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库恩的范式概念的提出不仅颠覆了传统科学哲学,而且对哲学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重新回顾西方哲学史的发展,每一具有重大历史转折的思想创造无一不是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根据库恩的范式学说,不同范式之间没有通约性,范式之间的转换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每一个范式中的概念的用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我国学界的哲学研究中,经常忽略范式之间的差异。常常用我们中国人的思维范式去解释不同哲学家的思想,造成一些误解。本文试图对哲学思维范式进行分析,并且说明不同范式间的比较研究对中西比较研究的一些借鉴意义。

  • 标签: 哲学思维范式 不可通约性 中西哲学比较
  • 简介:俞宣孟(以下简称“俞”):你是国际上少数几位从事中西比较研究并且也取得相当成就的学者之一,我们交流一下各自研究的体会,机会难得。听说前几天你到社科院哲学所去讲学。你谈的题目是什么?我们能不能从这里谈起?

  • 标签: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对话 哲学所 社科院 讲学
  • 简介:身体哲学中西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哲学家们对身体问题的研究凸显了中国哲学的特点,把“身体”概念主要理解为“生命”和“活动”,这使得中国哲学具有了某种特殊性.西方哲学家们则把身体概念理解为对象或主体,更体现了西方哲学的思辨和认识论特征.比较中西身体,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西家们对身体概念的不同理解,由此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西在思想方式和论述方法上的重要差别.

  • 标签: 身体 生命 活动 对象 主体 具身性
  • 简介:<正>我治西方哲学,对中国哲学本不敢置一言;承胡孚琛先生不弃,常来谈道家和道教的学问,获益匪浅。盖中西学术分殊,究其深层思理,也常有可以贯通的地方。此次孚琛又以陈撄宁先生遗著《参同契讲义》见示,并辅以有关书籍,着我阅读,嘱为陈先生遗著作序,踌蹰再三,作序不敢,遂以一篇学习心得求教。

  • 标签: 参同契 内丹学 道教 道家学说 陈撄宁 仙学
  • 简介:俞宣孟在《社会科学》2003/10“由ONTOLOGY引出的哲学新界定”一文中说:一旦我们从“对人自身超越形式的反思”的方面去重新认识哲学,这门古老的学问顿时敞开出它的全部领域。这也意味着,我们又回到了哲学的根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不只是解决了中国哲学的资质问题,而且可以对中西

  • 标签: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比较研究 俞宣孟 《由ONTOLOGY引出的哲学新界定》 超越形式
  • 简介: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促使我们对哲学做一番新的审视。从哲学的内涵及其普遍性与特殊性出发,探讨了作为两种不同形态的中西及其关系。并从两种不同的进路中研究当前中西比较的现状及意义。

  • 标签: 哲学 比较 进路 意义
  • 简介:通过对英语“tobe”与汉语“是”的比较研究,表明正是英语极为普遍地将“tobe”当作“toexist”使用的这一语言事实,决定了西方哲学围绕着“tobe”或“Being/being”盘旋的状态(ontology由此而来),而汉语中没有以“是”落尾(即其后什么也没有)且又以“是”表示存在的句子使用,所以从汉语中盘旋不出以“是”为本的哲学范畴来。“是”与“tobe”的关系问题不再仅仅是一个词对词的翻译问题,而变成了中西哲学互诠互释的一条通道,由此开启了一条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进路。此外,对照“tobe”式的言语构造与汉语中的存在表达式,还提出了汉语中“存在性动词束”的概念。

  • 标签: 语言哲学 “to be”与“是” 存在性动词束 因果型思维 类比型思维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比较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何把握比较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尤为必要了.本文首先阐明比较研究的必要性,接着介绍了比较研究的现状,最后确立了比较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比较研究 方法论原则 中国 哲学研究
  • 简介:胡适一生的感情生活充满矛盾,而这些矛盾的根源来自他所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与西方自由主义、经验主义思想相互碰撞产生的中西杂糅的婚恋。在胡适的婚恋中,既有对中国传统父母之命、容忍、自觉心等思想的继承,也有在西方思想影响下对女性自立、平等、自由的追求,并对中国传统的贞洁进行了激烈批判。与其矛盾的婚恋相对应,胡适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情感历程,晚年的他更是得出了以“忍”为先的处事之道,无论是对于家庭、感情抑或是对生活。

  • 标签: 胡适 婚恋观 尊重女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哲学是企业文化活的灵魂。本文从中西视野对中西企业文化的差异和当代企业文化的要素进行了深层的解读,试图建立一种面向未来但不割断历史、面向国际但不悖逆民族的先进企业文化。

  • 标签: 哲学 企业文化 差异性 时代性
  • 简介:在《哲学史讲演求》第一卷中,黑格尔专题论述了道家。其中关于老子哲学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三方面内容:第一,老子哲学的“道”是本体概念,是抽象的普遍,是理性。第二,老子哲学的“内容没有能力给思想创造一个范畴的王国”。第三,老子哲学“停留在初级阶段”,因此“不能给我们很多教训”。

  • 标签: 老子哲学 黑格尔哲学 哲学史 逻辑结构 体系 中西
  • 简介:哲学发展的最终动源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物质实践活动,但不是这种物质实践活动本身,而是对这种活动经验的反思与体验.哲学发展过程往往表现为后人的生活体验与前人的生活体验交融、冲撞、整合、再造的过程,表现为后人与前人的心灵对话.在对话中后人总是以批判和诠释两种方式来对待前人的哲学遗产,建立自己时代的哲学.批判的重建和诠释的重建作为哲学发展的两种方式各自又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诠释有两种:一种是还原性阐释,一种是创造性阐释;批判也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批判,一种是消极的批判.中国哲学在其发展中侧重诠释,西方哲学在其发展中则侧重批判.

  • 标签: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批判 诠释 人道主义 儒学
  • 简介:语言应该成为思想比较的一个起点,不仅仅是比较语言学的起点,更应该是一个哲学的起点。从语言的维度对中西思想进行比较并不多见,而选择将语言置于怎样的高度来进行比较无疑又决定了比较的深度和效果。经历了20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语言已经不仅仅是语言学内部的问题,许多哲学家都对语言作出了诸如解释学、符号学和存在论等等独具原创的界说。中西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比较首先应该求助于对两种语言自性的体认和解读,中西语言的结构性差异与音形义法诸分歧无疑是左右两种思想底蕴的基元和首要条件。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传统古汉语文言的性状和现实做出更加合平理性的认识和判断。

  • 标签: 语言 结构 音形义法 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