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生产转基因动物难度很大,成功率很低,这是因为制备转基因动物主要方法是向受精卵原核中注射DNA。这种方法有其弱点,首先作为外源基因受体细胞受精卵数量有限;其次外源基因整合和表达筛选工作不能在细胞水平上进行,只能在子代动物出生后,即在个体水平上进行选择,这就增加了工作量,而且周期长,成功率低,成本大,在大动物上实施起来尤其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找到一种更为有效而又简捷转基因动物制备方法。利

  • 标签: 精原干细胞 转基因动物 体内转染 外源基因 小鼠 曲细精管
  • 简介: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提出了'生物课程最重要不是让学生多记住一个细胞结构,而是知道科学家如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这将是学生终身受益。'显然,按照过去'以教学为主,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方法,是无法根本实现这样教学目标的。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科学探究'一词出现频率几乎是最高,倡导探究学习,培养科学思维品质对人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实现学习方式突破主要途径。

  • 标签: 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 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 课程标准
  • 简介:以真菌皮肤病为例,试从诊断评价视角论述该课程教学实践要点和具体教学策略,对医学生进行了科学、公正、客观评价。同时,对涉及诊断评价课程设计进行总结和反思,说明将诊断评价适时纳入医学生多元化评价体系重要和必要

  • 标签: 教学评价 诊断性评价体系 皮肤性病学 真菌性皮肤病
  • 简介:目的:分析血清酞酸酯类浓度与肾透析相关,探究肾透析患者体内酞酸酯类暴露情况.方法: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内科透析室接收并治疗肾透析患者随机抽取100例进行回顾分析,探究其钛酸酯类浓度跟肾透析关系.结果:每次透析时长为2h,3h和4h所测得酞酸二丁酯(DBP)浓度分别为(1.05±0.13)x103ug/L、(1.06±0.12)x103ug/L和(1.05±0.11)x103ug/L,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每次透析时长为2h,3h和4h所测得酞酸二辛酯(DEHP)位浓度分别为(3.35±0.06)x103ug/L、(5.05±0.01)x103ug/L和(4.65±0.23)x103ug/L,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肾透析患者体内酞酸酯类主要有酞酸二丁酯(DBP)和酞酸二辛酯(DEHP),其中酞酸二辛酯(DEHP)浓度与肾透析每次时长存在相关.

  • 标签: 血清中 酞酸酯类浓度 肾透析 相关性
  • 简介:【背景】多样比较是评价转基因作物对生物群落影响标准参数之一。以往用于描述多样指数很多,但这些指数各有优缺点,生物学解释不全面。运用现代生物多样表示方法,能够描述更复杂情况下多样性关系。本文主要介绍了Rényi多样指数曲线在生物安全研究应用。【方法】Rényi多样指数曲线与以往常用一维多样指数不同,当其等级参数为某些特定值时代表了几个著名多样指数,该方法可较为确切地评价复杂生物群落多样。本文在介绍其计算公式后,通过比较河北省2种转Bt基因棉田(孟山都33B和棉30,均未施农药)以及常规管理(施用农药)和综合治理(IPM,施用农药和释放赤眼蜂相结合)条件下非转基因棉田蜘蛛群落,证明了该方法适用。【结果】Rényi多样指数曲线分析表明了所有可能互作类型:1个明确多样排序以及2类棉田蜘蛛群落间不同潜在关系。Rényi指数分析表明,在供试棉田中,棉30棉田蜘蛛多样指数最高,其他3种棉田蜘蛛多样高低则难以一概而论。蜘蛛稀有种多样以孟山都33B棉田最高,IPM和常规棉田次之;蜘蛛常见种多样以IPM棉田最高,常规棉田和孟山都33B棉田次之。【结论与意义】Rényi多样指数可用于生物群落多样综合评价,并可用于评价不同管理措施对生物多样影响。该方法弥补了仅用单一数量参数评价多样传统方法缺陷,将不同参数整合成一个具有内在关联概念框架。

  • 标签: BT棉 可扩展多样性指数 农药效应 生物安全评价 生物多样性比较 Rényi多样性指数
  • 简介:硫丹在茶叶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茶叶残留量随着施用剂量增加而增加。硫丹在乌龙茶消解速率显著低于绿茶,同一环境下,35%硫丹乳油500倍、1000倍、1500倍、2000倍液处理在乌龙茶和绿茶半衰期分别为2.15-2.84d和1.65-1.98d,药后7d残留量分别为4.21mg/kg-12.04mg/kg和2.81mg/kg~8.98mg/kg。同时,由于气候差异,同一浓度处理残留量和半衰期不同地区间差异也较大。不同茶区,无论乌龙茶或绿茶品种,药后7d,1000倍、1500倍、2000倍液处理残留量均在10.0mg/kg以下,而500倍个别超过10.0mg/kg,但在20.0mg/kg以下,所以,按欧盟最高限量30.0mg/kg标准计,目前茶园施用该药安全间隔期为7d是合理。本分析方法采用微型层析柱法净化,具有操作时间短,试剂用量省、净化效果好优点,最低检出量为0.0006ng,最小检出浓度为0.0064g/g,该技术指标完全满足残留分析要求。

  • 标签: 硫丹 茶叶 残留 安全性评价
  • 简介:雌激素在抗皮肤老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其通过与皮肤上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不同亚型雌激素受体介导不同信号传导通路。皮肤细胞雌激素受体分布不仅存在数量差异更有类别差异,这些差异性和雌激素受体本身基因多态决定了其作用多效。简要综述了不同亚型雌激素受体在各皮肤解剖层次抗老化作用研究进展。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皮肤老化 信号通路
  • 简介:椎间盘退行变动物模型已经应用于研究椎间盘生物力学行为、生物化学变化和生物学改变。为了探讨生骨蛋白-1(OsteogenicProtein-1,OP-1)在椎间盘合成代谢和抗分解代谢作用,美国Rush大学生化系ChubinskayaS等人用椎间注射方法制作了椎间盘退行变模型,并用生物学和免疫组化方法开展了研究工作。该实验共用了34只大鼠,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核浆(nucleuspulposus,NP)盐注射加压组、两组OP-1注射组:COP-1组(椎间盘注射OP-1后持续加压)和ROP-1组(OP-1注射后停止加压)。

  • 标签: 椎间盘 分解作用 挤压性 慢性 生物化学变化 动物模型
  • 简介:电阻抗图谱(EIS)法作为测定植物抗寒一种方法,在农业、林业和园艺领域应用正在不断扩大,本文以12个刺槐种质资源4年生试验林当年生枝条为材料,应用EIS法对各刺槐种质资源抗寒进行了测定,对比分析了6个参数(τ、ψ、r、r1、re、ri)数学意义,并与电导率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刺槐种质资源抗寒研究,胞外电阻率(re)是最适用一个参数,能够较好反映出不同种质资源抗寒能力;采用EIS法测定不同种质资源抗寒结果与传统电导率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但省时、不需温育,具有更大优越

  • 标签: 电阻抗图谱法 刺槐种质资源 抗寒性 参数 胞外电阻率(re)
  • 简介:目的:探讨RAGE及其配体S100B在实验自身免疫重症肌无力(EAMG)对T细胞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体重160-180gLewis大鼠,并将其随机分为EAMG模型组和CFA对照组。EAMG模型组大鼠通过尾根部注入200μL含有R-AChR97-116肽段免疫乳剂,并于初始免疫后第30天尾根部追加免疫一次;CFA对照组大鼠为免疫乳剂不含有R-AChR97-116肽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比较两组大鼠CD4+T细胞上RAGE表达情况;ELISA方法检测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FN-γ、IL-4、IL-17、TGF-β、IL-6和S100B表达水平;采用S100B体外干预淋巴细胞,进一步检测S100B对EAMG大鼠T细胞增殖、亚型分布、细胞因子分泌影响。结果:在疾病发生晚期时相(初次免疫后第45天),EAMG组淋巴细胞CD4+T细胞上RAGE表达明显高于CFA组(P〈0.001),血清RAGE配体S100B表达也高于CFA组(P〈0.001);体外加入S100B干预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与未干预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S100B刺激后,Th1细胞和Th17细胞百分比进一步增高,Th2细胞和Treg细胞百分比下降(PTh1〈0.05,PTh17〈0.05,PTh2〉0.05,PTreg〈0.05),IFN-γ和IL-17表达上调(PIFN-γ〈0.05,PIL-17〈0.05),而IL-4和TGF-β表达下降(PTGF-β〈0.01,PIL-4〉0.05),Th17细胞调控因子IL-6表达升高(PIL-6〈0.05)。结论:RAGE及其配体S100B参与EAMG发病过程,在晚期时相中表现出明显致病;RAGE与S100B相互作用可以上调T细胞致病作用,加重四种辅助T细胞之间网络失衡。

  • 标签: RAGE S100B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T细胞 Th细胞亚型
  • 简介:目的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实验变应鼻炎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4组,其中,变应鼻炎组经腹腔注射及鼻腔滴入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建立变应鼻炎动物模型;LPS刺激组经鼻腔滴入LPS(10μg/100μL);变应鼻炎+LPS刺激组为大鼠激发成变应鼻炎后再以LPS滴入鼻腔.观察各组症状变化,如喷嚏,流涕等.行常规HE及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各组鼻黏膜炎细胞浸润情况,并行高倍镜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①变应鼻炎+LPS刺激组过敏症状评分高于其余各组(P<0.01);正常对照组及LPS刺激组症状评分差异无显著(P>0.05).②变应鼻炎+LPS刺激组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于变应鼻炎组,差异有显著(P<0.05);正常对照组及LPS刺激组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LPS刺激可以加重变应鼻炎症状及鼻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

  • 标签: 脂多糖 变应性鼻炎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建立稳定且易操作急性侵袭真菌鼻-鼻窦炎大鼠模型,以促进对急性侵袭真菌鼻-鼻窦炎实验研究,指导临床。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免疫抑制+右侧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B组,右侧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C组,免疫抑制+右侧鼻腔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D组:对照组。A、B、C组大鼠连续3d鼻内滴入烟曲霉孢子悬液,4组大鼠均于第1次滴菌后第4天处死。取内眦静脉血监测大鼠免疫抑制情况,对鼻部组织行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免疫抑制组大鼠血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接种烟曲霉当天中性粒细胞计数〈0.1×109/L,其余两组变化不明显。病理结果显示A组90%(9/10)大鼠鼻腔鼻窦组织被烟曲霉侵袭,10%(1/10)肺部可见侵袭;B、C、D组大鼠无鼻部烟曲霉感染,但C组20%(2/10)大鼠肺部可见烟曲霉侵袭。真菌培养结果显示A组71%(5/7)大鼠鼻部组织烟曲霉培养阳性,其他组均为阴性。结论单纯对大鼠进行免疫抑制或单纯造成大鼠鼻腔堵塞均不易造成大鼠鼻腔被真菌侵袭;免疫抑制基础上,对大鼠鼻腔填塞Merocel海绵条后再滴入烟曲霉可以成功建立急性侵袭真菌鼻-鼻窦炎模型,其成模率高,模型稳定,操作简易,有利于对此疾病在免疫、病理、药物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 标签: 侵袭性鼻窦炎 烟曲霉 大鼠模型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来源嗜肺巴氏杆菌在实验大鼠和小鼠传染.方法取源于野鼠、实验大鼠和小鼠嗜肺巴氏杆菌3株,对30只受试大鼠和小鼠进行交叉人工感染,并于感染后不同时期取咽拭子分离培养,对感染前后菌株,应用RAPD-PCR、SDS-PAGE和Westernblot进行基因型、蛋白和抗原成份比较,以及生物学特性比较.结果受试实验动物对3株嗜肺巴氏杆菌均易感,被接种动物能稳定携带嗜肺巴氏杆菌直到试验结束,重新分离嗜肺巴氏杆菌在生物学特性、蛋白成份、抗原性和基因型方面无明显改变.结论同一株嗜肺巴氏杆菌能在实验大鼠和小鼠相互传染.

  • 标签: 巴斯德菌属 大鼠 小鼠 感染 嗜肺巴氏杆菌
  • 简介:目的探寻隐球菌脑膜炎小鼠模型中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er,VEGFR)在感染隐球菌后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尾静脉接种隐球菌菌悬液方法构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小鼠模型(n=30)为实验组,根据模型建立后5个时间点(6h、12h、24h、48h、72h)分为5组,每组6只;对照组(n=6)尾静脉接种等量生理盐水。采用Westernblotting技术测定小鼠脑组织VEGFR1和VEGFR2蛋白。结果实验组小鼠脑组织VEGFR1和VEGFR2蛋白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隐球菌脑膜炎小鼠感染隐球菌后脑组织VEGFR表达下调,可能是隐球菌感染致脑水肿继发保护机制。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小鼠模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目的:研究roTOR和PTEN蛋白在实验脊髓损伤表达及其在脊髓损伤发生、发展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T—PCR法,检测脊髓组织内mTOR和PTEN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免疫组化法和RT-PCR两种方法结果均显示,脊髓损伤后mTOR表达明显下降,而PTEN表达明显增加;两者呈负相关(r=-0.862,P〈0.01)。结论:P13K/PTEN/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重要调节位点和节点PTEN在实验脊髓损伤表达明显增高,而mTOR表达明显降低。提示该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实验脊髓损伤发生、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实验性脊髓损伤 信号传导 mTRO PTEN
  • 简介:分子标记由于能够反映DNA水平上遗传变异而成为研究遗传多样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利用分子标记分析高粱遗传多样研究进展,并阐述了遗传多样分析在种质创新应用方向,提出了利用分子标记分析高粱遗传多样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内容。

  • 标签: 高粱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种质创新
  • 简介:中国现拥有燕麦种质资源约4000份,对它们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燕麦具有比较丰富多样。本文综述了中国燕麦物种多样和普通栽培燕麦遗传多样,并建议对中国各地生长野燕麦进行系统研究。

  • 标签: 燕麦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 简介:目的:探讨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与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icrosomaltriglyceridetransferprotein,MTP)关系。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高脂组(B组)和MTP抑制剂组(C组),每组各20只。B组、C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确认非酒精脂肪肝建模成功,C组大鼠给予混有特异性小肠MTP抑制剂JTT-130高脂饲料喂养,B组大鼠建模过程始终喂养高脂饲料,A组大鼠喂养普通饲料。于第12周,分别测定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含量,以及肝脏TC、TG、磷脂含量。同时测定肝脏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P)活性与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A组)相比,高脂组(B组)大鼠血清TC、TG、HDL-c浓度和肝脏TC、TG含量明显提高(P〈0.05),MTP活性及mRNA水平明显下调(P〈0.05)。与高脂组(B组)比较,MTP抑制剂组(C组)大鼠血清TC、TG、HDL-c浓度和肝脏TC、TG含量明显下降(P〈0.05),而MTP活性及mRNA表达量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非酒精脂肪肝病存在MTP表达下调,特异性小肠MTP抑制剂JTT-130可以有效抑制肠道对TG转运,不影响肝脏TG分泌,并在降低高脂大鼠血浆TG和胆固醇水平同时也降低肝脏TG含量。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 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