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的理念也越来越成熟,膳食管理是幼儿园各项管理种重要的一个方面,他关乎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科学的膳食营养,直接关系到其后续的健康发展。如果幼儿的膳食营养匮乏,会对身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出现自卑、孤独等心理,从而诱发幼儿心理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幼儿园膳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做论述,详情如下。

  • 标签: 幼儿园 膳食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膳食在高磷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部进行规律血液透析的77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干预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优化膳食干预。分别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血磷、血钙、血红蛋白、白蛋白、食物磷相关知识水平及控磷饮食依从性。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在食物磷相关知识、控磷饮食依从性和总分分别为(22.00±3.92)、(34.82±4.69)、(56.82±7.4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8.46±3.57)、(30.54±3.52)、(49.00±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146、4.536、5.022,P<0.01);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在食物磷相关知识、控磷饮食依从性和总分分别为(25.74±3.36)、(41.63±5.27)、(67.37±7.6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97±3.81)、(32.36±4.38)、(53.33±6.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815、8.403、8.504,P<0.01);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血磷水平为1.81(1.67,2.10)mmol/L,低于对照组的2.13(1.87,2.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3.237,P<0.01);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血磷水平为1.75(1.63,1.91)mmol/L,低于对照组的1.90(1.83,2.1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3.343,P<0.01)。结论优化膳食可提高患者食物磷相关知识水平和控磷饮食依从性,有效降低血磷水平,同时对营养状况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膳食管理 血液透析 高磷血症 饮食依从性 知识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膳食在高磷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部进行规律血液透析的77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干预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优化膳食干预。分别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血磷、血钙、血红蛋白、白蛋白、食物磷相关知识水平及控磷饮食依从性。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在食物磷相关知识、控磷饮食依从性和总分分别为(22.00±3.92)、(34.82±4.69)、(56.82±7.4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8.46±3.57)、(30.54±3.52)、(49.00±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146、4.536、5.022,P<0.01);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在食物磷相关知识、控磷饮食依从性和总分分别为(25.74±3.36)、(41.63±5.27)、(67.37±7.6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97±3.81)、(32.36±4.38)、(53.33±6.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815、8.403、8.504,P<0.01);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血磷水平为1.81(1.67,2.10)mmol/L,低于对照组的2.13(1.87,2.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3.237,P<0.01);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血磷水平为1.75(1.63,1.91)mmol/L,低于对照组的1.90(1.83,2.1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3.343,P<0.01)。结论优化膳食可提高患者食物磷相关知识水平和控磷饮食依从性,有效降低血磷水平,同时对营养状况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膳食管理 血液透析 高磷血症 饮食依从性 知识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营养膳食联合精细化护理在老年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老年肺癌患者术后的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分析方法,于2020年2月—2021年3月对来自山东省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的6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营养膳食联合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营养膳食管理 精细化护理 老年患者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对医院临床营养科膳食进行管理,以期提高患者对饮食认知度和医院膳食满意度、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各种膳食的掌握和了解,为医院整体医疗管理服务水平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6月1至15日、2019年12月16至31日在本次品管圈活动前后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阳江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关于饮食认知度、医院膳食满意度进行调查,对医护人员关于医院各种膳食掌握了解程度进行调查,对活动无形成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参与调查的住院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饮食认知度、对膳食满意度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品管圈活动前后医护人员职称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前后医护人员对医院膳食认知程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品管圈活动前后无形成果评价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明显提高患者对饮食认知度和医院膳食满意度,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膳食的掌握和了解,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改善医院管理起到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临床营养 医院膳食种类 饮食认知度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修订版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_16)评价临床护士的膳食质量,为其今后膳食摄入情况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8—11月在合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中随机抽取11个科室共160名临床护士,进行膳食调查,采用DBI_16的评分方法评价其膳食质量。结果临床护士膳食质量存在低度摄入不足、低度摄入过量与低度失衡状态。女性摄入过量程度较男性低,51~60岁年龄组护士摄入过量程度、膳食失衡程度低于20~30岁与31~40岁年龄组,已婚组摄入过量程度较未婚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膳食模式共有6种,以"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均较少"及"摄入不足较少,一定程度的摄入过量"模式为主。结论临床护士膳食质量整体处于低度失衡状态,应加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的教育,改善膳食质量与膳食结构。

  • 标签: 护士 膳食平衡指数 膳食质量 膳食模式
  • 简介:摘要:以华东疗养院膳食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应用为探讨主题,基于膳食及体检大数据,对疗养员膳食健康进行干预和管理,并开展控制病情发展、减少病发率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平台提升了疗养院膳食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有较好的实用性及可推广性。

  • 标签: 疗养院 膳食 健康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现阶段,全民健身浪潮已然涌入我国人民的生活当中,运动健身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在具体开展锻炼与健身活动时,人体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此时需要及时通过膳食来为身体补充营养,以此来保持身体的平衡性。采取科学的方式搭配膳食,实现膳食与健身运动之间的协调,可以使人达到最理想的健身效果。本文针对人体健身过程中的营养膳食搭配方式进行了探究,期望能为一些热爱健身的人士提供借鉴与帮助。

  • 标签: 健身 营养膳食 搭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Dariush Mozaffarian及其同事介绍了现代营养科学的历史如何影响了现在的营养思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关于饮食管应用在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当中的作用探究。方法 对2019年1月到2021年5月来我院经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6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31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通过饮食管和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比较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1例,占3.23%)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8例,占25.81%)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相对对照组合而言更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相对对照组而言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饮食管应用在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中可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促进病情康复,值得推荐。

  • 标签: 饮食管理 食管癌 根治术 围术期 疼痛 胃肠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高血脂患者应用膳食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34例高血脂患者实施膳食护理措施,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比较护理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后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比较护理前后TC、TG、LDL-C 指标,护理后明显好于护理前(P<0.05)。结论 将膳食护理用于高血脂患者,提升了护理满意度,改善了血脂水平,加快了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高血脂 膳食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结合心理、膳食护理在亚健康人群中的作用研究。方法:通过临床理化检查、筛查,对亚健康状态“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婚姻、工作经历、女性的月经情况等,仔细观察舌象、脉象,将198例亚健康状态“患者”临床归纳为四个证型,即脾虚肝郁型,肝肾阴虚型,痰凝血瘀型,脾肾阳虚型。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调节身体的平衡机制。采取中药(汤剂)治疗,结合心理、膳食护理,半月为1个疗程。结果:在198例亚健康状态“患者”中,显效126例,有效6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6%。结论: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结合心理、膳食护理,进行中医药特色治疗,整体调理,临床疗效显著,疗程短,费用低,对于亚健康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

  • 标签: [] 亚健康 中医“治未病” 心理 膳食护理 作用
  • 简介:

  • 标签: