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人工血管移植(AVG)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管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1例建立AV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8个月(2~61个月)。患者AVG术后平均初级通畅时间为(22.20±1.97)个月,1、2、3年初级通畅率分别为61.5%、36.6%和23.2%。AVG术后平均次级通畅时间为(38.30±2.30)个月,术后的1、2、3年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5.6%、68.6%和55.8%。AVG术后出现血栓形成65例(49.6%),通路狭窄50例(38.2%),移植感染13例(9.9%),假性动脉瘤2例(1.5%),透析通路相关性肢端缺血综合征2例(1.5%),血清肿2例(1.5%)。结论AVG初级通畅率较自体动静脉(AVF)差,但通过修复手术能达到较满意的次级通畅率。术后规律随访,早期发现狭窄病变并进行相应处理,是维持AVG远期通畅的关键。

  • 标签: 血液滤过 移植物闭塞,血管 通畅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人工血管移植(arteriovenous graft,AVG)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为预测风险、延长使用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管与介入科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行AVG建立手术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AVG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39例患者,其中男58例(41.7%);中位年龄57岁;24个月内83例(59.7%)出现AVG功能障碍。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在AVG建立后6、12和24个月,其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6.1%、56.8%和38.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个月,老年(年龄>65岁)患者AVG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显著高于≤65岁患者(Log-rank χ2=7.632,P=0.006);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10.1 fl患者AVG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显著高于MPV≤10.1 fl患者(Log-rank χ2=19.910,P<0.001);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11.4 fl患者AVG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显著高于PDW≤11.4 fl患者(Log-rank χ2=35.410,P<0.001);大型血小板比例(platelet -larger cell ratio,P-LCR)>24.8%患者AVG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P-LCR≤24.8%患者(Log-rank χ2=7.181,P=0.007)。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MPV(MPV>10.1 fl,HR=6.501,95%CI 1.916~22.054,P=0.003)、高PDW(PDW>11.4 fl,HR=3.625,95%CI 1.957~6.714,P<0.001)及低P-LCR(P-LCR>24.8%,HR=0.145,95%CI 0.045~0.470,P=0.001)为AVG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以上因素建立函数模型对预测HD患者AVG功能障碍的风险程度有一定价值(似然比检验χ2=49.360,P<0.001)。结论HD患者AVG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MPV、PDW、P-LCR水平可能是造成AVG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术前或术后复诊综合评估这些因素对预防AVG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肾透析 危险因素 人工血管 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 终末期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移植(arteriovenous graft,AVG)的通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进一步优化血管通路选择、提高透析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新建AVG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AVG通畅率,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AVG通畅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AVG 381例次,年龄为(55.5±11.8)岁,男性154例次(40.4%),糖尿病140例次(36.7%)。AVG中位一期通畅时间为377.00(95%CI 314.26~439.74)d,术后1年、2年和3年一期通畅率分别为51.0%、30.7%和15.4%。中位一期辅助通畅时间为839.00(95%CI 668.89~1 009.11)d,术后1年、2年和3年一期辅助通畅率分别为78.3%、56.4%和39.1%。术后1年、2年和3年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6.7%、90.1%和78.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吻合静脉为贵要静脉和头静脉(以肘正中静脉为参照,HR=1.869,95%CI 1.124~3.107,P=0.016;HR=2.110,95%CI 1.176~3.786,P=0.012)及吻合静脉术前内径<3.5 mm(HR=1.411,95%CI 1.020~1.952,P=0.037)为AVG一期通畅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男性(HR=1.680,95%CI 1.127~2.503,P=0.011)、平均动脉压<70 mmHg(HR=3.228,95%CI 1.109~9.394,P=0.032)、Acuseal移植类型(以Intering为参照,HR=1.884,95%CI 1.185~2.994,P=0.007)、吻合静脉为头静脉(以肘正中静脉为参照,HR=2.817,95%CI 1.328~5.977,P=0.007)、吻合静脉术前内径<3.5 mm(HR=1.555,95%CI 1.048~2.306,P=0.028)、血磷≤1.78 mmol/L(血磷1.13~1.78 mmol/L />1.78 mmol/L,HR=1.737,95%CI 1.111~2.716,P=0.015;血磷<1.13 mmol/L />1.78 mmol/L,HR=2.162,95%CI 1.072~4.362,P=0.031)以及铁蛋白<200 μg/L(HR=1.850,95%CI 1.231~2.780,P=0.003)为AVG一期辅助通畅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白蛋白<40 g/L(HR=2.165,95%CI 1.096~4.275,P=0.026)为AVG二期通畅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VG术后1年、2年和3年一期通畅率分别为51.0%、30.7%和15.4%。AVG术后1年、2年和3年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6.7%、90.1%和78.5%。吻合静脉为头静脉和贵要静脉及内径<3.5 mm是AVG一期通畅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吻合静脉为头静脉及内径<3.5 mm是一期辅助通畅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40 g/L为二期通畅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系统评估以及患者良好的营养状态对于维持AVG的长期通畅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肾透析 动静脉瘘 危险因素 通畅率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了肾脏移植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修复机制,并探讨其在慢性移植肾肾病中的治疗前景。

  • 标签: 肾移植 血管 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总结为不适合行自体动静脉患者建立人工血管动静脉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65例行人工血管动静脉成形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糖尿病性肾病27例。手术方法是前臂人工血管动静脉成形术和上臂人工血管动静脉成形术。结果65例患者共行动静脉手术71次,全部成功,总体成功率100%。术后有69例次成功用于透析穿刺,成熟率97%。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上肢肿胀(58例),其次为血栓形成(3例),出血(2例),缺血性神经病变(2例),窃血综合征(1例),切口血清肿(1例)。结论对不适合行自体动静脉的患者建立人工血管动静脉是可行的,术前予以积极准备及评估血管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终末期肾病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本中心建立上肢人工血管动静脉的1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通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校正变量后有糖尿病史者和高血压史者初级通畅率降低风险显著增加(P=0.040,P=0.015),而辅助初级通畅率降低风险无明显增加(P=0.288,P=0.155)。因此糖尿病史和高血压病史是人工血管动静脉初级通畅率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各纳入分析因素对次级通畅率无明显影响,故患者相关因素不应成为构建人工血管动静脉评估中的阻碍。

  • 标签: 肾透析 人工血管 动静脉瘘 血管通路 通畅率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32例人工血管动静脉(AVG)术后再狭窄临床资料,腔血管成形(PTA)治疗组18例均行单纯球囊扩张,裸支架组14例均行PTA及裸支架植入,随访效果良好,认为对AVG术后再狭窄的患者,PTA及裸支架植入患者的初级通畅率及初级辅助通畅率要明显优于单纯PTA治疗患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尽管指南推荐移植动静脉(arteriovenous graft, AVG)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血管通路的第二选择,但很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自身血管条件较差,所以使用AVG作为长期透析通路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此前研究发现有多个因素与AVG通畅性相关,但未有研究提及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PV)对AVG功能的影响。目前,BPV会增加MHD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成为共识。但对透析中BPV与患者AVG功能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将探讨透析中BPV对MHD患者AVG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压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功能衰竭采用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造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造术,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结果本研究术后出现2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例患者均由于穿刺血透后不按正规压迫,因此造成了瘘管内血栓形成和闭塞,2例患者均经溶栓治疗后血管通路恢复通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30±5.14)分。结论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造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而在此基础上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造瘘术 慢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小直径血管移植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人工材料血管和组织工程血管两大方面.本文重点围绕提高人工血管抗血栓能力、减少内膜增生进行总结;对组织工程血管可降解支架材料中如何减少组织工程血管血栓形成、增强其力学强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小直径血管移植物 组织工程 人工血管 内皮祖细胞 血栓形成 力学强度
  • 简介: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omputedtomographicangiograhpy,CTA)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64排CTA对14例功能不全的血管及临床评估自体血管无条件造的患者进行扫描、采象,应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象和曲面重建技术对图象数据进行处理和3维重建。结果根据64排CTA显示的结果,通过直视下手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介导及药物干预治疗,13例患者重建及修复了动静脉。结论64排CTA能够成为临床评估血管的重要的形态学检测手段,并为下一步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 标签: 血液透析 64排CT血管成象 内瘘血管 诊断
  • 简介:摘要:人造血管动静脉(AVG)是在自体动静脉失功后维持性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但反复多处穿刺AVG会引起人造血管内膜增生和吻合口近端静脉狭窄,甚至形成血栓、动脉瘤。正确使用、护理AVG对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穿刺时机、穿刺方法、穿刺针的选择、穿刺方向、穿刺间距、针尖斜面、压迫止血等方面对AVF护理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AVF使用、护理提供参考。

  • 标签: 人造血管 动静脉内瘘 穿刺研究
  • 简介:慢性肾衰竭患:耆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建立和维护理想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老龄、糖尿病肾病、透析龄长等自身血管条件差的患者不断增多,当患者多次自体动静脉失败后,为了维持血液透析治疗可建立人造血管搭桥

  • 标签: 自体动静脉内瘘 护理常规 血管搭桥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人造 血液透析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医联体模式下人工血管动静脉护理过程中将延续护理干预展开运用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的形式展开探索,选入在2021年2月至2022年本院进行人工血管动静脉治疗患者中的70例为对象,并随机进行1至70编号,任意选取其中的35例,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进行护理时则将延续护理进行运用,作为观察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恢复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以及通畅率统计,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联体模式下人工血管动静脉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人工血管动静脉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医联体模式下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人工血管动静脉一期辅助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结果:试验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7.50%)( P<0.05);且人工血管动静脉一期辅助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医联体模式下对人工血管动静脉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人工血管动静脉一期辅助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

  • 标签: 人工血管 动静脉内瘘 医联体模式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0例患者采用人工血管动静脉的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0例血液透析患者,回顾其人工血管动静脉成形术的相关护理,进行具体分析比较。术后分别进行长于1年的随访。结果人工血管动静脉手术后即刻通畅率为100%,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后加强防治护理并发症,加强护理知识教育,正确使用动静脉,能够使手术成功率提高,延长人工血管动静脉的使用寿命。

  • 标签: 人工血管 动静脉瘘 手术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对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2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自我护理行为及血管情况。结果:护理3个月,干预组患者的健康知识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肾衰竭 维持性血液透析 内瘘血管 内瘘分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静脉术前给予彩色多普勒的超声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3例需要进行动静脉术的肾脏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在手术前给预约彩色多普勒的超声检查和分析;对照组33例患者,术前给予常规的血管选择。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成功率为84.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动静脉的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的超声分析,能够促进手术的治疗成功。

  • 标签: 动静脉内瘘术 彩色多普勒 治疗效果
  • 简介: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在慢性移植血管病(CAV)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以NF-κB作为预防、治疗CAV的靶点所进行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 标签: 核因子-ΚB 慢性移植物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