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欧连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3-06-20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庆黔江409000
  • 简介:严重过敏,即IgE介导、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释放化学介质引起的速发、危及生命的超敏反应是一种危害生命的反应,通常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并且会影响到人体的许多器官,包括但不限于皮肤、呼吸、心脏、胃肠道。这种反应的特点在于,它会迅速的影响人体的器官功能,甚至会危害到生命。年龄越小,越容易患上严重过敏性疾病,而食物过敏是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最主要触发因素。在婴幼儿中,鸡蛋、牛奶、小麦或花生都是常见的过敏原。近年来,严重过敏疾病的患儿人数也在增加,特别是在低龄儿童中。

  • 标签: 儿童;严重过敏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输液反应过敏反应的鉴别与处理。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2月我院诊治的患者,出现突发输液反应过敏反应的患者共60例,对突发输液反应过敏反应进行鉴别区分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根据临床症状计算个情况的比例、两者之间的区分。结果:60例患者突发输液反应与药物过敏反应不同表现的例数,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发输液反应与药物过敏反应有青铜点,也有不同点,通过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症状、病史及预后情况能够进行区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症状、病史及预后情况,对突发输液反应过敏反应进行鉴别,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增加过敏反应及输液反应临床上的认知,减少突发输液反应或者过敏反应的医患纠纷之间发生。

  • 标签: 突发输液反应 过敏反应 临床症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物过敏反应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病症,它在用药患者中的发生概率达到5.6~6.0%左右。本文中简单讨论了目前可能影响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的几点关键要素,并对集中主要药物过敏反应的研究工作进展进行了全面分析。

  • 标签: 药物过敏反应 临床症状 影响因素 分子基础 异源性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过敏反应者的临床抢救护理效果和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2年4月,回顾性分析选取在我院接受收治的62例静脉输液过敏反应者,按照抽签的方式均分为研究组(临床抢救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抢救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输液过敏反应者的护理之中给予临床抢救护理,患者的满意度高,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过敏反应 临床抢救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探究湿疹皮炎与皮肤过敏反应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共纳入了2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7名(48.5%),女性103名(51.5%)。患者年龄范围从18岁到65岁,平均年龄为42.3岁(标准差12.8岁)。通过收集和分析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和不良反应等信息,进行统计学描述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是诊断湿疹皮炎或皮肤过敏反应的主要依据。皮肤瘙痒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共有184名患者(92%)出现皮肤瘙痒;湿疹样病变出现在175名患者(87.5%)中。局部激素类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共有180名患者(90%)接受了局部激素类药物的治疗,其中中度激素类药物使用最为普遍。抗组胺药物在126名患者(63%)中使用。在长期使用局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中,14名患者(7%)出现了局部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副作用。抗组胺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在6名患者(4.8%)出现。结论:临床表现是诊断湿疹皮炎或皮肤过敏反应的主要依据。局部激素类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长期使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局部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抗组胺药物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亦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治疗效果和副作用,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不良反应

  • 标签: 湿疹皮炎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天气、地形、气候、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很多地区的养殖业多也可以短期育肥的牛、羊等牲畜为主,动而物防疫过程中疫苗的过敏问题不仅会导致孕期牲畜流产,甚至还会造成牲畜的大面积死亡,为牧民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于地区防疫站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阻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动物医疗技术的提高,动物疫苗注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促进地区养殖业发展,减少不必要的养殖成本,解决疫苗过敏反应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现以“动防疫中疫苗过敏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为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给出相应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动物防疫 疫苗 过敏反应 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科护理中皮肤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并观察这些方法对患者症状改善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5月至10月收治的100例皮肤过敏反应患者,通过了解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并进行过敏原检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结果:大部分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皮肤过敏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整体较高。少数患者对治疗效果、护理质量和护士服务表示不满意,这可能与个体差异、过敏程度、护理方法是否得当等因素有关。对于瘙痒程度,92%的患者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对于红斑消退,85%的患者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对于水疱干涸结痂和糜烂面愈合,75%的患者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了解过敏源、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护肤品以及给予药物治疗等护理方法对皮肤科护理中皮肤过敏反应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皮肤科 皮肤过敏 处理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过敏反应科实习护士过敏性休克急救培训中应用经验学习圈理论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过敏反应科2018年8月到2020年8月在岗的80例实习护士,随机将80例实习护士分为案例组与学习圈组两组各40例。案例组采取案例教学法进行培训,学习圈组采取经验学习圈理论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急救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对培训方式的评分。结果:案例组护士的理论成绩以及急救技能成绩均低于学习圈组的护士(P<0.05)。案例组护士的促进理论联系实际评分、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评分、提高急救护理能力评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评分以及总分均低于学习圈组的护士(P<0.05)。结论:通过采取经验学习圈理论对过敏反应科实习护士进行培训,能够有效地提高护士的理论以及急救成绩,经验学习圈理论得到了护士的肯定,该培训方式值得广泛的应用。

  • 标签: 过敏反应 休克 经验学习圈理论 实习护士 案例教学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CT检查中碘代醇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接受CT检查的32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靶向护理,n=1638)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1638)。比较两组患者的过敏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碘海醇过敏发生率为0.12%,低于对照组的0.97%(P

  • 标签: 不同护理干预 CT检查 碘海醇过敏反应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成结直肠癌患者用完奥沙利铂后出现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参与到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是来自我院在2018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300名结直肠癌患者,以上患者均为应用奥沙利铂治疗的患者,将其过敏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名应用奥沙利铂的患者有15名患者发生率过敏反应,其过敏率为5.00%,这15名患者发生过敏的原因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以及奥沙利铂的生产厂家方面并无关系。15名过敏患者中,过敏反应达到 I、 II度的为13人,主要的过敏表现为皮肤、呼吸、消化系统症状。过敏反应发生的中位周期数为 8,中位累积剂量为 625.7 mg·m-2。15 例过敏患者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其中 8 例下一疗程继续使用奥沙利铂,6 例(75%)再次发生过敏反应,。结论:奥沙利铂的过敏反应以Ⅰ、Ⅱ度为多,以皮肤反应、呼吸及消化系统反应为主,并有一定程度的血压增高。对过敏者重复应用奥沙利铂可显著增加过敏率。

  • 标签: 奥沙利铂 过敏反应 结直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