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干原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及重建的方法,并分析其并发症及功能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7例股骨干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资料,男22例,女15例;年龄(20.56±4.72)岁(范围:8~46岁)。37例Enneking恶性肿瘤分期均为ⅡB期,肿瘤病灶累及股骨长度范围10~24 cm,均未发生病理性骨折;术前行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骨肉瘤22例,软骨肉瘤8例,尤文肉瘤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骨肉瘤与尤文肉瘤均行新辅助化疗。8例行人工全股骨假体置换术(置换组),14例行大段异体骨移植髓内钉内固定术(异体骨组),同种异体骨-假体复合物(allograft-prosthetic composite,APC)术8例(APC组),3D打印假体7例(3D打印组)。肢体功能按照世界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93系统评分,对比分析各组之间肢体功能及优良率。结果37例随访时间(23.15±16.74)个月(范围:6~62个月)。至末次随访,9例(30.76%)出现肺转移,其中6例患者死于肿瘤多发转移,余28例无瘤存活。37例术后MSTS93评分(22.55±2.57)分(范围:18~28分),3D打印组为(27±1.74)分,异体骨组为(22.85±2.59)分,置换组(20.25±2.25)分,APC组(20.5±2.07)分,3D打印组功能评分与其他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体下肢功能优良率为79.41%,其中3D打印组优良率为100%,异体骨组优良率为78.5%,APC组为87.5%,置换组优良率为62.5%,各组之间肢体功能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置换组术后患者髋关节均未发生脱位,3例异体骨组及2例APC组异体骨段发生骨折不愈合;置换组1例术后血肿压迫坐骨神经,行急诊清创后神经功能恢复;1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经换药清创后愈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4.32%(9/37)。结论股骨干原发恶性肿瘤的患者通过肿瘤范围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恢复下肢功能,从而达到的目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D打印假体在股骨干肿瘤的治疗中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案。

  • 标签: 股骨 股骨肿瘤 假体植入 骨重建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术前静脉内滴注氨甲环酸联合术中切口内局部浸润氨甲环酸对降低膝关节周围肿瘤大段切除后假体置换手术手术期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1月共116例在我院治疗的膝关节周围肿瘤进行肿瘤大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根据是否在术前静脉内滴注氨甲环酸联合术中切口内局部浸润氨甲环酸分为氨甲环酸组(26例)和无氨甲环酸组(9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是否输血、术后第3 d的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药物相关副反应、伤口并发症。对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90例无氨甲环酸组中39例需行术前化疗,26例氨甲环酸组中8例。氨甲环酸组中股骨远端23例(88.46%),胫骨近端3例(11.54%);无氨甲环酸组中股骨远端59例(65.56%),胫骨近端31例(34.44%)。氨甲环酸组截骨长度为(15.21±4.69)cm,无氨甲环酸组为(14.01±3.26)cm,两组基本相近。氨甲环酸组手术时间2.34 h,无氨甲环酸组用时2.57 h;氨甲环酸组术中出血量为(440.39±208.48)ml,无氨甲环酸组为(613.33±212.7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6,P=0.002)。氨甲环酸组输血15例(57.69%),无氨甲环酸组54例(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1,P=0.029)。氨甲环酸组总引流量(468.08±220.74)ml,无氨甲环酸组(623.92±316.8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8,P=0.022);氨甲环酸组估算总失血量为(236.75±116.56)ml,无氨甲环酸组为(440.47±194.2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6,P=0.000);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氨甲环酸组(92.12±13.66)g/L,无氨甲环酸组(84.29±11.2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1,P=0.004);围手术期失血量:氨甲环酸组为(586.75±409.93)ml,无氨甲环酸组为(866.14±418.6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5,P=0.003)。所有患者术后3 d复查凝血功能,氨甲环酸组患者术后3 d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分别为(15.01±1.01)s、(41.18±4.61)s、(3.26±0.66)g/L,无氨甲环酸组分别为(14.88±0.85)s、(40.77±4.63)s、(3.31±1.20)g/L,所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静脉内滴注氨甲环酸联合术中切口内局部浸润氨甲环酸能显著降低膝关节肿瘤术的围手术期出血量,减少异体输血。

  • 标签: 膝关节 肿瘤 氨甲环酸 失血,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对于肢体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微波高温原位灭活术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 126例肢体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微波高温 原位灭活术进行治疗,将荷瘤骨断和正常组织进行分离实施原位热灭活,并针对热灭活骨段 进行加固治疗,使其能够充分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观察 3年后肿瘤患者的存活情况。结果:肢体恶性骨肿瘤患者存活 86例,占比 68.3%。术后 42例( 33.3%)患者出现局部复发; 28例( 22.2%)患者需截肢; 23例( 18.25%)患者在术后出现骨折; 7例( 5.6%)患者出现深部感染。肩胛骨、锁骨、跟骨患者术后功能无影响;股骨径股骨肱骨肿瘤患者在术后对于两端大关节功能不影响;胫骨中段肿瘤患者,具有良好的负重功能。结论:通过上述结果进行分析,对于肢体恶性骨肿瘤患者采用微波高温原位灭活技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且术后患者康复状态良好,并发症较少, 功能恢复良好 。

  • 标签: 肢体,恶性骨肿瘤,原位灭活技术,微波高温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股骨热缺血时间大于10 h的Gustilo ⅢC型开放性骨折成功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太原长城骨伤手外科医院收治的2例股骨热缺血时间大于10 h的Gustilo ⅢC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2、27岁;清创术后分别短缩8.0、10.0 cm再植。骨折端-端相对钢板加压固定,股动脉直接吻合,肌肉端-端吻合。再植成活4个月后,行二期截骨术,单边重建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1周开始进行肢体延长。根据Paley等提出的标准评定疗效。结果2例患者小腿肌群均出现散在不规则坏死,经4次清创,40 d后减张切口经植皮愈合。2例成功并延长至与对侧肢体等长,分别延长8.0、10.0 cm,延长时间为3.0、3.5个月,单边重建外固定支架佩戴时间为29、24个月。足底部感觉均于术后1年恢复至S4。拆除外固定支架6个月随访时,根据Paley等提出的标准评定疗效:骨性结果均为优,功能结果均为良。结论综合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应用一期彻底清创骨折钢板固定短缩再植、二期单边重建外固定支架进行肢体延长用于股骨热缺血时间大于10 h的Gustilo ⅢC型开放性骨折的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股骨 再植术 骨延长 外固定器 热缺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 四肢骨肉瘤 患者实施 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的应用效果 。 方法:选择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 ,收治 的 46 例 四肢骨肉瘤 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 , 并分为观察组( 23 例, 接受 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 治疗方式 )和对照组( 23 例, 接受 常规手术治疗方式 ) 。结果:对比 两组 患者治疗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好 , 差异 均有 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对 四肢骨肉瘤 患者实施 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 治疗方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较正常的肢体功能作用 。

  • 标签:
  • 简介:摘要保留骨骺术是治疗儿童及青少年肢体骨肉瘤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在不增加危及生命并发症发生的前提下避免术后双侧肢体不等长及改善术后的肢体功能。严格遵循手术适应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骨骺牵张或借助影像学的方法确定术中截骨部位已达到肿瘤切除的安全边界,可采取多种方式修复肿瘤性骨缺损。临床研究证实各种手术方法均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也存在不同的手术并发症.只有将骺板与骨骺同时保留时才能保证肢体长度的等长;骨骺内截骨的结果是骨生长的阻滞导致肢体的不等长。实施骨缺损的生物学重建可在骨生长停止后应用骨延长的方法恢复肢体的长度。

  • 标签: 骨肉瘤 四肢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骨肿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我院骨肿瘤术后患者中选取40例,时间段为2018年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术已成为早期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标准术式,但随着手术的规范化推进,目前临床仍面临诸多焦点问题。首先,有关手术的适应证,虽然总体达成一致,但有关年龄、肿瘤大小对保乳手术效果的影响仍值得关注;其次,如何确保切缘阴性以及修复组织缺损进而达到较好乳房外形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另外,术中切缘评估方法的改进、肿瘤整形技术、新辅助化疗、腋窝前哨淋巴活检、腔镜辅助技术及新型人工材料和3D打印技术在手术中的运用均为手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前景。本文将对上述有关早期乳腺癌的焦点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早期诊断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保乳手术 焦点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肌内静脉畸形的临床分期及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四肌内静脉畸形病例336例,其中男163例,女173例,年龄范围为5~65岁,平均16.7岁。结合患者主诉、体格检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诊断,根据术前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X线片和MRI检查,将四肌内静脉畸形分为4期,分别为Ⅰ期疼痛期、Ⅱ期可逆性功能障碍期、Ⅲ期功能障碍期、Ⅳ期骨化期;对于Ⅰ期和Ⅱ期患者采用单纯静脉畸形切除术,Ⅲ期和Ⅳ期患者采用静脉畸形切除+肌腱Z形吻合延长术,所有患者术后进行系统康复锻炼。根据术前、末次随访时的MRI检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关节活动度的变化和患者满意度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共336例,Ⅰ、Ⅱ、Ⅲ、Ⅳ期分别为173、82、75、6例,单纯静脉畸形切除术255例,静脉畸形切除+肌腱Z形吻合延长术81例;治愈330例;基本治愈6例。手术治愈率98.3%,患者满意率100%。结论四肌内静脉畸形术前进行临床分期,精准化选择手术治疗方式,可以提高治愈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标签: 四肢 静脉畸形 临床分期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脾与手术在脾破裂急诊手术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本院接收的 65例行临床急诊手术治疗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患者对象,对患者进行诊断及使用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65例患者经临床急诊手术抢救后,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手术方法中有 54例患者行脾切除术, 11例患者采取保脾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半年结果显示患者无感染及再出血情况,预后良好。结论:针对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临床中根据患者情况实施临床急诊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外伤性脾破裂 急诊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MESS联合AIS-ISS评分对上肢严重损伤手术方式选择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7例(68)上肢严重损伤病例。分别进行MESS和AIS-ISS评分,以截肢=1,=0作为结局变量进行逻辑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 结果 截肢组MESS评分为(9.39±1.98)分,显著高于组(6.42±1.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AIS-I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MESS评分进入回归方程,绘制ROC曲线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当MESS评分=7.5分是,其效能最佳,其预测截肢的敏感性为83.9%,特异性为78.0%,而MESS评分每升高1分时,截肢的可能性增加1.042(0.426-1.924)倍。即MESS≥7.5时截肢,MESS<7.5时。结论 MESS评分是上肢严重损伤选择手术方式的独立影响因素,可用于临床指导此类患者的救治,其价值大于AIS-ISS评分。

  • 标签: 损伤肢体严重程度评分 简明损伤定级标准 损伤严重度计分 上肢 截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行保留关节的术(JPLS)治疗后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00年11月—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骨科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16~49(28.47±9.57)岁。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行JPLS的17例患者为保留关节组,行假体关节置换术(JPRS)的17例患者为假体置换组。另外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2月我科患者陪护人员中17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8名、女9名,年龄18~50(29.83±10.25)岁。于术后12个月,分别采用骨骼肌系统肿瘤协会(MSTS)评分系统、国际膝关节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量表、生活质量简明健康问卷(SF-36)评价并对比较正常对照组、保留关节组、假体置换组下肢功能、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比较保留关节组、假体置换组患者在MSTS、IKDC评分标准中各条目的分布情况。结果(1)正常对照组、保留关节组、假体置换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保留关节组、假体置换组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2)术后12个月,假体置换组MSTS评分为(22.82±5.47)分,低于保留关节组的(27.12±1.69)分和正常对照组的(28.18±1.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152, P<0.05);而保留关节组和正常对照组间MST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体置换组、保留关节组、正常对照组IKDC评分分别为(59.71±11.73)、(76.18±9.73)、(90.41±7.61)分,评分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3.283, P<0.05)。(3)术后12个月SF-36评分结果显示,假体置换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健康变化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保留关节组健康变化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假体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F-36量表中其他指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保留关节组、假体置换组MSTS、IKDC评分标准中各条目分布情况比较:保留关节组患者与假体置换组肢体功能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关节组的疼痛、满意度、支具辅助、行走、步态情况优于假体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保留关节组与假体置换组在直跪、下蹲、膝关节弯曲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在无疼痛、肿胀、绞锁、打软腿及一般情况下可进行的运动和上下楼、坐下从椅子上站起、向前直跑、用伤腿跳起并落地、迅速停止或开始等方面,保留关节组均优于假体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JPLS相比JPRS能给骨肉瘤患者带来更好的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对骨肉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评价,建议联合应用IKDC和SF-36等评价指标,以弥补MSTS功能评分的不足,从而更加准确科学地反映患者的肢体功能。

  • 标签: 骨肉瘤 保留关节保肢术 股骨 胫骨 膝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基础,尤其是对于低位直肠癌,在追求远期肿瘤学疗效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兼顾患者术后生命质量,保留正常生理功能,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对直肠癌病理学与分子病理学理解的深入、多学科综合诊断与治疗策略的优化与发展、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等手术技术和治疗理念的引入,以及技术设备与外科手术方式的持续创新,低位直肠癌功能手术得到不断完善与持续发展。直肠癌外科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无疑将更多地体现在功能的保留与保护等方面。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在保证肿瘤根治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有赖于精准选择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治疗策略和精细地施行个体化的手术

  • 标签: 直肠肿瘤 根治术 功能 保留肛门手术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系统化护理措施,将其应用于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长管骨折手术护理过程中,研讨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 2018年 9月~ 2019年 8月救治及诊疗的四长管骨折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定 44例,均开展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执行随机法分组,实验组纳入 22例患者并展开系统化护理,对照组纳入 22例患者并展开常规护理。结果:将 2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更高,统计学意义存在, P<0.05。结论:利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长管骨折手术护理过程中,融入系统化护理理念,效果显著。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 四肢长管骨折 手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四转移骨肿瘤病理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我院 2016 年 7 月 ~ 2017 年 7 月收治的 52 例四转移性骨肿瘤病理性骨折患者 进行分析, 其中肿瘤病灶切除功能重建术 30 例,肿瘤切除重建术 8 例,肿瘤切除 与 关节置换术 5 例,外固定术 5 例,截肢 4 例 。 结果: 52例患者中, 8例失访, 44例随访 6~ 36个月, 17例半年内死亡, 8例一年内死亡, 4例两年内死亡, 3例三年内死亡 ; 近 一 年内 7例患者带瘤存活,半年内 5 例带瘤存活。 44例患者生存期局部症状明显缓解,其中 3例需扶手杖下 地 行走, 4例截肢 及 1例外固定者需扶双拐行走,无病理性骨折卧床不起患者。结论:手术治疗四转移骨肿瘤病理性骨折,可生存期能保持肢体功能良好,减轻局部疼痛症状, 从而 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骨肿瘤 骨折 四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中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230例手术中行射频消融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为56岁,范围为27~91岁,对术后疗效、外形满意度及并发症进行门诊随访。结果随访18个月显示,2例(0.87%)患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217例(94.35%)患者术后对乳房外形满意,8例(3.48%)患者出现皮肤烧伤及原位硬结。结论手术中使用射频消融技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发生率低,加强局部肿瘤控制的同时,还可能改善手术后乳房美容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射频消融 保乳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接受治疗的恶性骨肿瘤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促进软组织修复和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间收治的 5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均接受治疗,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出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 25例设为参照组,接受康复护理的 25例设为实验组,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软组织修复情况上看,实验组的软组织感染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水肿消失时间以及肉芽组织形成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上看,实验组的行走能力、步态改变、自我感受、支具使用、肢体疼痛、功能活动等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各项对比差异均为(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接受治疗的恶性骨肿瘤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恶性骨肿瘤 保肢治疗 康复护理 软组织修复 肢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