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透刺久留针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2

浮针透刺久留针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效果评价

王煦 夏本林 张丽 王鑫   卢丽萍

云南省滇南中心 医院 云南 蒙自 661199

摘要目的:分析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中,浮针透刺久留针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76例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因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行浮针透刺久留针治疗。结果:组间治疗后总有效率92.11%、65.79%,比观察组增高(p<0.05);组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比,观察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中,常规针灸治疗效果显著,但浮针透刺久留针治疗效果更优,值得应用。

关键词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浮针;透刺久留针

面神经麻痹还可称为面瘫,即为非特异性炎性引发疾病。该疾病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但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该病与嗜神经病毒感染有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1]。所以病毒感染及水肿均会造成面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流循环障碍,引发疾病。该病发生在任何年龄,发生后常会出现单侧发病,当患者发病后,患侧无法皱眉、闭目、露齿及吹口哨等[2]。治疗该疾病方法包括多种,中医认为浮针透刺久留针治疗效果较好。为验证上述方法中治疗效果,现展开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 基线资料

收集2017年8月-2019年8月,我院76例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因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67.34±2.67)岁;观察组男17例,女21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68.25±2.19)岁。两组基线资料保持同质性(p>0.05),可对比。

纳入条件:患者均诊断为顽固性面神经麻痹;基本资料完整;患者均了解此次内容且同意加入。

排除条件:精神疾病者;无法配合者。

    1.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针灸治疗,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并选取相关穴位及周围辅助穴位消毒,进行穿刺,穿刺后询问患者是否有酸胀等感觉,同时点燃艾条用温热刺激穴位,并严格观察患者情况。

观察组行浮针透刺久留针治疗,浮针分为两步,第一步为进针,第二步为运针,进针时需要选择局部松紧适度的皮肤,用右手持针操作,如挟持毛笔,直接斜刺入皮肤,头皮速度要快,不可刺入过深;运针时注意用右手沿皮向下推进,推进时稍稍提起,过程中患者无酸胀麻感觉,运针深度需要掌握在一定范围。另外针刺方向需要由远至近直接对病痛部位,偏差后效果不佳。透刺后需要留针,用胶带贴敷,将软管套针座固定于皮肤表面,根据患者不用情况确定留针30分钟或加减时间。

    1. 观察指标和指定方法

(1)两组治疗效果比,显效:治疗后患者口眼歪斜等症状消失,体征正常,面神经包括区域功能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口眼歪斜等症状改善75%及以上,体征平稳,面神经包括区域功能得到较大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加重,体征异常,面神经包括区域功能异常。总有效即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2)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比。

    1.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计数资料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

组间治疗后总有效率92.11%、65.79%比,观察组增高(p<0.05),见表1。

1两组治疗效果比(n/%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n/%)

对照组

38

12

13

13

25/65.79

观察组

38

17

18

3

35/92.11

χ2

-

-

-

-

7.916

p

-

-

-

-

0.004

2.2 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比

组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比,观察组明显缩短(p<0.05),见表2。

2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比(x±s

例数

症状消失时间(d)

治疗时间(d)

对照组

38

25.37±2.19

28.64±3.67

观察组

38

24.27±2.98

26.57±3.14

t

-

1.834

2.642

p

-

0.035

0.005

3 讨论

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疾病,会对患者的生活及社交造成严重影响,多数患者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医学治疗中会选择激素、抗病毒药治疗,临床上部分给患者可取得疗效,但多数患者恢复不好,甚至留有后遗症,针灸便成为患者及临床治疗的不二选择。中医认为该疾病,主要由于机体正气不足,经络空虚等因风寒、风热引发面部肌肉瘫痪,因此中医会通过患者的病因及症状,采取针刺治疗提高疗效,治疗的主要目的为通过远取、进取相结合方式,综合治疗疾病[3]。除外常规针灸治疗面瘫外,浮针透刺留针效果更为显著。传统针体刺入后有酸胀等感觉,但浮针疗法只是在透刺时很短时间内刺痛,因此该种治疗方法更为安全。因此针刺治疗疾病,需要掌握辩证、选穴及手法,需要引用恰才可达到治疗疾病目的。浮针透刺久留针中留针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镇痛效应,若随即起针,病痛会复作,留针可维持即刻疗效,通过保持针感或一段时间内针刺治疗作用,其最终目的为更好的发挥针刺效应,提高疗效,促进患者较快恢复[4]

综上,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中,常规治疗效果显著,但浮针透刺久留针治疗效果更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莉, 周瑾, 时沛. 穴位透刺埋线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例[J]. 健康必读, 2018, 000(028):214.

[2]蒋文英. 探讨针灸透刺法结合拔罐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J]. 内蒙古中医药, 2019, 38(004):74,107.

[3]曹榕娟, 邱晓虎, 谢晓焜. 特殊透刺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 2018, 038(003):269-272.

[4]易文博. 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40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 33(002):17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