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SOI材料课题组在层数可控石墨烯薄膜制备方面取得新进展。课题组设计了Ni/Cu体系,并利用离子注入技术引入碳源,通过精确控制注入碳的剂量,成功实现了对石墨烯层数的调控。

  • 标签: 中国科学院 信息技术 石墨 层数 调控 国家重点实验室
  • 简介:最近,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厄本那一香槟分校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新奇的可调节纳米天线.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操控的等离子场增强产生机械运动,改变纳米天线间隙,使之重新排列组合。这也为将来开发新型等离子光机系统铺平了道路。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讯》上。

  • 标签: 纳米天线 可调节 开发 光性质 科学家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
  • 简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创新群体基金的资助下,中科院化学所的姚建年课题组,在前期吡唑啉有机纳米粒子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工作拓展至掺杂有机纳米粒子上,在有机纳米粒子发光颜色的调控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先进材料》上。

  • 标签: 有机纳米粒子 中科院化学所 发光波长 调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制备
  • 简介:研究了卧式行星磨中研磨体形状对矿渣的破碎速率、初始破碎分布函数和粒度分布规律的影响,实验所用研磨体为Ф20mm的钢球和Ф20mm×20mm的钢锻,物料为(-3.35+2.36)mm粒级的矿渣。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形状的研磨体对矿渣的粉磨遵循一级粉磨动力学方程,Ф20mm×20mm钢锻的破碎速率Si明显高于Ф20mm钢球的破碎速率;初步研究认为研磨体形状对初始破碎分布参数的影响较大;粉磨时间较短(3min以前),Ф20mm×20mm钢锻粉磨产品的筛下量高于Ф20mm钢球的筛下量,延长粉磨时间至4min,两种形状研磨体粉磨矿渣的不同粒级的筛下量相当。

  • 标签: 矿渣 研磨体形状 破碎速率 初始破碎分布函数 粒度分布
  • 简介:综合分析研究了复合材料飞机结构损伤设计和合格审定中的两个关键参数(损伤尺寸参数和冲击能量截止值)。研究结果表明,当复合材料结构损伤阻抗较低时,可按损伤尺寸(采用冲击凹陷深度表征)确定损伤结构的剩余强度;当复合材料结构损伤阻抗较高时,可按冲击能量截止值确定损伤结构的剩余强度。为民用飞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和合格审定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飞机结构 复合材料 损伤容限 设计参数
  • 简介:采用液态压铸技术,研究了压铸工艺参数对AM60B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浇注温度为680℃、模具温度为180℃、压射速度为3.0m/s、压射比压为75MPa时,压铸镁合金AM60B可以获得组织均匀细小、表面光滑、缺陷极少的铸件。

  • 标签: AM60B合金 压铸 微观组织 工艺参数
  • 简介:研究了某可磨耗封严涂层在火焰喷涂过程中,送粉载气N2的变化对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随着送粉载气N2流量增大,喷涂粒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涂层中的孔隙细小弥散,孔隙率降低,涂层的硬度和结合强度升高,涂层中有氧化现象。

  • 标签: 可磨耗封严涂层 喷涂工艺 孔隙率
  • 简介: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在HF水溶液体系中对钛金属进行表面处理,得到高度规整的TiO2纳米管阵列。主要研究了电解液pH值大小对TiO2纳米管阵列形貌(管径及管长)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能形成TiO2纳米管;强碱性环境不利于TiO2纳米管的制备;在可制备TiO2纳米管的pH值范围内,管径和管长随pH值升高而减小。采用微孔模型对pH值的影响机理进行了阐述。

  • 标签: 二氧化钛 纳米管 阳极氧化 PH值
  • 简介:对于一种自行设计成分的超高强度衬板用合金钢进行了热处理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及极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热处理参数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冲击磨料磨损试验,对比优化后工艺及原有工艺的耐磨性,进一步研究了热处理参数对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热处理参数对硬度均影响不大,回火温度对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影响最大,淬火温度对试验钢的冲击韧性影响最大。试验钢的最优热处理工艺为:(950℃保温1.5h)油淬+(300℃保温2h)回火+空冷至室温。试验钢在热处理后获得了均匀的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混合组织,抗拉强度达到1839MPa,屈服强度达到1631MPa,硬度达到50.1HRC,冲击韧性值达到11.9J/cm2,综合力学性能良好,且耐磨性在任何冲击功条件下均高于原有工艺。

  • 标签: 热处理工艺 正交试验 超高强度 冲击磨料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