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例患者分别因行腰椎和中腹部核磁共振检查(例1男,77岁;例2女,27岁)给予钆贝葡胺静脉注射,给药1 min后均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例1表现为口唇发麻、恶心、胸闷,此后相继出现口唇肿胀发绀、气促,吸气性呼吸困难,悬雍垂水肿,舌体肿胀等。例2表现为口唇发麻、刺激性呛咳、血压升高,此后相继出现口唇发绀、流涎、气促、吸气性呼吸困难,全身散在皮疹,扁桃体Ⅲ度肿大,悬雍垂水肿等。均被诊断为钆贝葡胺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先后给予高流量吸氧、甲泼尼龙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异丙嗪肌内注射、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维生素C及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等抗过敏治疗。例1症状无改善,立即行环甲膜穿刺术及气管切开术,患者呼吸困难缓解,舌体、悬雍垂肿胀逐渐缓解。例2抗过敏治疗1 h后呼吸困难缓解;1.5 h后皮疹消退,扁桃体和悬雍垂水肿减轻。

  • 标签: 造影剂 喉头水肿 过敏反应 钆贝葡胺
  • 简介:摘要1例74岁男性患者因腰椎管狭窄症行全麻下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围术期应用七氟烷(1.5%)+丙泊酚+舒芬太尼+依托咪酯+顺阿曲库铵复合麻醉,地塞米松预防过敏,头孢呋辛预防感染,羟乙基淀粉稳定血流动力学。术中持续给予七氟烷(1.5%)吸入,瑞芬太尼300 μg/h和去氧肾上腺素0.4 mg/h静脉泵入。手术过程顺利,4 h内未出现过敏反应。手术临近结束时,于患者手术伤口局部喷撒万古霉素粉末1 g,15 min后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用药20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俯卧位指脉氧饱和度测不出,即测血压45/20 mmHg(1 mmHg=0.133 kPa)。考虑严重过敏反应,立即予以开放中心静脉,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间断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10 min后指脉氧饱和度恢复至1.00;15 min后血压整体平稳,予乳酸钠林格注射液2 000 ml静脉滴注。5 h后患者情况稳定,转出手术室。考虑该例患者严重过敏反应与万古霉素和氟比洛芬酯有关。

  • 标签: 过敏反应 休克 万古霉素 氟比洛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46岁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因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给予叶酸10 mg口服、3次/d。首次服药后约8 min,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随即头面部、四肢、躯干部出现弥漫性斑丘疹。考虑为叶酸引起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停用叶酸,给予氯苯那敏4 mg口服。但患者皮肤症状加重,继而出现气促、胸闷、恶心等症状。立即给予地塞米松、10%葡萄糖酸钙、异丙嗪和吸氧等对症治疗。40 min后,患者皮肤瘙痒缓解;5 h后,皮疹消退;7 h后,过敏症状消失。给予氯苯那敏治疗3 d后,行叶酸脱敏治疗,未再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贫血逐渐改善。继续口服氯雷他定和叶酸。随访1个月,患者无不适,血红蛋白113.5 g/L,停药,嘱患者于风湿科就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 标签: 超敏反应 叶酸 贫血,巨幼细胞性 叶酸缺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造影剂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和抢救措施。方法:选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131例尿路疾病患者开展研究,给予全面检查,CT和超声显示:患者有肾和输尿管积水、占位、结石、血尿等现象,总结造影剂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和抢救措施。结果:预防造影剂过敏反应的措施主要是:心态护理、水化疗法以及预防性给药方法等,而抢救造影剂过敏反应的措施主要是制定抢救流程、处理过敏反应、备好急救药品和仪器设备等。结论:在尿路疾病患者检查中,要做好预防及抢救造影剂过敏反应工作,从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概率,并缓解过敏反应程度,降低患者恐惧感,保证造影检查顺利的进行。

  • 标签: 造影剂 过敏反应 抢救措施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1例16岁女性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准备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化疗,为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程度,给予昂丹司琼+地塞米松+福沙匹坦双葡甲胺三联药物。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 mg和地塞米松5 mg后,将福沙匹坦双葡甲胺15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50 ml,以300 ml/h速度持续静脉泵入。5 min后,患者出现大汗,咽部异物感,呼吸困难,脐周疼痛和呕吐。考虑可能为福沙匹坦双葡甲胺所致过敏反应,立即停用该药,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和吸氧。20 min后患者呼吸困难好转,腹痛减轻;50 min后过敏症状消失。

  • 标签: 过敏反应 止吐药 福沙匹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抗菌药物过敏反应报表,根据报表提供的患儿基本信息,检索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患儿的电子病历,记录抗菌药物应用和过敏反应发生、治疗、转归情况,由3位药师根据相关标准对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分型和严重程度进行统一判定。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统计同期新生儿科就诊和住院患儿总例数并记录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计算抗菌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结果设定时段新生儿科抗菌药物过敏反应报表共73份,涉及73例患儿;同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患儿为21 146例,抗菌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35%。73例患儿中男性34例,女性39例;就诊或入院时的日龄为(14±7)d;使用注射制剂抗菌药物者69例(94.52%),口服制剂者4例(5.48%)。所用抗菌药物共7类20个品种,占比居前3位者为头孢菌素类(32例,43.84%)、青霉素类(21例,28.77%)和头霉素类(6例,8.22%);过敏反应发生率居前3位者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4)、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1.29%(4/311)]和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1.07%(4/374)]。73例患儿中过敏反应呈速发型者4例(5.48%),其中3例为严重病例(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严重过敏反应各1例);非速发型69例(94.52%),主要表现为皮疹、消化系统症状和发热,其中6例为严重病例(肝胆系统损伤3例、粒细胞减少症2例、重症药疹1例)。经停药和/或抗过敏、对症治疗后,73例患儿中71例(97.26%)痊愈,2例(2.74%)好转。结论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率为0.35%。新生儿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临床分型以非速发型为主,多为一般过敏反应,但速发型多为严重过敏反应

  • 标签: 新生儿 抗菌药 药物过敏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1例4岁7个月男孩因支气管肺炎合并支原体、病毒和细菌多重感染给予阿奇霉素0.16 g静脉滴注、1次/d,甲泼尼龙琥珀酸钠32 mg静脉滴注、1次/d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228.5 mg口服、2次/d。6 d后,患儿症状改善,体温恢复正常。治疗第7天,患儿出现皮疹伴瘙痒,对症治疗后当日可消退。停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阿奇霉素,但患儿仍在每天静脉滴注药物后发疹并当日消退;停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患儿皮疹未再发作。

  • 标签: 甲泼尼龙 药疹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皮肤过敏反应是一种普遍常见且频繁发生的皮肤疾病,引起皮肤损害多样,其中以皮炎、湿疹为临床表现最为常见,此类疾病的患者的具体感受多为难以忍受的瘙痒,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过敏性休克,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十分消极的影响,并且很多患者呈慢性经过,往往无法根治,在特定情况下会经常发生反复发作,所以,针对这些情况,此论文就此类疾病的常见情况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湿疹,皮炎,皮肤过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增强扫描造影剂过敏反应及防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行CT增强扫描的76例患者,按照造影剂差异分为非离子型组(n=40)与离子型组(n=36),比较两组过敏反应发生情况与增强扫描合格率,并分析过敏反应防治护理方法。结果非离子型组增强扫描合格率100.00%,明显高于离子型组的86.11%(P<0.05);非离子型组过敏反应总发生率5.00%,明显低于离子型组的25.00%(P<0.05);两组过敏反应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扫描检查时,应该合理使用造影剂,并配合有效护理干预,对防治过敏反应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增强扫描 造影剂 过敏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CT增强检查当中碘对比剂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有效处理措施;方法:选取玉溪市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放射科300例CT增强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碘对比剂过敏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 标签: CT检查 碘对比剂 过敏反应 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铂类药物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致过敏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接收的66例妇科恶性肿瘤致过敏反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评分法将患者划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例数均为3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程序化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情况、住院时间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显著,P

  • 标签: 铂类药物 妇科 恶性肿瘤 过敏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囊型包虫病所致过敏反应对IL-17及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雌性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值大小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组,45只)、囊型包虫感染模型组(B组,45只)、囊型包虫感染过敏反应组(C组,30只)。B组、C组建立包虫感染模型并观察3个月,模型建立成功后C组给予粗制囊液激发过敏反应,B组注射PBS。观察60 min后收集血清标本,使用流式细胞仪微珠阵列技术检测血清IL-17水平。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 (immunoglobulin E, IgE )、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抗体水平。结果致敏前:B组IL-17、IgE抗体及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 )。致敏后:B组IL-17、IgE抗体及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A组,C组IL-17、IgE抗体及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B组(P< 0.05 )。结论包虫过敏反应中,IL-17作为炎症因子明显升高,IgE、IgG双抗体明显升高,提示IL-17、IgE、IgG在过敏反应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7 囊型包虫病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一例高龄患者应用抗凝血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原因进行讨论分析,为高龄患者正确、合理地使用抗凝血药提供参考。

  • 标签: 高龄患者 抗凝血药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