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694例CT冠状动脉影像分析,可以发现有效的护理是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疾病诊断技术的重要保障。

  • 标签: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螺旋CT探测器层数的增加和软件日益更新,CT冠状动脉成像在技术上具有更多优势,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上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及敏感性。后处理技术方面强大的随机软件也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钙化斑块、支架等造成的边缘伪影,有利于准确判断管腔的真实情况,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为临床对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狭窄与心功能、进行中长期疗效评估等方面提供了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可作为高危人群筛查和冠心病复查的首选无创伤性检查方法。本文就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做一系统综述。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 简介: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即冠状动脉开口解剖位置发生变异,是冠状动脉解剖变异较为常见的现象,其中右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的报道不多。有研究报道,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存在副支的很少见-([1-3])。但我们在实际介入工作中发现,右冠状动脉存在解剖变异的并不少见。本研究重点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中所见右冠状动脉存在单独开口副右冠的情况,并分析该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4年1—10月,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右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 解剖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分析放射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与效果。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选取本院104名符合要求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参加调研;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观察组患者接受放射CT血管造影,比较两组检测项目的准确率,具体检测项目包括小钙化斑检测、钙化斑块检测等。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检测准确率均优于参照组,观察组1mm的检出率为100%。结论放射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准确率更高,可将放射CT血管造影方案推广至临床检测。

  • 标签: 放射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放射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该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将我院从2013年3月13日至2014年11月13日期间收治的64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研究,64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都进行了CT血管造影检查,先让患者进行1毫米重建检查,再让患者进行3毫米重建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法的结果差异性.结果在本次结果中重建厚度为1毫米的CT血管造影检出率大于重建厚度为3毫米的CT血管造影检查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不同的重建厚度所扫描检查出的小钙化斑块以及钙化斑块具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临床上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重建厚度,提高检出率.关键词CT;血管造影;冠状动脉;诊断;应用;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8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3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63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于术前、术后进行精心护理,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3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检查,术后发生皮下血肿3例,均治愈。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术前进行精心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的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总结98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检查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病情评估、监测心率、指导呼吸屏气训练、进行碘过敏试验及相关准备,检查中建立合适的静脉通路、严密观察造影剂有无外漏,检查后做好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 标签: 冠心病 宝石能谱CT 冠状动脉成像 护理
  • 简介:摘要回顾CT设备30多年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从断层非螺旋CT到单排螺旋CT是第一次技术革命,从单排螺旋CT到多排螺旋CT是第二次技术革命,而从单则又是一次飞跃。2005年底西门子公司发布了业界首台CT,成为最受瞩目的CT新品之一。CT的出现解决了CT技术存在的问题,是CT领域十分重要的进展,将指引CT新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双源 CT 临床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入路及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100例经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观察(其中股动脉入路50例,桡动脉入路50例)。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100%,桡动脉痉挛1例(应用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穿刺点渗血0例,术侧上肢肿胀0例,术后术侧手掌肿胀1例(经逐渐减压手掌肿胀减轻),局部血肿0例,假性动脉瘤0例。股动脉穿刺成功率100%,穿刺点渗血1例,术侧下肢肿胀2例(经逐渐减压肿胀减轻),局部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0例,拔管综合症1例,下肢静脉血栓0例。结论经股动脉及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均安全可靠,经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入路比较相关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小。充分做好围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如何尽量减少和控制干扰因素,使患者成功地进行了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在我院做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336例进行细致、耐心、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排除心理、呼吸和造影剂等干扰因素。结论做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336例患者中,有330例均成功地进行了检查,均未出现严重造影剂过敏,成功率达到98.2%以上。

  • 标签: MSCT 干扰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疑似或诊断患者27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进行检查,并在检查前后2周内对其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采用目测直径法对冠脉狭窄程度进行判断,并采用CAG检查结果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50%以上冠状动脉狭窄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本次研究中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法对于中度及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敏感度为89.66%,诊断特异度为97.56%,其阴性预测值为98.30%,阳性预测值为85.71%,诊断符合率为96.45%。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可作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替代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有效诊断,在进行扫描前,应合理把握患者的适应症,已获得准确的扫描结果。

  • 标签: 冠心病诊断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546例,全部患者均采用128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与一致性。结果128-MSCT对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冠心病冠脉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36.70%、11.29%、16.11%、8.99%、16.91%,CAG的检出率分别为35.26%、12.44%、17.58%、17.62%、16.10%,两种检查方法各分级冠心病冠脉狭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8-MSCT诊断冠心病灵敏度最高为0级,特异度最高为Ⅳ级,阳性预测值最高为0级,阴性预测值最高为Ⅳ级,且Kappa值>0.75,提示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诊断一致性较高。结论128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的一致性与准确性较高,是冠心病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心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77例冠心病患者,分别给予12导联DCG检查与CAG检查,并分析其临床诊断效果。结果12导联DCG的阳性诊断率为56.98%,CAG的阳性诊断率为61.6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46~55岁女性患者的两种检查诊断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采用12导联DCG检查经济实用和操作简单,且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入选者均行64层螺旋CTA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SCA),以SCA为对照,对64层螺旋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选取77例患者1001个节段进行评价。SCA显示正常673段,轻度狭窄137段,中度狭窄67段,重度狭窄213段,闭塞1段;CTA检查正常719段,轻度为108段,中度54段,重度119段,闭塞1段;以SCA为金标准,CTA检查诊断的准确性为93.3%;CTA检查与SCA检查诊断闭塞、重度、中度三种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方面,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诊断正常和轻度两种狭窄程度方面,则诊断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动脉狭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便于操作、患者无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64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冠状动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