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磷脂酰乙醇结合蛋白(PEBP)是海马胆碱能神经刺激肽(HCNP)的前体蛋白,参与多种信号转导过程。本课题组前期蛋白质组研究发现PEBP在吗啡依赖大鼠不同脑区具有差异表达。因此,本研究目的为观察该蛋白是否在阿片依赖过程中发挥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验证PEBP蛋白在吗啡依赖大鼠不同脑区的差异表达。建立大鼠吗啡依赖与自然戒断模型,

  • 标签: 磷脂酰乙醇胺 结合蛋白 阿片依赖 吗啡依赖大鼠 免疫印迹实验 差异表达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甘油乙醇洗手液中甘油乙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直接进样法。色谱柱为HP-Innowa毛细管柱(30m×0.53mm,1.0μm),载气为氮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样口温度为350℃,检测器温度为380℃;柱温起始温度为100℃,维持3min,以100℃/min的速率升温至240℃,维持7min。结果乙醇、甘油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是0.12~0.36g/mL(r=0.9996)和0.0076~0.0228g/mL(r=0.9992)。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同时有效测定甘油乙醇洗手液中甘油和乙醇含量。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甘油乙醇洗手液 含量测定
  • 简介:家里宝宝有时候有些小磕碰,我想买瓶酒精(乙醇)放家里备用消消毒。请问:酒精度数是不是越高,消毒效果越好?在处理小伤口的时候,用95%的酒精擦可不可以?

  • 标签: 酒精度数 小伤口 乙醇 消毒效果
  • 简介:目的建立乙醇相对密度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依据JJFl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相对密度检查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计算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等步骤,对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的引入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当取置信概率P为95%时,乙醇相对密度值可表示为0.8079±0.0003。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同类型实验的不确定度的评定。

  • 标签: 乙醇 相对密度 不确定度
  • 简介:按照一定的比例,在小牛血清的水溶液中加入丙酮和乙醇,然后在加热的情况下可形成稳定的小于500nm的微球胶体溶液,这种方法产生的微球可在较低温度(70-75)和较短时间(20分钟)内达到稳定,比较传统的高温(100℃以上)和长时间(30分钟以上)的加热制备法,这种丙酮乙醇加热变性技术有许多优点,这篇文章描述了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如丙酮,乙醇和小牛血清比例,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对微球形成以及四氯四碘荧光素包裹率的影响,由本方法产生的微球可包裹40%左右的四氯四碘荧光素,在37℃和PBS溶液中,上述微胶囊在15天时间里释放了起始四氯四碘荧光素包含量的25-60%。

  • 标签: 丙酮乙醇加热变性技术 制备 小牛血清微球 小牛血清蛋白 微胶囊制造 四氯四碘荧光素
  • 简介:肝囊肿一直以手术切除和手术内引流为其主要治疗方法,近几年以B超引导穿刺并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的方法,收到一定效果.但仍有较多副反应,复发率也较高.本组采用置管间歇无水乙醇注射法治疗肝囊肿,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肝囊肿 无水乙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足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注射液治疗呕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使用甲氧氯普注射液足里穴位注射的患者36例为实验组;同期选取使用常规药物止吐的患者36例为对照组,利用统计学手段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中,患者的呕吐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注射液对于治疗呕吐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可靠,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足三里 穴位注射 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呕吐
  • 简介:3、4-亚甲二氧基苯丙胺(MDMA,迷魂药)为合成的苯丙胺衍生物,作为娱乐消遣物质为青年人广泛滥用。MDMA主要作用于5-羟色胺能系统,并能引起5-羟色胺神经元损伤。其神经毒性作用机制可能和羟基自由基的形成有关。MDMA常和乙醇合并滥用。乙醇可促使羟基自由基增多,并使5-羟色胺神经元损伤加重。

  • 标签: 迷魂药 5-羟色胺神经元 神经毒性 乙醇 乙醛
  • 简介:对利奈唑合成工艺进行优化。以吗啉和3,4-二氟硝基苯为原料,经取代、还原反应得到中间体5;(R)-环氧氯丙烷7、邻苯二甲酰亚胺钾盐6发生取代反应合成中间体9;最后中间体5和9经取代、环化、水解合成目标产物利奈唑,总收率36.5%(以3,4-二氟硝基苯计)。

  • 标签: 利奈唑胺 抗菌药 合成
  • 简介:患者男,48岁。主因“HBsAg(+)30年,乏力、纳差10d”,于2006年3月2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30年前发现HBsag(+),肝功能正常,未进行过治疗。2年前因经常出现心慌,外院确诊“心律失常,心房纤颤”,未治疗。入院前1月患者自觉心慌加重,开始服用碘酮0.2g,3次/d。1周后因效果不佳,自行加量服0.3g,4次/d,服药3周后出现乏力、纳差。我院以“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性肝损伤不除外”收住院。入院后实验室检查:ALT349.5U/L,AST123.9U/L,T—BIL16.4μmol/L,D—BIL7.6μmol/L,HBVDNA5.57×10^5copies/ml,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e(+)。给予甘草酸二铵(甘利欣),谷胱甘肽(阿托莫兰)静脉滴注保肝治疗,胸腺五肽、免疫调节剂治疗。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肝炎 HBSAG(+) HBSAG(+) HBeAg(-) 保肝治疗
  • 简介:患者男,68岁。因“反复心悸、胸闷24年,加重11d”于2006年6月20日入院。患者于1982年起无诱因下出现心悸、胸闷、头昏,在当地医院经心电图诊断为:心房颤动。予毛花苷丙静注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此后症状经常发作,多次到当地医院治疗,静注毛花苷丙后均能缓解。近4年一直口服碘酮(AMD),症状控制良好。剂量100-400mg/d,其中200mg/d,已连续3年。服AMD前查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

  • 标签: 胺腆酮 甲状腺功能亢进
  • 简介:1991年10月至2002年6月,我院对643例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行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肝癌 B超引导 瘤内注射 无水乙醇
  • 简介:目的:采用种方法制备pPB修饰的肉苁蓉苯乙醇总苷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分别采用薄膜分散法、二次包封法、逆相蒸发法制备肉苁蓉苯乙醇总苷脂质体,并对不同方法制得脂质体的粒径、电位、包封率进行比较。结果:薄膜分散法、二次包封法、逆相蒸发法制得的脂质体粒径分别为(209.20±1.77)nm、(212.70±1.27)nm、(196.40±1.56)nm,ξ电位分别为(–43.35±2.17)mV、(–37.85±0.68)mV、(–47.95±2.62)mV左右,包封率分别为(28.55±5.61)%、(38.46±7.85)%、(33.88±3.50)%。结论:种方法制得的脂质体的包封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二次包封法所得脂质体的包封率最高,因此选择二次包封法作为pPB修饰的肉苁蓉总苷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 标签: 苯乙醇总苷 脂质体 包封率 粒径
  • 简介:1例65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反应迟钝伴口齿不清入院。头颅磁共振成像示脑梗死(急性期),给予肠溶阿司匹林(0.1g,1次/d)、依达拉奉(30mg,1次/d)及甲钴等药物治疗。因胸部、腹部CT增强扫描,连续2d各使用造影剂碘普罗100ml(含碘30g),第3天出现双下肢水肿,尿量400ml/24h,随后无尿,静脉给予呋塞米未见好转。复查血肌酐475μmol/L,尿素氮24.5mmol/L。诊断为急性肾衰竭,考虑与碘普罗有关。连续血液透析治疗5d后,患者尿量增加,血肌酐降至284μmol/L。17d后血肌酐231μmol/L,尿素氮14.4mmol/L。患者双下肢水肿明显好转,出院。

  • 标签: 碘普罗胺 急性肾衰竭
  • 简介:患者男,58岁.因咳嗽伴左侧胸痛5d于2002年5月7日入院.入院查体:T36.5℃,P80次·min-1,R18次·min-1,BP140/80mmHg(长期服降压药控制).初步诊断为左下肺炎,高血压病(Ⅱ期).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家族过敏史.给予青霉素、氧氟沙星抗感染,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降压治疗.5d后,患者仍诉胸痛.为排除胸部其它病变,于5月13日作胸部CT检查.为了增强造影效果,静注造影剂碘普罗(优维显)300注射液80ml.注射后,患者出现皮肤瘙痒、胸闷、心悸、寒颤、抽搐、呼吸急促、口唇紫绀等严重过敏反应.

  • 标签: 碘普罗胺 CT造影剂 药物过敏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