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9例前缺损15~60mm者有8例做了骨修复,  在8例重建手术结果中,其中8例做了重建

  • 标签: 修复技术 缺损修复 颅底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淋巴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肿瘤常见发生部位包括海绵窦、蝶岩斜区和-颞下窝-翼腭窝区;受累海绵窦段颈内动脉被肿瘤包裹,而少有移位或狭窄是主要的影像学特点。8例病人均经鼻蝶或经唇下-上颌窦入路完成活检。结果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7例,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1例;术后行化疗和局部放疗。随访8例,时间6~112个月,病人中位生存时间52个月;完全缓解率为62.5%。结论原发性淋巴瘤是一类临床罕见的肿瘤,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多为中老年发病,常累及海绵窦、蝶岩斜区、-颞下窝-翼腭窝区。手术活检、化疗和局部放疗联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策略。

  • 标签: 淋巴瘤 原发性 颅底 淋巴瘤 非霍奇金 活组织检查 化疗 放疗 局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前额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前额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接诊的30例前额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病历资料、影像资料进行讨论分析,之后手术检查内具体情况。经过检查发现内有不同程度的硬膜破损、骨骨折和内血肿等情况,通过自体局部设计对患者的内损伤部位进行修补重建的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1。结果手术后患者脑脊液没有漏液情况,内无感染并发症出现。结论在前额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在对颅脑彻底清创的基础上进行带蒂自体额颞肌筋膜骨膜瓣修复治疗,术后恢复较好,无感染并发症现象,手术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前额颅底 开放性颅脑损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及MRI在诊断沟通性脑膜瘤病症的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所收治沟通性脑膜瘤患者60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当作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CT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①CT检查准确率(86.67%)与MRI(91.67%)相似,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RI检查沟通性脑膜瘤对于周边骨质造成侵犯情况准确率(90.00%)明显比CT检查沟通性脑膜瘤对于周边骨质造成侵犯情况的准确率(75.00%)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MRI检查沟通性脑膜瘤对于周边软组织造成侵犯情况的准确率(91.67%)明显比CT检查沟通性脑膜瘤对于周边软组织造成侵犯情况的准确率(66.67%)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在诊断沟通性脑膜瘤病症上,均具有较高准确率,满足临床需求。但在诊断沟通性脑膜瘤对于周边骨质以及软组织造成侵犯方面,MRI表现更佳。

  • 标签: CT MRI 颅底沟通性脑膜瘤 诊断价值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分析 CT及 MRI在 诊断沟通性脑膜瘤病症的 结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8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前窝脑膜瘤行显微手术治疗费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行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前窝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3D-CTA为导航,了解脑膜瘤、颅骨与周围血管的三维立体关系,科学设计手术入路与显微手术方案。结果Simpson分级Ⅰ级与Ⅱ级者行全切除者25例,行次全切除者5例。术后早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10~56个月,29例患者经颅脑MRI复查均未见脑膜瘤复发,2例患者出现短暂尿崩,癫痫者4例;术前单眼失明无恢复者4例,视力好转者19例,术前单侧眼有关感术后此眼失明者1例。术后恢复工作者22例,3例患者生活可自理。结论依据前窝脑膜瘤发生位置与扩展范围,选择3D-CTA导航,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开展显微手术,手术效果与预后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颅前窝底 脑膜瘤 显微手术治疗
  • 简介:(3)脑内血肿(4例),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创伤性迟发性内血肿病人中男15例,②小骨窗内血肿清除术(6例)

  • 标签: 创伤性迟 发性颅内 血肿诊断
  • 简介:(3)脑内血肿(4例),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创伤性迟发性内血肿病人中男15例,②小骨窗内血肿清除术(6例)

  • 标签: 创伤性迟 发性颅内 血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 以及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间收治 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 100 例,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50 例)与护理组( 50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比两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以及 Barthel 指数 情况。 结果: 对照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以 Barthel 指数 评分情况均低于护理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 P<0.05 )。 结论: 针对 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患者 采用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颅底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 围手术期 Barthel 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MRI在脊索瘤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2015年-2017年在我院就诊的脊索瘤患者1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均使用CT、MRI检查,对两种检查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种影像学检查多表现为溶骨性或膨胀性骨质破坏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影,且边界不够清晰。10例患者中原发8例,术后原位复发2例。7例病灶内见点、片状高密度影,3例见囊变、坏死。CT检查结果示病灶不均匀低密度影。MRI示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及“蜂房样”表现,增强后病灶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使用CT、MRI对脊索瘤检查,可以详细了解肿瘤累及范围,对术前诊断及选择手术路径有较大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CT MRI 斜坡脊索瘤 鉴别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经鼻内镜以翼管为标记手术解剖数据中,利用双目视觉导航仪(MicronTracker)实时采集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将解剖的科学依据提供给经鼻内镜手术。鼻内镜下以翼管为标记对中线及旁中线区域进行解剖,探讨经鼻入路。方法将双目视觉导航仪(MicronTracker)作为基础,对经鼻内镜以翼管为标记手术解剖数据的实时采集系统进行成功地研制,选取干颅骨20具作为研究对象,男性8具,女性12具,将干颅骨有关平面和解剖结构间的距离和角度进行测量,并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其一,经鼻内镜以翼管为标记手术解剖数据的实时采集系统运行比较稳定,无论对于探针的方向角和俯仰角,还是针尖涉及的任意2点距离,都能够实时地读取;其二,对主要解剖标志测得的数据情况鼻平面与额骨平面的夹角,男性为(78.7±5.9)o,女性为(82.1±4.6)o;法兰克福平面与额骨平面的夹角,男性为(77.8±4.8)o,女性为(80.7±4.6)o;蝶窦开口至同侧鼻棘侧缘的俯仰角,男性为(40.6±9.2)o,女性为(46.4±6.9)o,方向角,男性为(2.2±1.9)o,女性为(3.7±2.7)o,距离,男性为(56.3±3.2)毫米,女性为(53.5±3.1)毫米;破裂孔的前缘至同侧鼻棘的侧缘的俯仰角,男性为(61.4±7.7)o,女性为(65.7±7.2)o,方向角,男性为(7.1±2.7)o,女性为(7.2±1.9)o,距离,男性为(68.8±4.2)毫米,女性为(66.4±3.8)毫米。结果其一,根据双目视觉导航仪(MicronTracker),鼻内镜以翼管为标记手术实时采集解剖数据系统,对于快速空间定位和记录解误时标志能够有效地实现;其二,正中矢状面和额骨平面以及和鼻腔结空间的关系恒定,对于定位前和鼻腔解剖标志空间,可以作为基准平面1。

  • 标签: 经鼻内镜 颅底 解剖学 视觉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 经鼻内镜以翼管为标记 手术解剖数据中,利用双目视觉导航仪 ( Micron Tracker ) 实时采集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将解剖的科学依据提供给 经鼻内镜手术。 鼻内镜下以翼管为标记对中线及旁中线区域进行解剖,探讨经鼻入路 。 方法:将双目视觉导航仪 ( Micron Tracker ) 作为基础,对 经鼻内镜以翼管为标记 手术解剖数据的实时采集系统进行成功地研制,选取干颅骨 20 具作为研究对象,男性 8 具,女性 12 具, 将干颅骨有关平面和解剖结构间的距离和角度进行测量,并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其一, 经鼻内镜以翼管为标记 手术解剖数据的实时采集系统运行比较稳定,无论对于探针的方向角和俯仰角,还是针尖涉及的任意 2 点距离,都能够实时地读取;其二,对主要解剖标志测得的数据情况:鼻平面与额骨平面的夹角,男性为( 78.7±5.9 ) o ,女性为( 82.1±4.6 ) o ;法兰克福平面与额骨平面的夹角,男性为( 77.8±4.8 ) o ,女性为( 80.7±4.6 ) o ;蝶窦开口至同侧鼻棘侧缘的俯仰角,男性为( 40.6±9.2 ) o ,女性为( 46.4±6.9 ) o , 方向角,男性为( 2.2±1.9 ) o ,女性为( 3.7±2.7 ) o ,距离,男性为( 56.3±3.2 )毫米,女性为( 53.5±3.1 )毫米;破裂孔的前缘至同侧鼻棘的侧缘的俯仰角,男性为( 61.4±7.7 ) o ,女性为( 65.7±7.2 ) o ,方向角,男性为( 7.1±2.7 ) o ,女性为( 7.2±1.9 ) o ,距离,男性为( 68.8±4.2 )毫米,女性为( 66.4±3.8 )毫米。结果:其一,根据双目视觉导航仪( Micron Tracker ),鼻内镜 以翼管为标记 手术实时采集解剖数据系统,对于快速空间定位和记录解误时标志能够有效地实现;其二,正中矢状面和额骨平面以及和鼻腔结空间的关系恒定,对于定位前和鼻腔解剖标志空间,可以作为基准平面 [1]。

  • 标签: 经鼻内镜 颅底 解剖学 视觉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创内压(ICP)监测在重型颅脑创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取我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82例为分析对象,并根据持续有创ICP监测的应用与否分为监测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式,监测组根据ICP监测结果,予以相应的治疗方案;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探究有创ICP监测在重型颅脑创伤治疗中的意义。结果监测组患者治疗综合有效率为78.0%,高于对照组的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监测可提高治疗的针对性,能够更加客观、准确的掌握病情变化,提升临床诊疗效果。

  • 标签: 有创ICP监测 重型颅脑创伤
  • 简介: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骨侵犯(skull-baseboneinvasion,SBB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男性57例,女性26例;年龄为16~72岁)初诊未治且由病理学检查证实的NPC患者,比较头颅99mTc-MDPSPECT/CT图像与鼻咽部MRI图像。另设正常对照10例,仅进行头颅SPECT/CT。计算SPECT/CT图像矢状面异常浓集最高计数区域与高位颈椎体处比值(L/S),L/S>1视为SBBI。以临床和鼻咽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SPECT/CT及MRI判断骨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随访确诊为NPCSBBI的患者有64例。MRI检查真阳性64例,假阳性1例,真阴性18例;SPECT/CT检查真阳性60例,假阳性3例,真阴性16例,假阴性4例。61例患者在MRI和SPECT/CT上均表现为SBBI。MRI诊断NPCSBBI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及误诊率分别为100%、94.74%、0及5.26%;SPECT/CT的相应指标分别为93.75%、84.21%、6.25%及15.79%。结论:SPECT/CT与MRI诊断NPCSBBI具有相似的诊断效能,但对各骨的诊断效能不同,尤其在颞骨诊断上有差异。

  • 标签: 鼻咽癌 颅底骨侵犯 CT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对脑膜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8例脑膜瘤患者的资料。患者术前均进行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了解肿瘤与血管的关系;术中采取适当的手术策略切除肿瘤,同时保护血管。结果术前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检查能显示肿瘤的大小、基底、供血来源,以及内动脉3级结构;并能清楚地显示肿瘤、血管、颅骨的三维影像关系,能分辨肿瘤与附近血管的直接关系。手术结果:SimponⅡ级切除者8例,Ⅲ级切除者16例,Ⅳ级切除者4例;术后无发生脑梗死和血管损伤的患者。术后,Karnofsky评分较术前平均提高17.5分;随访6~36个月,25例患者无复发,3例患者残留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术前CT三维血管成像能分辨肿瘤与附近血管的关系,利于血管保护;为脑膜瘤手术提供直观的信息。

  • 标签: CT三维血管成像 颅底脑膜瘤 术前评估
  • 简介:摘要凹陷症大多先天性常见,合并有多种畸形,其中寰枢椎脱位,由于脱位及齿状突突出压迫延髓脊髓而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应积极予以手术治疗。近年来后路治疗凹陷症伴寰椎脱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将着重对后路治疗凹陷症及寰枢椎脱位术中复位进行综述。

  • 标签: 后路 颅底凹陷症伴寰枢椎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MRI影像学在咽旁间隙肿瘤早期诊断以及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8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时间从2018.1-2019.4,全部患者均接受CT和MRI影像学诊断。结果CT诊断的正确性,CT诊断的正确性分别为72.2%的神经鞘瘤、75%的腮腺深叶多形性胰瘤、62%的神经纤维瘤、33%的腮裂囊肿、45%的颈动脉瘤、33%的血管瘤;MRI诊断正确性,MRI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8%的神经鞘瘤、87.5%的腮腺深叶多形性胰瘤、92.3%的神经纤维瘤、100%的腮裂囊肿、82.3%的颈动脉瘤、75%的血管瘤。结论CT和MRI均能够早期诊断诊断咽旁间隙肿瘤,CT和MRI影像学各有优点,结合两者进行诊断能鉴别咽旁间隙肿瘤病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 MRI 颅底咽旁间隙肿瘤早期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3D-CTA)检查对脑膜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膜瘤患者43例,患者术前均行3D-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术前3D-CTA检查与DSA检查情况、及与术中所见情况一致性。结果术前3D-CTA定位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相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术前3D-CTA及DSA对肿瘤血供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前3D-CTA诊断图像中,Willis动脉环可清晰显示,可见颈内动脉3级结构,其中31例患者可见颈内动脉4级结构。结论术前头部CT三维血管成像可有效分辨肿瘤与附近血管的关系,提供肿瘤血供信息,有助于术中对血管的保护,为脑膜瘤患者手术提供置管信息,指导临床推广。

  • 标签: CT三维血管成像 颅底脑膜瘤 术前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头部 CT三维血管成像( 3D-CTA)检查对脑膜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 ~2018年 9月我院收治的脑膜瘤患者 43例,患者术前均行 3D-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分析术前 3D-CTA检查与 DSA检查情况、及与术中所见情况一致性。结果:术前 3D-CTA定位诊断结果与术中所见相同,定位诊断准确率为 100%。术前 3D-CTA及 DSA对肿瘤血供诊断无明显差异( P>0.05)。在术前 3D-CTA诊断图像中, Willis动脉环可清晰显示,可见颈内动脉 3级结构,其中 31例患者可见颈内动脉 4级结构。结论:术前头部 CT三维血管成像可有效分辨肿瘤与附近血管的关系,提供肿瘤血供信息,有助于术中对血管的保护,为脑膜瘤患者手术提供置管信息,指导临床推广。

  • 标签: CT三维血管成像 颅底脑膜瘤 术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