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miR-224-5p在PDAC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早期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间收治的40例PDAC患者(11例早期PDAC,29例中晚期PDAC)、21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和40名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应用qRT-PCR方法检测各组血清miR-224-5p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绘制miR-224-5p、CA19-9及miR-224-5p联合CA19-9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早期PDAC组、中晚期PDAC组、慢性胰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miR-224-5p水平分别为3.21(2.01,4.60)、4.70(3.50,8.26)、1.72(1.02,2.78)、1.38(0.89,2.11),中晚期PDAC组血清miR-224-5p水平显著高于早期PDAC组,早期PDAC组又显著高于慢性胰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血清miR-224-5p联合CA19-9、miR-224-5p、CA19-9检测对PDAC的诊断灵敏度依次为95.0%、85.0%、67.5%,特异度依次70.0%、82.5%、87.5%;对早期PDAC的诊断灵敏度依次为90.9%、72.7%、63.6%,特异度依次为72.5%、85.0%、87.5%。血清miR-224-5p联合CA19-9诊断PDAC的灵敏度最高。PDAC患者血清miR-224-5p水平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P值均<0.05)。结论PDAC患者血清miR-224-5p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且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血清miR-224-5p及其与CA19-9联合诊断早期PDAC的灵敏度高于单纯CA19-9,可作为早期筛查PDAC潜在的较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

  • 标签: 胰腺肿瘤 微RNAs 生物学标记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透明膜病的X线诊断方法。方法收集完整的肺透明膜病患儿64例,对临床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根据X线征象分析,64例中60例两肺透亮度明显减低,呈毛玻璃样改变;46例出现支气管充气征;56例见纵隔、心影及横隔轮廓模糊,但膈面位置正常;白肺及纵隔气肿各2例。临床疗效分析本组治愈30例,好转后自动出院26例,8例死亡。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大多可表现出典型的征象,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和有效地随诊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X线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确诊的9例外源性脂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支气管镜表现、组织病理学、治疗及预后等。9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57~79岁,均有肠梗阻及口服液体石蜡史。8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及发热,5例患者合并憋喘,所有患者均可闻及干、湿啰音。受累肺叶以右肺下叶最常见,9例患者均累及右肺下叶,其次受累肺叶为左肺下叶、右肺上叶及中叶(分别6例)。胸部CT表现以渗出(7例)和实变(6例)最多见,其次为小叶间隔增厚(5例)及胸腔积液(4例);病灶呈近似脂肪低密度改变(3例)为其相对特异性影像学表现。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结果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慢性炎细胞浸润及脂肪细胞样细胞。经糖皮质激素及反复肺泡灌洗治疗后好转6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2例。提示外源性脂质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技术是有效的确诊手段,反复肺泡灌洗联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有效。

  • 标签: 肺炎 脂质性 支气管镜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5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综合手术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52例介入治疗,保留子宫成功,1例术前虽然行介入治疗,但胎儿娩出后,子宫瞬间大量出血,行栓塞治疗,但仍不能有效止血,行子宫切除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42d复查子宫复旧正常,子宫血流正常。所有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均为10分,42d复诊,新生儿血常规、神经系统等未见异常。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围手术期采用综合手术治疗,能够显著减少子宫出血,降低子宫切率,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凶险型前置胎盘 围术期 综合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学构成、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初步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98例患者的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检测外周血呼吸道病毒抗体四项,并对BALF行病原学培养。根据病原体将患者分为A组(非细菌性肺炎)、B组(细菌性肺炎)。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患者BALF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水平。结果98例患者中病原体明确者37例。A组患者19例,其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12例,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阳性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腺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B组患者BALF细菌培养阳性者16例,其中肺炎链球菌7例,流感嗜血杆菌4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A组患者BALF中CD8+升高,巨噬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BALF中CD4+升高,巨噬细胞比例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比例较A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为最常见。肺炎患者的BALF中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指导肺炎可能病原学的早期判断。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T淋巴细胞亚群 社区获得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学构成、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初步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98例患者的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检测外周血呼吸道病毒抗体四项,并对BALF行病原学培养。根据病原体将患者分为A组(非细菌性肺炎)、B组(细菌性肺炎)。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患者BALF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水平。结果98例患者中病原体明确者37例。A组患者19例,其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12例,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阳性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腺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B组患者BALF细菌培养阳性者16例,其中肺炎链球菌7例,流感嗜血杆菌4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A组患者BALF中CD8+升高,巨噬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BALF中CD4+升高,巨噬细胞比例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比例较A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为最常见。肺炎患者的BALF中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指导肺炎可能病原学的早期判断。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T淋巴细胞亚群 社区获得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治疗不同屈光状态弱视儿童的效果。方法采取计算机表法将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弱视儿童随机均分成参照组(n=34)与实验组(n=34),将采取精细训练法与屈光矫正治疗患儿作为参照组,将在参照组增加应用弱视综合治疗仪治疗患儿作为实验组,对比观察两组弱视儿童经不同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弱视儿童中经治疗后1例无效,总有效率97.05%,参照组弱视儿童中经治疗后8例无效,总有效率76.4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且P<0.05,故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弱视综合治疗仪应用于弱视儿童中效果显著,可以提高矫正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屈光状态 弱视儿童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对阴道炎患者实施炎妇康栓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77例阴道炎患者,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8例实施甲硝唑栓治疗、B组39例患者实施炎妇康栓治疗,就组间疗效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组间在疗效方面比对,B组治疗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A组治疗有效率81.58%(P<0.05);在不良方面比对,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3%明显低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79%(P<0.05)。结论阴道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采取炎妇康栓对其进行治疗的疗效理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阴道炎 炎妇康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联合采用阿托品和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在我院进行急性胃炎治疗的患者90例作为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45例患者。常规治疗组单纯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2.2±0.7)d、(4.3±1.2)d,常规治疗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要长于联合治疗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肠胃不适、心跳加快以及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9/45),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2/45),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急性胃炎疾病的治疗过程当中,采用阿托品联合奥美拉唑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性缩短症状消失的时间与住院的时间,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阿托品 奥美拉唑 急性胃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妊娠糖尿病规范化治疗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治疗组,对其采取规范化治疗(饮食调理法、运动治疗法和药物治疗);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患者各项血糖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可以使妊娠结局得以改善。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规范化治疗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灸理疗联合康复护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 2017年 11月 ~2019年 3月期间收治的 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针灸理疗治疗,研究组应用针灸理疗结合康复护理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7.5% 。结论:针灸理疗结合康复护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针灸理疗结合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的临床表现、影像和分子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1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6例LCNE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肿瘤位置及大小、CT影像特征、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特点,并与同期确诊的115例复合型小细胞癌(M-SCLC)对比。结果LCNEC患者中,男190例,女26例,年龄33~85岁,中位年龄65岁。首诊症状以咳嗽[106例(49.1%)]与痰中带血[48例(22.2%)]为主。肿瘤长径中位数4.7 cm,其中结节型55例(25.5%),肿块型161例(74.5%)。CT结果显示,LCNEC病变呈软组织密度,轻度强化的比例低于M-SCLC组(52.3% 比74.8%,P<0.001)。相反,LCNEC患者瘤体中出现坏死(87.0% 比 58.3%,P<0.001)及钙化(26.9% 比 2.6%,P<0.001)的比例高于M-SCLC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CNEC中的CK阳性率高于M-SCLC(99.0% 比 90.5%,P<0.05),而TTF-1阳性率低于M-SCLC(51.6% 比 67.0%,P<0.05)。LCNEC组Ki-67阳性指数在50%~80%间的比例高于M-SCLC组(41.2% 比 25.2%),而在80%~100%间比例低于M-SCLC(51.9% 比 72.2%),而两组CD56(91.7% 比 94.6%,P=0.336)、Syn(83.8% 比 84.7%,P=0.838)和CgA(54.8% 比 50.0%,P=0.632)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子病理检测结果显示,突变频率较高的位点主要位于TP53(54.5%)、RB1(36.4%)、KEAP1(18.2%)、MYC(18.2%)及PTEN(14.3%)等基因,肿瘤突变负荷(TMB)>25个突变/MB的比例为27.3%。结论LCNEC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CT影像和M-SCLC有特征性鉴别点,分子病理有一定的突变频谱,确诊仍需要病理联合免疫组化综合判读,与M-SCLC的鉴别主要依靠光镜下细胞大小及核染色质模式。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肺癌 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复合型小细胞癌 病理 医学影像 分子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女性产后康复过程中,开展产后访视和妇女产后保健工作带领临床实践价值展开分析研究。方法:择选100名分娩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起止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以随机抽选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运用常规方式开展护理工作;实验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产后访视和妇女保健,针对两组产妇的康复情况、新生儿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相对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女性产后康复 产后访视 妇女保健 实践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探索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纳入55例接受盐酸安罗替尼治疗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记录患者治疗前的基线资料,如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白蛋白、Child-Pugh评分、降钙素原、甲胎蛋白、肝外转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否联合手术、病理类型等,记录患者的血液学及影像学复查结果,随时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直至患者随访截止或失访或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期差异;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截至末次随访,2例患者失访、30例死亡、23例生存,中位生存时间6.5个月(196 d);3级以上不良事件有高血压(12.73%)、白细胞计数降低(3.64%)、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1.82%)、血小板计数降低(9.09%)、乏力(3.64%)、血红蛋白降低(1.82%)、腹泻(1.82%)等;不良反应都能得到有效控制;1例患者出现致死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非药物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明总胆红素(HR = 0.247、P = 0.003)、白蛋白(HR = 0.279、P = 0.003)、降钙素原(HR = 0.105、P = 0.012)是影响晚期肝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肝癌患者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总胆红素、白蛋白、降钙素原是影响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盐酸安罗替尼 预后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7年0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8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只患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40只患眼),对对照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加小梁切除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眼压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的效果较好。

  • 标签: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