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信任只能发源于人们共同生活实践,尤其是日常生活实践。个体生活经验(自己或他人生活经历)是生发信任内在根基;日常生活中规则、制度等社会机制是生发信任外在之源。日常生活中,信任惯性和排他性可能对信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人们需要判断对象可信任性和可信任度,需要结合具体情境,根据日常生活实践本身内在规律,来推断已有的信息,做出合理结论。

  • 标签: 日常生活 信任 惯性 排他性
  • 简介:本文提出了网络营销伦理水平两维评价模型,并借助该模型探讨了企业网络营销伦理战略各种不同选择,指出高网络营销伦理水平未必适合所有类型企业,继而讨论了企业制定网络营销伦理战略时必须考虑各种因素,最后以惠普公司为案例分析了网络营销伦理战略实际运用.

  • 标签: 网络营销伦理 伦理战略 道德评价 伦理领先
  • 简介:日常生活世界道德秩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理所当然,但这种道德秩序是如何可能呢?本文以先秦儒家努力来尝试回答此问题:从先秦儒家对传统社会伦理结构认识,道德秩序建构所应对"欲"、"恶"基本焦虑,以及传统道德秩序"仁"-"礼"运行模式等方面来见证日常生活世界道德秩序稳定性和规范化并非自然而然,而是有一个自觉努力建构过程.

  • 标签: 日常生活世界 道德秩序 儒家 基本焦虑
  • 简介: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中国共产党自90年代以来一直坚持不变重大战略部署。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以2012—2017年中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去"现状为考察对象,本文发现,中华文化在"走出去"过程中呈现了两个特点。在贸易总量以及贸易总金额方面,中华文化"走出去"时候表现了巨大贸易逆差,在贸易进出口对象方面,中华文化"走出去"主要地域对象是亚洲。为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亚洲,走向亚洲,克服贸易逆差,本文从情感视角分析了中华文化"走出去"所面临情感挑战,并以这种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探索了可以帮助中华文化更好、更顺利地"走出去"情感路径。

  • 标签: 中华文化 走出去 亚洲 情感挑战 情感路径
  • 简介:“美丽中国”是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愿景式概念,一经提出便在中华大地刮起一阵阵旋风,吹拂着人们沉睡心灵,也将其从单向度GDP崇拜迷思中惊醒,于是乎“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价值傲然矗立,生态文明成为继工业文明之后理性选择。

  • 标签: 生态文明 文明发展 中国 GDP崇拜 理性选择 工业文明
  • 简介:工程伦理规范无法在根本上触及人类在工程-人-自然-社会存在中行动和生活终极目的。在现实工程实践中,具体情境对规范、原则制约,往往表现为行为者在实践过程中经由反思、认识后调整和变通。行为者主动践履"应当"责任要求本质行为或"能力"展现为个体行为者工程实践与个人生活绵延统一美德,即为工程生活实践智慧。实践智慧表现为行为者人是目的、服务意识、和谐安居和可持续发展工程伦理卓越价值观,在工程实践中其内容具体展开为功利价值与道义价值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共融、人际伦理与生态伦理并重和行业规范与个人美德结合。

  • 标签: 工程伦理 工程生活 实践智慧 卓越 美德
  • 简介:社会舆论往往对教师有较高道德期待,希望教师有美德,能够为人师表。但教师往往会把自己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传授者,把知识和技能教育看作自己当然职责,而放弃自己道德实践主体地位。教师在何种意义上承担道德教化责任,在何种意义上具有道德实践主体地位?对此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 标签: 道德实践 教师 实践主体 社会舆论 为人师表 技能教育
  • 简介:将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和第七卷中论述实践推理形式排除在审思之外是不恰当,事实上跟第三卷所谓"手段-目的"样式一样,亚里士多德在第六和第七卷中所谓"规则-案例"样式同样在讨论审思形式。第六、第七卷中亚里士多德将实践理性审思称为关于实践行动推理,但是它完全不同于理论三段论,称之为实践三段论有误导之嫌。区别于理论推理,实践推理大前提都跟人善好、规范性"应当"、欲望有关。而人善好和幸福这个领域并不是理论思考范围。实践理性所关涉,无论是理论还是对象,都不是固定不变,会出现欲望和大前提冲突、大前提之间相互冲突情况。一个真正有实践智慧的人,会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努斯觉察到具体道德特征,从而把握到适用大前提。

  • 标签: 审思 手段-目的 规则-案例 实践推理
  • 简介:政治对于政治主体而言具有肯定性与否定性双重价值,政治价值是政治对政治主体肯定性价值和应然意义。政治价值具有多维内在构成,它对政治社会进步、政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 标签: 政治价值 政治发展 政治文明
  • 简介:本文通过论述秋瑾冲破传统婚姻关系事例,探讨秋瑾有关男女平权、女性自立以及女权革命与社会政治革命相结合思想与实践,以期对于秋瑾近代新型女性形象有一个较为清晰认识。

  • 标签: 秋瑾 近代新型女性 男女平权
  • 简介:从伦理学视角来看,民生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公民根基性“生存”,二是公民尊严性“生活”,三是公民理想性“好生活”。基于对中国当下民生现状及问题全面把握,政府在民生制度和民生实践中首先应遵循刚性公正原则,它既能够一般地解决资源供给有限与人欲望无限之间冲突,又能有效地解决当下民生中突出问题。但公正原则普遍性和抽象性决定了它无法惠及每一特殊个体需求,强调具体性、关系性、情境性、理解与关爱关怀原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因此,以刚性“公正”与柔性“关怀”为伦理原则民生制度与民生实践,将最终引领全体公民过上他们所珍视和值得过“好生活”。

  • 标签: 公正 关怀 民生 伦理原则
  • 简介:市场交换原则、竞争、物化、异化、唯利是图、拜金主义很大程度上支配了今天人们行为方式,并渗透进了非市场领域。在这样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显然面临严峻挑战,因为这些挑战来自现实经济根源,这也是一些西方学者之所以认为市场经济无助于传统美德原因所在,因为他们无法改变造成这种原因市场经济条件。但从中国泥土中生长起来河北沧州黄骅市信誉楼,却努力把颠倒生产目的再颠倒过来,中止异化劳动红舞鞋,使劳动重新回归人本身,赋予商业、竞争、企业、生产关系和市场经济以新理解,不仅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为这一世界性市场经济伦理难题提供了平凡而伟大创新回答。

  • 标签: 信誉楼 信誉 商业 竞争 市场经济
  • 简介:事实与价值之间不适合分类法,二者相互独立,但不是对立。实际上,事实与价值都是人类在生存活动中根据需要而建构起来关于世界认识或评价,都服从于生存目的,二者乃是作为独立变量,统一于效用。在数学上看,效用、事实与价值之间具有函数关系,事实(f)与价值(v)乘积就是效用(u),即:u=fv。此函数可命名为事实与价值函数。在实践中,此函数在管理、教育上有重要价值。引入数学方法,可以推进伦理学科学化。

  • 标签: 事实 价值 效用 事实与价值函数
  • 简介:德育方法论是关于德育方法理论。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代社会中,传统灌输法失去了其合法性。面对价值观多元化挑战,价值澄清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关怀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都提出了各自应答方法。由于它们理论基础不同,解决问题侧重点不同,其方法功能仅关注某一方面,所以它们德育方法论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所面对现实道德冲突问题。以系统论为研究视角,科学阐明价值引导、实践体验、感情建构方法理论基础,并论证其整合可能性与合法性,把现代德育方法进行系统整合连接,构建价值引导、实践体验、感情建构方法论整体系统是当代德育方法论发展历史必然。

  • 标签: 价值引导 实践体验 感情建构 德育方法论整合
  • 简介:我国学界对发展伦理学研究,其问题域集中在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哲学基础、伦理原则和价值理念等问题上。发展伦理学在我国实践探索经历了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发展伦理学在我国未来旨趣表现在:首先在理论研究上,发展伦理学要强化范式意识,规范学术研究范式;其次,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构建中国发展伦理学体系;最后,在发展实践上要提升人类类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细化发展伦理指标体系,把发展伦理规范落到实处。

  • 标签: 发展伦理学 研究现状 实践探索 未来旨趣
  • 简介:在胡塞尔意向性行为现象学中,意志这种实践意向性行为扮演了本质性角色。随着先验现象学方法引入和目的论思想发展,意志与悬搁及先验还原内在关系也得以凸显,实践意向性行为在胡塞尔先验现象学中地位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并呈现出不断增强趋向。虽然胡塞尔始终坚持逻辑学和实践平行论思想,并在早期呈现出逻辑理性居于主导态势,但这种平行论在其中后期却倾向于一种实践理性目的论。对于胡塞尔来说,现象学精神和先验现象学还原对新人和真正人塑造,根本说来是作为实践行为被实施,这是他弗莱堡时期思考根本问题。实践意向性行为理论不仅在其现象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而且对海德格尔实践哲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 标签: 意向性行为 意志 先验现象学 先验还原 实践
  • 简介:<正>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为主干伦理型文化。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总和。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中先进代表人物立志勤学、爱国爱民、惩恶扬善、褒勤贬懒、精忠报国、孝亲尊师、诚实守信、谦虚礼貌等方面的道德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标签: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教育 教育研究 德目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 爱国爱民
  • 简介:关于人权利各种冲突给伦理学和政治思想中各种问题提供了启示。在这些问题中,我们能列举出来有如下内容,关涉伦理相对主义、伦理与政治关系、政治哲学家授权、哲学和意识形态不同、知识分子在政治和社会变化中角色以及情感和道德关系。在本文中,我通过分析我所理解的人权理论和实践得出了与哲学有关一些结论。为了理解人权概念历史和宗谱,我在文章开始时候简要讨论了这个概念历史,随后,对试图把人权视为伦理概念或伦理实践哲学行为进行了否定性评价。同时,这个概念对公众话语而言中心地位是不能受到忽视。人权政治用法和哲学遗产之间鸿沟给哲学带来了多种后果。对人权讨论本身意味着消除伦理相对主义,反过来,这又会使必要哲学对话成为可能。不仅如此,人权理论薄弱状态应该唤醒我们,使我们意识到一种潜在危险,即政治哲学家会被赋予没有有效哲学基础政治和社会实践立法者角色。后面这种后果涉及哲学和意识形态以及伦理学和政治学之间关系。如果人权不能建立在哲学基础上,如果国际政治总是通过道德和武力而获得改变,和人权有关政治哲学能发出什么命令?最后,情感与道德关系也被视为一种可能却有问题桃源圣地,不过,它却可以解释我们对人权概念依恋。

  • 标签: 人权 历史 论证 伦理相对主义
  • 简介:<正>中日实践伦理学第3次讨论会于1989年10月17日至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哲学研究所所长汝信出席了17日上午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刘启林、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魏英敏、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陈筠泉、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许启贤、中国伦理学会副秘书长陈瑛、北京师范大

  • 标签: 实践伦理学 讨论会 中国伦理学 伦理研究 不轨行为 夫妻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