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缺损修复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26
/ 1

谢尚闹 王可敬 孟旭莉 刘爱华

  颅底切除手术为侵犯该区的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成功地广泛切除之后,颅底重建成为手术成败的关键。本院自1994年1月至1999年4月共行颅底切除手术10例,其中8例做了颅底重建,现将重建的方法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28~52岁。良性肿瘤1例,恶性肿瘤9例。
  颅底重建方法,计有四种。
  1.颞肌瓣修复法:修复方法为肿瘤切除冲洗创面后,剥离同侧颞肌颞骨面起点,制作与缺损区大小相应的肌瓣,向内翻转,内缘缝固于缺损区内侧的颅底硬脑膜上或鼻中膈上,颌面部一面可加植皮。上颌内填塞,一周后开始逐步去除填塞物。
  2.颅骨膜瓣(或加植骨)修复法:测量眉弓至头皮切口的长度,如够长则于切口下直接切开骨膜;如不够长则分离顶部头皮,向后2~3 cm再切开骨膜,沿骨面剥离,将皮-骨膜瓣一起翻向下达眉弓,注意勿损伤眶上和滑车上血管。切除完成后,冲洗创面,再将颅骨膜从上述皮-骨膜瓣上游离下,注意两边宽度要超过缺损区两边2 cm以上,勿剥破,勿损伤眶上和滑车上血管。再将该瓣向颅内翻转铺于前颅底,后部之游离缘缝固于骨切除区后部的颅底硬脑膜上(最好再向后0.5 cm),操作比较困难,要耐心仔细,缝3至4针即可,加生物胶粘合固定。
  3.带蒂前额皮瓣修复法:手术方法为根据缺损区大小和位置,设计皮瓣大小和蒂的长度,以眶上血管为蒂,根部位于眶上孔,完成皮瓣制作后将其翻转至缺损区,皮肤面向鼻腔,用生物胶粘合固定,鼻腔填塞。额部皮肤缺损予以游离植皮。注意蒂要扭转180度,不可太短而影响血供。
  4.游离腹直肌肌皮瓣血管吻合修复法:游离带腹壁下血管的腹直肌肌皮瓣,移至缺损区,将动脉和静脉分别与保留的颞浅动脉和面后静脉做端-端吻合,先缝静脉。
  在8例颅底重建手术结果中,与修复有关的并发症近期发生2例,均为脑脊液漏。全组无手术死亡和脑膜脑膨出。

讨  论
  前颅底切除术后,脑脊液漏和继发颅内感染是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良好的颅底重建可以使颅腔与有潜在污染的鼻腔等隔开,防止颅内感染的发生以及防止脑膜脑膨出,因而成为手术成败的关键。Derome式的重建方法[1]为所有死腔填以松质骨,最后在鼻根与斜坡之间放置1块骨皮质,上方再覆盖颅骨膜瓣。Schuller等[2]报道的病例中,9例前颅底缺损15~60 mm者有8例做了骨修复,其中7例用剖开的自体肋骨,1例用顶骨外板,并且多例加做颅内面铺颅骨膜瓣、鼻腔面植厚皮瓣的三层式修复。Sekhar等[3]则认为:除非做了眶内侧壁切除,否则不需常规做如Derome所述那样的修复。我们认为:对于前颅底中部缺损,直径在4 cm以下者,不一定要做骨质修复;颅骨膜瓣为最重要的修复材料,由于保留了眶上和滑车上血管而有良好血供,能起到较好的抗感染作用[3]。前额皮瓣修复也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4]。我们同意文献[2]的观点,主要用软组织修复来消灭死腔。

作者单位: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 310022

参 考 文 献

1 段国升,朱 诚主编.手术学全集神经外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247~249.
2 Schuller DE,Goodman JH,Miller CA.Reconstruction of the skull base.Laryngoscope,1984,94:1359~1364.
3 Sekhar LN,Nanda A,Sen CN,et al.The extended frontal aproach to tumors of the anterior,middle,and posterior skull base.J Neurosurg,1992,76:198.
4 王正敏主编.颅底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69~272.

本文来自: 医学论文(yxlw.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yxlw.org/html/lc/zhiliao/20091008/23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