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在我院行冠脉搭桥手术的36例冠心病人,就麻醉处理做一个分析和总结,以期对临床提供指导。方法36例冠心病患者,15例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冠脉搭桥术(On-pumpCABG),21例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脉搭桥术(Off-pumpCABG),全部患者术前注意营养心肌和扩冠治疗,术中注意维持血压动力学稳定。结果全部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术后心功能都显著改善,Off-pump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苏醒快、费用低,而且Off-pump组平均住院日和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通过冠脉搭桥可使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比较,非体外循环下搭桥短期内优势明显。

  • 标签: 冠心病 冠脉搭桥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间进行治疗的9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并将这90例患者随机且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的冠心病患者给予其护理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方法,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结果的对比发现,经过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手术全部成功,成功率为100%,有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占4.4%。而相对于观察组,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3.2%,有1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占24.4%,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数据,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在实施优质围手术期护理的干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患者的成功率,预防手术后并发症,且手术恢复更快,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其值得临床护理广泛应用。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患者选取56例进行本次实验,随即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所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两组分别有28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比对照组明显更高,护理效果对比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完善的护理流程,使手术治疗能够顺利进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大大减少。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围手术期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金标准。目前,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最为常用,相对于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桡动脉表浅,周围无重要器官及关节,易于穿刺及压迫止血,且患者术后无体位限制,可以减少长时间平卧引起的腰背疼痛,避免了排尿困难及下肢深静脉栓塞。通过对3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进行护理,认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的恰当对成功完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避免并发症至关重要。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术 护理
  • 简介: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特异性标志和独立预测因子,其形成机制复杂,与基因、年龄、性别、性格、吸烟、睡眠、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肾脏疾病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早期预测和延缓冠状动脉钙化进展将是未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治中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钙化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心肌桥及其相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已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患者心肌桥厚度、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结果80例患者中,29例(69处)患者存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纵深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平均厚度为(3.16±1.24)mm,舒张期壁冠状动脉管腔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5处,收缩期轻度狭窄6处,中度狭窄10处,重度狭窄4处。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准确测量出心肌桥厚度,通过重建技术可对其狭窄程度进行判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 标签: 心肌桥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有冠心病患者,在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期间实施围手术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以及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分值明显比对照组低,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另外,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仅仅为1例,而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7例,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中采取围术期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术后心理状态,保证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围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近些年,在麻醉学领域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出现快通道麻醉概念,其是基于理想化麻醉技术,并利用标准化流程,以便于接受大手术治疗患者的重要脏器尽早恢复,这也是快通道心脏手术的关键组成。本文对快通道麻醉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ECMO联合IABP救治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7年9月我院救治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2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应用ECMO联合IABP护理治疗。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改善,研究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ECMO联合IABP的方法治愈效果更佳。

  • 标签: ECMO联合IABP 冠状动脉搭桥 心功能不全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执行PCI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0例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实施术前心理辅导,常规准备及术后病情监测,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用药指导等措施。结果通过对行PCI实施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PCI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为了评价其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基础资料,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冠心病 PCI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患者日间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治疗的日间手术患者120例进行分析研究,分析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手术中护理、术后切口观察和健康宣教护理等,观察患者预后效果。结果120例日间手术治疗患者,有20例患者的冠脉病变较为严重,需留院进行治疗,2例患者转到心外科采取冠脉搭桥手术,其余患者均24小时内出院。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的日间手术患者在24小时内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及时的进行护理,从而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日间手术模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再次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对远期预后影响。方法:选取 2014 年 7 月 -2015 年 7 月收治的 70 例进行 PCI 治疗的 ACS 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有无既往 PCI 治疗将有 PCI 治疗史患者观察组。无既往 PCI 治疗的为对照,对比两组远期预后差别。结果:经过两年的随访观察,观察组发生全因死亡率、心原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而血运重建、脑卒中及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发现:既往 PCI 、年龄、左室射血分数 <40% 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多因素 COX 回归显示: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 40% 及糖尿病史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同时年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 40% 及介入治疗不成功是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 , 而既往 PCI 不再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通过研究表明,对于有相同危险因素的患者,既往 PCI 不是再发 ACS 介入治疗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既往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19岁,因“发作性胸痛1年,再发3个月余”于2018年6月17日入院,缘患者1年前劳累后出现心前区闷痛,阵发性,每次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未予以重视。3个月前胸闷痛再发,性质程度较前加重,遂就诊于省人民医院,查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脏彩超提示:EF28%,冠脉造影提示:LAD自发性夹层,未予以支架植入,以抗血小板、逆转心肌重构及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症状时有发作.

  • 标签: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青年男性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1月于本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一组采用循证护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躯体质量评分为(88.7±2.6)分,生理质量评分为(85.8±3.5)分,健康状况评分为(84.7±6.3)分,VAS评分为(2.2±1.1)分,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56例),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2例),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循证护理方式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方法将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心外科成人二区治疗的老年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LVEDd、LVESd、IVS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功能、心理健康、情绪角色、社会功能等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功能恢复有显著效果,并能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 系统护理 心功能恢复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双瓣膜置换术术后合并上消化出血的护理。方法对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双瓣膜置换术术后合并上消化出血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护理,总结护理方法。结果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治愈出院,经随访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消化道出血是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护士在工作中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并及早给予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瓣膜置换术 消化道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停跳及不停跳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以我院心外科2015年2月到2018年3月接收的52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探究组和参考组,各26例,参考组患者在心脏停跳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探究组患者的则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各时间点的脑利钠肽水平。结果探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2%(25/26),明显优于参考组的84.6%(22/26);探究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脑钠肽水平也明显好于参考组,差别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时选择心脏不停跳手术的总体效果明显优于选择停跳手术,整体的临床有效率更高且脑钠肽的水平改善情况更好,适合在临床进行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脏不停跳 脑利钠肽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扫描技术操作技巧与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96例行冠状动脉CT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状动脉CT扫描技术及结果。结果图像质量Ⅰ显示率(69.79%)明显高于图像质量Ⅱ(20.83%)、图像质量Ⅲ(7.29%)、图像质量Ⅳ(2.08%)。结论冠状动脉CT检查时,应熟悉各项检查设备的技术性能,合理应用参数,获得高质量图像。

  • 标签: 冠状动脉 CT 扫描技术 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