022年1月-2024年1月,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主要例数时,将82例作为总例数,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分组方式时,将电脑随机法作为主要方式,41例为两组平均例数,奥扎雷钠及奥扎雷钠联合替瑞洛为两组患者需要接受的治疗方式,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参数水平的变化、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研究人员在比对上述指标的过程中,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替瑞洛联合奥扎雷钠治疗脑血栓具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替格瑞洛 奥扎格雷钠 脑血栓
  • 简介:癫痫是神经科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中国约有癫痫患者600多万,其中25%左右的患者经合理用药仍不能终止其发作,为难治性癫痫或称耐药性癫痫。颞癫痫(temporallobeepilepsy,TLE)是一种难治性部分癫痫,虽然不断有新型抗癫痫药物出现,但是研究表明它们对颞内侧癫痫的完全缓解效果不佳,因此该病常常需要手术治疗。

  • 标签: 颞叶癫痫 外科治疗 难治性癫痫 颞叶内侧癫痫 临床综合征 耐药性癫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列苯脲作为一种常见的磺脲类药物,其主要应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环节里,疗效十分确切,且对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的用药不良反应较低。在随着临床医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列苯脲对急性中枢系统损伤有着一定的多效保护效果。在此研究背景下,为进一步获得列苯脲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治疗价值,本文简单的以脑卒中为例,分析列苯脲治疗脑卒中的应用进展,为临床应用列苯脲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格列苯脲 2型糖尿病 中枢系统 脑卒中 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颞内侧癫痫的临床特点,探讨前颞内侧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7年6月诊断为颞内侧癫痫行前颞内侧切除术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标准前颡内侧切除术,部分加做皮层热灼术.结果21例患者中,术后早期3例出现一过性失语,2例出现短暂的肢体力弱,1例复视,均在术后1~2周恢复正常.1例术后出现永久性轻偏瘫.术后病理检查发现,18例颞内侧硬化,其中1例伴灰质异位;1例伴右颞隐匿性脑动静脉畸形(AVM);3例无异常发现.随访4个月至4年,所有患者术后服用抗癫痫药物较术前减少或停药.EngelI级11例(52.4%),EngelⅡ级6例(28.6%),EngelⅢ级2例(9.5%),EngelⅣ级2例(9.5%),手术总有效率为90.5%,优良率为81.0%.结论颞内侧癫痫行前颞内侧切除术效果良好.

  • 标签: 癫痫 颞叶 前颞叶内侧切除术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颞癫痫与视听幻觉在神经心理学领域已有许多临床案例证实,而相关研究报告也指颞区不正常放电会引起与声音有关的远程记忆重现,笔者团队仿效彭菲尔德团队的实验,模仿音乐性癫痫患者进行微电流刺激几大颞脑区后发现,经由人为外力介入干预确实可以引起心智呈现复视的双重意识现象,并同时出现幻听与幻视。

  • 标签: 音乐性癫痫 心智型癫痫前兆 失实症 双重意识 微电流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替瑞洛与氯吡雷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取52例STEMI患者,随机分组,26例/组,1组按急诊PCI+氯吡雷治疗,2组按急诊PCI+替瑞洛治疗。结果: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2组水平更优(p

  • 标签: STEMI 急诊PCI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新型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普拉雷和替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2013.7)、EMbase(1980—2013.5)、TheCochraneLibrary(2013年第7期)、CBM(1990~2013.7)、CNKI(1994~2013.7)、VIP(1989~2013.7)和WanFangData(1980~2013.7),收集普拉雷或替瑞洛对比氯吡雷治疗AC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评价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芷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人5个RCT,共43452例AC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接受标准氯吡雷治疗相比,新型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OR=0.83,95%CI(0.77,0.89),P〈0.00001]、心血管源性死亡[OR=0.86,95%CI(0.78,0.94),P=0.002]和支架内血栓形成[OR=0.61,95%CI(0.38,0.97),P=0.04]的发生率,但不降低卒中[OR=I.06,95%CI(O.88,1.26),P=0.543、颅内出血[OR=I.18,95%CI(0.81,1.71),P=0.39]和心肌梗死溶栓后大出血[OR=I.17,95%CI(0.94,1.47),P=0.16]的发生率。结论新型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治疗ACS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心血管源性死亡和支架内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率,但与氯吡雷相比,P2Y12受体抑制剂并不能改善患者卒中和颅内出血的临床结局。此外,新型血小板P2Y。:受体抑制剂显著增加了非CABG相关的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对高危人群的用药仍需慎重。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普拉格雷 替格瑞洛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ACS择期PCI术后应用替瑞洛与氯吡雷的治疗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自2015年4月~2017年5月来我院进行择期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80例ACS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Clopidogrel组与Ticagrelor组所有病例均接受择期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在此基础上予以一般治疗,服用aspirin,每天一百毫克,经皮下注射LMWH,每天两次。Clopidogrel组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择取Clopidogrel予以治疗,每天七十五毫克;Ticagrelor组择期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通过Ticagrelor予以治疗,每天两次,每次九十毫克。两组病例术后连续进行七天的治疗。结果未治疗时,治疗组与常规组血小板聚集率对比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择期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通过Ticagrelor与Clopidogrel治疗,常规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超过治疗组,两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Clopidogrel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超过Ticagrelor组,两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择期皮冠状动脉介入术ACS病人使用Ticagrelor治疗效果显著超过Clopidogrel,可以从根本减少血小板聚集水平,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ACS择期PCI术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骨诱导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内、外环境下成骨活性的表达及维持.方法观察BMSCs在体外骨诱导培养条件下的骨分化特性;构建兔BMSCs与活骨组织共培养模型模拟体内"骨环境",将成骨诱导的MSCs置于共培养及普通传代培养条件下进行传代培养,观察经骨诱导的BMSCs在体外及模拟体内的培养条件下细胞的表型维持情况.结果药物骨诱导培养的BMSCs,其ALP活性及骨钙素均显著高于普通培养组(P<0.05);经过诱导培养的BMSCs,其Ⅰ型胶原、骨钙素免疫组化阳性.RT-PCR法半定量测定Ⅰ型胶原mRNA,骨诱导培养的Ⅰ型胶原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普通传代培养对照组.药物骨诱导后的细胞在体外普通传代培养传5代后,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水平及Ⅰ型胶原表达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保持其成骨细胞的表型;在共培养条件下,ALP活性、骨钙素水平Ⅰ型胶原表达保持在高水平,且ALP活性、骨钙素水平在大部分时间点均高于普通传代培养.结论药物骨诱导培养呈现促BMSCs向骨方向转化的特点,能使ALP、骨钙素及Ⅰ型胶原表达短期内达到高水平;经骨诱导的BMSCs在体外或模拟的体内传代培养条件下,均能维持骨表型,保持骨活力.

  • 标签: 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共培养 成骨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