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单细胞转录测序通常称为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是一种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测量基因表达,对其含有的转录信息进行测序分析的方法。近年来该技术在眼科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可用于视网膜或角膜细胞类型与细胞亚型的鉴定;用于研究人类视网膜的早期发育过程、细胞分化的时间进程、视网膜和视网膜类器官的形成过程。该技术也可用于眼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研究,有助于发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眼部疾病新的生物靶点和标记物,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84-188)

  • 标签: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单细胞分析 眼科
  • 简介:摘要传统转录测序(bulk RNA-seq)可以获得基因在群体细胞中的平均表达水平,但忽略了细胞反应存在差异性,很难发现敏感效应细胞,导致毒性通路识别不准确。单细胞转录测序(scRNA-seq)解离组织单细胞并对其测序,通过细胞分群进行细胞亚群特异性转录组分析。该技术可获取化合物暴露后组织微环境中的细胞异质性反应特征,从而有助于准确判别敏感效应细胞及关键分子事件,为探索毒性机制和毒作用模式提供强大工具和崭新视角。本文概述了单细胞转录测序的发展、原理、方法以及在毒理学机制中的应用和局限性,并展望了其未来多方向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单细胞分析 毒性作用 测序 异质性 毒性机制
  • 作者: 徐志伟 袁观斗 吕军 何松青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南宁 530021 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医科大学),南宁 530021 广西肝脏疾病免疫与代谢研究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21
  • 简介:摘要新兴的单细胞测序技术联合空间转录技术,可以从细胞层面分析细胞的基因转录和空间信息,这有助于人们探究细胞的基因表达水平和三维重建,了解细胞间的联系,进而促进探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近年来,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录技术的联合运用已促进细胞和多种疾病研究,其在肝脏生理和疾病方面已取得部分成果。本文综述了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录技术联合运用在肝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单细胞测序 空间转录组 肝脏 生信分析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是一类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其发生、发展机制较为复杂,基因测序技术对揭示肿瘤作用机制有一定意义。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具有异质性,而细胞的空间位置分布对其异质性及组织生物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近几年,空间转录测序技术发展迅速,可以对组织中细胞进行高通量、高分辨率的空间转录分析,从空间层面上展示转录信息,揭示生物组织的细胞构成以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将对空间转录测序技术在肿瘤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肿瘤 转录组测序 空间分析 基因表达图谱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基因测序数据,通过内源性激活期间菌株基因突变分析,开展结核分枝杆菌(MTB)分子钟研究。方法筛选MTB内源性激活基因研究文献,下载基因测序数据,提取初治-复发配对样本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差异和菌株分离时间,运用Poisson回归模型拟合初治-复发时间间隔与差异SNP的关系,计算MTB分子钟,估算突变率。结果若MTB传代时间为18 h,0~2年短期内源性激活突变率为6.47×10-10(95%CI:5.59×10-10~7.44×10-10),明显高于2~14年长期内源性激活突变率(3.27×10-10,95%CI:2.88×10-10~3.69×10-10)。0~、1~、2~、3~、5~、7~14年突变率分别为7.10×10-10、6.06×10-10、4.24×10-10、5.34×10-10、2.59×10-10、1.26×10-10。结论内源性激活复发期间,MTB突变率随初治-复发时间间隔增加而下降,本研究从微观层面验证了临床实践观察到的初治结核病2年内易复发现象。

  • 标签: 结核病 分子钟 突变率 全基因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基因测序技术对4例肾脏异常胎儿进行遗传学检测,以寻找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对4例肾脏异常胎儿的孕妇抽取羊水及胎儿父母外周血进行DNA提取,行基因测序检测,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ACMG)原则对数据进行判定,拷贝数变异结果与SNP-array结果进行比对,致病性点变异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基因测序技术检测2例胎儿为拷贝数变异致病,分别为染色体17q12缺失1.45 Mb和1q21.1-21.2重复1.85 Mb;2例胎儿为基因变异致病,分别为PKHD1 c.8301del(p.Asn2768Thr fs*18)和c.4481del(p.Asn1494Thrfs*6)复合杂合变异和BBS12: c.1372dup(p.Thr458Asnfs*5)纯合变异。SNP-array和Sanger测序结果与基因测序数据一致。根据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PKHD1 c.8301del(p.Asn2768Thr fs*18)和c.4481del(p.Asn1494Thrfs*6)变异均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PM3+PP4),BBS12: c.1372dup(p.Thr458Asnfs*5)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VS1+PM2)。结论基因测序技术可以高效快速的为产前肾脏异常胎儿提供遗传学诊断,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 标签: 全基因组测序 肾脏异常 产前诊断 拷贝数变异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外周血测序分析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后糖尿病足患者mRNA表达改变。方法 通过RNA采血管抽取糖尿病足患者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前与术后的外周血,用于mRNA的测序。利用数据库进行KEGG通路富集和GO生物学过程分析,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最后利用Cytoscape筛选核心基因。结果 通过筛选发现差异表达的mRNA共计421个,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自然杀伤细胞毒性、造血细胞谱系等通路,以及中性粒细胞的激活等生物学过程中。筛选确定了CAMP、CCL4、CD274、CD8A、ERBB2、ZMA、GZMB、ITGB3、KLRC1、KLRD1、KLRK1、LTF、TBX21 等候选核心基因 结论 胫骨横向骨搬移后外周血中的mRNA表达发生了改变,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中性粒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相关,提示了固有免疫在促进创面愈合的潜在机制。

  • 标签: 转录组测序 胫骨横向骨搬移术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外显子测序技术研究先天性巨指(趾)症的突变基因和位点。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手术的12例先天性巨指(趾)症患者分为单纯巨指、单纯巨趾、巨指并指、巨趾并趾4,对患者的病变组织和外周血进行外显子检测,将4检测到的突变基因进行交集,对交集结果进行Phenolyzer分析,筛选巨指(趾)症的致病基因,并对外显子测序结果进一步行Sanger测序验证,明确先天性巨指(趾)症的突变基因和位点,对突变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信号通路进行单克隆抗体免疫化分析,以多指患儿脂肪细胞作为对照进行比较,观察目标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根据外显子测序综合生物信息分析及Sanger验证结果,筛选出PIK3CA基因突变为巨指(趾)症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为10号外显子c.G1624A(p.E542K)、c.G1633A(p.E545K);21号外显子c.A3140G(p.H1047R)、c.G3145C(p.G1049R),其中c.G3145C(p.G1049R)位点是首次发现,病变组织的AKT单克隆抗体免疫化分析显示巨指的AKT蛋白表达较多指明显增强。结论PIK3CA基因突变所导致的PI3k-AKT信号通路过度表达是导致先天性巨指(趾)症的原因。

  • 标签: 手畸形 足畸形 巨指(趾) PIK3CA基因
  • 简介:摘要患儿 男,5小时龄,因“胎龄35+2周早产、全身水肿5 h”于2021年6月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出生后表现为全身水肿、窒息,体重和头围均大于P97,存在低血糖、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和隐睾等。住院期间患儿临床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入院第4天应用极速家系基因测序流程,用时23.5 h检测到HRAS基因1个新发杂合致病变异:c.35G>A,p.Gly12Asp,确诊Costello综合征,及时调整了治疗决策。

  • 标签:
  • 简介:摘要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眼内侵袭性强且致命的肿瘤。由于UM及其微环境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导致缺乏早期预防和治疗转移的策略。单细胞测序技术通过在单个细胞层面进行基因学、转录学、表观遗传学的分析,为破译肿瘤内异质性和微环境的复杂性提供了关键的视角。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并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有助于寻找预后相关的分子指标和治疗靶点,为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但单细胞测序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样本要求高、测序花费昂贵和耗时长等。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完善和分析方法的更新,这些缺点可被逐步解决,未来终将攻克这一罕见肿瘤,实现UM患者长期生存的目标。

  • 标签: 葡萄膜肿瘤 黑色素瘤 肿瘤微环境 转录组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髓质海绵肾(MSK)患者基因特点,探讨遗传因素在MSK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因测序,对7例髓质海绵肾结石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并与正常人基因进行差异分析,基因型频率差异倍数在10倍以上,认为在患者和对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疾病发生明显相关。通过基因本体(GO)分析出其与髓质海绵肾发生存在的关系,筛选出在中国人群中该疾病发生相关的因素,为进一步的筛查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结果髓质海绵肾患者存在两类出现频率较高的基因,分子功能方面(GO:0005488 Gene 1003,GO:0003674 Gene 1138,GO:0005515 Gene 795,GO:0005509 Gene 86,GO:0043167 Gene 470),生物过程方面(GO:0007275 Gene 440,GO:0048856 Gene 463,GO:0032502 Gene 487,GO:0009653 Gene 232,GO:0032501 Gene 566),可能导致髓质海绵肾的易感性。结论MSK患者存在基因水平的结石易感性。

  • 标签: 髓质海绵肾 基因检测 泌尿系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少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hypohidrotic ectodermal dysplasia,HED)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及致病性分析,为HED患者的基因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临床诊断为HED的患儿及其家系成员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及其家系成员行外周血基因DNA提取,利用外显子测序及Sanger测序检测基因突变,进行罕见变异位点筛选,并对筛选出的突变进行生物信息学功能预测。结果共收集到4例HED患者,通过外显子测序检测并筛选出3个已报道过的外异蛋白A(ectodysplasin A,EDA)基因突变c.2T>C、c.161A>G、c.467G>A,其中c.2T>C为起始密码子突变。此外还检测出1个未在HED病例中报道过的外异蛋白A受体(ectodysplasin A receptor,EDAR)基因突变c.871G>A。HED患儿及其家系成员的Sanger测序结果证明了上述突变的发生。上述突变的生物信息学功能预测结果显示,本研究检测到的EDA基因突变均具有高度的物种保守性,对EDA蛋白功能有害,c.2T>C、c.161A>G及c.467G>A 3种突变的联合注释依赖耗竭(combined annotation dependent depletion,CADD)数据库评分分值分别为22.5、26.3、25.5,基因进化速率评测(genomic evolutionary rate profilling,GERP)数据库评分分值分别为2.16、2.26、2.18。EDAR基因突变具有一定的物种保守性,对EDAR蛋白质功能“可能有害”,CADD评分分值为22.0,GERP评分分值为1.93。结论本研究在4个HED家系中检测出3种EDA基因突变和1种EDAR基因突变。EDA基因及EDAR基因上不同位点、不同类型的突变可对蛋白质功能产生影响,导致HED的发生。

  • 标签: 外胚层发育不良,少汗性,常染色体隐性 外显子 突变 外异蛋白A基因 外异蛋白A受体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 简介:摘要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在染色体核型和染色体拷贝数分析均未见异常的胎儿中,产前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可将结构异常胎儿的诊断率提高8.5%~10%。产前WES目前已经在国内外逐步开展,但由于胎儿表型评估的局限性、产前诊断的预测性质以及伦理学问题等,如何合理、规范地应用产前WES,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临床效用,成为亟待明确的问题。鉴于此,我们参考国内外最新的指南、专家共识和已发表的文献,讨论形成了本共识,对产前WES的适用群体、检测前咨询、取样及实验室检测、产前WES报告、检测后咨询、妊娠结局随访、产前WES复杂病例多学科会诊、产前WES样本与资料信息的保存等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全外显子组测序 胎儿结构畸形 产前诊断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罕见的Möbius综合征(MBS)的临床特征及可能的致病基因。方法横断面研究。对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的18例散发MBS患者进行一般信息问卷调查、详细眼科检查和全身体格检查,其中17例患者行颅神经及眼眶MRI。采集所有患者及核心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DNA,应用外显子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鉴定可能导致MBS的致病基因变异。结果在18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为(4.5±4.0)岁(8个月至17岁)。18例患者均存在先天性单侧或双侧眼球外转受限及面瘫,符合MBS的最低诊断标准。其中,以双侧眼球外转受限(16例)及双侧面瘫(15例)更为多见。18例患者中,第一眼位正位9例,内斜视8例,下斜视1例。18例患者均患有屈光不正,其中4例诊断为弱视。15例患者伴多器官系统畸形,以舌咽(14例)和肢体发育异常(5例)为主,7例患者存在运动发育迟缓。9例患者存在孕期不良因素暴露。在17例行MRI检查的患者中,双侧展神经发育不良15例,单侧展神经发育不良2例;双侧面神经发育不良14例,左侧面神经发育不良3例;部分患者伴有其他颅神经发育不良,以舌咽神经、舌下神经为主。外显子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未发现明确致病基因变异。结论MBS的核心临床特征为先天性眼球外转受限和面瘫,但临床表现多样且严重程度存在较大变异。所有行颅神经MRI检查的患者均存在展神经及面神经纤细或缺如,颅神经MRI检查结果可作为MBS诊断标准的补充。MBS的致病基因突变检出率较低,半数患者存在孕期不良因素暴露,提示MBS存在多因素致病机制。

  • 标签: Möbius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全外显子组测序
  • 简介:摘要颈动脉斑块形成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颈动脉斑块的干预是预防卒中的关键,但目前尚缺乏对其稳定性改变机制的明确阐述。单细胞转录测序能够有效地检测整个组织中每一个细胞的基因序列,从而充分分析细胞亚型的表达差异。本文对单细胞转录测序技术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进一步分析其研究前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转录测序(RNA-Seq),分析比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早期小鼠模型中Yes相关蛋白(YAP)阳性肝细胞和YAP阴性肝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初步了解此类YAP阳性肝细胞的功能学特征。方法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饲喂C57BL/6小鼠2周构建NASH早期模型,对照为正常饮食。肝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天狼星红染色和病理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IHC)观察YAP、p-YAP在肝组织的表达。胶原酶灌注联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获取活率大于90%的原代肝细胞。进行YAP抗体标记、流式分选获得YAP阳性和YAP阴性肝细胞并进行RNA-Seq。测序结果用GO、KEGG和相互作用网路的分析方法筛选DEGs。RT-PCR验证模型肝组织中YAP以及部分DEGs的表达水平。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相比,MCD诱导小鼠2周的HE染色肝组织可见脂肪变(病理评分1.07±0.21),伴有小叶炎症(病理评分1.13±0.32)和肝细胞气球样变(病理评分0.80±0.20),天狼星红染色未见明显肝纤维化(病理学评分0.40±0.40)。IHC显示NASH早期的部分肝细胞YAP表达为阳性。RNA-Seq分析,YAP阳性和YAP阴性的肝细胞分别得到Clean reads为49 310 604条、54 820 036条。与YAP阴性肝细胞相比,YAP阳性肝细胞导致5 565个基因差异表达,包括上调基因1 662个,下调基因3 903个。上调基因的GO分析显示,嘌呤三磷酸核苷和三磷酸核苷等线粒体功能相关的代谢过程为显著富集的生物学过程(BP);下调基因分析到显著富集的BP为嗅觉受体相关过程。KEGG分析显示,DEGs富集到292条通路,氧化磷酸化(OXPHOS)通路为显著富集信号通路。RT-PCR确认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YAP及其靶基因(Cyr61、Ankrd1)以及OXPHOS通路的Cox5b、Sdhc基因水平显著上调,与测序结果一致。相互作用网络分析预测到8个关键基因。结论NASH早期肝细胞代谢水平的变化可能与YAP活性增加有关。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Yes-相关蛋白 二代转录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引发2022年5月山东省荣成市COVID-19疫情的SARS-CoV-2进行基因测序,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情况并进行溯源。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5份来源于某水产进口公司相关COVID-19聚集性病例鼻咽拭子样本和3份环境样本进行病毒基因测序。使用病毒序列和变异分析软件,对测序原始数据进行基因序列拼接和变异位点分析并对病毒进行分型,利用进化分析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追溯病毒的潜在来源。结果成功获得13条来源于病例样本的SARS-CoV-2基因序列,长度为29 653~29 780 bp,平均测序深度为1 756~6 565 X,基因覆盖度为99.20%~99.63%;Pangolin分型结果显示13个SARS-CoV-2基因均属于VOC/Gamma(P.1.15)分支;与武汉参考株(NC_045512.2)相比,13条SARS-CoV-2基因序列分别存在40~41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在7个蛋白质结构域(ORF1a、ORF1b、S、ORF3a、ORF8、ORF9b及N蛋白),存在23~24个氨基酸变异位点。进化分析显示该病毒序列与来自阿根廷的参考株(EPI_ISL_4082233)共处于同一子分支上。结论本研究从荣成市一起冷链进口水产关联的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样本中测序获得13个Gamma变异株基因序列,及时将病毒来源指向于2021年的南美进口海鲜。本研究所采用的测序方法和分析结果可以为SARS-CoV-2的变异分析和病例溯源提供参考,也提示我们SARS-CoV-2在冷链物品表面的存活与传播能力不容小觑,有待进一步探索。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伽马变异株 高通量测序 变异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GI.1型札如病毒进行基因扩增测序尝试并开展初步分析。方法利用本研究设计的GI札如病毒基因5’末端通用引物及杯状病毒3’末端引物,对本实验室保存的两株GI.1型札如病毒标本进行基因扩增,然后进行文库构建、上机测序及序列组装。通过BioEdi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采用MEGA 7.0软件构建进化树进行进化分析。结果两个标本测序质量优异,测序方法具有可行性;在基因(WGS)、NSP基因、VP1基因及VP2基因进化树中,均归类为GI.1型;位点变异分布于各个基因片段,但VP1基因的N端保守性较好,熵值较低;大部分基因的核苷酸突变尤其是NS3、NS5及VP1基因的核苷酸突变以同义突变为主,未形成相应氨基酸的突变。结论成功地开展了对GI.1型札如病毒基因扩增测序及相关进化分析,为札如病毒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札如病毒 全基因组 进化树 同义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关键基因与结直肠癌(CRC)预后的关系,构建个体化预后风险评分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分别获取416例和532例信息完整的CRC样本数据,从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数据库下载200个EMT相关基因。分析TCGA的测序数据得到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与EMT基因集取交集得到62个差异表达的EMT基因,包括23个上调基因,39个下调基因。通过单因素Cox分析筛选出7个预后相关基因。进一步通过最小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出4个预后价值最高的基因构建风险评分模型。根据评分模型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高、低风险的生存差异。用GEO数据集对EMT风险评分模型进行验证,分析高、低风险生存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计算风险评分模型的风险死亡比。依据风险评分模型和临床病理特征构建临床列线图。高、低风险间比较生存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TCGA下载的CRC样本信息经过分析得到4个与预后相关的EMT基因[胶原C-蛋白酶增强剂2(PCOLCE2)、催产素受体(OXT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以及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家族1(SERPINE1)],用于构建风险评分模型,低风险的总生存优于高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P<0.01),ROC曲线提示风险评分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1、3、5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0.863、0.870。GEO数据集验证风险评分模型的预测能力,高、低风险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4,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风险评分模型是独立的预后因子。列线图可有效评估CRC患者1年、3年和5年的预后。结论基于EMT关键基因的风险评分模型可以准确预测CRC患者的总生存期,基于该模型的列线图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结直肠癌 预后 生物标志物 上皮-间充质转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