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外科是依靠手术来治疗疾病的学科。因此从一开始,外科即面临着如何在消除疾病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手术所造成的医源性创伤,亦即保护组织,最终充分恢复机体的功能。这一“消除”与“保护”的关系无时无地不存在于外科治疗之中。而且它不仅涉及手术局部,也影响到全身,包括精神因素在内。可以说:“在任何外科创伤应激状态下,达到和保持最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应该是外科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可以理解为当前推崇的微创外科的内涵。

  • 标签: 骨外科 微创观念 手术
  • 简介:摘要:外科是依靠手术来治疗疾病的学科。因此从一开始,外科即面临着如何在消除疾病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手术所造成的医源性创伤,亦即保护组织,最终充分恢复机体的功能。这一“消除”与“保护”的关系无时无地不存在于外科治疗之中。而且它不仅涉及手术局部,也影响到全身,包括精神因素在内。可以说:“在任何外科创伤应激状态下,达到和保持最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应该是外科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可以理解为当前推崇的微创外科的内涵。

  • 标签: 骨外科 微创观念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当前很多高血压病人都有各种错误观念,站在护理的角度来分析,怎样完成护理指导工作,必须要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指导措施,这样才可以控制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病人 错误观念 护理指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在男婴中的发病率约为1/300。尿道下裂的治疗主要包括3个部分:阴茎下弯矫正、尿道成形以及阴茎外观成形。对于近端型尿道下裂国内外的治疗理念一直存在差异。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国内近端型尿道下裂在横断尿道板后仍残留阴茎腹侧弯曲,而游离尿道板以及分步矫正下弯是否同样适用于亚洲儿童尚不明确。除此以外,尿道下裂术后阴茎复发腹侧弯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阴茎复发腹侧弯曲的患儿通常在手术后的数年出现严重弯曲时才来就诊。复发腹侧弯曲患儿由于年龄较大以及阴茎局部组织缺乏,通常需要多次手术才能达到满意效果,而且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阴茎复发腹侧弯曲矫正对于每一个小儿泌尿外科医生来说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 标签: 尿道下裂 手术后并发症 腹侧弯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淤血皮瓣的微循环功能变化。方法2019年5月至6月,取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大鼠12只(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对照组构建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轴形皮瓣,模型组构建同样的轴形皮瓣并结扎腹壁浅静脉。应用moorFLPI-2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检测皮瓣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oorVMS-LDF2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系统检测皮瓣细胞聚集度和血流速度并计算微血管自律运动。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皮瓣术后72 h的皮瓣血流灌注量、细胞聚集度及血流速度分别为100.4、174.2、31.2 PU,模型组则分别为10.5、81.5、13.5 PU,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血流灌注量=26.214,t细胞聚集度=20.923,t血流速度=10.492,P<0.05)。对照组术后72 h微血管自律运动的频率和振幅分别为163 Hz,35.2 PU。模型组大鼠血流灌注水平失去正常节律,术后72 h微血管自律运动的频率及振幅分别为28 Hz,4.5 PU,显著低于对照组(t频率=29.382,t振幅=33.8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瓣静脉淤血导致微循环血流灌注、细胞聚集度和血流速度显著降低,微血管自律运动受损可能是皮瓣淤血的关键环节。

  • 标签: 静脉淤血皮瓣 微循环 大鼠模型 微血管自律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近视人群在不同注视眼位下的眼压变化。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校的暨南大学单纯性近视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等效球镜度(SE)分为低度、中度、高度近视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眼部检查,获取眼轴长度(AL)、中央前房深度(ACD)、中央角膜厚度(CCT)及角膜曲率(K1、K2)等参数。采用iCare回弹式眼压计测量双眼原在位放松状态下的基础眼压(IOPP)及分别注视9个不同眼位(集合、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5 min后的眼压,每个注视眼位间隔休息5 min。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研究对象60例(60眼),其中低、中、高度近视组分别为21、28、11眼。左右眼IO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5,P=0.406),以右眼为研究眼。3组间SE、A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789,P<0.001;F=21.917,P<0.001),而组间IOPP、ACD、CCT、K1、K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近视眼人群向9个不同眼位注视5 min后的眼压值与IOPP[(13.80±3.92)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IOPP、下方眼位眼压(IOPD)与SE均无相关性,IOPP与AL均无相关性。低、中度近视组的集合眼位眼压(IOPC)与SE之间无相关性,高度近视组的IOPC与SE呈正相关(r=0.713,P=0.014)。结论:不同注视眼位下的眼压与IOPP之间无差异,IOPP与SE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但高度近视者更应科学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 标签: 近视 注视眼位 眼压 屈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硅油填充眼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变化及屈光状态对其的影响。方法临床自身对照研究。2019年1~7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硅油填充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0例50只眼及对侧眼50只纳入研究。所有患眼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手术后1个月,患眼行医学验光,根据检查结果订制软性角膜接触镜,并佩戴24 h。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采用频域OCT测量受检眼SFCT。观察硅油眼屈光矫正前后的SFCT变化。硅油眼与对侧眼SFCT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手术后1个月,硅油眼平均屈光度数为(+6.38±1.12)D。硅油眼、对侧眼平均SFCT分别为(247.12±17.63 )、(276.32.55±17.63)μm;硅油SFCT较对侧眼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P<0.001 )。硅油眼屈光矫正后平均SFCT为(276.32±24.86)μm;与屈光矫正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P<0.001 );与对侧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P>0.05 )。结论硅油眼SFCT较正常眼明显变薄;屈光矫正后可恢复。

  • 标签: 脉络膜/病理生理学 屈光不正 远视 硅油类
  • 作者: 张一翀 寇玉辉 张晓萌 王艳华 陈建海 张殿英 姜保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与神经再生研究所,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与神经再生研究所;100044 北京大学创伤医学中心,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与神经再生研究所;300450 天津,北京大学滨海医院骨科,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与神经再生研究所;100044 北京大学创伤医学中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诱导痰中浓度变化。方法选择AECOPD患者44例,分别收集第2天、第4天及第10天诱导痰,检测患者诱导痰中sIgA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第4天诱导痰中sIgA浓度显著高于第2天,中性粒细胞总数第4天显著低于第2天(P<0.05)。第10天诱导痰中sIgA浓度亦高于第4天(P<0.05),而第10天中性粒细胞总数未见显著变化(P>0.05)。激素使用量与sIgA改变值(第10天与第2天,第10天与第4天)呈负相关。结论AECOPD治疗后sIgA浓度较前显著上升,可能与激素抑制中性粒细胞炎症有关,但是较高的激素使用量可能抑制sIgA升高。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诱导痰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主观评分法和在体无创性仪器测试方法检测上海女性肤色参数。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架构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法则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皮肤色度指数(STI),应用于肤色的整体评判。方法2013年11月,上海家化功效评估实验室对60名女性志愿者面颊部位进行各维度皮肤颜色参数检测,比较不同方法所得色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架构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方法(PLS-VIP)分析影响色度等级的5个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各参数建立皮肤色度指数(STI,),并进行STI指数模型验证。结果除皮肤黄度b值外,肤色等级与各仪器及图像分析测得参数之间相关性都较高(|r|=0.690~0.865);对肤色等级影响重要的5个参数为Int(光强度)、L、BS(色素沉积指数)、MI、EI;皮肤色度指数计算公式为STI=0.47*Int+0.47*L+0.43*BS-0.44MI-0.43EI,STI与肤色等级的相关系数为-0.834,P<0.000。结论STI可整体反映肤色的变化程度。

  • 标签: 肤色 验证评估量表 偏最小二乘回归-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 皮肤色度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RNA-seq技术检测脓毒症大鼠24h、48h脾组织mRNA的表达变化,从而分析脓毒症脾功能障碍可能的机制。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等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症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来建模。对照组仅行开腹、关腹。2组术毕均肌肉注射平衡液5 mL/kg。术后24 h、48 h各组随机取5只大鼠取脾组织提取RNA后采用RNA-seq进行mRNA检测,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脓毒症大鼠脾组织mRNA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差异及涉及的相关通路。结果大鼠建模后24、48小时,相对于对照组,脓毒症大鼠脾脏组织mRNA表达上调数分别为1 030个,1 354个,下调数分别为935个,1 763个。其中,脓毒症大鼠脾组织随时间变化,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及凋亡相关通路相关mRNA表达差异明显。脓毒症大鼠脾组织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相互作用相关信号通路的mRNA表达情况为脓毒症24 h大鼠脾组织mRNA表达上调,而48 h转为下调的基因有2个,上调转为正常表达有22个,正常表达转为下调有30个,表达下调转为上调有1个,下调转为正常表达有2个,正常表达转为上调有10个。细胞凋亡相关通路中,脓毒症大鼠24 h脾组织mRNA表达上调,而48 h转为表达下调有1个,从表达上调到正常表达有5个,从正常表达到表达下调有9个,从正常表达到表达上调有10个,从表达下调到表达上调有1个,从表达下调转为正常表达有1个。结论早期过度炎症反应,晚期免疫抑制是脓毒症重要机制之一。其机制可能跟细胞-细胞因子受体、凋亡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 标签: 脓毒症 mRNA
  • 简介:摘要骨软骨组织是由软骨和骨骼两个明显不同组织构成的界面组织,这两种组织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机械特征、生物电学特征以及生理代谢存在差异。鉴于从关节软骨表面到软骨下骨存在多种梯度变化,本文通过对这些梯度变化充分研究,可以寻求同时再生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界面组织工程方法。本文旨在研究骨软骨组织从关节软骨表面到软骨下骨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机械特征、生物电学特征以及生理代谢变化

  • 标签: 软骨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心理问题是影响人们情绪和身心健康的原因之一,面对工作量与心理压力较大的医护人员,需要通过正确方式来调节他们的负面心理。本文就疫情期间实习护生的心理变化及干预对策展开相应论述。首先对可能导致心理变化的诱因进行了分析,如专业选择意愿和身边有无确诊病例等。随后在干预对策中的心理评估、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线上教学培训上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对有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疫情期间 实习护生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监测气管导管气囊压力,观察不同因素作用下气囊压力的动态变化;探讨气管导管气囊渗漏的机制并指导防渗漏发生。方法(1)使用压力传感器连接气囊和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气囊压力的波形变化,并观察呼吸、吸痰、咳嗽、上调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等情况下气囊压力的变化。(2)将不同型号气管导管插入模拟气管(注射器)内,气囊注气至压力为25~30 cmH2O(1 cmH2O=0.098 kPa);注入含有亚甲基蓝的0.9%NaCl稀释液模拟气囊上分泌物,探讨气管导管气囊渗漏的机制,指导气囊防渗漏的发生。结果机械通气患者气囊压力随呼吸呈现周期性变化,与平静呼吸时气囊压力相比,吸痰、咳嗽时气囊压力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95±2.72)mmHg vs(20.32±2.08)mmHg,t=0.14,P<0.01;(28.68±2.93)mmHg vs (20.32±2.08)mmHg,t=0.03,P<0.01;1 mmHg=0.133 kPa];PEEP增加2 cmH2O以上时,气囊压力升高至(24.12±2.9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1,P<0.01);气囊压力不足时,压力波形呈一直线。体外渗漏模拟试验显示,与7号气管导管相比,8号气管导管气囊外径相对气管内径偏大气囊渗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囊外径相对气管内径偏小时,气囊上方分泌物沿气囊与气管间隙呈袖套状渗漏。气管导管呈30°~45°倾斜位时,需注意气囊上导管外壁引流管口水平面以下分泌物潴留及渗漏。结论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呈现动态变化,需个体化设置并动态监测、实时调整气囊压力。选择与气管相匹配的气管导管型号可降低气囊渗漏的发生。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 波形分析 渗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睡眠呼吸紊乱对睡眠各个时期血糖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临床收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展开研究,研究时间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选取其中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比较患者在快速动眼睡眠(REM)和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两个不同阶段的血糖情况。结果 在REM时期存在睡眠呼吸紊乱现象的患者与不存在睡眠呼吸紊乱现象的患者的血糖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NREM时期血糖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睡眠呼吸紊乱对睡眠时期的血糖水平的变化起阶段性的影响作用,主要改变REM时期的血糖调节,对NREM时期的血糖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

  • 标签: 睡眠呼吸紊乱 血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睡眠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