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8 个结果
  • 简介:相较于社会研究所的其他成员,马尔库塞对现象运动的了解更为全面,判断更为准确。一方面,马尔库塞准确地指出了舍勒的客观一形而上学现象与胡塞尔的先验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着重强调了海德格尔的一般此在现象对胡塞尔先验现象的突破。另一方面,自1928年加入海德格尔圈子之后,马尔库塞就对现象特别是海德格尔的一般此在现象持有一种批判的态度。这种批判归结为一点就是:海德格尔仅停留于对一般此在之历史性的生存论分析,而跳过了历史此在的物质内容,因此,在他那里,具体哲学最终仍是一种“先验哲学的变种”,一种“虚假的具体”。

  • 标签: 马尔库塞 先验现象学 客观-形而上学现象学 一般此在现象学
  • 简介:现象方法之所以被纳入我们的视野,原因在于:其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完全发生在观念和文化领域的事件,而是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存在领域的事件或现象。马克思主义只有引起了某一国家或民族范围内现实生活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进步发展,才有可能真正被该国家的人民所接受和理解,并转化为该民族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才能实现"化"或"被化"。其二,现象的意向性原理、面对实事本身和注重观察的原则、本质直观与权能分析的思想、关于对象性与主观际间构建的理论、关于价值评价与对象感知的理论、关于经验共享与文化认同的思想等,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具有相当的恰适性,都可以作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力工具。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现象学 意向性 本质直观 经验共享
  • 简介:本文从政治的生命现象的新视野,结合当代学术前沿所探讨的生命政治和生命现象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现代生命政治的诞生”、“卢梭对个人身体的生命政治探索”、“马克思解剖资本主义的生命政治策略”、“对人及其政治性的探索”及“劳动就是生命政治的决定性要素”五个部分,阐述卢梭与马克思的政治生命现象的不同特征,重新考察了卢梭和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思想,为重置两位思想家在近现代政治哲学史上的特殊理论地位开拓可能的前景。

  • 标签: 马克思 卢梭 生命现象学 生命政治 劳动 生存
  • 简介:梅洛-庞蒂的思想是20世纪的非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讨论之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是,他对“韦伯式马克思主义”的阐述和对“革命暴力”的论证,其目的在于把理想的马克思主义从已经贬值了的现实的布尔什维主义中拯救出来。

  • 标签: 梅洛-庞蒂 含混现象学 存在主义 马克思主义 布尔什维主义 人道主义
  • 简介:<正>在文艺的历史因素和人文因素同审美因素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由于不适度的倾斜所造成的极端:一种片面性是唯历史精神和唯人文精神而非美学精神,即忽视文艺中的审美因素而孤立地强调和推

  • 标签: 新写实小说 历史精神 人文精神 美学精神 审美因素 王尔德
  • 简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仅形成了一整套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还培育了许多熠熠生辉、影响深远的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这些精神,具有共同性,一脉相承,都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实践。但它们又有各自的特点,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些革命精神,一直是教育全党、凝聚全党、鼓舞全党,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的有力武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

  • 标签: 西柏坡精神 井冈山精神 中国共产党 延安精神 革命实践 南泥湾精神
  • 简介: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在实践层面上,新时期的创业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时代注解和具体体现,创造、创新、创优则是新时期创业精神的本质特征。并由此构成了新时期创业精神的时代内涵。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创业精神
  • 简介:文学的"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可以从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角度分别加以理解,但二者往往是同时存在于文学之中并进而生发复杂的文学、文化、历史与社会的动态关系与效果。针对当前文艺学界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争辩,以精神分析作为文艺方法论的重要组件,以拉康、阿尔都塞和齐泽克的思想为基础,可以构成一种对文学的"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之间关系的阐释的独特路径。

  • 标签: 文学 审美性 意识形态性 拉康主义 精神分析
  • 简介:唯物史观认为,精神生产是人类创造思想和观念的社会实践活动;精神价值则是这一精神生产活动对人和人类社会的能动反作用。一方面,精神生产根本上受到物质生产生活实践的决定,精神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精神生产及其精神价值又对整个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作用深层地又受到社会性质的影响。在私有制社会,统治阶级掌控着精神生产,将之作为维护和稳固自身统治的重要的意识形态手段;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生产更是异化为一种奴役无产阶级的隐性力量。要打破这种“精神异化”,必须坚持价值尺度与真理尺度的统一。只有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精神生产才有价值;只有契合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精神价值才能够转化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强大力量。

  • 标签: 唯物史观 精神生产 精神价值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作为改革开放、社会转型期的代价,“弱势群体”浮出水面,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 标签: 弱势群体 改革开放 社会转型期 经济发展
  • 简介:<正>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审美现代性也悄然而生。改革开放之初的那股文化启蒙思潮,本身尚充盈着现代审美精神,推动着文学艺术的与时俱进。大众文化、通俗艺术的兴起,推进了审美现代性的新变,成为我国审美文化的新维度,从而改变了审美文化的格局。如今,主流文化、大众文化、高雅文化已三足鼎立,各显神通,三分天下,各领风骚。在审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三者既分立又互动,相互作用,彼此影响。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际文化交流的扩大和深入,我们要自觉把握这个契机,在促进文化的互动和沟通中提升,向着先进文化方向发展,唤起和焕发新审美精神

  • 标签: 审美精神 审美现代性 文化生活 审美关系 审美活动 启蒙思潮
  • 简介:精神,是一个人的生活信念、理论风骨和实践态度,呈现着一个人独特的气质、人格和境界。人类解放的理想、彻底的理论批判、改变世界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的核心精神。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是马克思始终不渝的最高理想,不仅贯穿于他的生活实践,也深刻体现于他的学说之中,成为他的思想体系的鲜明价值主题和价值立场。马克思的解放理想奠基于科学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建立在真实的历史及其规律基础之上,它既是价值信念,又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 标签: 核心精神 马克思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最高理想 剩余价值理论 人类解放
  • 简介:本文从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勇于担当、乐观向上、团结合作、众星拱月精神等六个方面来阐述毛泽东眼中的长征精神,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那一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对于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长征精神 当代价值
  • 简介:延安精神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代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其核心和灵魂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对于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弘扬延安精神首先必须解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问题。我们现在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而且只能实行与这个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但这绝不意味着实行这些政策是党的最终目标和最高理想。如果我们党在延安时代,在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民主主义政策时,尚且需要使每个党员牢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那么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策的时候,更应当强调每个党员保持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大量事实说明,只有这样,执行现行政策才不会走样,延安精神才能在我们党长期执政、实行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为广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所发扬,延安精神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精神才能在全社会得到推广。

  • 标签: 延安精神 共产主义 理想 信念
  • 简介: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无疑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新的视野,但也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程。本文的要点在于:1.如何理解德里达的幽灵;2.马克思的异质性的批判精神与解构的关系;3.德里达是如何处理马克思的那些经典的和传统主题,在这些主题的重新定义方面,德里达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存在哪些根本分歧;4.德里达在马克思主义的未来面向方面提出"弥赛亚性"的主张;5.作为无弥赛亚主义的"弥赛亚性"是如何与幽灵相联系的,又是如何与马克思的异质性精神和面向未来的革命精神相联系,这既是解构主义的深化的问题,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课题。

  • 标签: 德里达 马克思 幽灵学 异质性 弥赛亚性
  • 简介: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特殊境遇,造就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美学史话问题,即"朱光潜现象":前期朱光潜以创作为主,后期则转向了翻译。这也是其整个美学历程的最大变化。从创作到翻译,朱光潜的美学理想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呈现,不仅与他的前期思想巧妙接续起来,而且奠定了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展示了"朱光潜现象"的独特韵味和张力。

  • 标签: 朱光潜现象 以译代言 曹禺现象 思想转型
  • 简介:手迹反映了毛泽东人生起伏的脉络,见证着毛泽东的人生历程,也见证着他的情感与艺术的发展、变化历程。因而,我们可以从毛泽东手迹观察、研究和分析毛泽东的精神世界,包括毛泽东的梦想、情感、思想和精、气、神。

  • 标签: 毛泽东 手迹 精神世界
  • 简介:追溯以毛泽东革命历程为线索的革命精神,面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振奋中华民族追寻“中国梦”会提出的改革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提炼其当代价值,对凝练党的精神共识,全的信心和精神风貌,实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

  • 标签: 革命精神 毛泽东 无产阶级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