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是一种由心肌细胞分泌的类激素,其在人体全身及局部生理效应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及试验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脑卒中、急性冠脉综合症、肾功能不全、心源性哮喘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了解的功能,本文对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脑利钠肽 诊断 治疗 研究
  • 简介:(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是人体分泌的一种内源性,是各种病理因素导致心功能受损时心室产生的一种代偿性心脏保护因子,具有利尿、、降血压和松弛平滑肌的功能。冻干重组人脑是利用重组DNA技术体外合成的人脑,也是近年问世的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新药。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本院应用冻干重组人脑治疗心力衰竭9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心力衰竭 脑利钠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肾功能和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32例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为16例。其中,参照组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模式,实验组采用重组人脑治疗模式,对比尿量、收缩压、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及左室射血分数等参数指标。结果实验组心率衰竭患者尿量、收缩压及肾小球滤过率体征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肌酐、及左室射血分数相关指标更优,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脑治疗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心肾功能,并优化患者指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力衰竭 心肾功能 脑利钠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与血清(BNP)变化的关系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本院2011年4-2012年8月收治的63例心力衰竭患者及35例同期健康者的血清BNP水平,并以超声诊断仪采用辛普森法测定患者及健康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血清BNP水平逐渐升高并明显高于健康者,BNP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成负相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水平浓度升高随心力衰竭程度增加而显著升高。

  • 标签: 心力衰竭 脑钠肽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探讨N端前体的临床应用方法调查对象为临床住院及门诊患者。结论N端前体的在临床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对心衰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N端脑利钠肽前体的临床应用 心衰
  • 简介:(BNP)是一个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类激素,首先在猪脑中发现,心房心室肌细胞均可分泌,心室肌是主要产生部位,这提示BNP与其他钠尿肽相比心室疾病更敏感,更特异的指标。近来研究表明循环血浆BNP水平在许多疾病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时浓度会升高,临床上可用于辨别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和识别心脏移植排斥等,特别是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有很高的价值。

  • 标签: 脑钠肽 BNP 高血压 心室肌细胞 诊断 分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是脊椎动物调节循环和体液平衡的一组激素。具有促进排、利尿和较强的舒张血管的作用,以及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缩血管作用,是人体抵御容量负荷过重和高血压的一个主要工具。四足动物包括哺乳动物的有三种亚型,它们是心(atrialnatriureficpeptides,ANP)、(brainnatfiureticpeptides,BNP)和C型(C—typenatfiureticpeptides,CNP)。所有的系统都包含一个保守的17个氨基酸通过二硫键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对于受体的结合很必要,其中二硫键对于系统的活性很重要。

  • 标签: C型利钠肽 心功能 容量负荷 缩血管作用 脑利钠肽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心房颤动患者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间收治的相关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选取了76例房颤组患者为房颤组,选取了76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人群的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水平为(22.31±33.21)pg/ml,房颤组的水平为(43.21±34.24)pg/ml,房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房颤动患者来说,BNP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与维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心房颤动 脑利钠肽水平 临床分析
  • 简介:脑血管疾病是一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循环障碍,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因其发病突然亦称为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塞、

  • 标签: 脑利钠肽 脑血管疾病 诊断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低钠血症,脑血管痉挛与血清水平的关系。方法动态测定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水平,隔天测定血浓度,按血是否正常分为正常血组(A组)和低钠血症组(B组),按是否出现脑血管痉挛分为无脑血管痉挛组(C组)和脑血管痉挛组(D组),比较不同组别不同时间段的血清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患者血浆中脑的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且B组患者血浆中脑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A组患者的血浆中脑的水平(P<0.05)。其中A组患者血浆的在第7天达到高峰,两周后开始下降,而B组患者血浆中脑在第14天达到高峰,三周后开始下降。与对照组相比,C组和D组患者血浆中脑的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且D组患者血浆中脑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C组患者的血浆中脑的水平(P<0.05)。其中C组患者血浆的在第3天达到高峰,一周后开始下降,而B组患者血浆中脑在第14天达到高峰,三周后开始下降。结论血清可作为预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发低钠血症,脑血管痉挛等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利钠肽 蛛网膜下腔出血 低钠血症 脑血管痉挛
  • 作者: 王晓婷张静(通讯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病科  辽宁大连  116044)  【摘  要】脑钠肽(BNP)是一种由心室肌细胞产生的响应于心室壁应力变化而释放的一种血清因子,在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广泛应用于临床,但BNP的检测却不仅仅表现在心力衰竭方面。现就BNP在其他心血管疾病领域和心血管疾病之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慢性阻塞习惯肺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肺功能为依据,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进行监测,观察患者稳定期与急性加重期的变化情况。结果急性加重期的均明显比缓解期高,其中,肺功能分级高患者的明显比肺功能分级低的患者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慢性阻塞性疾病有很大关联性,在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中治疗前后对进行监测,能够对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有效性进行判断。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脑利钠肽 关联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BNP)对临床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50例为实验组,同期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通过应用罗氏cobase601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中BNP水平,并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的检测水平,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Ⅱ、Ⅲ、Ⅳ级患者之间的水平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诊断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时,进行水平检测对于诊断、预后评估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利钠肽 心力衰竭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中和素(copeptinCOP)、(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的水平与心衰患者关系?。方法先心无心衰组15例,先心心力衰竭组30例,健康对照组为15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免疫测定法定量检测血清BNP、和素水平。将心功能各级间与对照组进行血清BNP和Copeptin水平的比较,观察血清BNP和Copeptin水平与心功能各级的关系。结果1.心衰患者血清BNP与心功能Ross分级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1);与对照组比较,心衰患者血清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2.心衰患者Copeptin水平与心功能分级Ross分级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1);与对照组比较,心衰患者血清Copeptin显著升高(P<0.05)。结论Copeptin可作为心衰的血清标志物并与BNP平行相关,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 标签: 和肽素 脑钠肽 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NT-proBNPII测定在应用于临床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肥厚、左室功能不全的价值。方法通过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仪(e411),对300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312例患者中超过正常正常参考值的为256例,占临床表现患者的85.25%,较严重患者>1000pg/ml的占152例,占到检出率的80.23%。结论测定NT-proBNPII的浓度,临床上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肥厚、左室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分级与预后的监测有很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脑利钠肽化学发光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浆在川崎病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同期收治的各36例川崎病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观察组(急性期、恢复期)、参照组。进行血浆水平(BNP)、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P)、冠状动脉内径测定以及对比。结果观察组、参照组组间CRP、ESP、冠状动脉内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血浆BNP明显低于观察组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可以为川崎病患儿的诊断工作提供参考,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血浆脑利钠肽 川崎病 患儿诊断工作 临床价值 上呼吸道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前体(NT-pro-BNP)在评估颅脑创伤(TBI)严重程度及颅内压(ICP)增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到2009年12月收入我院神经外科的63例颅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的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受伤机制、颅内压数值、总住院天数、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按照患者入院时最初的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颅脑创伤组(GCS13-15,n=14),中度颅脑创伤组(GCS9-12,n=24),重度颅脑创伤组(GCS3-8,n=25)三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重度颅脑创伤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颅脑创伤组及中度颅脑创伤组(F=12.590,P〈0.01)。同ICP控制组(n=15)249.3pg/ml±103.8pg/ml及未行ICP监测组(n=40)221.9pg/ml±142.7pg/ml相比,ICP增高组(n=5)NT-pro-BNP血浆浓度520.2pg/ml±153.5pg/ml可出现显著增高(P〈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GCS评分及ICU住院天数存在相关性。结论颅脑创伤早期血浆NT-pro-BNP水平越高,其伤后颅内压控制难度越大。血浆NT-pro-BNP水平可作为判断颅脑创伤严重程度及颅内压增高程度的一个潜在评估指标,有助于及早预判颅内压增高并及时地对其进行干预。

  • 标签: 颅脑创伤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颅内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