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于换热器来讲,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新材料的采用。由于许多场合存在严重的腐蚀现象,采用的对策一是表面防腐,另一方面就是选用耐蚀新材料。目前应用的耐蚀新材料主要是金属钛管、哈氏合金、超级双相不锈钢、锆管等。余热回收换热器作用效果受材料物性、表面积大小,特别是传热管的结构形状、对流换热的组织方式和强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对换热器用传热管,合理的功能结构不仅在于增加换热面积,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尺度的结构形状来组织合理的流态,以达到最好散热效果的目的。

  • 标签: 换热器 不锈钢 翅片管
  • 简介:为研究小口径火炮身管在不同射击条件下的温度分布特性,建立了膛内运动及后效时期火药燃气的温度方程,确定了传热初始条件;分析了内弹道时期身管膛壁对流换热系数,明确了传热边界;依据传热学理论,建立了火炮身管的传热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最后,以某30mm小口径镀铬身管为例分析了单发及连发射击条件下温度场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同时得到铬层附近温度梯度不显著的结论,为下一步开展小口径火炮身管寿命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火炮身管 传热 数值模拟 温度分布 铬层
  • 简介:摘要伴随着超超临界锅炉技术的发展,一些高参数、大容量的燃煤锅炉受热面的布置方式和结构型式也更加的复杂多变。可是长期以来对炉内燃烧与锅内水动力耦合的研究一直有所缺失,导致锅炉实际运行中超温爆管现象频繁发生,因此超超临界锅炉炉内传热特性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就主要对超超临界锅炉变压运行水冷壁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探究。

  • 标签: 超超临界锅炉 水冷壁 传热特性
  • 简介:考虑太阳能辐射传热和石蜡材料的相变特性,建立了含石蜡层玻璃围护结构的导热、相变和辐射耦合传热模型,利用布格尔定律跟踪太阳能辐射传输,采用控制容积法离散传热方程,分析了辐射传热对含石蜡材料玻璃围护结构的热影响,并探讨了石蜡吸收系数和折射率对含石蜡层玻璃围护结构的传热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辐射对含石蜡层玻璃围护结构传热过程影响较大;石蜡的吸收系数和折射率对含石蜡层玻璃围护结构内部温度、热流以及透光率的影响显著。结论为含石蜡层玻璃围护结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 标签: 玻璃围护结构 石蜡 辐射 相变
  • 简介:综合传热系数是反映车体隔热性能的重要指标,城轨车辆车体存在的复杂热桥结构使得目前尚无理论公式可对其综合传热系数进行直接计算。本文建立车体热桥结构物理模型,对车体稳态传热进行模拟;基于模拟结果,对整车车体传热特征和车体热桥单元导热性能进行分析,最终建立城轨车辆综合传热系数快速算法,并开发相应的计算软件。该快速算法计算简便、结果合理可靠,对于城轨车辆空调系统设计与车体隔热性能优化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城轨车辆 综合传热系数 热桥 车体隔热
  • 简介:为研究环境实验箱在升、降温过程中气流组织与围护结构的耦合传热计算方法,对UC240环境试验箱进行实验,测量其速度场分布和升、降温曲线,并以实测值作为边界条件,利用CFD方法对环境箱气流组织和围护结构的耦合传热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CFD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尤其是壁面温度曲线,误差不超过4℃。送风温度可以根据蒸发器理论或加热功率和回风温度,借助UDF功能而动态确定,这反过来可以对蒸发器或加热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环境实验箱 气流组织 围护结构 耦合传热 CFD UDF
  • 简介:在压力2.5~4MPa,质量流量0.7~1.7g/s,热流密度0.06~1MW/m~2的实验条件下,对煤油在内径1mm,长度300mm竖直上升圆管内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并分析了传热系数随局部油温的变化及不同实验参数对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压力下煤油传热主要由自身物性和流动状态决定.超临界压力煤油传热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区域:正常传热传热强化区和传热恶化区.传热强化主要是湍流掺混增强和近壁面流体在拟临界温度附近物性剧烈变化的综合作用;传热恶化则是因为壁温及近壁面流体温度远高于拟临界温度,在近壁面发生了类似于亚临界状态下的“拟膜态沸腾”.

  • 标签: 流动状态 物性变化 传热恶化 传热强化
  • 简介:在规则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中,氦气在规则燃料球之间流动,并对燃料球进行冷却。将燃料球分为发热区和石墨包壳,考虑了燃料球内部热传导。以三个规则燃料球为一组,对氦气在燃料球中的流动与传热进行数值模拟,获得氮气在燃料球孔隙间的流场,以及燃料球与氦气的温度分布;并将燃料球出口边界的流动和传热参数传递给下一组燃料球入口边界,以实现大规模规则燃料球模块化高温气冷堆的数值模拟,预测燃料球与氨气的升温速率和压降率。

  • 标签: 高温气冷堆 模块化 流动 传热 数值模拟
  • 简介:通过搭建适用于聚合物螺旋盘管在滞留型水体中传热特性研究的试验装置,对管内流阻以及管内和管外对流换热特性进行测试,并与现有主要基于金属材料盘管换热器所获试验关联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推荐可应用于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聚合物螺旋盘管换热器流阻和传热特性估算的试验关联式,为闭式地表水地源热泵聚合物螺旋盘管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换热器 螺旋盘管 聚合物 流阻 对流换热 地表水地源热泵
  • 简介:通过井筒向某地质结构内注入冷介质时,由于地温与冷介质之间存在温差,冷介质将通过井筒结构与土壤进行热量交换,最终导致冷介质冷量损失进而温度升高而达不到所需温度要求。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井筒进行冷量损失和沿井筒的温度分布的预测,为保冷结构设计以及井筒结构材料选型提供数据支持。由于注入冷介质的过程中,热量交换过程是一个非稳态传热过程,通常只能采用数值模拟来进行预测。为了简化数值模拟复杂的计算过程,采用准稳态的传热方法来构建单相冷介质通过井筒注入时的流动换热的物理数学模型,并开发了一个数值仿真软件。将仿真结果同商业软件FLUENT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温度分布和冷量损失基本一致,由此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非工程热物理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能够预测低温工质在井筒流动与换热过程的仿真软件。

  • 标签: 冷介质 冷量损失 井筒 传热
  • 简介:针对时间分数阶Pennes生物传热方程,构造了同伦摄动法,将同伦摄动法(HPM)与差分方法相结合,求出了关于时间分数阶Pennes生物传热方程的三阶近似解,并给出了数值算例.结果表明:HPM方法求解Pennes方程近似解时,具有数值解精度高,计算简单的优点.

  • 标签: 同伦摄动法 分数阶 Pennes方程
  • 简介:涟漪纹管是一种新型三维内外表面强化传热管,内径11.5000mm、外径12.7000mm,管壁表面有直径为3.5000mm的半球凹坑与高度为0.1778mm的涟漪花纹。工质R22在涟漪纹管内的质量流量设定为40~90kg/h,实验结果表明,涟漪纹管内对流传热努赛尔数(Nu)是相同雷诺数(Re)下光管的2.48倍。同时,对具有不同表面参数(凹坑直径0.0000到4.0000mm,花纹高度0.0000到0.2778mm)的涟漪纹管内湍流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范围内,管壁表面凹坑直径越大,Nu越大;花纹虽有助于提高传热效果,但花纹高度越大,Nu越小;而摩擦阻力随着凹坑直径与花纹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如果以基于相同泵功的强化因子η’评价其综合强化传热性能,则当凹坑直径为1.0000mm且无花纹存在时,管内的强化传热效果最好。

  • 标签: 湍流 传热 实验研究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强化因子
  • 简介:为揭示不凝结气体对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carbonnanotube,MWCNT)纳米结构表面核态池沸腾过程的影响,使用气体沉积法(chemicalvapordeposition,CVD)在硅表面制作MWCNT纳米结构表面,并使用光滑硅表面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实验操作中,将驱气前后的工作液体应用于两种表面的池沸腾实验,传热表面过热度控制在0.O~35.0℃,工作液体过冷度分为40.0和50.0℃。实验结果表明,液体中含气量的变化对MWCNT纳米结构表面影响较小,而对光滑硅表面的影响较大;对比硅表面,MWCNT纳米结构表面能够有效提升沸腾传热效果,对于驱气后的工作液体提升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MWCNT纳米结构表面 不凝结气体 核态池沸腾 热流密度 过热度
  • 简介:摘要针对大唐淮南洛河发电厂国产600MW所配置的一座90002逆流式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因早期塔内设计工艺落后,塔内淋水填料及配水方式的布置不够合理,传统喷溅装置存在下部淋水中空等问题,通过采用较为先进的二维数值模拟设计思路,对塔内淋水填料及配水方式进行优化布置,并选用自行设计新型喷溅装置以解决淋水中空问题,使冷却塔冷却能力大大提高,改善了机组经济性,实现企业节能减排目的。

  • 标签: 冷却塔 出塔水温 喷溅装置 冷却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误区不少,计算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我的具体措施多种方法运用,引导学生加强对计算法则、规律的理解;创设具体情境,理解计算意义,激发计算意识;结合学生思维特点,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 标签: 计算教育现状作法
  • 简介:布局寥寥数手。需要棋手对大场、厚薄、实地、攻防等多方面因素做出预判,切记不可盲目追求优势,那样反而容易误入歧途,首先维持局面的平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标签: 棋谱 点评 布局 误入歧途
  • 简介: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目前关于计算思维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及培养现状,针对理工类专业应用特点及后续课程需要,设计了促进计算思维发展的课程教学内容,提出了“项目环境下基于计算思维发展的WPBL”的教学模式及模型(简称PWCT),最后通过运用实践案例对该模型进行分析和教学,实验数据说明了所提出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 标签: 计算思维 教学内容 WPBL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