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舍勒在晚期作品《唯心与实在》中,对狄尔泰关于"实在性"的讨论给出深刻回应,二者共同辩护了通过"阻经验"(Widerstandserfahrung)来解释外部世界实在性的理论道路。不同于狄尔泰对属于人的意识经验的非直接的"阻经验"的专注,舍勒把对实在性的讨论推进到存在的论域,辩护狄尔泰拒绝的直接的"阻经验"。作为对来自生命中心的冲动的阻,"直接的阻经验"是"实在"(Realsein)的根本。在舍勒看来,"实在"不只关涉到外部世界的实在,而是关于所有可能的存在领域的实在,是人的全部经验的根本性纬度。舍勒发展出来的这一理论,不但不是海德格尔所批评的对象性的在手经验的理论变形,而且还能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形成某种竞争关系。

  • 标签: 实在 反阻 感觉 生命
  • 简介:两晋招隐诗反映了诗人在残酷现实中对自身出处问题的思考,同时深深地留下了当时不同流派玄学思想的烙印。就思想背景而言,招隐诗的出处对立、尚隐弃显与王弼以无为本、因循"自然"的思想密切相关,而它的调和出处、显隐存心则与郭象"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的思想极度吻合。但是,招隐诗显示的思想理路并不能说明其作者就是这一派思想的坚守者。事实上,对不同玄学思想的接受和对出与处的看法,在他们的思想里贯彻得并不彻底。

  • 标签: 玄学 招隐诗 反招隐诗 出处 内在理路
  • 简介:斯宾诺莎是西方哲学史上典型的理性主义者,但是他对理性本身的看法却并不能为人们通常具有的理性观念所涵盖,而是具有相当独特的内涵。其中,最为关键的地方在于斯宾诺莎抛弃了以理性为一种自在的思维官能的传统看法,转而认为理性是一种特定的知识和观念,而且他特别从一种动态的视角揭示了理性自身的基础及其生成过程。这种独特的理性概念使斯宾诺莎与主流理性主义者的理性观念相区别,同时也对他自己的哲学体系的构建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 标签: 自在的理性 观念与知识 想象 共同概念
  • 简介:诺瓦利斯在《费希特研究》中系统地梳理了费希特早期知识学,在接受自由“自我”概念的同时,他质疑“本原行动”的原初性,强调“感情”和“想象力”在自我概念中的重要性。自我(或自身)概念提供了考察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哲学理路,提供了浪漫主义对启蒙的接受与批判的根由所在。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浪漫主义批评启蒙理性中隐含的暴力因素,以及工具理性对世界的合理化祛魅,对人的感情和想象力的销蚀。但是浪漫主义并不是理性的,他们与批判和反思启蒙者一样强调启蒙主体间的对话性,视自由为使命,试图通过内在自治的教育(Bildung)达到真正的启蒙。从而论证,有关浪漫主义理性、反个人主义、是保守主义和极权代言者的说法是草率而错误的。

  • 标签: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 启蒙 反启蒙 自我 《费希特研究》
  • 简介:<正>“生物全息律”①和“宇宙全息律”②的提出为我们解开精神之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为什么我们能相互理解、产生共鸣?为什么考古学家根据古代的一块陶片就可以发现当时的文化形态、精神面貌?我们认为,这是由于精神也存在着同样的全息律。简单说,精神全息律是说精神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包含着相同波段的信息,故谓“全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部分已包含着整体,二者是等价的;正因为如此,它们才能产生共振效应,相互识认。从思维的结构来看,人们都具有相同的思维模式。不管那个时代、那个认识层次上的人都遵循着大致相同的思维程序:简单→复杂、个别→一般、现象→本质。不管他们所认识的对象有什么不同,他们所运用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却是一样的,即:运用概念、判判、推理所进行的归纳、分析、演绎或直觉等,即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是相同的。简言之,一切个体包含着相同的思维结构信息,这可

  • 标签: 个体精神 时代精神 思维模式 共振效应 思维方法 整体精神
  • 简介:把外延理解为"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客观事物(或类)",导致"虚概念没有外延"或"有外延但是空类"此类有问题的结论,应该理解为由概念(思维)中的对象组成;而把虚概念理解为"所指称的对象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概念",又导致把理想模型等科学概念当成虚概念,实际上,对象有虚实,属性也有虚实.实对象、实属性,是无异议的实概念;虚对象、实属性,也是实概念,如思维科学中的概念;实对象、虚属性,是虚概念,如"地心说"中的概念;虚对象、虚属性,是公认的虚概念,如鬼魂.可见,无论对象虚实,只要所指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所反映的属性是非客观的概念就是虚概念.

  • 标签: 虚概念 词项 外延
  • 简介: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时代向网络时代迈进,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也面临着自身的变革.网络哲学正是哲学反思网络时代的产物,即用网络的方式研究哲学,从哲学的角度思考网络.网络哲学是对当代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人类存在方式的全面变革进行哲学概括和反思的新兴哲学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以网络为平台和中介的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世界的网络化关系和活动.

  • 标签: 网络 网络时代 网络哲学 存在方式
  • 简介:在写作的时候,牟宗三的存有思想已经基本成形.由于他此时仍不承认知性有其存有的意义,所以并没有将有关的思想直接冠以存有的名称.深入研究这部著作中的有关思想,是全面理解牟宗三存有思想的入门捷径.

  • 标签: 牟宗三 《心体与性体》 存有论
  • 简介:学界对孙中山先生与儒家思想间的关系已有一定讨论。然仅从儒学立论,远不足以把握孙中山思想之历史意义。迭经挫折而深思熟虑之后,因为独特的身份担当意识,形成清晰而坚定的道统自觉,方为晚年孙中山先生思想中之最为突出者。本文尝试从孙中山革命-建国-立宪者的特殊身份,索解中山先生之道统自觉,略述此一自觉之文化、政治后果,并探讨此一道统成就其现代肉身之可能方向。

  • 标签: 孙中山 道统 三民主义 五权宪法
  • 简介:先秦名家通过辨析概念与事物的关系,揭示了:一、概念是主观的;二、概念作为实在存在的条件;三、概念的真实意义在于运用;四、事物作为现象存在,其空间性、时间性是主观的;五、作为现象的事物是不确定的;六、现象是主体先验感知模式与外在尘缘的作为;七、现象是静止的;八、理性思维只能关注经验现象,对事物的真正无效。

  • 标签: 名家 惠施 公孙龙 现象 知识
  • 简介:该文通过对休谟的“想象”概念的含义、特征和功能等三个方面的分析,论述了他的想象学说的内在张力及其深刻意图——对长期以来极力贬低想象的西方理性主义提出尖锐的批判。

  • 标签: 休谟 想象 内在张力 怀疑主义
  • 简介:尼采的很多言词都容易被误解,尤其他笔下的创造、自由、上帝死了这些启蒙话语;其实,这些话语在尼采的思想整体中有特殊含义。尼采对这些话语的使用,是一种挪用;通过将其作为自己的修辞面具,尼采一方面隐微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对现代启蒙知识人的特定态度。

  • 标签: 尼采 启蒙话语 修辞面具 挪用 隐微术
  • 简介:<正>哲学发展不能回避本体问题。因为不管是谈论世界观问题还是认识、历史观问题,总得有一个立论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这就是所谓“本体”问题。因此,我认为本体论争论的出现和展开,正是哲学上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研讨深化、开始触及实质的一个表现。(一)讨论问题首先要明确概念。本体(Ontology)这个词来自拉丁文,本义是关

  • 标签: 世界观 实践本体论 实践活动 几点思考 基本前提 物质本体论
  • 简介:<正>当前,学术界开展了要不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哲学的讨论,这一讨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同意这样的观点,即随着科学技术和哲学的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哲学和应用哲学群势在必行,这不仅有利于坚持马克思

  • 标签: 应用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哲学 现代科学技术 哲学性质 系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