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羊皮鼓把我的肉拿去,填你的饥肠辘辘把我身上的毛拔掉,去织一段锦衣把我的骨头拿去,肉要刮尽,露出磷来把我的皮剥下,去蒙一面鼓把我的灵魂留下,替屠宰场千万只羊忏悔你要天天敲打,双足磨圆让我的祈祷词,铸一座庙宇让我的诅咒,填满天空

  • 标签: 江流 屠宰场 祈祷词 羊皮 骨头
  • 简介:根据金沙江流域1956~2014共59年的降水、径流资料系列,采用线性回归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方法对此进行趋势检验,结果表明流域:(1)降水系列呈减小趋势,平均线性递减率为-0.0278mm/a,但减小趋势并不显著;(2)径流深系列呈下降趋势,平均线性递减率为-0.2655mm/a,但下降趋势不显著;(3)径流系数系列基本没有变化,平均线性递减率为-0.0004mm/a。

  • 标签: 金沙江流域 降水 径流 趋势分析
  • 简介:松花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产鱼区之一,这里不仅鱼类资源丰富,而且渔业历史悠久,围绕着"鱼"逐渐形成了极具东北风情的渔文化。渔文化是伴随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文化形式之一,松花江流域渔文化在历史的更迭中不断发展,呈现出民族性、鱼崇拜以及地域特色,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松花江流域 渔文化 民族性 鱼崇拜 地域特色
  • 简介:桐油主要产于四川和湖南、湖北、浙江等长江流域省份,还有部分产于广西。长江流域便利的水运体系使长江沿线四川、两湖地区出产的桐油可以通过水路运往汉口转销海外。桐油作为民国时期的农产品出口大宗,一直位居对外贸易数值的前列,在中国对外贸易商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标签: 民国 长江流域 桐油贸易
  • 简介:江流域原始石器文化在中国原始石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石器自身因材质、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特点而特色鲜明。其中的刮削器又因为与本地渔猎文化的特殊关系而更为独特。本文以嫩江流域昂昂溪文化出土的各类刮削器为样本,运用美术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在深入分析本地刮削器特征的同时努力做嫩江流域石器文化原始美术特征探究的尝试。

  • 标签: 嫩江流域 原始石器 刮削器 制作工艺 用途
  • 简介:摘要渠江流域广安境内分布着临江传统村落,本文从传统村落选址、整体布局特征、传统建筑、街巷空间特征等方面对渠江流域广安境内临江传统村落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临江传统村落 传统建筑 空间特征
  • 简介:摘要针对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对雅鲁藏布江流域水电开发的规划,结合藏木水电厂对街需、藏木、加查三级电站的“一厂三站”式管理模式,以及已确立的在流域第一座电站建设初期就统筹规划流域电站集控模式,设立山南集控中心、林芝集控中心及成都运营管理及技术支持中心的流域电站群远程集控设置方案,本文提出基于雅鲁藏布江流域梯级电站全开放、分布式的计算机监控系统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对流域集控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功能、组成的研究,以“扩大厂站”概念为基础,完成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结构、功能构建和集控级、现地级设备的配置,为流域电站群计算机监控系统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 标签: 雅鲁藏布江流域 水电站群 远程集控 计算机监控系统
  • 简介:摘要钱塘江50年围垦了160万亩滩涂,有效解决了杭嘉湖、萧绍宁平原人地矛盾。但是围垦的滩涂地土壤含盐量普遍较高,在进行绿化前需要对土壤及水进行测量以提供基础依据。了解植物的抗盐机理并提出相应对策。筛选绿化树种,提出绿化技术措施。

  • 标签: 土壤改良 电导率 抗盐机理 树种选择 技术措施
  • 简介:黄河与长江,两条对中华文明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河流,在漫长的流淌中孕育出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公元前16世纪,雄踞黄河中下游的商王朝强势南下,直达长江中游今武汉地区。这是一次值得铭记的历史事件,它影响了此后数千年间中国社会的基本格局。出土文物,见证了这一事件。商人南下早在史前时期,黄河与长江流域就分别发展出了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地域文化,以两大流域为代表的南、北方文化,

  • 标签: 青铜文化 长江流域 青铜文明 商王朝 史前时期 历史事件
  • 简介:穿梭于岷江河谷的松茂古道是历史上三大汉藏文化枢纽之一,被誉为茶马古道西线支。岷江河谷是连接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唯一的天然通道,在促进岷江流域与中原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沟通中处于核心纽带地位,成为历代中央王朝控制边区的咽喉之地。但学界对于茶马古道岷江河谷段的研究尚少,在不多的研究中均偏向于探讨松茂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军事及政治地位,很少涉及岷江河谷作为流动的族群纽带如何实现族群互动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对岷江流域少数民族社会中盛行的"下坝做工"、"背茶包子"、"漂木"等传统"找副业"生计方式的历史记忆的梳理,从人类学视角探讨在岷江河的纽带作用下实现川西高原与川东平原的族群互动如何可能。

  • 标签: 下坝 背茶包子 漂木 族群互动
  • 简介:文章在对中缅边界瑞丽江流域德昂族自我起源口述史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傣族同源说这一德昂族社会最具群体影响力的族源观的表述由来及其意义。认为他们有关傣族身份意识的恒定性认知既是族群演变的真实写照,也是历史脉络中群体社会关系变迁在族群起源表述上的反映。在德昂族民族身份被国家识别界定后,傣族同源说仍以一种绵延的历史韧性延续至今,作为一种“血缘”标记的族源叙事来强调德昂族与傣族的民族团结。

  • 标签: 德昂族 傣族 族源记忆 认同结构
  • 简介:为充分发挥汉江流域城市党报论坛支持改革、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深入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基层实践,为汉江流域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新闻舆论支撑,11月17日至18日,在湖北省孝感市举办了第二届汉江流域城市党报论坛。

  • 标签: 汉江流域 城市党报 孝感市 论坛 基层实践 新闻舆论
  • 简介:西江流域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为当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章运用PEST分析方法,从政治法律、经济市场、社会文化和技术四个方面剖析了西江流域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的宏观环境,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 标签: 西江流域 少数民族村寨 传统体育 旅游发展 PEST分析
  • 简介:为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东北黑土区流域侵蚀产沙建立宏观认识,以松花江流域为研究区,选择不同尺度的典型流域,通过收集降水、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资料,计算不同尺度流域土壤流失量;采用流域出口量水堰和水文站径流泥沙观测资料,计算流域输沙量,从而得出不同空间尺度典型流域悬移质泥沙输移比(SDR)。研究区小尺度流域全年SDR为0.33,大中尺度流域SDR变化于0.005~0.365之间,平均仅0.051。本区SDR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小尺度流域雨季SDR为0.38,春季融雪侵蚀期仅为0.17;流域面积(A)和主河道比降(SLP)是影响大中尺度流域SDR的重要因素;SDR与A呈幂函数递减关系,这在丘陵漫岗区更为显著;山区的流域的SDR随SLP的增加而递增。研究成果有助于建立本区土壤侵蚀与流域产沙之间的定量关系,为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泥沙输移比 土壤流失量 输沙量 流域面积 主河道比降 黑土区
  • 简介:为探究空气源热泵(ASHP)复合毛细管地板供暖系统在长江流域山地村镇地区应用时的室温状况、供暖能力及机组能耗状况,选取重庆永川黄瓜山一面积为18m2的某农家卧室为实验房间,搭建实验台,利用计算机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进行实测研究。结果分析显示:距地0.6m处最长启动时间为2h,供水温度提高5℃,稳定阶段该处温度升高1~2℃,垂直高度温度梯度在1.6℃以内。关机后室温受室外温度影响下降到16℃的时间为20~150min。

  • 标签: 长江流域 山地村镇 空气源热泵 毛细管 供暖 性能研究
  • 简介:北盘江流域位处贵州西部,生态系统脆弱,人文环境多彩.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探讨精准扶贫模式,旅游扶贫无疑是当地的绝佳选择.但是在旅游项目规划上,要因地制宜,避免与他地的同质化.在帮扶的过程中,要注意贫困群体的参与度,确保帮扶到真正的贫困群体,使帮扶更彻底,真正做到由“输血”变“造血”.

  • 标签: 北盘江 生态文明 精准扶贫
  • 简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环境逐渐恶化,严重影响水文过程。通过数理统计、对比分析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半拉江流域降水量情况进行研究,得出半拉江流域降雨量总体减少的变化规律,研究影响流域内防洪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因素,根据半拉江流域降水量规律可对水资源进行管理,指导该流域的防洪减灾、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 标签: 降雨量 数理统计
  • 简介:贡柑和砂糖橘是广东西江流域主要栽培的名优特色水果,但采收后贮藏中病害严重,容易腐烂变质。对这2个柑橘品种果实采后贮藏中的病症进行较系统观察,并分离、纯化和显微分析了腐烂果实上的优势菌株。根据发病症状、过程和对菌丝形态特征的镜检结果,广东肇庆这2个主栽柑橘品种果实采后主要致病菌为青霉属真菌,分别是意大利青霉菌(PenicilliumitalicumWehmer)和指状青霉菌(P.digitatum(pers.exFr.)sacc.),分别导致砂糖橘青霉病和贡柑绿霉病。

  • 标签: 砂糖橘 贡柑 果实 采后病害 致病菌
  • 简介:借助3S技术,以湘江流域1990年及2010年的遥感数据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转变方向及土地利用综合程度等方面分析其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20年来,湘江流域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增强,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草地面积减少,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增加;(2)耕地向外部扩张侵占林地,林地主要转化为耕地及建设用地;草地面积减少主要是转变为森林;水域主要由耕地中的水田转化而来;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耕地及林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主要由于湖泊沼泽化;(3)水域及未利用地增长受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耕地和建设用地增长主要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引起的.因此,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下致使耕地递减、林地减少趋势缓和、水域增加以及未利用地中的沼泽地面积增加.

  • 标签: 湘江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为了进一步揭示晋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基于SWAT模型,分别模拟了1985年和2006年2种土地利用条件下,2002—2010年气象条件时的年、月水文过程,以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年、月的蒸散发、土壤剖面渗漏、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的影响。研究表明:与1985年土地利用相比,在2006年土地利用涵养水源能力较好的林草地减少了,而不透水面积的增加,降低了流域的降雨截留能力和土壤下渗能力,地表蒸散发量和地下水随之减少,而减小的水量则转为地表径流直接汇入河道,其中晋江全流域的蒸散发量、土壤渗漏量和地下径流量年平均减少11.86mm、48.86mm和25.62mm,年平均减少幅度分别为2.23%、11.27%和16.69%,而地表径流量年平均增加76.06mm,年平均增幅为26.12%;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过程效应与年内降水分布具有密切的关系,降雨量越小,蒸散发和地表径流的效应越显著,而土壤剖面下渗和地下径效应则相反。

  • 标签: 水文效应 土地利用变化 SWAT模型 晋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