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教学查房是一种具有古老传统和独特特点的医学教学形式。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健康体检普及、辅助检查第一时间进场、患者维权意识提高,以及教学理念、形式和技术的更新等,教学查房遇到了挑战。为此,本文提出目前教学查房的3个原则:①应以提高岗位胜任力为根本目标;②可综合应用各种教学形式;③应尽可能涵盖患者诊疗的全过程。在此指导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开展了旨在提升学员肺癌临床工作胜任能力的新形式教学查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教学查房 临床教学 岗位胜任力 肺癌
  • 简介:摘要临床试验注册旨在增进公众对医学研究的信任,是医学研究的伦理需要,是临床试验研究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发表研究成果的必需。

  • 标签: 注册 临床试验 伦理
  • 简介:摘要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仍然是根治胰腺癌的唯一手段,然而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即是中晚期,丧失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随着辅助治疗的推广应用,部分原本无法手术的患者降期后重新获得手术机会,生存时间显著延长。目前辅助治疗药物组合、放化疗手段搭配以及手术时机选择都是研究热点。与此同时,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也使得胰腺癌患者看到了的希望。胰腺癌系统科学的治疗流程需要更多高等级循证医学数据指导,本文将就目前胰腺癌辅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做一概述。

  • 标签: 胰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放疗 降期手术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近年来针对耐药菌的新药研发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对近年上市或进入研究阶段的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研发的抗菌药物进行综述,包括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截短侧耳素类、噁唑烷酮类以及其他作用机制的新药等,其中包括国内近年开发上市的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研发的抗菌药物。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0年心力衰竭临床研究领域出现了许多新进展,产生了一些认识。本文将从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急性心力衰竭的认识、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的新药物和观点、慢性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认识以及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进展等五个方面介绍2020年心力衰竭临床新进展和认识。

  • 标签: 心力衰竭 新进展 新认识 临床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是当前最热门的研究主题之一,其发展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能与其他前沿领域相整合,协助数据处理和结果预测,其中深度学习技术表现尤为突出。阐述了深度学习技术在生物医学多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简要介绍其常用方法和模型,包括人工神经网络、深度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总结其在生物医学影像分析、组学数据处理和蛋白质空间结构预测方面的应用;简要讨论其在上述应用中存在的局限性和发展前景。

  • 标签: 深度学习 图像解释 基因表达 蛋白质结构 疾病诊断
  • 简介:摘要特应性皮炎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皮肤病,近年来疾病精准分型的研究揭示了特应性皮炎的一个亚型——老年特应性皮炎。以往认为特应性皮炎多发生于儿童,近年发现老年人也是AD的高发人群。老年特应性皮炎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与儿童和成人特应性皮炎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应高度重视老年特应性皮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老年人 治疗 诊断 临床表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滤泡淋巴瘤是最常见的惰性淋巴瘤,目前常用免疫化疗方案治疗,但进展及复发患者预后较差。靶向药物包括细胞表面抗体、免疫调节剂、细胞信号通路激酶抑制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树突细胞疫苗等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的选择。

  • 标签: 淋巴瘤,滤泡型 药物疗法,联合 组织疗法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辅助治疗已成为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模式,随着免疫治疗在食管癌辅助治疗中取得突破性进展,残余肿瘤的评估问题给病理医师的临床工作带来了的任务,本文总结食管鳞状细胞癌辅助治疗病理标本的评估相关问题,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也为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感染患者的冠灭活疫苗接种情况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7月至9月扬州市冠肺炎定点医院(苏北人民医院新区分院)收治的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病毒且年龄≥18岁的704例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将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归为非重症组,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归为重症组。根据冠灭活疫苗接种情况,分为未接种组、接种1针组和接种2针组,评价疫苗接种情况对病情严重程度、抗体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导致重症冠肺炎的影响因素。结果接种2针疫苗冠肺炎患者的重症比例均明显低于接种1针组和未接种组〔3.02%(7/232)比9.48%(22/232)、15.83%(38/240),均P<0.05〕,而发病至就诊时间(d:1.97±1.66比2.66±2.70)、年龄(岁:45.3±12.2比63.6±17.0)、直接胆红素〔DBil(μmol/L):3.70±1.83比5.30±5.13〕、乳酸脱氢酶〔LDH(U/L):240.69±74.29比256.30±85.18〕、血肌酐〔SCr(μmol/L):63.38±19.86比70.23±25.43〕、白细胞介素-6〔IL-6(ng/L):7.32(1.54,17.40)比18.38(8.83,33.43)〕、肌酸激酶〔CK(U/L):66.00(43.00,99.75)比78.00(54.50,144.00)〕、D-二聚体〔mg/L:0.30(0.08,0.49)比0.41(0.23,0.69)〕均明显低于未接种组,血小板计数〔PLT(×109/L):176.69±60.25比149.25±59.07〕、白细胞计数〔WBC(×109/L):5.43±1.77比5.03±1.88〕、淋巴细胞计数〔LYM(×109/L):1.34±0.88比1.17±0.50〕均明显高于未接种组(均P<0.05)。接种2针组入院10 d免疫球蛋白G(IgG)滴度显著高于接种1针组和未接种组〔U/L:130.94(92.23,326.31)比113.18(17.62,136.20)、117.85(33.52,156.73),均P<0.05〕,入院16 d IgG滴度显著高于未接种组〔U/L:156.12(120.32,167.76)比126.52(61.34,149.57),P<0.05〕。重症组患者2针疫苗完全接种比例〔10.45%(7/67)比35.32%(225/637)〕、LYM(×109/L:1.09±0.32比1.25±0.56)、PLT(×109/L:138.55±68.03比166.93±59.70)均明显低于非重症组,而发病至就诊时间(d:3.01±2.99比2.25±2.09)、住院时间(d:28±18比16±6)、男性比例〔77.61%(52/67)比34.54%(220/637)〕、年龄(岁:69.13±12.63比52.28±16.53)、DBil〔μmol/L:4.20(3.18,6.65)比3.60 (2.80,4.90)〕、LDH(U/L:310.61±98.33比238.19±72.14)、SCr(μmol/L:85.67±38.25比65.98±18.57)、C-反应蛋白〔CRP(μmol/L):28.12(11.32,42.23)比8.49(2.61,17.58)〕、IL-6〔ng/L:38.38(24.67,81.50)比11.40(4.60,22.07)〕、CK 〔U/L:140.00(66.00,274.00)比72.80(53.00,111.00)〕、D-二聚体〔mg/L:0.46(0.29,0.67)比0.35(0.19,0.57)〕均明显高于非重症组(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与未接种组相比,接种1针组和接种2针组发生重症的风险为0.430倍(P=0.010)。再将年龄纳入回归分析,与未接种组相比,接种2针组发生重症的风险为0.381倍〔优势比(OR)=0.381,95%可信区间(95%CI)为0.121~1.19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为保护因素(OR=0.992,95%CI为0.986~0.998);年龄>60岁(OR=3.681,95%CI为1.637~8.278)、CK(OR=1.001,95%CI为1.000~1.001)、IL-6(OR=1.006,95%CI为1.002~1.010)、SCr(OR=1.020,95%CI为1.007~1.033)均为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针对德尔塔病毒感染,与未接种冠疫苗患者相比,完全接种2针冠灭活疫苗冠肺炎患者的IL-6、SCr、CK和D-二聚体水平降低,PLT、LYM和IgG抗体滴度更高,发生重症比例降低,2针疫苗完全接种更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新冠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呼吸衰竭 重症 德尔塔变异株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合并白化病、虹膜异色、眼球震颤及髓鞘发育异常的综合征患儿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及基因学检测,分析探讨该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学特征。方法2018年1月,对该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系统的听力学检查、眼科学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分析其临床特征,并进一步开展包括染色体核型分析、常见耳聋基因检测和已知127个耳聋基因检测在内的基因学检测。结果本研究检测到SOX10基因的一个的突变位点,c.336G>T/p.Met112Ile,经过致病性分析考虑为致病突变,患儿父母基因检测均未发现该突变,考虑该突变可能为患儿的新发突变。其临床特征分析结果考虑为PCW综合征。结论本研究发现SOX10基因的一种的突变位点,丰富了该基因突变图谱,并进一步进行临床特征分析,丰富了该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表型特征,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基因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SOX10 聋,感音神经性 白化病 眼球震颤 PCWH
  • 简介:摘要我国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曾于2013年制定《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但随着近年来对干眼研究的逐步深入、认识的不断加深及诊疗设备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干眼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原共识已无法满足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亟需进一步完善一系列标准化、规范化的干眼诊疗流程,制定的相关专家共识或操作指南,同时加强干眼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推动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为广大干眼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干眼诊疗建议专家组于2019年1月12日在广州召开讨论会,对目前我国干眼领域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围绕干眼定义的认识、功能异常性干眼新概念、干眼诊断与分类的建议、干眼的精细化和规范化治疗以及干眼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推荐意见。

  • 标签: 干眼/诊断 干眼/治疗 干眼分类 诊疗规范 精准医疗 推荐意见
  • 作者: 吴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浙江省海宁市静安康复护理院,浙江 嘉兴314408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治疗冠肺炎病症过程中,予以中医疗法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中医科诊治冠肺炎老年患者80例,作为分析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以治疗方案进行分组,研究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每组患者40例,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100.00%)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82.50%)更高。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22.50%)对比,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较多,组间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临床治疗患者冠肺炎病症期间,以中医临床疗法,结合西药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中医疗法;新冠肺炎;西药治疗;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诊断分类在儿童Miller Fisher综合征(MFS)的临床应用情况,并描述不完全性、单纯性MFS及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MFS患儿诊疗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查体、辅助检查、诊治方案及预后情况。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中位数表示。结果共23例患儿纳入研究,男14例,女9例,中位年龄4岁8个月。单纯性MFS 3例;不完全性MFS 5例,其中急性眼睑下垂1例,急性共济失调神经病4例;重叠综合征15例,包括MFS/吉兰-巴雷综合征(GBS) 13例;MFS/咽颈臂变异型GBS(PCB GBS)及MFS/GBS/Bickerstaff脑干脑炎(BBE)各1例。11例存在除支配眼外肌(Ⅲ、Ⅳ、Ⅵ)之外的颅神经受累,单纯性MFS组2例,MFS/GBS组8例,MFS/GBS/BBE组1例。6例病程中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6例病程中出现呼吸肌麻痹,MFS/GBS组5例,MFS/GBS/BBE组1例。Hughes功能分级评分(HG评分)方面,单纯性MFS 3例均为4分;急性眼睑下垂1例为0分;急性共济失调神经病3例为2分,1例为3分;MFS/PCB GBS 1例为3分,MFS/GBS组中,10例为4分,1例为3分,2例为2分;MFS/GBS/BBE 1例为4分。22例患儿接受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出院时所有患儿HG评分不同程度降低,6个月时随访HG评分0分。结论诊断分类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有助于准确诊断不同分型MFS。半数以上MFS会发展为重叠综合征。MFS与GBS或BBE重叠容易出现除支配眼外肌以外的颅神经受累、自主神经障碍及呼吸肌麻痹。患儿病程进展及临床症状存在差异性及可变性,临床诊断应以全面鉴别诊断为前提。所有分型总体预后良好。

  • 标签: Miller Fisher综合征 不完全性Miller Fisher综合征 急性眼睑下垂 急性共济失调神经病 重叠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符合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处理指南推荐标准的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sCOVID-19)和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20年1月1日至3月31日上海援鄂医疗队在武汉三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6例sCOVID-19患者和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收治的135例sCAP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诊断及合并症、实验室检查、病原学及影像学结果、治疗方案、预后及结局。比较sCOVID-19与sCAP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分析二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sCOVID-19与sCAP患者的28 d病死率分别为50.9%(59/116)和37.0%(50/135);sCOVID-19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250 mmHg(1 mmHg≈0.133 kPa)的比例显著高于sCAP患者〔62.1%(72/116)比34.8%(47/135),P<0.01〕,可能的原因是sCOVID-19患者双肺多发肺叶浸润的比例明显高于sCAP患者〔94.0%(109/116)比40.0%(54/135),P<0.01〕,但sCOVID-19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却低于sCAP患者〔45.7%(53/116)比60.0%(81/135),P<0.05〕。进一步分析与患者死亡相关的临床指标发现,对于sCOVID-19患者,PaO2/FiO2、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比例(NEU%)、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白蛋白(ALB)、Ca2+、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在死亡组与存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接受机械通气、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及液体复苏的比例也较存活组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需要机械通气、NLR>10、TBil>10 μmol/L、乳酸脱氢酶(LDH)>250 U/L是sCOVID-19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于sCAP患者,年龄、BUN、ALB、血糖(GLU)、Ca2+及D-二聚体等指标在死亡组与存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方面未见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UN>7.14 mmol/L,ALB<30 g/L是sCAP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sCOVID-19患者的氧合功能较sCAP患者更差,可能是由于病变累及双肺的比例高导致。sCOVID-19和sCAP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间存在差别的指标相类似,提示两种疾病对肾功能、营养状态以及凝血功能等影响具有相似性;但两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仍存在差异,考虑sCOVID-19对肺的氧合功能、炎症瀑布反应、肝功能影响更大,而sCAP对肾功能、营养状态影响更大。

  • 标签: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入职护士临床能力自评现状,旨在为临床开展入职规范化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取安徽省共9所医院(省级、市级和县级医院各3所)的入职护士作为调查对象,使用护士行为六维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安徽省新入职护士的临床能力得分为(164.56±30.12)分,省级、市级和县级医院入职护士得分分别为(159.92±30.01)分、(171.04±29.18)分和(162.60±30.25)分;不同级别医院入职护士临床能力总分及6个维度得分比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徽省新入职护士临床护理能力自我评价处于较好水平,且市级医院>县级医院>省级医院,需要尽快健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培训方案的组织落实,加强危重患者护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质量。

  • 标签: 医院 新入职护士 培训 护理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辅助放化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8年间入组的46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内。术前放疗采用SIB-IMRT技术,直肠肿瘤及阳性淋巴结照射58.75 Gy分25次(2.35 Gy/次),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50 Gy分25次(2.0 Gy/次),同步口服卡培他滨进行化疗。放化疗结束后间隔6~12周行直肠癌根治术。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瘤生存(DF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转移生存(MFS)。单因素分析用log-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6例,ypCR率为26%(12/46),保肛手术率为74%(34/46),R0切除率为100%(44/44),TN总降期率为87%(40/4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6)。3年OS、DFS、PFS分别为93%、91%、87%。单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是影响OS、DFS、PFS、LRFS、MFS的重要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与DFS、PFS、LRFS、MFS均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术前SIB-IMRT 58.75 Gy分25次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安全可行,提高了ypCR率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长期生存是否获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直肠肿瘤/新辅助放化疗法 放射疗法,同期加量调强 化学疗法,卡培他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据心电图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进行分类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早期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32例NSTEMI患者,依据心电图ST段有无偏移分为ST段压低组(154例)和ST段无偏移组(7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造影特点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ST段无偏移组比较,ST段压低组患者年龄偏大,女性相对多见,心肌梗死及糖尿病病史较常见(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ST段无偏移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以回旋支多见,且病变部位多位于中远段。ST段压低组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分级0、1级者比例及多支血管病变、侧支循环患者比例(50.8%,78/154;16.2%,25/154;68.2%,105/154;42.2%,65/154)均高于ST段无偏移组(23.1%,18/78;6.3%,5/78;37.2%,29/78;15.4%,12/78),P均<0.05。ST段压低组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10.4%,16/154;8.4%,13/154)高于ST段无偏移组(2.6%,2/78;1.3%,1/78),P<0.05。结论NSTEMI可依据心电图细分为ST段无偏移型和ST段压低型两类,为指导NSTEMI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心电图新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3个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初步分析其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1~12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4例LCA患者和7名家系成员纳入研究。4例患者来自3个无血缘关系家系。详细收集患者及家系成员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及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技术进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对可疑致病突变位点通过Sanger测序进行验证,通过蛋白质预测软件和保守性分析确定致病基因的突变位点,结合家系图与先证者进行共分离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4~18岁。眼球震颤3例;指压眼征伴夜视力差1例;全视野视网膜电图重度下降4例。所有患眼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周边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黄斑区椭圆体带隆起强反射信号1只眼;视网膜层间隐约可见弱反射信号2只眼;血管分支增多、周边视网膜无灌注区伴毛细血管渗漏1只眼;黄斑区环状强自身荧光4只眼。家系成员表型未见明显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家系1先证者(Ⅱ-1)携带PRPH2基因c.640T> A(p.C214S)(M1)纯合突变;家系2先证者(Ⅱ-2)携带TULP1基因c.1256G>A(p.R419Q)(M2)、c.1A>C(p.M1L)(M3)复合杂合突变;家系3先证者(Ⅱ-1)及其妹妹(Ⅱ-2)携带GUCY2D基因c.1943T>C(p.L648P)(M4)、c.380C>T(p.P127L)(M5)复合杂合突变。家系2先证者父母、姐姐(Ⅱ-1)及家系3先证者父母均为相应杂合变异携带者。其中,M1、M3、M4、M5为新发现突变。家系内基因型和疾病表型呈共分离。根据系谱及基因检测结果分析,3个家系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氨基酸保守性分析发现,M1、M2、M3、M4、M5在物种间具有高度保守性。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均为致病性变异。结论发现并证实PRPH2基因M1、TULP1基因M3和GUCY2D基因M4、M5为LCA的新发现突变位点,扩大了LCA的突变位点和基因突变频谱;LCA具有发病年龄小、眼底表现各异及视力损害严重等特点。

  • 标签: Leber先天性黑曚 基因 突变 临床表型 PRPH2基因 TULP1基因 GUCY2D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