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16层CT冠状动脉造影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7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及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CTCA检查显示MB-MCA共35例,共有41处病灶,诊断率为50.0%;CAG检查显示MB-MCA共16例,共有16处病灶,诊断率为22.9%,前者优势显著,且CTCA在病灶各处分布检出率上均高于CAG,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而言,CT冠状动脉造影可较好的显示其解剖位置、长度、形态等情况,诊断率高于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安全无创,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CT CTA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12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分析,评定疾病情况。结果冠状动脉正常者14例(11.1%),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112例(88.9%),其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例,冠状动脉开口异位2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例。受累血管151支172处,累及单支血管者35例(31.3%),累及2支及以上血管病变者77例(68.8%)其中,重度狭窄及闭塞68处(占39.5%)。结论冠状动脉DSA造影能够清楚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类型、部位,是诊断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 D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DSCT)冠状动脉成像Flash模式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62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剂量组,n=31,100kV,FBP)和B组(Flash模式低剂量,n=31,80kV,SAFIRE)。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A组和B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CTDIvol、DLP和ED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CT在Flash模式下采用低电压联合SAFIRE技术行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而且能显著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 标签: 冠状动脉 低剂量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迭代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CT血管成像在小儿冠状动脉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70例冠状动脉瘘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的35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将采用低剂量CT血管成像的3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血管成像对小儿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准确率高,同时降低了辐射对患儿身体的损伤,保证了诊断的安全性。

  • 标签: 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 小儿冠状动脉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83例冠状动脉CTA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护理方法。结果180例均完成了检查,图像均能用于影像诊断,3例80岁以上的老人屏气不好,未完成检查,5例发生轻度过敏反应,1例发生渗漏,利多卡因后肿胀消退,无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在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全过程中,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沟通技巧,患者的密切配合以及良好的认知能力是提高检查成功率,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冠状动脉 CTA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体会。方法以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66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情况及造影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成功率、检查时间在5min以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检查中的心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级图像质量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等各个阶段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检查成功率,缩短检查时间,提高图像质量,临床意义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64排螺旋CT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无症状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无症状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飞利浦CT组患者诊断68例患者中65例为无症状型冠心病,3例漏诊,检出率95.59%;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出59例,漏诊9例,检出率为86.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准确检出无症状型冠心病,且安全方便、快速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无症状型冠心病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的平行关系,探讨颈动脉超声对于冠状动脉硬化是否具有可预见性。方法对于心内科准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150例病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CAG结果与超声检测结果比对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的IMTT≧1.0mm以及斑块形成的比例要高于无病变组,其中多支病变组要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冠脉病变组的颈动脉评分系数和斑块数量要高于无病变组,其中多支病变组要高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别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动脉斑块者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94.2%(81/86),特异性为57.8%(37/64),阳性预测值是75%,阴性预测值是88.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作为对其进行预见的有效的诊断方式。

  • 标签: 颈动脉 冠状动脉 超声 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日间手术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的围术期护理模式。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10月收治的524例日间手术的的冠状动脉造影围术期护理模式进行分析。结果5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日间手术,其中436例当日下午如期完成手术,88例患者因血管病变复杂收入冠心病病房进行下一步治疗,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98.6%。结论只有通过制定合理的冠状动脉造影围手术期工作流程,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才能有效保证护理质量。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日间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56层CTFlash与门控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不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207例心率≤65次/min行Flash扫描。99例心率>65次/min行门控法扫描。图像后处理分别行VR、CPR重建对比各自成像结果。结果Flash与门控法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辐射剂量与门控法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CTFlash扫描技术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心率≤65次/分),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 标签: 双源CT 冠状动脉造影 Flash 门控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对策。方法对13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和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并发症的观察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舒适护理在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所做冠状动脉造影病人200例,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舒适程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舒适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舒适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舒适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 应用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本文选取了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或PCI的168例患者,分别监测造影前3d内(任意1d)和造影后第3、7天的血清肌醉(Scr)、尿素氮(BUN)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分析冠状动脉诊疗术患者CIN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高血压是CIN的一个相关危险因素;年龄、BMI、ACEI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影剂剂量和高脂血症等不是CIN的相关危险因素;原有肾功能不全和糖尿病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患者造影剂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方法,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给予正确的健康指导。方法通过查阅相关中国期刊文献,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和概括。结果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正确的指导患者并做好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及充分准备,术中预防桡动脉痉挛,术后加强穿刺口及术侧肢体的观察与护理,对于减少肢体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桡动脉 冠脉造影 护理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心率及不同重建时相对64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9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CTA检查资料。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分组,对心动周期的R-R相位30%-90%间期,每间隔5%重建后进行血管分析及评分,获得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重建时相,并评价不同心率时的图像质量。结果:冠状动脉图像质量随心率增加而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心率〈70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间窗为R-R间期的70%-75%;心率70-79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R-R间期的60%-70%;心率〉80次/min时,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R-R间期的40%-50%。左前降支在70%和75%R-R重建时相显示最佳,左回旋支在70%R-R时相显示最佳,而右冠状动脉在50%R-R时相显示最佳。结论:选择最佳重建时相、合理控制心率能够减轻运动伪影,明显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其中准确选择回顾性心电门控最佳重建时相是保证图像质量、准确诊断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 心率 R-R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