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2 个结果
  • 简介:<正>增加交流,扩大合作,进一步办好华文报刊,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这是参加’95世界华文报刊与中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一百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共同呼声。这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华中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举办,华中理工大学承办,95年10月12日在武汉开幕,16日在重庆闭幕,历时五天。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学者、华文报刊负责人参了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方汉奇教授、甘惜分教授,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宁树藩教授,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李瞻教授、潘家庆教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郑贞铭教授,在海外华文报刊研究中有卓越成绩的新华社研究员方积根先

  • 标签: 华文报刊 文化传播 研讨会综述 中国大陆 新加坡 华文报业
  • 简介:新西兰为南太平洋最大岛国,目前常住人口约440万,其中80%为英国移民后裔,9.7%为土著毛利族,华侨华人仅次于毛利族为第三大族群,约18万人,大部分集中在奥克兰,基督城、惠灵顿和丹尼丁次之。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新西兰是典型的多元文化社会,政府鼓励多元文化发展。华人、华文媒体在此经历了从无到有、繁荣鼎盛、多方竞争等多个时期。

  • 标签: 华文媒体 新西兰 现状 多元文化社会 华侨华人 移民国家
  • 简介:作为一种传播机制存在的华文媒体,在服务华裔、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等方面有着国内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传统媒体的寒冬,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华文媒体内外交困。本文详细考察和分析美国华文媒体面临的一系列困境,探讨其发展壮大之道。

  • 标签: 华文媒体 国家形象 美国华人
  • 简介:语言与文化共生且相互促进,一种语言总是和特定的文化母体有着血肉关联。民族的传统文化、思维方式、思维习惯、社会心态、风土人情、审美情趣等,首先在语言文字上有充分的反映。无论语言如何演化、变异和发展,蕴藏于语言深处的文化内核仍将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无论其使用者在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生存方式、传播目的上存在何等差异,只要是把它作为母语并长期使用,其思维程式、心理习惯、审美倾向、表述方式仍将保有民族文化的基因。忽视了这一点,语言研究会失去方向,语言实践就很难成功。播音亦是如此。

  • 标签: 中华文化传统 播音 语言与文化 华语 民族文化 相互促进
  • 简介:随着海外华人社会地位及社会影响的不断提高,海外华文媒体也展现出了惊人的影响力,这为我军开展对外传播提供了最基本的情感基础,也丰富和开拓了我军对外传播的渠道。根植于国外华人社区的海外华文媒体,由于同我们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在我军事对外传播中可以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

  • 标签: 海外华文媒体 中国军队国际形象 对外传播
  • 简介:本文试图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借助《新民晚报》海外版的十年历史,来寻找华文对外传播的生态位,以及遗传和变异的轨迹,认识和了解其在非母语环境当中的共生与竞争处境,总结其创造性地适应环境的创新扩散方式和生存经验,为华文对外传播的进一步拓展寻找经验和规律。

  • 标签: 华文传媒 新民晚报 海外版 对外传播 生态 创新
  • 简介:本文将美国华文移民媒体《世界日报》与美国主流媒体《今日美国》关于奥巴马主持新移民入籍仪式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采取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方法,发掘和解释两者在报道中存在的差异,从而揭示华文移民媒体对美国政府和华人自身形象的呈现,及其所建构的“社会迷思”图景,借此探索华文移民媒体对美国华人族群与主流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潜在影响。

  • 标签: 华文媒体 移民 美国少数族裔 编码 话语分析
  • 简介:国际传播的特例——海外华文报纸,是全球发行最广、种类最多的移民传媒,在五大洲超过55个国家发行。但是,以互联网和手机等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极大地挤压了报纸的生存空间。许多海外华报资金少、规模小、发行量不大,会被新媒体淘汰吗?本文对五大洲31个国家的59家华文报纸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18家报纸进行深度访谈,结论是新媒体无法淘汰海外华报。原因包括:1,当地华人的语言障碍和阅读情感;2,主办者的执着;3,报纸作为媒介质的优势,4,市场经济的空间。而目前海外华报与新媒体相互融合的形态已经明朗。这一调查在实践上为海外华媒深刻认识自己和媒体环境提供参考,在理论上填补了国际传播的研究空白—移民报纸在新媒体社会环境中的生存与演变。

  • 标签: 新媒体 海外华文报纸 海外华人 国际传播 媒体整合
  • 简介:本文以“全球本土化”为角度、用定量研究方法对海外华文报纸的作用进行从微观到宏观的分析.论文以澳洲两大主要华文日报《星岛日报》澳洲版和《澳洲新报》为例,用“内容分析法”,先量化两报2008年奥运会和2007年澳洲大选报道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两报在奥运会报道中,有关澳洲华人的相关报道仅有1篇短消息,在澳洲大选报道中则没有澳洲华人报道.研究又从宏观的角度,量化分析两报在这两年的头版新闻并总结其作用.两报这两年平均对澳洲华人的报道仅5%左右.与美国华文报纸的比较研究表明,不少海外华文报纸对当地华人的新闻报道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差-原创新闻少、深度报道少.由于海外华文报纸是生存在西方世界与华人社区的双重社会结构中,只有大力加强“全球本土化”,扎根当地社区,增加对当地华人报道的质和量,发挥为华人代言的作用,“登陆”新媒体,海外华文报纸才能更好地生存.

  • 标签: 海外华文传媒 全球化 全球本土化 海外华人报道 报纸功能
  • 简介:创办初期的《循环日报》,其版面设置并不固定。一是临时性的栏目设置较多,二是与同期香港其它华文报纸相比,明显偏重新闻版面。1875年以后,《循环日报》版面才基本固定在"选录京报"、"羊城新闻"和"中外新闻"等栏目,且新闻版面整体上相对缩小,由初期的新闻版面约占总版面的45%左右下降至30%左右。较为强烈的正统意识以及比较重视新闻和言论是《循环日报》在版面设置上有别于同期其它香港诸华文报纸的两个主要特征。不过,从版面总体来看,《循环日报》主要还是一份以刊登各类告白为主的报纸,因此,以往人们通常认为《循环日报》以政论为主的看法不太确切。《循环日报》之版面设置基本沿袭了《香港中外新报》所创立的"香港版"模式,但同时也受到以上海《申报》为主要代表的"上海版"模式的影响。《循环日报》在"中外新闻"栏内首置"论说"、并大体维持每天1篇"论说"的做法,主要是吸取和借鉴上海《申报》的结果,并非《循环日报》首创。

  • 标签: 《循环日报》 《申报》 “香港版” “上海版”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下文简称:新冠肺炎疫情 ) 下,如何应对疫情是学校体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研究认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学校体育具有重要价值:个体层面价值,是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的物质基础;家庭层面价值,是激活家庭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社会层面价值,是维系国民体质健康的重要基石;国家层面价值,是科学防控新冠疫情的辅助手段。学校体育要发挥特殊使命:重视生 命安全价值,为生命安全护航;立足健康本位价值,为全民健康助力;延展医疗辅助价值,为体医融合赋能。学校体育要积极践行担当: 完善在线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居家体育学习质量;开发疫情体育课程,实行疫情体育长期教育机制;发挥体育教师力量,助力推动国民 体质健康促进;发挥体育科研优势,服务国家科学防控疫情需求。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学校体育 生命教育 健康中国 体医融合中图分类号 G21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200218123
  • 简介: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期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必然性,其次就新时期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包括认岗模式构建、协岗模式构建、预顶岗模式构建、顶岗模式构建四个方面。最后围绕新时期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课堂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包括注重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资源的挖掘、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双创课程教学、在校园内定期举办双创课程实践活动、与时代发展结合构建网络在线双创课程教学平台,旨在提升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 标签: 双创教育 专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 简介:<正>国际新闻教育是我国实现改革开放后涌现的一种新型的新闻教育模式,至今走过了十个年头。目前,国际新闻教育,也和其他“国际’域“外”姓的热门专业一样,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将就上海外国语学院国际新闻教育过去十年的发展状况作一回顾,并就其现实意义、面临问题和今后发展趋向作一简单分析。

  • 标签: 新闻教育 国际新闻 新闻学 双语教学 发展趋向 大众传播学
  • 简介:6月间,笔者应邀访台,返回途中路经香港时,受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系主任陈韬文博士和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朱立博士的邀请,访问了这两所香港新闻传播教育的著名院、系,对整个香港的新闻传播教育有了一个大体的印象。在香港,最早开办正规高等新闻传播教育的是中文大学。1965年,这所建于1963年,以对香港学子进行母(中华)文化教育为宗旨的学校成立新闻学系,并开设本科课程。从此,香港便有了自己的高等新闻传播教育。1977年,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施拉姆(宜伟伯)在该系创办硕士班。两年后,香港历史上首批

  • 标签: 新闻传播教育 传播学 香港历史 理念及目标 新闻翻译 大学教育
  • 简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同时也要做好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在提升学生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保证发展方向的准确性才能实现与时俱进的目标,才能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 标签: 工匠精神 中职语文 课堂教学 现状分析
  • 简介:美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的认证标准,经过多年的变迁、发展,逐步趋于规范和完善。其现行的认证指标,基本上设定了目前美国新闻与传播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宗旨、教育的思路及实现的路径。美国的新闻与传播教育,从“二战”开始即提倡通才教育,井确定了核心价值目标,在此基础上设定认证指标。在认证中,业界拥有的50%的投票权,保证了学界与实务界的目标的一致性。新实施的认证指标加强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更明确了新闻与传播教育的服务性方向。

  • 标签: 新闻与传播教育 价值取向 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