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2014年1月20日晌礼后,纪念著名穆斯林学者庞士谦阿匐归真55周年活动在北京牛街礼拜寺举行,庞阿匐亲属及穆斯林乡老70余人出席纪念活动。与会者获赠刊发纪念庞士谦专栏的《伊斯兰文化研究》杂志及庞士谦阿訇所著书籍《埃及九年》。

  • 标签: 伊斯兰文化研究 穆斯林学者 图文 纪念活动
  • 简介:11月23—24日在新加坡举行,由新加坡儒学会、新加坡炎黄国际文化协会、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主办,主题为“儒家与宗教:互动和对话”。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地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本地约200名学者参会,共同探讨儒家精神如何为促进社会和谐作贡献。新加坡儒学会会长陈荣照认为,儒家的人文主义精神可通过与各宗教的对话与交流为建立普世价值提供很好的资源。

  • 标签: 国际 人文主义精神 儒学 儒家精神 新加坡 文化协会
  • 简介: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由中国人民大学与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会议主题为“儒家与理想之治”。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荷兰、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学者参加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副校长杨慧林、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韩国高等教育财团总裁朴仁国,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韩国成均馆大学荣誉教授李东俊,日本东京大学荣誉教授池田知久等中外专家学者参加了开幕式。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日本东京大学 论坛 儒学 国际 高等教育
  • 简介:10月18—21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由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和国际信息科学学会(ISIS)主办,国内外多家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协办。来自美国、法国、英国、奥地利、丹麦、加拿大、西班牙以及中国的10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信息哲学元理论问题、信息哲学与当代前沿科学领域中的哲学问题、信息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或学科的比较问题、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哲学问题、信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交叉问题,从多个学科与不同视角进行了学术探讨与对话交流。

  • 标签: 信息哲学 国际 西安交通大学 哲学问题 元理论问题 科学学会
  • 简介:4月26—27日在美国加州克莱蒙举行,110多名中国生态文明专家、学者和60多名北美、欧洲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出席论坛。主要组织者有: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等。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后现代农业和城乡发展”。中外生态文明专家就“中国是否要走以乡村文明消亡为代价的城市化之路”、“生态文明与后现代农业”、“生态文明与乡村发展”、“生态文明与城乡一体化”等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对话。

  • 标签: 生态文明 国际论坛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农业 城乡一体化
  • 简介:6月22日在重庆举行,由重庆市逻辑学会主办,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承办。应邀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主要有来自日本的陶吉(SatoshiTojo)、萨诺(KatsuhikoSano),新西兰的斯里曼(JeremySeligman)和挪威的艾高腾(Thomasǎtgotnes),以及西南大学何向东教授、郭美云副教授、马明辉副教授等。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基本命题逻辑的延伸、基于代理(agent)通信信道的动态认知逻辑、关于不确定性推理的自由选择、关于证据决策的困境等。

  • 标签: 命题逻辑 国际研讨会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信息 语言 动态认知逻辑
  • 简介:2013年2月23—24日在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召开,由成中英教授发起主持,得到了美国夏威夷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夏威夷大学哲学系、东西方哲学杂志社、中国哲学杂志社、夏威夷大学东西方中心的大力支持。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西雅图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北佛罗里达大学、诺特丹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卡尔加里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以及中国内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近40名学者参加会议。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夏威夷大学 诠释学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东西方哲学
  • 简介:10月1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承办。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丹麦、希腊、冰岛等国及中国两岸三地近70名专家学者围绕10个子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这些议题分别是:严复与西方文化、严复与中国文化、严复与近代中国观念和思潮、严复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角色、严复与教育、严复与中国的“现代性”、严复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严复与东西方文明的深度视点和对话、严复与当代中国。与会学者认为,在全球化和世界不同文明及文化进行对话的今天,百年前严复所作的中西文化与文明会通及融合的工作为当代人提供了示范和榜样。

  • 标签: 中国文化 世界文化 国际学术会议 严复 东西方文明 北京大学
  • 简介:12月28—29日在中山大学召开,由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主办,韩国延世大学国学研究院协办。来自中、韩两国的2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其中,韩国延世大学朴荣道、罗钟爽教授,韩国京仁教育大学金滞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陈壁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乔见教授,中山大学刘伟博士等分别作了主题发言。金滞考察了丁若镛的民主规划,认为从“辨等”、士族的教化、土族的德性、小民教化等几个方面,儒家都为当今的民主提供了某些思想资源。罗钟爽从儒家的“仁”与康德理性主义的自律性对比切入问题,探讨了关于儒家人权新的理解的可能性。

  • 标签: 国际对话 公共性 中山大学 儒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 简介:7月27—28日在北京举行,由北京大学哲学系与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陈波教授在开幕辞中指出,蒯因是当代世界影响最大的哲学家之一,在英语国家中尤其如此。他对分析哲学的批判和继承,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哲学研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会的40余名中外学者就热点问题进行了发言和交流,涉及蒯因哲学思想的各个方面;同时,这些问题与当代哲学热点问题如认识论、形而上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数学哲学、逻辑哲学等密切相关。

  • 标签: 外国哲学 逻辑哲学 蒯因 国际会议 北京大学 世界影响
  • 简介:9月1-8日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张曙光、吴向东、鲁克俭、罗松涛、徐克飞应特赛德大学(TeessideUniversity)考灵(MarkCowling)教授的邀请参加会议。张曙光教授提交题为“唯物史观与中国经验”的论文,提出应把唯物史观与近代以来的“中国经验”相结合。吴向东教授宣读题为“中国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概念”的论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重塑社会价值秩序、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国家认同感、形成与中国的经济地位相应的文化软实力。

  • 标签: 国际学术会议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经验 论坛 大学哲学
  • 简介:2013年7月27—28日,“蒯因、逻辑和哲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人文新苑举行。在一次国际性的哲学调查中,蒯因(W.V.Quine,1908--2000)位居过去200年间最重要哲学家的第五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40余名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不同侧面对蒯因哲学做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涉及蒯因的认识论、形而上学、语言哲学、逻辑学和逻辑哲学、数学哲学、心灵哲学等方面的议题,也涉及了如何利用分析哲学资源去改善和促进中国哲学研究的问题。会议工作语言为英语,所有报告和讨论用英语进行,未设翻译。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逻辑哲学 哲学家 研讨会综述 蒯因 中国哲学研究
  • 简介:12月8—10日在山东大学召开,由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芝加哥大学犹太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夏威夷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30余人与会,围绕犹太与儒学两种传统中的伦理以及二者之间的比较研究展开了富有成效的研讨和交流。

  • 标签: 儒家伦理 国际学术研讨会 犹太教 芝加哥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山东大学
  • 简介:12月14—15日在福建福州召开,由中华孔子学会主办,福建熹茗茶业有限公司承办。论坛分为“礼乐文明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管理智慧与中国传统文化”讲坛暨高端互动沙龙两部分。中华孔子学会秘书长干春松教授主持“礼乐文明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中华孔子学会常务副会长王中江教授与福建熹茗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陈松先生分别致辞。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钱穆弟子吴展良,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李存山研究员等来自海内外从事儒学、易学、史学研究的近50名学者,围绕“礼乐文明与中国社会”主题作了发言,并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学会秘书长 高峰论坛 孔子 中华 《中国哲学史》
  • 简介:11月28—29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由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联合举办。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莫斯科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任光宣、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以及来自国际儒学联合会、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中国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以及以色列、希腊的23位学者参加会议,就一系列与时俱进的课题展开讨论,如儒家思想在俄罗斯和世界各地的传播、儒家思想与21世纪的现代社会、儒家思想与世界文化、儒家学说德治的感化教育作用等。

  • 标签: 俄罗斯科学院 国际研讨会 儒家思想 莫斯科大学 圣彼得堡大学 孔子学院
  • 简介:11月1-4日在英国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ChristChurch)召开。来自英国、美国、中国、韩国、斯洛文尼亚、加拿大等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40余人赴会。英国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哲学系约翰·布鲁姆教授代表英国道德哲学界致开幕辞。会议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本体论的道德哲学及新儒学的开展。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强调,要建立一套以本体形上学为基础的新的儒学价值体系。中国四川大学麻尧宾教授指出儒家的“自我”观念与道德性之衡定的关系的重要性。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道德哲学 牛津大学 新儒学 成立大会 学会
  • 简介:7月21—28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召开,主题为“知识发挥作用”,具体探讨内容包括从古代到现代的科学、技术、医学史以及科技与社会、哲学与逻辑等,是迄今为止科学史学界最为盛大的一次学术会议:参会的国家有100多个,国际团体20多个;正式注册发表论文的代表近1800名;会议专题分会场多达220多个,学术报告近500场。中国多名学者与学生参会,清华大学刘钝教授作为国际科技史协会主席,在会上作主题发言。

  • 标签: 医学史 科学 国际 技术 科技与社会 曼彻斯特
  • 简介:6月15-1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办。来自美国、新加坡、日本、中国港台地区以及内地数十位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韩非子与子学”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涉及的主要问题有:(1)韩非子哲学的整体认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马丁尼奇(A.P.Martinich)教授讨论了韩非子哲学中的政治哲学和语言标准问题。北京师范大学蒋重跃教授则从《韩非子》中的“稽”字探讨了韩非子的形上学。香港城市大学哈里斯(EirikLangHarris)教授认为,在《韩非子》中“历史”并没有独立的价值,但我们如果以对人性和世界普遍模式的理解来分析历史,就能从历史中发现出价值。

  • 标签: 《韩非子》 国际学术研讨会 子学 中国人民大学 政治哲学 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