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中国与美国发急心肌梗死(AMI)的青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传统危险因素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18~44岁初次诊断为AMI的住院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提取年龄、性别、出院诊断等一般临床资料以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肥胖、吸烟5项ASCVD传统危险因素相关信息。美国相关研究结果来源于Yandrapalli等的文献报告。该研究通过美国住院病历样本库收集2005年1月—2015年9月初次诊断AMI的18~44岁患者的ASCVD传统危险因素信息。分析我国发AMI的青年患者传统危险因素特点及变化趋势并与美国相关文献报告结果对比。结果共纳入中国发AMI的青年患者2 866例,年龄(39±5)岁,男性2 739例(95.6%)。美国发AMI的青年患者280 875例,年龄(39±5)岁,男性203 700例(72.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构成比分别为77.3%(2 214/2 866)和46.4%(130 326/280 875)。中国发AMI的青年患者ASCVD传统危险因素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血脂异常2 254例(78.6%)、吸烟2 084例(72.7%)和高血压1 170例(40.8%),美国分别是吸烟159 537例(56.8%)、血脂异常145 212例(51.7%)和高血压139 876例(49.8%);至少具有1项传统危险因素的比例分别为96.0%(2 752/2 866)和90.3%(253 630/280 875)。中国发AMI的青年患者吸烟率及血脂异常率男性高于女性,糖尿病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P均<0.05)。美国发AMI的青年患者吸烟率以及血脂异常率男性高于女性,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患病率女性均高于男性(P均<0.001)。中国青年男性患者吸烟率、血脂异常率高于美国(分别为75.5%比58.1%,79.3%比54.6%,P均<0.001),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低于美国(分别为13.1%比18.6%,14.9%比19.9%,40.6%比49.3%,P均<0.001)。中国青年女性患者血脂异常率高于美国(63.8%比44.1%,P<0.001),吸烟率和肥胖率均低于美国(分别为12.6%比53.4%,10.2%比26.9%,P均<0.001)。中国发急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青年患者肥胖率、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20.1%比10.9%,17.6%比14.5%,47.4%比38.9%,P均<0.05)。美国发急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青年患者肥胖率、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高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24.0%比17.0%,25.0%比20.0%,54.6%比44.2%,P均<0.001),吸烟率和血脂异常率低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53.5%比60.5%,51.4%比52.1%,P均<0.001)。中国高血压和肥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吸烟率呈下降趋势(趋势P均<0.001);美国5项ASCVD危险因素均呈上升趋势(趋势P均<0.001)。两国上升幅度最大的危险因素均为高血压,分别达到15.6%和14.5%。结论吸烟、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是中、美发AMI的青年患者前3位的危险因素,两国不同性别和心肌梗死类型之间ASCVD传统危险因素的差异较大。中国高血压和肥胖呈上升趋势,美国5项ASCVD传统危险均呈现上升趋势。

  • 标签: 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趋势 青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与性别在中国汉族人群首发急心肌梗死(AMI)中的交互作用。方法对2010—2013年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 522例首发AMI患者和1 69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的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多因素校正后,用相加模型和相乘模型来评估Lp(a)和性别在AMI中的交互作用。结果危险因素经校正后,男性和女性随着Lp(a)水平的升高,首发AMI的OR值均增加。男性较女性首发AMI的OR值增加明显,Lp(a)在Q5时,RERI(95%CI)为2.63(0.76~4.50),存在相加交互作用,无相乘交互作用。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性别与Lp(a)在首发AMI中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男性Lp(a)水平上升显著增加了首发AMI的风险。

  • 标签: 脂蛋白(A) 性别 首发急性心肌梗死 交互作用 中国汉族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再发心肌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鹤壁市人民医院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2例,根据术后是否再发心肌梗死分为再发组(32例)和非再发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研究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stics回归分析研究影响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非再发组和再发组患者的年龄、伴发高血压和高血糖、饮酒史、吸烟史、术前心功能(Killip)分级、病变支数、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梗死后心绞痛、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再发组和再发组患者的性别、伴发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家族遗传史、心率、栓塞血管分类、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伴发高血压、术前Killip分级>Ⅰ级、多支病变、梗死后心绞痛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好的服药依从性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肌梗死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行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龄、伴发高血压、术前Killip分级>Ⅰ级、多支病变、梗死后心绞痛。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再发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单中心较大样本年龄≤45岁的年轻早发急心肌梗死(AMI)病患队列,探究其临床特点及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所有发病年龄≤45岁的AMI患者,建立单中心年轻早发AMI队列,获取生活方式、临床特征、病变特点、干预方式、临床预后等方面数据,全部患者随访1年,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分析该类人群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以及干预手段对远期预后1年主要MACE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AMI、再次血运重建、需要住院的严重心力衰竭以及卒中)发生的影响。结果共纳入603例AMI患者,男575例(95.36%),女28例(4.64%),中位年龄41(37,44)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22例(69.98%),以前壁心肌梗死的比例更高206例(48.8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181例(30.02%)。吸烟是早发AMI患者最普遍的危险因素(77.45%),其次是高脂血症(48.42%)、高血压(48.09%);吸烟是男性患者最常见危险因素(80.35%),高脂血症是女性患者最常见危险因素(35.71%)。302例患者(50.08%)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12 h,行冠脉造影检查563例(93.37%),患者无明显狭窄、单支、双支、三支、合并有左主干病变分别为15(2.66%)、212(37.66%)、153(25.37%)、167(29.66%)、16(2.84%)例;318例患者(56.48%)血管闭塞支数≥1支。男性组患者合并有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女性组(2.41% vs 12.50%,P=0.026),男性组的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高于女性组STEMI患者(87.31% vs 70.00%,P=0.040)。早发AMI患者1年MACE发生共45例(7.46%),男性1年MACE发生率低于女性[6.96%(40/575) vs 17.86%(5/28),P=0.03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女性(HR:4.184,95% CI:1.583~11.064,P=0.004)、SO-to-FMC≤12 h(HR:0.447,95% CI:0.224~0.889,P=0.022)、LVEF≤40%(HR:3.727,95% CI:1.876~7.405,P<0.001)、LDL(HR:1.315,95% CI:1.041~1.662,P=0.022)、Hcy(HR:1.011,95% CI:1.002~1.019,P=0.011)是早发AMI患者1年内MACE独立风险预测因素。结论吸烟是年青男性AMI最常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是年轻女性AMI最常见危险因素,且合并有左主干病变比例高于男性,但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比例低于男性,年轻女性长期预后较差。促进年轻男性戒烟,提高年轻女性的治疗依从性是早发AMI防治的关键措施。

  • 标签: 发病年龄 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单中心较大样本年龄≤45岁的年轻早发急心肌梗死(AMI)病患队列,探究其临床特点及1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所有发病年龄≤45岁的AMI患者,建立单中心年轻早发AMI队列,获取生活方式、临床特征、病变特点、干预方式、临床预后等方面数据,全部患者随访1年,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分析该类人群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以及干预手段对远期预后1年主要MACE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AMI、再次血运重建、需要住院的严重心力衰竭以及卒中)发生的影响。结果共纳入603例AMI患者,男575例(95.36%),女28例(4.64%),中位年龄41(37,44)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422例(69.98%),以前壁心肌梗死的比例更高206例(48.8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181例(30.02%)。吸烟是早发AMI患者最普遍的危险因素(77.45%),其次是高脂血症(48.42%)、高血压(48.09%);吸烟是男性患者最常见危险因素(80.35%),高脂血症是女性患者最常见危险因素(35.71%)。302例患者(50.08%)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12 h,行冠脉造影检查563例(93.37%),患者无明显狭窄、单支、双支、三支、合并有左主干病变分别为15(2.66%)、212(37.66%)、153(25.37%)、167(29.66%)、16(2.84%)例;318例患者(56.48%)血管闭塞支数≥1支。男性组患者合并有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女性组(2.41% vs 12.50%,P=0.026),男性组的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比例高于女性组STEMI患者(87.31% vs 70.00%,P=0.040)。早发AMI患者1年MACE发生共45例(7.46%),男性1年MACE发生率低于女性[6.96%(40/575) vs 17.86%(5/28),P=0.03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女性(HR:4.184,95% CI:1.583~11.064,P=0.004)、SO-to-FMC≤12 h(HR:0.447,95% CI:0.224~0.889,P=0.022)、LVEF≤40%(HR:3.727,95% CI:1.876~7.405,P<0.001)、LDL(HR:1.315,95% CI:1.041~1.662,P=0.022)、Hcy(HR:1.011,95% CI:1.002~1.019,P=0.011)是早发AMI患者1年内MACE独立风险预测因素。结论吸烟是年青男性AMI最常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是年轻女性AMI最常见危险因素,且合并有左主干病变比例高于男性,但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比例低于男性,年轻女性长期预后较差。促进年轻男性戒烟,提高年轻女性的治疗依从性是早发AMI防治的关键措施。

  • 标签: 发病年龄 急性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一半以上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即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且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急性心肌梗死起病突然,急性期死亡率约为30%。因此,一旦确诊应紧急处理,以保护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范围,改善预后。近年来,从急性心肌梗的院前急救到住院治疗甚至到出院的健康指导、随访,每一个环节都凸现了护理的重要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现场抢救和护理方法,以缩短总救护时间,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方法:选取近一个月以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实验组采用全程无缝隙急救护理。结果:在病情评估时间、出诊到达现场时间、胸痛症状缓解时间、抢救成功率等方面对照组略差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无缝隙护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救护时间更短,争分夺秒,赢得了抢救时机,抢救的成功率更高,从而降低心源性猝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抢救成功率 护理 现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14%~36%,其发生与梗死范围及时间、既往心肌受损情况及是否出现心肌梗死后机械并发症等因素相关,是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目前研究主要关注该类患者的中短期预后,AMI后并发AHF患者的远期生存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尚不明确。

  • 标签: 急诊科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间,共计AMI患者72例。以抽签法为准,A组37例采取规范化急诊护理,B组35例采取常规急诊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B组,复发率低于B组,A组的抢救时间等指标优于B组,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AMI患者采取规范化急诊护理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且能减少复发情况。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 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