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亚单位4(Nox4)在草酸结石患者肾乳头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检索Randall斑芯片,按照GSE73680的样本描述,将样本分为无结石对照组(6例)和草酸结石组(24例)。采用GEO2R分析正常人肾乳头和草酸肾结石患者肾乳头组织中Nox4及成骨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差异变化。采用高处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免疫荧光技术(IF)检测Nox4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ox4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测定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GEO2R分析结果显示Nox4在草酸结石组表达升高,差异表达倍数为0.726倍(t=2.040,P<0.05),基质Gla蛋白(MGP)在草酸结石组表达下降,差异表达倍数为-1.228倍(t=-1.230,P>0.05),骨素(OCN)在草酸结石组表达升高,差异表达倍数为0.439倍(t=1.241,P>0.05),骨保护素(OPG)在草酸结石组表达升高,差异表达倍数为0.639倍(t=0.888,P>0.05),骨桥蛋白(OPN)在草酸结石组表达升高,差异表达倍数为1.664倍(t=1.171,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高处理的NRK-52E细胞中Nox4的平均荧光吸光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651、1.446、1.480,t=8.023、6.477,P<0.05)。Western blot显示相对于未处理的正常对照组,高处理的NRK-52E细胞中Nox4的表达明显增加(0.426、0.594、0.734,t=28.954、53.082,P<0.01),BMP-2表达也呈增高趋势(0.242、0.472、0.676,t=12.765、14.257,P<0.01)。此外,高处理NRK-52E细胞后,MDA含量增加(0.188、0.390、0.650,t=2.679、6.686,P<0.05),SOD活性下降(40.630、38.060、36.230,t=4.079、10.390,P<0.05)。结论Nox4在肾结石患者肾乳头中表达明显增加,Nox4介导的氧化应激可能在肾结石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草酸钙结石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亚单位4 氧化应激 成骨相关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联合5%米诺地尔酊对男性雄激素性秃发的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将60例(18~47岁)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外用5%米诺地尔酊治疗,试验组在外用5%米诺地尔酊基础上加用纳治疗,每周治疗2次,每次10 min,6个月进行疗效判定。结果试验组有效24例,有效率80.00%,对照组16例,有效率5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7,P<0.05)。皮肤镜下观察>20%毛发直径变细、毳毛增多、局部无毛征、黄点征等各项指标的改善,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纳联合5%米诺地尔酊治疗雄激素性秃发安全、有效,推荐临床应用。

  • 标签: 秃发 米诺地尔酊 治疗结果 纳晶微针 雄激素性秃发
  • 简介:[摘要 ]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肝炎使用异甘草酸镁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效果。 方法:根据 2014年 9月至 2015年 12月我院的 103例慢性肝炎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 51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研究组 52例使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患者肝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两组的 ALT、 TBIL、 AST等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 PA有所上升,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 P<0.05);研究组患者的 ALT、 TBIL、 AST比对照组低, PA比对照组高,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 P<0.05)。 结论:临床中慢性肝炎患者接受异甘草酸镁及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效果突出,异甘草酸镁比复方甘草酸苷更加优秀,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 肝炎;异甘草酸镁;复方甘草酸苷;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与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中所收治的所有病毒性肝炎患者来遵照随机的方式进行筛选,并将其中部分患者纳入到此次的临床试验之中,时间则选择在2018年到2020年间之间,再采取双盲的方式来对所有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分组,患者的总数为64例,且都是在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的基础下的参与到试验之中的。对照组中对于患者采取的是甘草酸二铵治疗的方法,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甘草酸二铵与异甘草酸镁治疗,在临床试验调研结束之后,比较两组患者ALT和AST的指标。结果:根据相关的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ALT和AST的指标要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的统计学结果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的,而且P<0.05。结论:研究甘草酸二铵与异甘草酸镁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效果能够发现,这种联合治疗的方式,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痛苦,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甘草酸二铵 异甘草酸镁 重要意义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脑梗塞患者共 70例,数字表随机分 2组每组 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 NHISS分数、 TC、 TG、 HDL-C、 LDL-C、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 NHISS分数、 TC、 TG、 LDL-C低于对照组, HDL-C、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于脑梗塞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调节血脂代谢。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钙钙 脑梗塞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rimary hyperoxalurias,PH)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目前PH共分3种类型:PH1、PH2和PH3。PH3是由4-羟基-2-氧戊二酸醛缩酶(4-hydroxy-2-oxoglutarate aldolase,HOGA1)基因发生突变所致。HOGA1基因所编码的酶缺失致内源性草酸生成过多,尿液中草酸排泄增加,进而导致肾钙质沉着症及反复发作的草酸结石。首发症状可表现为泌尿系感染、血尿、反复的尿路结石及肾脏钙质沉着症。基因诊断是PH3诊断的金标准。我们报道1例中国PH3患者,主要表现为幼年起病反复发作的尿路结石,全外显子测序证实HOGA1基因2处杂合突变:c.834_834+1GG>TT及c.834G>A,患者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规律血液透析后行肝肾联合移植治疗,但术后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

  • 标签: 高草酸尿症,原发性 尿毒症 肾移植 肝移植
  • 简介:摘要:以L-苏氨酸和氧化钙为原料,研究苏氨酸的最佳合成工艺,结果在温度80℃、pH值为8、反应物浓度为60%、反应时间为2h,苏氨酸的螯合率为97.1%。同时,确定搅拌速度为25r/min,降温梯度为10°C/h,可得到颗粒均匀,且易于过滤的苏氨酸晶体,产率达90%以上。并采用红外光谱法证明了苏氨酸的形成。

  • 标签: 苏氨酸钙 螯合钙 合成
  • 简介:摘要:目前,复方甘草酸苷片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免疫调节、抗过敏反应、抗炎和激素样作用上,还可以抑制病毒的生长并保护肝细胞膜。高质量的治疗效果和相对较少的不良反应使得该药物在皮肤疾病的应用过程中非常广泛,本文主要分析复方甘草酸苷片在皮肤病学中的临床应用。

  • 标签: 复方甘草酸苷 皮肤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治疗各类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医院收治的 629例各类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甲组 315例,运用强力宁注射液进行治疗,乙组 314例,运用甘草酸铵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状况和临床疗效。结果:乙组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甲组的肝功能改善情况;甲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低于乙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治疗各类肝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修复患者体内组织,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上退广和使用。

  • 标签: 甘草酸二铵 肝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醋酸与高通量低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高磷血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尿毒症高磷血症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其中,对照组给予高通量低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醋酸与高通量低透析治疗。比较两组KDQOL-SFTM1.3生存质量评分、治疗前后患者血磷监测水平、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KDQOL-SFTM1.3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二组患者血磷监测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血磷监测水平均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醋酸与高通量低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高磷血症的效果确切,可一定程度改善生存质量和血磷监测水平。

  • 标签: 醋酸钙 高通量低钙透析治疗 尿毒症患者 高磷血症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中,浮透刺久留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我院 76 例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因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行浮透刺久留治疗。 结果: 组间治疗后总有效率 92.11% 、 65.79% ,比观察组增高( p<0.05 );组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比,观察组明显缩短( p<0.05 )。 结论: 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中,常规针灸治疗效果显著,但浮透刺久留治疗效果更优,值得应用。

  • 标签: 顽固性 面神经麻痹 浮针 透刺久留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儿童静脉留置治疗中正压无密闭输液接头的应用优势。方法:研究样本(2019.01-2019.12使用留置静脉输液患儿)取9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肝素帽)与实验组(正压无密闭输液接头),47例/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情况、静脉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中仅发生1例(2.13%)静脉炎,未出现管腔堵塞、针刺伤事件,对照组则出现3例(6.38%)静脉炎,4例(8.51%)管腔堵塞,2例(4.26%)针刺伤,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9.15%,明显比2.13%的实验组高,P<0.05;同时,观察各组静脉留置时间,对照组、实验组依次为(63.48±30.36)h、(62.74±31.26)h,无明显差异,(T=0.12,P=0.91)。结论:在儿童静脉留置治疗中科学使用正压无密闭输液接头可有效降低静脉炎、管腔堵塞、针刺伤事件发生频次,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 静脉留置针 正压无针密闭输液接头 静脉炎 管腔堵塞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低和标准透析液在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本院一共收治高危出血患者 80例,按照奇偶数法分组,分别给予标准透析液治疗(甲组)、低透析液治疗(乙组),对比两组结局。结果:两组透析前的电解质浓度( K+、 Na+、 C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的电解质浓度明显改善,乙组治疗后的电解质浓度明显优于甲组(P<0.05)。 乙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小于甲组(P<0.05) 。结论:低透析液在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中应用,抗凝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标准钙透析液 低钙透析液 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 体外循环凝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低和标准透析液在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本院一共收治高危出血患者 80例,按照奇偶数法分组,分别给予标准透析液治疗(甲组)、低透析液治疗(乙组),对比两组结局。结果:两组透析前的电解质浓度( K+、 Na+、 C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的电解质浓度明显改善,乙组治疗后的电解质浓度明显优于甲组(P<0.05)。 乙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小于甲组(P<0.05) 。结论:低透析液在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中应用,抗凝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标准钙透析液 低钙透析液 枸橼酸钠抗凝血液透析 体外循环凝血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就诊的 50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录入计算机中,引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均分成 25 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甘草酸二铵治疗,观察组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提升,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对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有助于治疗效果提升,值得各大医院推广。

  • 标签: 异甘草酸镁 慢性乙型肝炎 甘草酸二铵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H1)患儿的临床、影像、分子生物学特征,及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5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肾内科住院经基因检测确诊为PH1的7例患儿(男4例、女3例)病例资料,分子生物遗传学检测方法采用对先证者进行肾小管疾病相关靶向基因外显子测序并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家系进行验证,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肾钙质沉着与肾功能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来自6个家庭的7例患儿,发病中位年龄5月龄,确诊中位年龄8月龄,5例已进展至终末期肾病、1例为慢性肾脏病2期、1例为慢性肾脏病1期。死亡4例、维持性透析1例、非透析随访患儿2例。婴儿型PH1患儿4例,儿童及青少年型1例,家族型1例,分类不明1例。2例为胞生姐弟,其中弟弟为先证者,因尿毒症而被确诊,姐姐继而因家系验证被确诊,为轻度肾功能不全,两人均有延迟诊断,弟弟延迟5年、姐姐延迟3年。7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升高(随机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的平均值为1.1)及镜下血尿、无肉眼血尿,3例患儿出现高尿症。综合CT、磁共振成像、X线片及超声等多种影像学检查,确诊4例单纯肾钙质沉着症、1例肾钙质沉着症伴肾石症、1例单纯多发肾结石及1例肾髓质小结晶,但其中超声检查能明确肾钙质沉着症的只有1例,其余4例由CT等放射性影像检查确诊,而且肾钙质沉着是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5,95%CI 0.7~1.2,P<0.05)。基因检测7例均为AGXT基因变异,其中纯合变异4例、复合杂合变异3例。共发现9个变异基因型,有4个基因型出现在6号外显子变异,其中c.679_680del缺失变异3例(2例为胞生姐弟),c.679_680+2del缺失1例。结论PH1患儿以婴儿型为多见,病情进展迅速甚至以肾功能不全起病预后极差,是临床表型与基因型高度异质性疾病;肾钙质沉着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放射性影像检查对于肾钙质沉着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国内儿科领域PH1的漏诊及延迟诊断仍较突出,普遍开展尿草酸定量测定对降低漏诊率及追踪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 高草酸尿症,原发性 基因,AGXT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腰腿疼患者采用杵治疗,观察杵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慢性腰腿疼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分别使用杵治疗和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治疗效果中,研究组为94.82%,参照组为81.03%(x2=14.313,p=0.000),结果有差异。(2)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对照中,研究为2.31±0.13(分),参照组为3.17±0.24(分),(t=5.823,p=0.000),结果有差异。(3)两组不良反应对照中,研究组为0%,参照组为10.34%,(x2=9.314,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慢性腰腿疼患者使用杵治疗效果明显,方法可推广。

  • 标签: 慢性腰腿疼 针灸 杵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