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1983年蔡文〈可集合和不相容问题〉一文的发表,揭开了数学发展的新篇章。它标志着对教学问题——不相容问题进行形式化和数量化的研究开始,也标志着对数学本身传统的研究方法有了新的突破。以往数学建立概念、定理(公理)和推理是在形式逻辑上处理问题,而随着数学的进展,在实际中,有的概念外延不仅分明而且是可“变”(可拓的),这一点在初等数论中充分体现出来,许多数学不可能问题实质上就是不相容问题,象三份角问题,勾股定理及费尔问题等。我们引进可拓学的概念,运用物元分析方法来处理,研究这些问题,却是容易得多。明白得多。有感于此本文特举几个典型例子和大家共同探讨。

  • 标签: 物元变换 初等数学理论 不相容问题 易经 进位制 不定方程
  • 简介:老子故里在河南省鹿邑县,另一说在安徽省涡阳县,两地相隔约80公里。中间有历史文化名城亳州(今属安徽),历史上统辖鹿邑和涡阳等地。亳州往西20公里到鹿邑太清宫,往东60公里到涡阳天静宫。最近趁着探亲的机会,我到有争议的老子出生地作了一点考察了解。

  • 标签: 老子 故里 历史文化名城 鹿邑县 河南省 涡阳县
  • 简介:经文:《雅各书》2:14-26从刚才我们所读的经文看到:耶稣的兄弟雅各是在主张行善的同时又肯定信心的重要性。雅各是相信耶稣的复活,但在当时他又是持守犹太律法传统的。什么是犹太律法传统呢?如果笼统地讲,就是以色列的历史。这历史显示了以色列民的得救和称义的来源与背

  • 标签: 上帝 以色列 律法传统 耶稣基督 犹太人 犹太教
  • 简介:净土法门,其大无外,竖穷三际,横超三界,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逆恶凡夫,亦可预入其中,因为其殊胜稳妥,万修万人去,所以,千经俱阐,万论均宣,大乘各宗行人亦多兼修净土,如天台、贤首之教观,参禅者乃至持密者,无不盛赞念佛,栖心净土。

  • 标签: 净土法门 行门 修行方法 念佛法门 净业 佛经
  • 简介:不可否认,"克隆"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进步。教会不能对之盲目排斥,但也不能因为它是新生事物就完全接受,甚至为其从圣经中找根据。教会对此应采取客观、明智、审慎的态度,要有自己的立场,知道我们能做的是什么。我们不能像中世纪教廷那样对待新生事物和科学技术,但也不能媚世随俗,人云亦云。"克隆"技术在许多领域确实会给人们带来益处,但不能给人类带来最终幸福,相反,甚至会给

  • 标签: 克隆人 人类 中世纪 新生事物 科学技术发展 不可否认
  • 简介:动与行同义。《周易·系辞》上说:“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周易》中有“天”,有“终则有始”、“消息盈虚”、“反复其道”等特点。“利涉大川”属于“天”。行动合于天时,故日“时行”。动而合于天道,故日“中行”。又有“志行”与“独行”,守道不回之义。“果”指勇决。“上行”指遵循天理。另外,还有“说”与“安”,皆与“吉”同义。

  • 标签: 周易 阴阳 规律
  • 简介:北京的牛羊是回族穆斯林经营的传统行业,早在明代,宣武门外就有众多的穆斯林以屠宰牛羊为业。明末张萱著《西园闻见录》(卷96)载:“宣武门外,多回夷聚居,以宰牛为业。巡按杨御史回知,榜禁之,众皆鼓噪,时申文定公(时行)与同官

  • 标签: 回族穆斯林 西园闻见录 张萱 申文 总宪 羊驼
  • 简介:“五学说”是一套对宇宙构成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予以探讨的学说体系,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对宇宙共时层面的剖析,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宇宙的核心,自然界的万物莫不与之息息相关。二是对宇宙历时层面的剖析,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朝代的嬗替等都可用五相克、相生的理论来解释。正是这两个层面的思维模式启迪了《洪范》的诠释著作——《洪范五传》,使之把帝王五事、灾异现象与木、火、土、金、水一一相配,并用五相生相克的理论解读灾异之变发生的原因,从而开创了经学史上用“五灾异”之说解释儒家经典的先河。

  • 标签: 五行学说 洪范 洪范五行传 灾异
  • 简介:国忌香是全国性的礼拜活动,原来只在京城和个别州府进行,贞元五年(789)以后,德宗皇帝敕令在所有上州进行,从这一年起,国忌香成为法定的活动。由于从内容上和形式上,国忌香表现出浓厚的佛教气息,户部侍郎崔蠡的奏表得到了文宗皇帝的批准,国忌香在文宗朝有短暂的废止。但掀起毁佛浪潮的武宗皇帝却并没有废止国忌香,信仰佛法的宣宗皇帝登基伊始就明文恢复国忌香。这表明源于佛教礼仪的香已经成为唐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中国传统的祭奠先祖的风俗,揉进佛教的形式和内容。从形式上讲,香特别国忌香是佛教中国化的最鲜明的社会表现,与中国化宗派“禅宗”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在时间上是同步的(——在南北朝兴起在中唐达到高峰),在影响上也同样重要,是佛教化民成俗的集中表现。

  • 标签: 唐朝 国忌行香 佛教仪式 中国化
  • 简介:佛门教育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与生活教育,因为唯有健全的思想和规律的生活,才能完成人格,成就道业。因此,举凡、立、坐、卧,一切举止动作都要威仪具足,所谓“身具德,人必敬”。以下仅就日常生活中的立坐卧四种威仪,以及有关参访、入殿、礼拜、出堂等应注意的仪,略述于后:

  • 标签: 佛教 行仪规矩 寺院 思想教育 礼拜
  • 简介:在华山脚下的旅馆住了一夜,稍事休整之后,我又徒步朝西安方向走去。一百多里路程,却也整整走了两天时间。落日的余辉染红了天际,在晚霞映衬下的西安古城墙,让我顿生思古之幽情。

  • 标签: 万里 古城墙 西安
  • 简介:<正>《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允妻阮氏贤明而丑,允始见愕然。交礼毕,无复入意。……允入,须臾便起。其妻捉裙留之。

  • 标签: 以德为首 贤明 魏书 阮氏 三国志 木化
  • 简介:《宋高僧传·满传》所载“满”为“万州南浦人”是错误的。日本《明匠略传》以及《传法记》等所说满为苏州人是正确的。满师承的是天台宗九祖荆溪湛然大师,绝不是石霜门下的高僧。智者院不是满的栖止之处,其栖止处应为乃师荆溪湛然的所居之处。满的生年是大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卒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84岁。

  • 标签: 行满 《宋高僧传》 湛然 石霜
  • 简介:汉代阴阳五灾异说的兴起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刘向《洪范五传论》是这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件和环节,对《洪范五传论》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解决两汉思想史研究中的诸多疑问,弥补儒学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 标签: 刘向 天人感应 阴阳 五行 洪范
  • 简介:思孟五与乐有密切的关系。《史记·乐书》不仅保留了思孟五,而且以汉代五图式,凸显“聖”德的地位。“聖”居中,含容“仁义礼智”,君位,宫音,土德,具有包容、为主、统合、生生的意蕴。《荀子》、《中庸》,特别是《孟子》与《孟子字义疏证》中有不少关于“聪明聖智”与“天德之知”的材料。戴震的发挥,深得思孟五的个中三昧。与“聪明”相联的“皇智”是一种“神明”、“天德”,是对“天道”的体悟或神契,是体验、接近超越层的“天德之知”。切不可从知识论的视域,特别是主客对待的认识论的角度去理解思孟五。思孟五是具有终极信仰的、以天道观为背景的“天人聖智五观”,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形上学的思想,其枢纽是“聖智”。

  • 标签: “五行” “聖”德 天道观 道德形上学 汉代 思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