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北京市现有防控措施下的传播力,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2022年3月7-25日报告的78例具有明确传播链的Omicron变异感染者信息,分别采用Gamma和Weibull分布拟合潜伏期和序列间隔时间,使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算法估计实时再生数(Rt)。结果Omicron变异感染者潜伏期M(Q1,Q3)为4.0(3.0,6.0)d,序列间隔时间3.0(2.0,5.0)d,序列间隔时间在未完成和已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感染者中M(Q1,Q3)分别为2.0(1.0,4.0)d和4.0(2.0,6.0)d(Z=-2.12,P=0.034),儿童和成年人感染者分别为2.0(1.5,3.0)d和4.0(2.0,6.0)d(Z=-2.02,P=0.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本轮疫情Rt初始值为4.98(95%CI:2.22~9.04)。结论与既往Delta变异相比,北京市Omicron变异的传播力较强,应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关注儿童易感人群。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序列间隔 实时再生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8—2019年北京市朝阳区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小疏水蛋白(small hydrophobic,SH)编码基因序列变异特点,掌握朝阳区MuV型别构成及其变化规律,为朝阳区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防控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2018—2019年朝阳区临床诊断为流腮患者的腮腺管口拭子样本进行MuV核酸检测及病毒分离培养,并对MuV进行SH段基因扩增、序列分析和基因分型。结果362份流腮患者的腮腺管口拭子样本中检出30份MuV核酸阳性标本,并从中分离出16MuV毒,将其SH基因序列与各基因型参考和疫苗序列进行比对,其中15MuV毒为F基因型,其核苷酸一致性为95.98%~10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1.23%~100.00%,F基因型MuV毒(19009)的第28~30位置上的氨基酸三联体为IIL;1MuV毒为G基因型,其与辽宁流行的G基因型毒核苷酸一致性为98.85%,氨基酸同源性为98.25%。本研究中F基因型与G基因型MuV毒的核苷酸差异为12.07%。16MuV北京分离与Jeryl-Lynn疫苗的核苷酸差异为13.22%~18.39%。结论2018—2019年北京市朝阳区流腮病例中检出的MuV存在F和G两种基因型,并以F基因型流行为主,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流腮的病原学监控。

  • 标签: 腮腺炎病毒 SH基因序列 基因型别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北京市一起冷链相关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Delta变异聚集性疫情进行溯源调查,分析其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方法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核查病例的活动轨迹,对活动轨迹涉及的风险点位进行密切接触者追踪、人员和环境采样核酸检测,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2022年1月18日至2月6日,共报告112例新冠病毒感染者,除1例待查外,其余111例存在明确的流行病学关联。感染来源为进口冷冻货品外包装,2021年1月进口冷冻货品捕捞后储存于东南亚地区某国冷库,2021年6月包装后发送到我国北京市A区A冷库存储,随后分批次于2022年1月起在B区B冷库贴标销售,首发病例在搬运阳性冷冻货品期间发生感染,继而造成共同工作、就餐和居住在B冷库及其毗邻的C冷库和D餐厅(两库一店)所在区域的人员感染,涉及77例两库一店直接相关病例。在两库一店区域外还造成16个传播支链,涉及35例病例。结论本起疫情提示进口冷链货品外包装污染输入疫情的风险,应继续加强冷链行业管理。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变异株 冷链 感染来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地区猩红热样红斑患儿咽拭子分离的A族链球菌(GAS)的基因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的猩红热样红斑患儿咽部GAS分离,采用PCR和测序检测菌株emm基因分型和超抗原基因(speA、speB、speC、speF、speG、speH、speI、speJ、speK、speL、speM、ssa和smeZ)。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共收集147GAS菌株,emm型别主要为emm1.0型76(51.70%)和emm12.0型60(40.82%),其他7种emm型的菌株均少于5。speF、smeZ、speG、speC、speB和ssa的检出率高,分别为100.00%(147/147)、100.00%(147/147)、99.32%(146/147)、95.24%(140/147)、94.56%(139/147)、92.52%(136/147),speA、speJ、speI、speH和speM检出率低,分别为51.70%(76/147)、49.66%(73/147)、32.65%(48/147)、23.81%(35/147)和4.08%(6/147),未检测到speK及speL。emm1.0型菌株speA和speJ的携带率[85.53%(65/76)、84.21%(64/76)]明显高于emm12.0型[6.67%(4/60)、10.00%(6/60)],而speH和speI的携带率[9.21%(7/76)、2.63%(2/76)]明显低于emm12.0型[46.67%(28/60)、75.00%(4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北京地区猩红热样红斑患儿咽部分离的GAS菌株以emm1.0和emm12.0型为主,emm1.0更多见;菌株emm与携带超抗原基因谱存在相关性,emm1.0型菌株1型超抗原基因谱携带率显著高于emm12.0型,而后者2、3、4型超抗原基因谱携带率显著高于前者。

  • 标签: A族链球菌 emm基因分型 超抗原 皮疹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B.1.1.529)变异具有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免疫逃逸显著等特点,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该变异于2021年11月在南非被发现后,历时2个月便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我国已有多个省份报告Omicron变异引发的本土疫情。然而,Omicron变异的高度突变对其流行病学特征的影响仍不够明晰。本文基于现有研究证据,针对Omicron变异与功能有关的突变、传播力、毒力、免疫逃逸能力及免疫交叉反应等重要方面进行综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关切变异株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对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对常用抗结核药物的敏感试验,了解结核患者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双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2018年就诊肺结核患者中分离培养阳性的97结核分枝杆菌进行6种抗结核杆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核分支杆菌对所测试6种抗结核药物中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耐药41(42.3%);其中:耐单药23(23.7%),耐多药18,(18.6%)。结论 实验室进行结核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对及时掌握结核病疫情和耐药情况,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有规则和全程化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初始耐药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轮状病毒G2P[4]型2020BJ的近似全基因组进化特征。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进行轮状病毒基因组扩增,将扩增产物测序,对所得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和同源性分析。结果获得人轮状病毒G2P[4]型2020BJ近似全长的11个节段核酸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其为G2-P[4]-I2-R2-C2-M2-A2-N2-T2-E2-H2基因型(DS-1-Like);进化分析表明与日本、印度、孟加拉及意大利等国家毒亲缘关系较近;亲缘关系较近的毒间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存在差异。结论与2020BJ亲缘关系较近的5G2P[4]型轮状病毒VP7和VP4的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存在差异,可能导致流行特征不同,应加强轮状病毒监测。

  • 标签: 轮状病毒 G2P[4]基因型 全基因组 系统进化树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究鲍曼不动杆菌对不动杆菌属细菌的生长抑制现象。方法2020年12月10日自河南省省立医院神经内科1例危重患者的肺泡灌洗液标本中分离到1可抑制其他鲍曼不动杆菌生长的鲍曼不动杆菌分离,命名为SL-A.baumannii。为进一步探究该抑制现象,收集40不动杆菌分离,比较抑制作用的发生率、分离的同源性关系、药敏特征、蛋白质聚类分析等。结果对SL-A.baumannii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等位基因gltA、gyrB、gdhB、recA、cpn60、gpi和rpoD编号为33、12、40、26、48、54和5,将其原始数据上传到PubMLST数据库后,获得了新的型别号ST-2442。该新型别鲍曼不动杆菌分离SL-A.baumannii对36不动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30、皮特不动杆菌3、洛菲不动杆菌2、沃森不动杆菌1)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90%(36/40);受其抑制的这36分离中全敏感型18(50%)、多重耐药菌16(44.44%,含全耐药菌2、泛耐药菌11)、其他耐药型2(5.56%)。结论SL-A.baumannii(PubMLST/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数据库/编号:6942)这一新型别(ST-2442)的鲍曼不动杆菌野生分离对不同耐药表型的不动杆菌属细菌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不动杆菌,鲍曼 抑制 不动杆菌属 多位点序列分型
  • 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具有高度传染性。随着2019-nCoV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传播,病毒已出现多种变异,其中,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马(Gamma)、德尔塔(Delta)和拉姆达(Lambda)变异表现出更高的传播性和致病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现对2019-nCoV的结构特征、变异机制,以及上述5种主要变异的相关特性和流行病学进行阐述。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流行病学 2019新型冠状病毒 变异株 突起蛋白 特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复制型痘苗病毒NTV感染人源细胞后的细胞形态变化及相关分子机制进行研究,为NTV载体的进一步优化改造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复制型痘苗病毒天坛VTT和非复制型痘苗病毒NTV感染HeLa细胞,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然后收获细胞,电泳检测rRNA断裂水平和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分子信号,初步确定NTV诱导的早期细胞凋亡的通路与机制。结果在细胞形态学方面观察到被NTV感染的细胞,与VTT相比,能够在较早时间出现细胞变圆、皱缩等病变现象。DAPI染色观察到被NTV感染的细胞核在早期会出现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的现象并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崩解。rRNA断裂水平检测结果说明被NTV感染16 h后的rRNA已发生断裂和降解。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说明在NTV感染HeLa细胞中能够检测到比正常细胞中更强的PARP、caspase-3及caspasee-9的分子信号,但caspasee-8并没有明显增加,而VTT的结果则与NTV相反。结论NTV在早期能够诱导细胞凋亡,为痘苗病毒载体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痘苗病毒 复制缺陷 细胞凋亡 病毒载体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已波及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且儿童病例数显著增加。本文综述了Omicron变异的分子特征及其在儿童中的传播能力、致病性、流行现状、临床特征和疫苗的有效性,为儿童Omicron变异感染的治疗与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Delta变异(B.1.617.2)引起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0月17日至11月25日甘肃省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资料,包括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暴露场所、发现方式、感染来源等。采用Excel 2016、SPSS 22、ArcGIS 10.7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截至2021年11月25日,甘肃省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146例,疫情波及5个市10个县(区),流行过程可分为输入病例期、输入-本地病例期和本地病例期3个阶段。年龄分布为1~87岁,其中18~59岁占59.59%(87/146)。男女性别比为1∶1.12(69/77);职业以商业服务人员(17.12%,25/146)、离退人员(15.75%,23/146)、学生(13.70%,20/146)、家务及待业人员(12.33%,18/146)为主。3个阶段中,18~59岁年龄段病例比例分别为44.44%、54.41%、70.00%,呈上升趋势(趋势χ2=23.24,P<0.001)。3个阶段中,潜伏期有所缩短;重型/危重型病例比例分别占33.33%(6/18)、19.12%(13/68)、3.33%(2/60),呈下降趋势;社区筛查(25.34%,37/146)和密切接触者(密接)排查是发现病例的主要方式,密接排查在3个阶段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0.00%(9/18)、66.18%(45/68)和86.67%(52/60);疫情具有明显的密闭场所聚集性,暴露方式以共同生活(24.66%)、同工/学习(11.64%)、同乘交通工具(9.59%)和共同就餐(9.59%)为主。结论本次疫情是一起新冠病毒Delta变异引起、由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土流行疫情,主要通过旅游、同乘交通工具、聚餐、居家接触等进行传播。疫情流行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病例表现临床症状不明显和潜伏期缩短的特点,感染以≥18岁人群为主。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变异株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广东省2C. diphtheriae白喉棒状杆菌进行精准鉴定与分析。方法通过API Coryne棒状杆菌生化卡对2010年广州和2020年珠海分离的C. diphtheriae进行生化及质谱鉴定;利用Illumina平台进行测序,CLC软件拼接,JSpeciesWS线上工具进行平均核苷酸同源性识别;BLASTN进行narKGHIJ和tox基因检测,使用MEGA-X构建wgSNP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GD-Guangzhou-2010为Belfanti型,GD-Zhuhai-2020为Gravis型。棒状杆菌种间ANI值计算结果显示,GD-Guangzhou-2010与C.belfantii间ANIb=99.61%,GD-Zhuhai-2020与C. diphtheriae间ANIb=97.64%。BLASTN结果显示,GD-Guangzhou-2010硝酸盐还原基因narKGHIJ均为阴性且未携带tox基因,GD-Zhuhai-2020硝酸盐还原基因narKGHIJ均为阳性,未携带tox基因。C. diphtheriae的wgSNP进化树显示两个主要进化分支,第一个分支包含所有Mitis型和Gravis型以及GD-Zhuhai-2020,第二个分支包含所有的C.belfantii、C.diphtheriae subsp. lausannense分离及GD-Guangzhou-2010。结论广东省成功分离鉴定出两非产毒性C. diphtheriae,系统发生树提示GD-Guangzhou-2010和GD-Zhuhai-2020位于两个不同的进化分支。

  • 标签: 白喉棒状杆菌 全基因组测序 wgSNP进化树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我国现有核酸检测试剂对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的适用性,了解全国临床实验室对德尔塔变异的检测能力。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无生物传染危险性的噬菌体病毒样颗粒模拟样本,发放到全国8 488家实验室,开展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核酸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样本盘包括3支不同浓度的德尔塔变异样本(7.5×102、1.5×103、6.0×103 拷贝/ml)、1支非变异弱阳性样本(7.5×102 拷贝/ml)和1支阴性样本。计算实验室检测不同浓度德尔塔变异样本的符合率、同等浓度水平的德尔塔变异和非变异样本的符合率,以及使用实验室数≥100家的各检测试剂对不同浓度德尔塔变异样本的检测符合率、同等浓度水平的德尔塔变异和非变异样本的检测符合率。结果本次室间质量评价共计收到8 127份回报结果,成绩合格的实验室占98.77%(8 027/8 127)。样本的总符合率为99.64%(40 490/40 635),阴性符合率为99.73%(8 105/8 127),阳性符合率为99.62%(32 385/32 508)。德尔塔变异阳性样本符合率随浓度减少相应降低。同浓度(7.5×102 拷贝/ml)水平的德尔塔变异和非变异样本符合率分别为99.41%(8 079/8 127)、99.51%(8 087/8 1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使用实验室数≥100家的各检测试剂的样本总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和阳性符合率均>98%,对7.5×102 拷贝/ml的德尔塔变异和非变异样本检测的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德尔塔变异未影响我国现有核酸检测试剂的适用性。临床实验室对德尔塔变异和非变异具有同等检测能力,但少部分实验室对弱阳性样本的检测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 标签: 质量保证,卫生保健 新型冠状病毒 德尔塔变异株 核酸检测 室间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实践数据和经验。方法2021年12月18日至2022年1月28日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了5例奥密克戎变异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疫苗接种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嗜酸粒细胞计数(EO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新冠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IgG和IgM)〕、胸部CT表现、治疗经过及疾病转归情况等。结果5例奥密克戎变异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4~37岁。其中4例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患者(1例接种第3针加强针,3例仅接种前2针疫苗)胸部CT检查均未见感染灶;实验室检查显示WBC、LYM、EOS和hs-CRP水平均为正常,仅表现为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例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患者胸部CT检查可见病毒性肺炎征象;实验室检查显示WBC、hs-CRP水平升高,提示细菌感染;患者发热及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明显,且治疗时间长。5例患者均在常规西药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连花清瘟颗粒和白虎银翘汤,治疗效果明显。结论接种新冠疫苗的奥密克戎变异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临床症状更轻,胸部CT表现不明显,患者恢复较快;中药连花清瘟颗粒和白虎银翘汤对此类患者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奥密克戎 变异株 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大红景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38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19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大红景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 94.44%高于参照组的 61.11%,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大株红景天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