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钠素属于快速反应型激素之列,探讨总结耐力训练对血浆心钠素的影响,为心脏内分泌功能研究提供更新的理论依据。通过文献查阅法发现耐力性运动后血浆心钠素的含量几乎都明显增高,以中等以上强度的耐力训练是促进心脏内分泌功能改变最适宜负荷,但也有血浆心钠素含量不变的的研究,得出耐力运动后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与训练的强度,心肌心钠素的含量,运动后检测的时间以及训练时间长短有关,ANP对于运动心脏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重塑起重要调节作用。

  • 标签: 心钠素 耐力性训练 心脏内分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强度耐力训练对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0名健康男性青年,并随机分为无氧耐力组和有氧耐力组各40例,训练前、训练后8周行5min短程心率变异性频域、时域法分析。结果两组训练后8周TP、RMSSD、SDNN、LF以及HF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控制适当强度的无氧耐力训同样可以促使人体对环境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 标签: 耐力训练 自主神经系统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OPD患者联合应用深呼吸操与呼吸训练器在呼吸训练护理中对其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本文病例筛选我医院接收的40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和观察两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深呼吸操联合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获得的治疗有效率较高,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尽早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得到明显提升,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已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采用深呼吸操联合呼吸训练器对COPD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尽早改善,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以及生活质量。

  • 标签: COPD 呼吸训练护理 深呼吸操 呼吸训练器 运动耐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协同康复运动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100例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布考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0例,进行血压、血脂、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心电图活动平板负荷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等检查,普罗布考康复组进行有指导的康复运动训练,对照组不予训练指导,6个月后复查全部项目。结果普罗布考康复组较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EF)和颈动脉斑块有改善(p<0.05),运动耐力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p<0.001),代谢当量(Mets)和摄氧量均有提高。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过心功能评估后,进行普罗布考协同有指导的康复运动训练,其左室射血分数和运动耐力得到明显提高,颈动脉内斑块缩小。提示普罗布考配合运动训练有利于减少危险因素,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 标签: 冠心病 普罗布考 运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最近几年,通过训练躯干深层肌肉运动控制为基础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对慢性持续性腰痛的缓解取得越来越显著的疗效,但这种训练方法对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肌力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探讨核心稳定训练对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肌力、肌耐力、局部血流、运动知觉与功能改善的效果,为未来全民健身运动处方开发及下背痛患者康复训练方案制订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依据改良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及腰椎L3皮下脂肪厚度等前测指标将25例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对试验组执行为期6周、每周2次、每次60min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并于试验前、后1周内完成相关指标测试。结果与结论:①6周核心稳定训练能显著改善下背痛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30(°)/s背肌肌耐力及等速肌力峰值、背肌肌耐力总作功,但对核心训练外日常运动量无影响;②6周核心稳定训练对等速背肌耐力测验时局部血流量有显著影响作用,表现为试验组氧合血红素及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低于前测及对照组,而对脱氧血红素无影响;③6周核心稳定训练能显著改善下背痛患者的运动知觉,表现为试验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运动知觉复位精度及背肌肌电反应时间均显著低于前测及对照组;④结果提示,6周核心稳定性训练介入对改善下背痛患者疼痛、运动知觉、局部血流、肌耐力及背肌肌电反应时间等均有效果。

  • 标签: 核心稳定 非特异性下背痛 腰椎功能 运动处方 肌力测试 康复训练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许多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取决于是否可以进行各种室外和室内活动。随着老年人比例的增加,需要进行髋部外科手术如全髋关节成形术和股骨颈骨折后手术的病人日益增多。这部分人群占需要康复服务人群的很大比例。髋部骨折外科术后,正常生理活动的减少可能有损病人以后的独立生活能力。一些学者发现了普通运动对这些人的价值,能以一定的速度行走一段距离而不引起疲劳,就可以使之过一种比较独立的生活。步行速度降低或步行质量不高都可能导致问题,使病人出行和处理交通问题的能力降低。本文强调了运动训练和步行训练对髋部成形术和股骨颈骨折术后病人康复的重要作用。方法:(1)步行试验首先,用标准的米尺测量训练开始前病人步

  • 标签: 运动训练 外科手术后 步行速度 老年人 训练计划 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疼痛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观察该种方法对改善背肌肌耐力及等速肌力峰值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6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疼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根据训练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维持原有生活方式治疗,实验组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结果:两组背肌力和背肌耐力变化对照中,实验组治疗后30度/s背肌肌耐力距斜率为16.37±7.62,对照组为7.84±5.47;实验组治疗后30度/s背肌等速肌力峰值为335.27±60.73,对照组为291.48±62.17。(P

  • 标签: 背肌肌耐力 速肌力峰值 核心稳定性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心肺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的改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就医的90例冠心病患者,选取时间范围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给予系统心肺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耐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应用系统心肺康复训练,有利于增强运动耐力

  • 标签: 系统心肺康复训练 冠心病 运动耐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气肌训练(IMT)对病态肥胖患者减肥术后肺功能、呼吸肌力量及耐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拟行减肥手术的病态肥胖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30天期间进行IMT训练,吸气阻力值分别设定为最大吸气压(MIP)的40%和5%水平,每天训练20 min。于手术前及术后第2,7,14,30天时分别检测对比2组患者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呼气流速(PEF)等]、呼吸肌力量[包括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压(MEP)]及耐力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FVC:(91.6±11.2)% vs (105.5±10.8)%,P>0.05;FEV1:(92.1±15.6)% vs (104.7±11.3)%,P>0.05;PEF:(91.1±10.5)% vs (103.5±14.3)%,P>0.05]在术后第7天时均恢复至手术前水平,对照组各项肺功能指标[FVC:(95.8±11.2)% vs (104.5±10.5)%,P>0.05;FEV1:(92.7±12.2)% vs (102.8±12.3)%,P>0.05;PEF:(93.2±10.7)% vs (107.4±16.3)%,P>0.05]在术后第14天时才恢复至手术前水平;观察组在术后第30天时MIP[(112.5±11.6)% vs ( 100.0±9.3%),P<0.05]及吸气肌耐力[(126.1±10.9)% vs (100.0±11.2)%,P<0.05]均较手术前明显增加,对照组MIP[(86.2±8.6)% vs (100.0±10.9)%,P<0.05]则较手术前明显降低,呼吸肌耐力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104.6±11.5)% vs (100.0±9.9)%,P>0.05]。结论IMT训练能有效改善病态肥胖患者减肥术后吸气肌力量及耐力,同时还能加速肺功能恢复,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态肥胖 吸气肌训练 减肥手术 肺功能 呼吸肌力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有氧耐力训练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125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61例,采用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64例,采用有氧耐力训练联合特布他林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运动耐力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氧耐力训练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慢阻肺 有氧耐力训练 特布他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有氧耐力训练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125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61例,采用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64例,采用有氧耐力训练联合特布他林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运动耐力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氧耐力训练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慢阻肺 有氧耐力训练 特布他林 效果
  • 简介:摘要 :慢性呼吸疾病是一组严重影响全球健康的疾病,其特征包括呼吸肌力量和耐力的减退,导致患者呼吸功能的逐渐下降。本文通过对呼吸训练在改善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呼吸肌力量和耐力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深入了解呼吸训练的效果、机制和未来发展方向。文献综述表明,呼吸训练通过不同类型的训练方法,如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和膈式呼吸训练,以及呼吸肌力训练器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呼吸肌力量,增强呼吸耐力,并改善日常生活中的呼吸困难。

  • 标签: 呼吸训练 慢性呼吸疾病 呼吸肌力量 呼吸耐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步行阶梯训练干预对高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高龄DPN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应用常规训练干预,研究组60例应用步行阶梯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例数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感觉障碍、曲腕无力、鱼际肌萎缩以及血管明显收缩等并发症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的训练方式,步行阶梯训练的方式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高龄DPN患者的应用中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步行阶梯训练 高龄DPN患者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气肌耐力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肺功能、呼吸肌力量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8周吸气肌耐力训练(采用德国产POWERbreathe呼吸训练器),训练时吸气阻力强度设定为55%最大吸气压(MIP)水平,连续训练30次为1组,每天训练2组,每周训练4 d,持续训练8周;对照组患者同期也进行吸气肌训练,但吸气阻力强度设定为10%MIP水平,其他训练参数同观察组。于干预前、干预8周后检测2组患者血压、肺功能及呼吸肌力量,同时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检测2组患者运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IP[(123.6±13.9)cmH2O vs (83.5±9.8)cmH2O)]及6MWT距离[(597.1±52.7)m vs (541.3±49.6)m)]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但血压水平、肺功能以及最大呼气压(MEP)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上述各参数均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8周吸气肌耐力训练能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吸气肌力量及运动能力,但对患者血压水平及肺功能并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吸气肌耐力训练 高血压 肺功能 呼吸肌力量 运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慢阻肺患者采取肺功能康复训练对其肺、呼吸功能以及运动耐力影响进行分析。 方法: 挑选我院慢阻肺 患者 76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训练)和观察组(肺功能康复训练)各 38 例,就肺、呼吸功能及运动耐力各项评分作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慢阻肺患者采取肺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呼吸功能,且对于运动耐力具有较大的提高。

  • 标签: 肺功能康复训练 运动耐力 呼吸功能 慢阻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应用心肺康复训练模式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76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8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加用心肺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的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心肺康复训练模式能够改善冠脉搭桥手术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心肺康复训练模式 冠脉搭桥手术 运动耐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三轴加速度计的中老年足部训练系统,利用三轴加速度计、微处理器和无线蓝牙等器件组成数据采集平台,将采集到的足部运动加速度数据,通过无线蓝牙模块传送到智能手机上。利用智能手机平台,引导中老年进行各种下肢肌肉群的训练,用自编的App应用程序进行加速度数据的预处理、小波变换及其重构、去噪和特征提取,获取训练情况,并做出合理的评价和评估。

  • 标签: 静脉溃疡患者 足部训练 三轴加速度计 小波变换 峰值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